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签字笔将区县、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并核对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衢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立春日,鸟巢夜。(甲)的北京冬奥会开幕了。
漫天雪花,飘飘洒洒。每一朵雪花,都在(乙)一个冰雪故事。冰面如镜,映照大千。世界的目光,投向这晶莹透的舞台。
北京,奋斗成就“双奥之城”,时光见证行足迹。2000 多个日夜砥砺前行,北京xié    手张家口,书写着“绿、共享、开放、廉洁”的时代华章。冰雷健儿相聚五环旗下,这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丙),为着同一个目标,展现更好的自己。
洁白的冰雪,向我们发出最诚zhì    的邀请一起向未来。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tì  dǔ  偕  挚  B.tī  dú  偕 炽  C.tì  dú  携 炽    D.tT  dǔ  携  挚
2.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万众景仰  讲述  呼唤    B.举世瞩目  描述  召唤
C.举世瞩目  讲述  召唤    D.万众景仰  描述  呼唤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从“一‘鸣’惊人”的苏翊鸣,到“会当‘凌’绝顶”的谷爱凌,运动员们的竞技水平和体育精神,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体育的热爱。
B.人们曾经认为:共同的灾难会让人类团结一致然而新冠疫情的全球性流行证明,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感望。
C.红墙黄瓦白阶绿树,70多座官殿9000余间房屋,还有护城河、城门、角楼……店主用乐高乐积木搭建的微缩版故官,吸引了大量行人驻足拍照。
D.人们走路时自然而然地会摆动手臂,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是进化过程中的遗留产物,还是因为如果不摆臂,会显得比较憨?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B.《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是一部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本,也是一部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读本。
C.“天宫课堂”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多部门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
D.保护老地名也是保存人们对城市的记忆与感情;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中的“令”字是“美好”的意思,用以表达对自己亲人的尊重。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词语“采风”“风雅”中“风”字的意思即源自此。
C. 1936年2月,在行军途中,面对茫茫雪野,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襟和雄伟气概。
D.课文《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作家茨威格曾为其作传。
6.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液柱上升的过程伴随重力势能的安增大,因此一定能到另-种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是降低的。
②毛细现象第一眼看上去违反自然规律。
③毛细现象是指将一根毛细管浸人液体中,相比管外液面,管内液面会自发向上或向下发生移动。
④没错,这种能量来自液体的表面张力。
⑤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水会自发往高处移动?
A.⑤①③②④  B.③②⑤①④  C. ②⑤③①④  D.①⑤②④③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默写填空。(8分):
(1)长沟流月去无声,            ,吹笛到天明。(陈与文《临红仙·夜登小阁,忆洛阳旧游》)
(2)      ,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3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齐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只要我们着于抓住机遇,脑准新的增长点,经济运行就会呈现“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良好态势。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民族标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节与气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政治胸襟,“        ,死而后已 ”的献身精神,“            ”(杜甫《望岳》)的雄心壮……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8.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本诗记写战事,表达了将士报效朝廷的忠心。以表浓重颜的词语写战争场景是本诗的突出特。
B.前两句既是写景也是记事,句中的“压”“摧”二字写出了敌军气势之盛,“开”字表现了守城将士的雄姿。
C.“角声”“秋”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了战争的气氛,“燕脂”是指塞上的泥土在夜下凝成的胭脂,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壮美。
D.“易水”运用荆轲《易水歌》的典故,烘托了战争的悲壮,表现了将士们舍身报国的豪情。
9.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中考时间2022年具体时间
徐霞客游记二则(节选)
[甲]又西二里,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复逾阜①下半里,遂临其下流,随之汤汤西去,还望东北悬流,恨不能一抵其下。担夫曰:“是为白水河。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慊慊②。 (节选自《游白水河瀑布日记》)
[乙]于是又西南行塍③间,三里,转而西,三里,过一小石梁,其西则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④,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乃遵堤西行,极似明圣苏堤,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
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湖中鱼舫泛泛,茸草新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潋滟之意,湖名“茈⑤碧”,有以也。(节选自《游茈碧湖日记》)
[注释]①阜:土山。②谦慊(qiàn):遗馆。③塍(chéng):田间的土埂子。④雉堞(zhì dié):泛指城墙。⑤茈:zǐ。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4 分)
文言字词
方法
解释
见其上横白阔数丈
课内迁移法: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A
其下流
参考成语法:身其境
B
阜下半里
查阅字典法:①越过,超过。②更加。
C
有堤其中
古今联系法: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苏州园林》)
D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不见其下截    饮少辄醉,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B.盖对崖所隔也  士卒多用者(《陈涉世家》)
C.遵堤西行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西则平湖浩然  真无马邪(《马说》)
(3)[乙]文画线句中加点动词运用精当,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品析其表达效果。(3分)
其西则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
(4)同是写水,[甲][乙]两文所写之水特点迥异,作者观水之情亦不相同,请概括分析。(6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5分)
语言“通胀”
陶琦
①网上有二个看似有趣、实则很严肃的讨论诺题一一“我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向网友征集当今用语越来越夸张描述经常大幅超出事实的例子。
②比如,今人把沉痛于网购时兴奋刺激、事后又懊悔不适的经历,叫作“剁手”;把奇巧怪诞的想象叫作“开脑洞”把竭尽所能叫作“使出洪荒之力”;面对美食诱惑会说“馋哭了”,实用效果不错的东西被称为“神器”……现代人正在鼓励并放大语言的虚浮不实程度,就像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流派,对忠实于自然再现的绘画艺术不满,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和彩呈现主题。观众必须收敛着去解读欣赏,才能还原画作里传递的感情和思想。
③有学者认为,每当新旧媒体交替,新的媒体会对信息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当今语言不开创了一个以速度和消费为重点的时代。信息严重过剩,关注度成了最有价值的资源,发布者只有通过夸张的语描述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该现象日超常态化,形成了语言上的“内卷”。
  ④研究信息传播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面对面交流时,通过语言有效传道的信息仅为7%,另有38%由语气和音量的高低传.55%靠面部表情传递。通过向络交流时,人们无法面对面,只能用文字沟通,产生理解错位是常有的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语言“通胀”的现象。
⑤如网上有中学教师培训教程,教导老师 平时和学生用社交软件交流,如果表示知道了,不能简单回答“嗯”和“哦”,以免学生因看不见老师的面部表情,误以为被教标;老师必须用“嗯嗯嗯”“哦哦哦”加强语气,表示自已很上心很重视,才能与学生拉近距离,打成一片。
⑥不过,这种虚火亢奋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反而消解了许多事情的严肃性,给人一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例如,“炸裂”燃”这些极度夸张的形容词,除了用来吸引人的注意力,本身并没有任何含义,对表达毫无增作用。这些都是语言泡沫化消耗词义效力的例子。语言的功能是让大众共享事实而不是本末倒置4让本想表达的信息内容淹没在夸张、虚浮的语言泡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