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的谎⾔,就是“天下⽆不是之⽗母”⽂/曹怀宁,国家⼆级⼼理咨询师
他是四川某地级市的理科状元、北⼤最⽜专业之⼀的学⽣、美国排名前 50 ⼤学的研究⽣,他叫
王猛,他是典型的“别⼈家的孩⼦”。
可是,就是这样的好学⽣却 12 年不回家过春节,并拉⿊了⽗母所有的联系⽅式。与⽗母决裂 6
年之后,他⼜写了万字长⽂来数落和控诉⽗母。他说⾃⼰受到了深深的伤害,绝不原谅⽗母。
他的⽗母痛⼼⼜迷茫:“我们真搞不懂他是啥原因?”
好好的孩⼦,为何就变得这么绝情了呢?
01
⽆视、掌控和打压,将你的孩⼦越推越远
让我们先来看看王猛的⽗母对孩⼦所做的⼀切。相信看完相关报道的⼈都会有⼀种感觉:王猛
的⽗母在与⼉⼦讨论时,双⽅完全不在⼀个频道上——
王猛与⽗母谈感受,⽗母就和他讲是⾮:王猛在学校受到霸凌时,⽗母却让他从⾃⼰⾝上原
因,⼤谈要孩⼦学会和“任何⼈”相处,哪怕是坏⼈;
⽽当王猛与⽗母讲对错时,⽗母就和他谈责任:王猛满含⾟酸地提起过去种种令他痛苦的往事
时,⽗母却觉得这些事都已经过去了,⼉⼦应该向前看,不要花费⽆⽤的时间去伤⼼流泪。
这是⼀种⽆视。
“如果教育的⽬的是控制孩⼦,那我⽗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王猛紧咬嘴唇说道,“他们所
有的付出只是为了控制。我母亲⼀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喜欢按她⾃⼰的喜好包办事情。”
王猛喜欢奥数,母亲不⽀持,并对他参加奥数⽐赛的事⼉冷嘲热讽;王猛想去异地上学,⽗母
严厉拒绝;即使后来考上了北⼤,⽗母依旧通过在北京的⼤姨远程监视和控制王猛的动态。
这是⼀种掌控。
⽽⽆论是出门游玩还是上学择校,⽗母对王猛的意见和想法总是打击和否定的,他们觉得孩⼦要适应外界,不该有任何不同意见。王猛数次的“求助”都没有得到⽗母的尊重和⽀持,⽗母也不会维护他的尊严和利益,只教会他逆来顺受。
这是⼀种打压。
也许王猛⽗母说的话、做的事并⽆⼤错,有的⽗母甚⾄很认同这种严厉的教育⽅式。但我们必须知道,当⼀个⼈想别⼈吐露⾃⼰内⼼的想法与感受时,正是他放下⼼防,最需要理解与接纳的时候。如果此时⽗母选择视⽽不见、听⽽不闻,那就⽆异于把孩⼦扔在蛮荒的原野上,⽆论他如何哭泣都求告⽆门。“⽆回应之地即为绝境”才是最可怕的事。
⼀个⼈童年的成长经历与他成年后的性格息息相关。如果⼀个孩⼦长期处于被控制、被打压、被⽆视的境地,那么他的内⼼就会渐渐缺乏⾃信,感到软弱和迷茫。打压摧毁了孩⼦的意志,就像抽⾛了他精神的脊梁,⾃然让他软弱⽆⼒。⽽⽆视则让孩⼦感受不到⾃⾝的价值,缺乏对⽣活的希望。
孩⼦是⽗母⼀⼿养⼤的,他的性格问题肯定与⽗母的教育⽅式相关,但王猛的⽗母却能在⾯对记者时理所当然地说出:“
要说掌控,他17岁以后就不在我们⾝边,现在34岁了,⼈⽣⼀半都在外边。问题就出在这后⾯啊,照这样说,反⽽是掌控不够吧!”这样的⾃我欺骗实在令⼈瞠⽬结⾆。
是他们辨不清是⾮对错吗?肯定不是。王猛的⽗母都是体制内的员⼯,⽂化⽔平在同龄⼈当中算是⾼的,王猛的妈妈能够⾯对记者侃侃⽽谈,王猛的爸爸也不遑多让。
他认为:“我⼉⼦是状元,到了北⼤肯定会有⽐他更好的⼈,所以他才在⼤学后期出现情绪异常。之后毕业⼯作,他⼀开始是很⽤⼒的,但后续遭遇不顺,所以⼜⼀次出现了情绪问题。
再往后,到美国上研究⽣,出国时还有很⾼的⽬标,前期也还觉得语⾔很顺利,但后续在专业上出现了学业出现困难时,就开始认为是周边的⼈有问题。我觉得他在看了⼼理医⽣后,就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了他从⼩到⼤的经历上,迁怒于家⼈。”
⼏句轻描淡写的话,不仅回避⾝为⽗母所有的责任,更把所有原因全部推到了孩⼦本⾝、外部环境甚⾄是专业的⼼理咨询师的⾝上。他们作为⽗母,就是⼀点⼉问题都没有。由此可见,王猛从⼩到⼤与⽗母的每⼀次沟通,估计都是这样⽆效吧。
02
你见过“恶性⾃恋”的⽗母吗?
著名的⼼理医⽣斯科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的路2:⼼灵谎⾔》中提到过这样⼀个案例——
男孩鲁克因为上了⾼中后成绩急速下滑,甚⾄破门盗窃⽽被校⽅建议去看⼼理医⽣。派克医⽣见到他后,发现他神情沮丧、内⼼抑郁。为了更进⼀步地了解鲁克,派克医⽣请来了他的⽗母进⾏对谈。
交谈之下,派克医⽣惊愕地发现,鲁克的⽗母是⼀对“恶性⾃恋”的夫妇。虽然他们职业体⾯、举⽌⽂雅,待⼈接物彬彬有礼,但在对谈时,派克医⽣却感到这对夫妇永远在⾃⼰的逻辑与价值观中打转,想让他们稍微理解他⼈⼀丁点⼉的情绪与感受都很难。
他们想让鲁克受到“更好的教育”,便不经孩⼦同意便把他从朋友成的母校直接转到千⾥之外的另⼀所学校;他们不想让鲁克参加夏令营,便随便茬,因为鲁克忘记收拾房间⽽将他禁⾜;当鲁克好不容易适应了新学校的环境,他的⽗母觉得他需要更严厉的管教,便将他转到了⼀所⾮常严厉的封闭式军校。
当派克医⽣对鲁克⽗母的⾏为提出质疑,并建议他们去做家庭时,他们的回应却让派克医⽣遍体⽣寒——他们宁可给孩⼦贴上“先天坏种、⽆药可医”的标签,也不愿意⾃⼰去配合⼼理医⽣进⾏。责任?问题?义务?他们推得⼀⼲⼆净。
所以,看到记者采访时王猛⽗母的⼀系列⾔⾏举⽌,我的脑中⼀下⼦就蹦出了“恶性⾃恋”这4个字。
斯科特·派克医⽣提到,恶性⾃恋的⼈通常⾃以为是、拒不认错,他们固执⼰见,总是希望能够控制他⼈。如果他们遭受到了外界的质疑,便会将⼀切责任归咎于他⼈。⽅法嘛,当然是道貌岸然地诉诸于礼法、道德,或是⼲脆采⽤暴⼒逼迫他⼈接受、就范。
从王猛⽗母的⾝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些许恶性⾃恋的痕迹。恶性⾃恋的⼈绝⾮道德沦丧、良⼼泯灭之⼈,他们只是
太害怕犯错了。但他们采取的⽅式却给他⼈——尤其是孩⼦,带来了莫⼤的灾难。我也曾经见识过很多在这种家庭中长⼤的孩⼦,从他们的⾝上,我看到令⼈痛⼼的种种表现:
有些孩⼦在⽗母的“恐吓”下,以为外部世界就是阴森恐怖的龙潭虎⽳,于是只能乖乖
待在⽗母建⽴起的⼩天地⾥,不敢越雷池⼀步;
有些孩⼦总是会采⽤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将⾃⼰的情绪和感受冰封⿇⽊,遇事只
谈对错,不论感情;
⽽有些孩⼦的⾃主意识早已被⽗母的全⾯控制所破坏,他们从不相信⾃⼰是有能
⼒、有价值的⼈,⾃卑如影随形……
这样的⼈⽣是痛苦的,他们很想有光明幸福的⼈⽣,也想跟⽗母和谐相处。但是,他们中的⼤多数根本不知道⾃⼰的问题出在哪⾥,他们⼀⼼想成为⽗母希望的那样,只是⾃⼰太笨太糟了才会达不到要求。
经年累⽉,⽗母疾⾔的厉⾊已经长进了他们的⼼⾥,现在已经不需要⽗母再责骂他们了——他们的⾃责已⾜够将⾃⼰埋进⼟⾥。
03
所以,不⽤着急原谅⽗母
⾯对这样的孩⼦,我总会告诉他们:“你不是⽆缘⽆故成为现在这个样⼦的。到‘为什么’,是回答‘怎么办’的前提。”了解是改变的第⼀步,但可能也是最痛苦的⼀步。
中国世界之最
因为很多孩⼦发现⾃⼰这么多年的问题⽭头竟然指向⽗母时,往往有万箭穿⼼之感。⼀⽅⾯,长年压抑的愤怒与悲伤有了决堤之势,让他们⽆法再像以前那般乖顺听话;另⼀⽅⾯,对于⽗母的质疑⼜让他们惊恐万分,禁不住怀疑⾃⼰:这真的与⽗母有关吗?真的不是我⾃⼰的错吗?
好不容易让他们相信⽗母确实需要承担⼀定的责任后,他们还会急不可耐地去原谅⽗母,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宽恕才是真正的救赎”,原谅了、和解了才能解决问题。
这句话的确是有道理的,但凡事都需要⼀个过程。救赎和原谅需要很⼤的⼒量,这种⼒量只会产⽣于⾃⽴⾃信、⾃主⾃强的内⼼,⽽如果你不曾充分看见并疗愈过往的伤痛,你⼼⾥那个流泪的孩⼦如果没有被完全接纳和拥抱,真正的救赎是不会来的。
所以,当有少数孩⼦流着泪问我:“我可以选择不原谅我的⽗母吗?”我总会坚定地告诉他
们:“可以,你现在当然可以不原谅他们。现在不原谅,以后才有可能真正和解。别欺骗和勉强⾃⼰,想⽣⽓就尽情地闹⼀会⼉吧!”
⽽那些或多或少有着“恶性⾃恋”情结的⽗母,你也必须知道,每个孩⼦都是如同烟⽕⼀样神奇的存在,你永远都不知道他的⾝体⾥蕴藏着什么样的能量。
如果你逼迫他按照你的模型去成长,他爆发出来的或许是“永不原谅”的⽕灾;若你选择轻松且有度地陪伴和引导,他会给
你带来最美的烟⽕秀,让你见证他⼈⽣最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