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00句,你晓得吗
编前语:⽅⾔是⽂化的活化⽯,每个⼈都拥有⾃⼰的⽅⾔。武汉⽅⾔博⼤精深,与数千年的武汉历史⽂化⼀脉相承。最为骄傲的是,国粹京剧⾥如实完整地保留着⼤量地道的汉腔⾳韵,代表着中原语⾳⽂化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笔者业余从事武汉⽅⾔研究⼗余年,专注于正字与释义。2010年,发起武汉⽅⾔专家与⽹友(业余⽅⾔爱好者)⾯对⾯交流活动;2011年,倡议评选《百句经典汉话》活动,得到众多⽅⾔专家、⽂史专家、作家和艺术家以及媒体和⼴⼤⽹友、读者热情⽀持和参与。2012年,发起规范武汉⽅⾔⽤字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对部分武汉⽅⾔⽤字进⾏规范,并向社会推荐⾸批近90个规范⽤字。⾛向国家中⼼城市的武汉,南来北往的⼈川流不息,每时每刻,都有⼤量外地⼈来此,或旅游、或求学,或暂住、或定居,这些⼈都可以称为临时武汉⼈或者新武汉⼈。为了让他们适应武汉⽣活,了解武汉⽂化,特意编写出这份《武汉⽅⾔100句》,作为简明读本,谨供参考。这100句武汉⽅⾔的注⾳、注释,以武汉⽅⾔专家朱建颂先⽣的相关考证成果为主要依据,并参照《汉语⽅⾔⼤辞典》等学术资料、采⽤业余⽅⾔研究者的挖掘发现编撰⽽成,难免挂⼀漏万。
《武汉⽅⾔100句》,是胡全志编撰待编的《武汉⽅⾔300句》简明读本中的⼀部分,这是⼀项探索性的⼯作,恳请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1.⽼头(té、tó)——对中年以上⽗亲的谑称。也泛指⽼年男性。例:“明天是我⽼头60⼤寿,黄鹤楼的烟黄鹤楼的酒都是他最喜欢的。”“那个⽼头蛮扎实,10分钟就钓了三条鱼。”(“头”,不作“特”。)    2.⽼娘——对中年以上母亲的谑称。例:“我⽼娘总是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娘”,不作“俩”。)    3.⽼亲爷——岳⽗。也称岳⽼头;在家中也称⽼头。例:“我⽼亲爷性格开朗,吃得、喝得、睡得、玩得,年轻时是玩打(练武)的,正咱都打得死⽼虎。”    4.⽼亲娘——岳母。家庭中也称⽼娘。例:“俗话说:⽼亲娘最疼⼥婿,那是因为爱屋及乌唦!你莫抠错了胯⼦,以为真的
是⼼疼你?”    5.拐⼦——哥哥的俗称。通常也泛指青年男性。源于江湖⽤语。例:“我拐(夫)在外交部⼯作,我⼤拐⼦在加拿⼤,⼆拐⼦在南斯拉夫,就我⼀家留在武汉招呼⽼娘。”“拐⼦们,莫打了围(围观),救⼈要紧,先把这个太婆送医院再说。”
6.嫂⼦——哥哥之妻。泛指已婚中青年⼥性。“那个嫂⼦做事⼜嘹亮(⿇利)⼜过细,⼈缘关系蛮好。”    7.鬏辫⼦(舅辫⼦)——妻弟。鬏与舅谐⾳。“俊峰的鬏辫⼦是唱⼩⽣的,⽐俊峰还要帅,郎舅伙的⼀起上街,回头率⽐卖座率还要⾼。”    8.⽼菜薹——中年妇⼥的蔑称和⾃谦。形容花容不再,⼈⽼珠黄。例:“我这把⽼菜薹哪能跟你们⽐哟,穿这花哨,像个⽼妖怪,到医院去,病危的⼈都被吓跑了的。”(“薹”不作“苔”。)    9.⿇⽊——从事正三轮车运营者;也泛指正三轮车。武汉⼈称嗜酒者为⿇⽊,三轮车⼯⼈多有嗜酒习惯,遂以⿇⽊代称,后因顺⼝⽽将三轮车也随同称为⿇⽊。例“好不容易把⿇⽊禁了,摩的⼜横⾏霸道了。刚到武汉来的⼈过马路要多长个眼睛。”    10.贱三爷——通常指性格执拗、不听劝阻、⼀意孤⾏、⾃讨苦吃的⼈。多形容倒⾏逆施,⽣得贱。其缘由说法不⼀,有附会的成分。传说旧时在汉阳有此⼈,故有歇后语:“汉阳来的——贱三爷”。例:“这⼤的太阳,⼈都烤糊了,有阴地⽅不坐⾮要像要电线杆⼦样杵在太阳底下,真是个贱三爷!”    11.你家(ěn liǎ)——您。    12.难(劳)为(劳慰)——谢谢。⽤于感谢别⼈代⾃⼰做事的客套话。因语⾔上“同化⾳变”⽽读成“劳慰”,
如“堂屋”在武汉读作“桃屋”。例“劳慰你家借⼏张凳⼦⽤下。”    13.吃了冇(mào)——打招呼、问好。冇:没、没有。(“冇”不作“冒”。)    14.正咱——如今、现在、即刻。例:“正咱就去。”“正咱的⽣活好多了。”(“咱”不作“暂”。)    15.明(mé)⽇——明天、改天。例:“明⽇我再来看你。”    16.咬——吃、吃饭。今以“撮”代替。例:“今天我请客,
带你们去⽼通城咬⼀餐(或撮⼀顿)。”    17.茅厕(si)——厕所。例:“茅厕⾥铴(荡)桨——跷(通“翘”)死(屎)(死)”。    18.敞(cǎ)的——公开的、开放的、不吝啬、没遮拦、限制的。例:“你刚来武汉,⼈⽣地不熟,有么事我帮忙,敞的。”(“敞”不作“岔”。)    19.揞(ǎn )倒——本义指掩藏。武汉⽅⾔指掌握分⼨,控制程度;有时也⽤于形容时机凑巧,不早不晚。例:“你说话揞倒点,莫伤⼈。”    20.板沙——不间断地胡乱动弹、板命、挣扎;调⽪;⾃我折磨、顽强拼搏。源⾃鸟类和家禽的沙浴动作以喻⼈的⾏为。例:“安静⼀下好不好,板了⼀上午的沙了。”(“沙”不作“痧”。)
21.铫⼦(diào zi)——本指⽤沙⼟或⾦属制成的⼀种煨汤⽤的器具。武汉⽅⾔喻指思维能⼒弱,头脑僵化、不通情理或偏执的⼈,通常⼜称作“半铫⼦”或“夹⽣半铫⼦”。与古谚“整瓶不摇半瓶摇”及俗语“半瓢⽔”含义相似,与“半吊⼦(⼆百五)”义同源不同。例:“他是个铫⼦货,莫理他。”    22.相因(宜)(xiānɡ yǐn)——不应得的利益(便宜)。例:“莫光想占别个的相因,占多了是要吃⼤亏的。”    23.遭(zào)孽(业) (yé)——可怜。因声调变异⽽读作“造业”。例:“这个伢真遭孽,5年前爸爸遇车祸⾛了,正咱妈妈⼜得重病⾛了,⼀下⼦成了孤⼉。”  24.服周、不服周(fú zō)——服⽓、由衷地信服、⾂服。汤今我《楚谚考》:“‘不服周’出于《左传》‘楚使王孙满问⿍’,是看不起周;⼜如‘尔贡包茅不⼊,王祭不供’,⾄此更明显地不服
周管了。故称不服⼈就⼀概⽤‘不服周’三字去替代,正是⼗⾜道地的楚⼈。”(《新⽣⽉
刊》1943·4)例:“么样,不服周?来,你试⼀下。”(“周”不作“啄”。)    25.洋盘( pàn)——沪⽅⾔,外⾏。例:“纯
粹是个洋盘,这是⾃动扶梯,不要你⼀步⼀步地上,它⾃⼰会上。”(“洋盘”不作“杨绊”。)    26.灶蚂⼦(zào mā zi)——蟑螂;泛指家庭主妇。例:“成天呆在屋⾥就成灶蚂⼦了,还是要出去活动活动。”    27.坯⼦(pēi zi)——未烧制的半成品,喻指不明事理、性格乖僻、不成器的⼈。⼜指不良习惯。例:“坏了坯⼦”。(“坯”不作“胚”。)    28.醒倒媚(xǐnɡ dǎo méi)——不正经地、嬉⽪笑脸地套近乎。例:“过去过去,莫跟我醒倒媚,我不吃你这⼀套。”(“媚”不作“霉”。)    29.跍倒(kú dǎo)——蹲着。例:“驾船的⼈都喜欢跍倒吃饭。”    30.跶倒(dá dǎo)——摔倒。例:“你家下雪天⾛下坡路,过点细,⼩⼼跶倒了。”    31.灵醒(宁馨)——⼲净、整洁、漂亮。形容⼈或事物美好的意思。也泛指聪明、出⾊、醒⽬、惹⼈注意。“灵醒”还特指⼈的长相端正姣好,⼥性俊美,男性帅⽓,给⼈的印象⼲⼲净净,清清爽爽。同时,也指做⼈“⼲净”、“⼲脆”、“有担当”。例:“⼈灵醒,买的菜都是灵醒的。”    32.发泡(pāo)——吹⽜,说⼤话;显摆。例:“越是喜欢发泡的⼈越是不⾃信的⼈。”    33.架势(ɡà sì)——开始;动⼿;作好准备。(据《汉语⽅⾔⼤词典》)例:“菜上齐了,⼈也齐了,来,我们架势。”(“架势”不作“嘎事”。)    34.恶奢(ó sē)——极⼒、尽量。例:“⽼王看到洪⽔来了,不顾⼀切,恶奢地跑。”
35.折(sé)⼈——丢脸、出丑。例:“这点⼩钱都舍不得出,太折⼈了吧?”(“折”不
作“蚀”。)    36.味⼝——指形象、⾯⼦、信⽤;也指派头。“讲味⼦”即讲⾯⼦、讲义⽓。也指兑现承诺。例:“武汉⼈爱⾯⼦,也最讲味⼝。”(“味”不作“胃”。)    37.嬥(diào)腰——形容⼥性故意做作、招摇、卖弄风姿;也⽤于形容得不偿失的后果。例:“穿得这花枝招展、嬥腰⼋怪的,⼈家男⽅只怕被你吓跑了的。”(“嬥腰”不作“吊妖”。)    38.垃坬(lā ɡuǎ)——肮脏;也形容做⼈不体⾯、不地道、⼿段下作、卑劣、龌龊。例:“⼿上垃坬流了的,去洗下⼦再吃。”(“
垃坬”不作“拉寡”。)    39.念条——嘀咕;埋怨。例:“莫紧念条唦,我是说⼀不⼆的。”(“念”不作“练”。)    40.檐⽼⿏——蝙蝠。例:“原来是檐⽼⿏,我以前⼀直以为是盐⽼⿏。”    41.打尿噤(dǎ seī jīn)——吓得发抖、失声。形容⼤惊⼩怪、⼀惊⼀乍。因受寒冷或受惊⽽⾝体突然颤动。噤,闭⼝不做声;因寒冷⽽发⽣的哆嗦。哆嗦:因受外界刺激⽽⾝体不由⾃主地颤动。⼜打寒噤。例:“这有个么⼤不了的?你⼜在打尿噤吧?”    42.打脾寒——本义是发疟疾的俗称,武汉⽅⾔⾥分别指偷懒、⽆所事事;⼜形容惊恐、吓得发抖。例:“太不是男⼈了,还冇叫他上场就吓得打脾寒。”    43.糟鄙(pǐ)——⽤讽刺的语⾔糟践、鄙薄、挖苦他⼈。例:“你随便糟鄙别个,哪天你也会被别个糟鄙的。”(“鄙”不作“痞”。)    44.窦(dòu)⾥——⾥⾯。例:“睡窦⾥去⼀点,有点挤⼈。”    45.信了你的邪——新俚语,意即“我算服了你了”、“你怎么能(敢)这样”,表⽰惊讶和不理解。多半是对对⽅某种⾏为持反感和否定态度,并⾮真的服了对⽅。例:“信了你的邪,红灯也敢闯。”
46.犯嫌——吴语,讨⼈嫌,惹⼈烦。例:“动不动就跑来借钱,蛮犯嫌。”    47.条(tiǎo)胯(ɡuà、kuà)——⾚裸全⾝。例:“秋凉了,⼩伢不能再打条胯了。”    48.信得⾜——充分相信和⾃信。例:“不管别个么样评价,⾃⼰对⾃⼰要信得⾜。”      49.闹眼⼦——不诚信、欺骗;胡闹、瞎闹。⼀般多指做的事情花哨没有实际作⽤或者说得很好,做出来却没有预想效果。本为⽤语,意指在内四处流窜游⾛,东边赌桌下⼏注,西边台边看⼏局的⾏为。因此⾏为有违规矩,“闹眼⼦”者有出⽼千嫌疑,故被引申为指不实在的⼈或事物。例:“千万莫上当,这是闹眼⼦的事。”    50.瘫腔——原指戏剧演员演出时突然失⾳,⾛腔变调,戏演砸了。后借喻为胆⼩怕事、遇事畏缩,优柔寡断、贪⽣怕死。例:“关键时候,他总是瘫了腔。”(“瘫腔”不作“瘫”。)
52.掌勺(zó)——“勺”古通“酌”,原意是主持烹调。⽅⾔⾥是指⾼明的厨师,⼿艺精湛的,在徒弟⾯前有威望的师傅。后来引申到其他⼿⼯业。凡是带有徒弟的⼿艺⼈,功夫了得,⼿艺精妙,威望服众的师傅,都叫“掌勺师傅”,⽐如⽊匠、铁匠、雕刻匠等。例:“冇得个硬肘⼀点的⼈掌勺,队伍就散了摊⼦。”(“勺”不作“作”或“桌”。)    53.逗散放——开玩笑。例:“刘嫂⼦是个散放⼈,时不时跟你逗散放。”(“逗”不作“⽃”。)    54.抵(děi)实——扎实、过硬、厉害。例:“这顿饭吃得抵实,吃了饭,⼈都抵实⼀节。”    55.胮(pānɡ)腥——动物因FB或其他物体变质散发出腥臭味;⼜指⼥性或⼩孩撒娇状。例:“细伢见了娘,⽆事哭三场,⼜者得胮腥。”    56.伏滓酒——⼀种⽤糯⽶酿造的带甜味的淡酒,普通话叫“江⽶酒”,四川话叫“醪糟”,武汉话叫“伏滓酒”。这是因为它是“汁滓相将”(见《说⽂笺注》)之故。⽽“伏”有守、藏即带的意思。例:“我婆婆是⽼做伏滓酒的,⽐外⾯卖的伏滓酒好喝多了。” (“滓”不作“汁”。)    57.⽼圪渍(ɡé zī)——圪渍本义指痕迹、污垢,引申为⽼⼿、⽼资格。例:“你是个⽼圪渍了,么样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58.笤帚(tiáo zǒu)——⼜称扫帚、扫把。是⼈们⽇常⽤来扫除杂物的⼯具。多⽤⾼粱糜⼦作成。例:“要学会起眉动眼,像你这样笤帚倒在地上只当冇看到的样,哪个会要你哦?”    59.佮(ɡuó)不得——不相合,不相容。“佮”,义项有:相合;聚合;通⼒合作。例:“最佮不得⼀些⼈在公交车上吐痰。”    60.付急——着急;迫不及待;因愤怒⽽表现出的情绪。例:“狗⼦逼付了急,还会回头咬你⼀⼝,何况是他这种⼈,⼩⼼点。”    61.韵味——品味;尝试。例:“来来,让我这个⼟包⼦韵⼀下洋味。”(“韵”不作“运”。)    62.韵泡⼦——品尝、尝试、休味、体验甚⾄引申为驾驭、操纵等。源于吸⾷鸦⽚烟,形容⼈们享受某种
事物所带来的乐趣。例:“即使不会钓鱼,也要跑去韵下⼦泡⼦。”    63.韵栅⼦——品味、欣赏、享受;理解、会意、琢
磨、思念。源于旧时“看栅⼦戏”,指趁戏院打开栅⼦门准备散场时,进去看⼀段不花钱的戏。例:“我看你是叫(ɡào)化⼦胸前挂钥匙——穷开⼼吧,吃得快活不过?还韵起那个栅⼦来了。”    64.下(hà)数——⼿段;厉害;功夫。“下”,湖北古⾳特定情况读作“hà”。如“上昼”、“下昼”的“下”。“等⼀下”,不作“等⼀哈”。例:“我不露两⼿你是不晓得我的下数的。”    65.⼀末⼗杂——喻指多⾯⼿,⼀⼈⾝兼多职;同时处理多项事务。源于汉剧⾏当,从⼀末到⼗杂是汉剧的⾏当:⼀末、⼆净、三⽣、四旦、五丑、六外、七⼩、⼋贴、九夫、⼗杂。例:“⼀末带⼗杂,烧⽕带引伢,都是王太婆⼀个⼈搞下地。”
66.渳⼀⼝——通常指喝⼀点酒。渳:⼩⼝饮。例:“⾛,今天⼼情爽,陪我⼀起出去渳⼀⼝。”    67.半仯(cào)⼦——通常指未成年男性青少年。半⼤的猪也叫“仯⼦猪”;年纪要⽼不⽼,说不⽼却⼜添了孙⼦的男⼥,分别戏称“仯⼦爹爹”、“仯⼦婆婆”。例:“今天汉江⼜出了事,蛮帅⽓的个仯⼦伢淹死了。”(“仯”不作“糙”。)    68.泼辣(pō lā)——⼿脚⿇利,放开⼿脚;不挑⾷。例:“⼝有⼀张,⼿有⼀双,是个泼辣嫂⼦。”    69.硬肘(èn zǒu)——硬朗、结实;有⾻⽓、坚强、不屈;可靠;势⼒强⼤、路⼦⼴;体⾯、光鲜、有资本;⼲脆、有份量;率真、实在、不使假;关系铁、交情深。例:“这种考试是公平公正的,不在于有么背景、关系硬肘,完全是凭实⼒。”    70.紧螺丝——原指拧紧螺丝。多⽤于妻⼦对丈夫的越轨⾔⾏或过失实施管束,也⽤于⽗母对⼩孩的管教;以及年长者对晚辈的教训。例:“⽼师打电话说你两天都冇交作业,你跟我过点细,⼩⼼你爸爸晓得了⼜紧你的螺丝,把棍⼦烧⾁你吃。”    71.咵(kuá——聊天。    72.撮⽩(có bé)——撒谎;欺骗。例:“屎少屁多,莫听他说得天花乱坠、天⼥恨不得要下凡,都是撮⽩的,要是能赚钱,他不闷倒⾃⼰去赚?还这好的⼼教你去赚?跟他增加竞争对⼿。”    73.⼳⼦⾓(ɡó)——不起眼的⼩⾓落;地⽅狭
⼩。例:“想不他住在这个⼳⼦⾓⾥,哪个得倒哦。”(“⼳⼦”不作“腰⼦”。)    74.怀货——懦夫、能⼒差、质量差。“怀”,赣⽅⾔:差,质次。例:“爬半个⼩时⼭就瘫了,连姑娘伢都不如,真是个怀货。”    75.清谱(pū)——这是询问由来的⽤语,即查问、了解对⽅底细、来历、家世。也引申为“算帐”。本是查族谱家谱以了解某⼈的⾝世,源于社团语。如旧⽇汉⼝丐帮发现外来乞丐,则由帮头出⾯查询,若⾃称是同祖,就互相清谱,各⾃说出从师的⽂武先⽣姓名、地址以及上三代(师祖、师⽗、师叔)和上下襟(同门师兄弟)。查问⽆误,款待三天。否则,即遭毒打和驱赶。(据《汉⼝租界志》)民间借⽤,讹成“清铺”。例:“先清个谱,看看他是个么来路再说。”  76.抻敨(cēn tǒu)——平整、齐全、漂亮、宽裕、舒畅、公正等。抻,《集韵》释为“申引,引戾也”;敨,《集韵》释为“展也”。例:“肖朗不光外表抻敨,做⼈也抻敨。”(“抻敨”不作“称透”。)    77.耍拉(爽朗)(xuǎ lā)——⼲脆、⾏动利索,做事⼿脚快,思考问题果断、毫不犹豫。例:“耍拉点,只是要你的钱,⼜不是要你的命。”    78.和整(ɡěn)——完全、完整、齐备。整,由zěn训读(⽤⽅⾳读本字)为ɡěn。武汉⽅⾔中“⼀整天”、“整个”、“整鸡蛋”、“整钱”、“下整楼梯”等,都读ɡěn。不作“梗”。例:“亮⼦和平⼦和整是弟兄伙的,是整(ɡěn)裆裤。”    79.嘀哆(dí duō)——即啰嗦,⾔语繁复;纠结;(事情)琐碎;⿇烦的。例:“莫跟我嘀哆,帮这点⼩忙算得了么事,哪个还要你的钱?”    80.秺(cà)把⼦(岔巴⼦)——本义为⽤稻草、秸杆或细⽵等捆扎起来的条状清洁洗刷⼯具,常见为洗刷围桶(马桶)的“秺(cà)把⼦”,旧时有专⼈替⼈洗马桶,故⼀把秺把⼦洗多家马桶,后被喻为乱多嘴,乱惹事,乱管闲事为秺把⼦。武汉⼈将蚰蜒(⼀种类似蜈蚣的节肢动物)也称“秺把⼦⾍”。因本字“秺”为⽣僻字,故⼈们习惯写作“岔巴⼦”。例:“姑娘伢⼀不能好吃,⼆不能扯谎,三不要像个秺把⼦。”  81.嘴劲——北⽅话叫做“耍贫嘴”,武汉话⾥是讽刺⼈能⾔善语、夸夸其谈、表⾯功夫、华⽽不实的意思。例:“我看你是个纯嘴劲,上个礼拜天你说请客,害我们在湖锦门⼝吹了个把⼩时的西北风,连你的个⼈苗都冇瞄倒,
算了算了,不消扯耶斯得,思想有⼏远,你就滚⼏远;光速有多快,你就滚多快。”    82.戳腐乳——打⼩报告、挑拨离间、坏⼈好事等。例:“脚正不怕鞋⼦歪,好⼏个⼈在经理⾯前戳腐乳,打亚楠的⼩报告,结果咧,经理说:‘⽤⼈不疑,疑⼈不⽤’,还是让他做了南京地区的总代理。”(“戳”不作“撮”。)    83.翻跷——不安分;横扯⽪,⽆端地茬、吵闹;冒犯。例:“莫翻跷咧,⾻头痒是吧?”    84.恶躁——凶狠、不耐烦;在武汉,恶躁除表⽰凶猛、凶恶、可憎等含义外,也可⽤来形容⼈们的能⼒或本事厉害、扎实。例:“你是不识良良和康康的⿊,⼗⼀到我这⾥来玩,把我存了20⼏年舍不得喝的两瓶‘尖庄’⼀⼝⽓捶个精光,还加六听‘青啤’涮⼝,你说他们两个恶不恶躁?”    85.射垛⼦——转嫁、转移⽬标,推卸责任。例:“你也不消射垛⼦了,这顿饭铁定了是由你买单。”    86.覆(fòu)了——密谋败露,秘密泄露了,被发现、揭穿,告密,告吹。例:“你说⽼汪是不是坐倒不烧爬起来烧,收⼊⼜不是蛮差,⽇⼦过得也不是蛮怀,玩中了邪,想歪⼼思挪⽤公款,结果,肯定是要覆了的,正咱在看守所⾥⼀条⼼去分析中奖概率去了,每天都可以安安静静地做他⼀夜暴富的⽩⽇梦。”    87.⾉(ɡě)味——⾷物以及⾐物等因潮发霉散发出的那种⽓味。引申为形容某些⼈颐指⽓使、盛⽓凌⼈、傲慢⽆礼的态度。例:“当年我他帮忙,他⽿都不⽿我,如今⽯头不转磨⼦转,他求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让他也尝下⼦那个⾉⾉味。”(“⾉”不作“嗝”。)88.默(mě)倒——以为、⾃认为;憧憬、寻思、揣摩。巴⾦作品《猪与鸡》中冯太太:“⽼⼦哪点⼉得罪你吗?你爱耍,哪⼉不好耍!做啥⼦跑到⽼⼦屋头来?你默倒⽼⼦怕你!等你⽼汉⼉回来,⽼⼦再跟你算账。”    89.闹窑——故意编造谎⾔,或发布不实消息,使⼈上当;开玩笑,活跃⽓氛;事情的结果与初衷不符,放空炮,令⼈失望。例:“你总是说马上要结婚了,要我们
把红包准备好,说了两三年了,光听倒楼板响,冇看倒个⼈下来,把别个都结了两次了,你结个婚么样跟难产还难咧?
闹窑也不是这个闹法唦!”    90.卖杠——炫耀、显摆。例:“不消卖杠得,你有,哪个冇得?”    91.扎杠——扎实、结实、⼒⽓⼤、⾷量⼤、健康等。例:“喻师傅的⼿艺⽐潘师傅还要扎杠。”    92.裹筋——爱较真、较劲、钻⽜⾓尖;不依不饶、喋喋不休、唠唠叨叨、纠缠不清;优柔寡断、胡搅蛮缠。例:“如果婚前都这么裹筋,就算结了婚,以后估计你也要疯掉的。”    93.调(tiáo)盘⼦——本义指商品⾏情。也泛指价钱。武汉话指修改原定计划;进⾏⼈事或政策调整,施⾏“外科⼿术”;移动、调动;运筹;调整⽅向或⽅法;教训、惩罚;形容年轻⼈恋爱过程中的调情⾏为等。例:“陈钢,你是不是搞邪得⼀点啊?你还在跟我狡嘴,莫把别个当苕哄,冇出去?⾝上哪来这重的烟味?连头发⾥头都胮pāng⼀阵⿇将室的烟味,你怕哪个不倒?我怕你是螺蛳⾻有点跷痒,想要我调你的盘⼦是不是?”    94.见姅
(pàn)——本义是见了不洁之物故⽽引申为:诸事不宜、诸事不顺,不成功、坏事了;不屑、不可能。姅:妇⼈⽉事,武汉话读作pàn。《说⽂·⼥部》:“姅,妇⼈污也。从⼥,半声。汉律⽈:‘见姅变不得侍祠’。”例:“见了姅,眨巴眼被你整成瞎⼦了,刚才电视还有图像的,正咱声⾳、图像都冇得了,完全是个⽔货师傅。”    95.挑⼟——原指打⿇将时临时请⼈替代上场,或因有事分⾝,或因⼿⽓不顺。后引申为临时替代他⼈⼯作。⼜特指受聘为车主开车的出租车司机为“挑⼟”司机。    96.西⽪——“西⽪”的完全版是“西⽪流⽔”,意在“流⽔”,被爱说俏⽪话的武汉⼈压缩成简化版,有时甚⾄把“西⽪”略为⼀个字:“西”。“西⽪了”,说成“西了”。⽽“流⽔”这个字眼跟“流失”、“逝去”、“打漂”等含义相近,于是,就被武汉⼈暗喻为流失、计划落空,好事告吹,中途变卦,阴谋败露,谎⾔揭穿,诺⾔失信,遭到破坏等,随具体语境⽽灵活运⽤。有时也借喻为终结⽣命。例:“啊?你还不晓得?他那年⼀个⼈开倒车⼦到湖南出差,路上出了车祸,早就西⽪了的。”    97.撮虾⼦——形容做⼩⽣意,挣零碎钱。例:“⽩天上班,晚上摆地摊撮虾⼦。”    98.搭⽩算数——承诺兑
于正 被打现,说话算数。搭⽩:应答,承诺。例:“要就不搭⽩,搭了⽩就要讲味⼝。”    99.尖板眼——形容稀奇、古怪、与众不同、超常的事物、技巧、能⼒、策略等。例:“他要就不搞,⼀搞就都是搞的尖板眼。看不懂。”    100.掉得⼤(肥)——吃了很⼤的亏、上了很⼤的当,蒙受⼤的损失。例:“张爹爹今天掉得⼤,⼀个安徽⼈问路问到他,说准备送⼈的⾼档礼品茶冇碰倒⼈,要送给他,他说哪能不要钱呢?⼀问,说是4800买的,要张爹爹给3000算了,张爹爹说便宜⼀点,1000块拿回来了,⼀泡,⼀点茶味都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