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蔡老板的故事
他姓蔡,被人称作蔡老板;他种菜卖菜,大家也可能是叫他作“菜老板”,反正“蔡”“菜”同音。
35岁的蔡玉坤,当过两年兵,种菜卖菜了14年。两年前,在保靖县野竹坪镇党委书记贾建军力邀下,他从湖北恩施回到家乡保靖县,来到野竹坪镇帮助已经种了近20年烟的农户进行土地轮种,发展蔬菜产业。今年,有250户农户的大坪村,只有1户人家继续种烟,其他全跟着蔡玉坤种起了高山反季节蔬菜。他们还成立了川河界高山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甚至吸引了邻边重庆市秀山县的不少农户加入。
8月15日上午,在海拔近千米的大坪村里,我们路遇正在公路旁菜地里忙碌的蔡玉坤。菜地被规整成一条条宽半米左右的小土丘,土丘上覆盖着用于保持水分的地膜。20多位从附近村里雇来的村民正把已长出白菜秧苗的营养土坯往地膜上的小孔里埋放。菜地边,小水杯大小的营养土坯密密麻麻排列着,其中不少已有嫩绿的小白菜秧苗破土而出。蔡玉坤在一片生机盎然的菜地里打电话,一会儿询问今天拖水的车何时能到达,一会儿又在与人谈调菜的价格。
约半个小时后,一辆略显破旧的白双排座农用车从公路一头摇摇晃晃开来,蔡玉坤立即迎了上去。车在菜地旁靠边停好,黑胶布遮盖的后拖厢里立着两个一人多高的白大圆桶。“车是我雇的,每天给司机130元。
两个大桶每桶大概装4吨水。”蔡玉坤看着请来帮工的村民们拿着工具有条不紊地摆桶接水,自己点了根烟。“我还铁匠定做了一个能装8吨水的铁罐子运水,可惜今天车子有些毛病在修。司机也要130元一天的工钱。”
接满两桶水,76岁的龙大义把水挑进菜地,开始给刚刚埋放好的白菜秧苗浇水。他浇得很细心,水慢慢绕着菜苗转一圈,尽可能不让水流冲击到菜苗身上。“这么大旱的天,水稻、玉米都干死了,这白菜的嫩苗可要保住。”龙大义边浇水边说。他已经来蔡玉坤的菜地做事3个多月了,做一天工能收入50元。
大半个月前,有近50亩蔬菜因天旱干死,为了救菜,蔡玉坤雇了两辆车去15公里外的秀山县涌洞乡拖水。作为合作社的领头人,蔡玉坤要保住自己和其他农户家共400亩蔬菜,每天得拖40到60吨水。镇政府为此给蔡玉坤补贴了1吨柴油作为抗旱物资,但算起雇司机、租车、油费和请人浇水等成本的细账来,蔡玉坤还是长叹口气说:“我愿意出5万元一个月给包干,只要有人负责每天把水拖到我们的菜地里来浇好就行。”
“50天后,这批白菜就能上市。”蔡玉坤指着刚刚喝饱了水的白菜秧苗说,“这段时间干旱,我们的新鲜蔬菜源源不断流入市场,还卖出了好价,农户们实实在在看到了种菜的效益。”除了种菜,蔡玉坤还利用从前做生意的关系,从湖北等地调运蔬菜供应周边县市。“每天,经我手供给吉首市的蔬菜2万斤左右,还给花垣、保靖各供应1万斤蔬菜。”
蔡灿得老公“你在保菜,也是在保城镇的蔬菜供应市场。”我们称赞他。他咧嘴一笑:“你说的也是,但我们种菜卖菜的是要保生意,保大家种菜不赔本。”
记者了解到,吉首市每天蔬菜供应量在30万斤左右,正是有了蔡玉坤这样的“菜老板”们,辛辛苦苦种菜,想方设法保菜,千里迢迢运菜,这样的大旱之年,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才能享受种类丰富、新鲜可口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