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18课课堂笔记
一、生字词。
1. 字音。
- 染(rǎn):翘舌音,不要读成“yǎn”。
- 碎(suì):平舌音,注意与“cuì”区分。
- 溅(jiàn):不要读成“jiān”。
- 浪(làng):后鼻音。
2. 字形。
- 墨:上下结构,上面是“黑”,下面是“土”。书写时注意“黑”字的笔画顺序,中间的横要写均匀。
- 染:上下结构,上面的“九”不要写成“丸”。
- 竿:上下结构,部首是“竹”字头,表示和竹子有关,如竹竿。
- 腾:左右结构,左边是“月”,右边是“駦”,注意笔画的繁简。
3. 词语理解。
- 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
笠的读音- 垂柳:一种常见的树木,枝条细长下垂。文中“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垂柳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垂柳的柔美和溪水的清澈。
- 钓竿:用来钓鱼的工具。文中“像刚下水的鸭,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描写了孩子们在溪边钓鱼、玩水的欢乐场景。
- 扑腾:文中指在水里游动时发出的声音。
二、文章结构。
1. 溪边。
-
这部分主要描写了溪边的景和孩子们在溪边玩耍的情景。景描写有“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这里把溪水比作镜子和绿玉带,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平静和清澈。
- 在描写孩子的活动时,“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通过描写人影、钓竿、红蜻蜓等,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扑腾一声人影碎了”写出了鱼儿上钩打破平静的瞬间,动静结合。
2. 江上。
- 描绘了江上孩子们戏耍的场景。“像刚下水的鸭,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把孩子们比作鸭,生动地表现出孩子们在江上玩水时的欢快、活泼。
-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这里的“水葫芦”指的是水性好的孩子,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入水和出水时的情景。
3. 林中。
- 描写了林中的景和孩子们在林中采蘑菇的情景。“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
亮。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把松针上的雨珠比作洗过澡后的清爽,把小蘑菇比作戴斗笠的山花,充满了童真童趣。
-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这里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既照应了前面小蘑菇的描写,又表现出林中孩子的天真可爱。
三、写作特点。
1. 画面感强。
- 作者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溪边、江上、林中三幅充满童趣的水墨画。每一幅画面都有独特的景和孩子们的活动,如溪边的垂柳、溪水、钓竿、孩子;江上的孩子玩水;林中的松树、雨珠、小蘑菇、孩子等元素,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这些场景。
2. 善用修辞。
- 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如“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等,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拟人如“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赋予垂柳人的行为,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
3. 动静结合。
- 在描写中,既有静态的景描写,如溪边的垂柳、山溪,林中的松树等;又有动态的活动描写,如溪边鱼儿上钩时的“扑腾”声,江上孩子玩水的“拨”“溅”,林中孩子抖落雨珠等,动静相衬,充满生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