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蛙纹饰的历史与分析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传统纹饰中,蛙纹饰是最
古老、最常见、发展历史最长的纹饰之一。在历史变迁中,蛙纹饰不仅没有消逝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反而通过不同的形式在中国的各个地域传承并随着社会而发生演变和发展。1.1
彩陶中的蛙纹
彩陶在我国出现的时期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老官
台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皂市下层文化,以及高庙文化等史前文化中都出现了纹样丰富、具有文化内涵的陶器制品。
仰韶文化的半坡期蛙纹彩陶盆以红底黑彩为主要的搭配方式,整个蛙的纹饰绘制于盆内壁的中心位置,占据着器物的大面积图案纹样[1]。蛙的头部接近半圆的造型,脸部画上了蛙的五官里最有特点的眼睛,蛙的整体躯干部分与头部相比以较大的圆形造型呈现,腹部内用密密麻麻的黑圆点布满,表示青蛙身体里的蛙卵数量众多,如图1所示。
中国传统蛙纹饰的历史演变与研究
摘要:研究黄河流域孕育的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中的蛙纹饰,以及苗族、黎族传统刺绣中的蛙纹等不同领域和历史时期的典型蛙纹,总结蛙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演变过程,探究蛙纹与人纹、龙纹之间的联系,提出蛙纹是人纹和龙纹的产生与发展基础的可能性,并对其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进行分析。
关键词:蛙纹饰;
人纹;龙纹;崇拜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
(2023)07-0078-03Abstract:The typical frog patterns in different fields and historical periods such as the frog patterns in the Yang⁃
shao and Majiayao cultures nurtured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and frog patterns in traditional embroidery of the Miao and
Li ethnic group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frog patterns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is summariz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og patterns and human patterns,dragon patterns is analyzed.The possibility that frog pat⁃tern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patterns and dragon patterns is proposed,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symbolic meanings are analyzed.
Key words:frog pattern decoration;human pattern;dragon pattern;worship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rog decoration
收稿日期:2022-09-12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漫画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表达与实践路径”(20JDSZ3188);基于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背景下构建新时代高校美育创新实践课程体系(QC2022JG07)作者简介:董心艺(2002—),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美术学、综合艺术。通信作者:徐润洁(1994—),女,汉族,浙江宁波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董心艺,徐润洁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DONG Xinyi,XU Runjie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18,
China)
染整技术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Journal
Vol.45No.7Jul.2023
第45卷第7期2023年7月
7期
马家窑彩陶是我国重要的彩陶文化之一。彩陶以其丰富多样的彩陶纹饰而闻名,蛙纹彩陶壶上陶壶肩腹部的位置上绘制着大面积的蛙纹。蛙纹整体以黑、红2种彩表现,头部以圆形与外圈粗短的线条组合而成,蛙的脸部却没有五官的具象刻画[2],只用许多的黑点填充着整个面部空间,如图2所示。生动多样的蛙形态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对于蛙的观察非常细致,并且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审美的艺术思考。
1.2
刺绣中的蛙纹
刺绣作为一种装饰性纹样,在美化服饰的同时
也体现了制作者的精神表达。苗族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长、人口最为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特有的民族巫文化和信仰的沉淀下,自然界的生物成了民族人们最为喜爱和普遍应用的刺绣纹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蛙纹[3]。苗族服饰刺绣上的蛙纹饰,将青蛙整体的形态抽象化,头部以椭圆形加比较大的眼睛去表现青蛙的特征,躯干部分故意做了放大的处理,将一些几何形状和纹样增添到躯干内部。
对于海南黎族来说,蛙纹是日常生活用品中最重要的纹饰之一,广泛应用于织锦、服饰中。黎族的织锦上充满丰富规则的几何纹样,这些用彩线绣成的蛙纹别具特。织锦中的蛙纹是经过提炼组合形成的抽象几何图形,这些蛙纹的头部为菱形,躯干夸张为三角形状,蛙纹的上肢进行了缩短和细化,以此突出粗壮曲折的下肢,如图3所示。
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中,蛙纹的表现形式都有差异,但整体呈现出来的蛙纹饰趋向抽象和几何化。1.3
其他载体中的蛙纹
在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中,良渚文化中的玉雕
蛙整体造型简约写实,以玉为载体雕刻在玉琮、玉璧等器物上。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蛙纹也是常见的纹饰之一。商
朝晚期的蛙纹钺顶部镂空雕刻着具象化的蛙造型,蛙头部半圆,圆鼓鼓的腹部中间雕刻着类似于太阳的纹样,具有跳跃的动态感。
2蛙纹的演变与进化过程——以马家窑蛙纹
彩陶为例
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蛙纹饰也随之发生了进化和演变。蛙纹饰贯穿几千年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历史,最能体现纹饰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传承和进化。
2.1
蛙纹的演变过程
马家窑彩陶早期的蛙纹是比较具体和写实的,
基本上是先民通过观察现实世界存在的蛙,直接描摹于彩陶盆、彩陶碗和彩陶钵内壁的中间位置。从蛙纹饰的特征来看,半圆形的头部尤其突出了两只大眼睛,圆鼓鼓的蛙身占据了比较大的面积,四肢健壮、弯曲,蛙纹周围流畅而有力的线条为水波纹,是自然环境中蛙生活在水里的表现。半山类型时期为代表的中期蛙纹开始抽象化,蛙纹头部大部分省略了面部五官特征,身体也从圆形转化为和四肢类似的宽长折线,同时部分蛙纹样的头部细致刻画了五官,类似于人的
脸部特征,并且在这类蛙纹上出现了更多的腿和夸张化的尾部,这类纹饰的造型中非常明显地表现了蛙的部分形象,可以说这是对蛙纹的人格化形象刻画。2.2
蛙纹与人纹的关系
蛙纹发展到后期,有一部分的表现形式加入了
人的元素。从纹饰形象来看,在原有的蛙纹造型中融入了人的面部和身体结构,或是将蛙的四肢进行舒
图1
半坡期蛙纹彩陶罐(源自搜狐博客
图2
马厂类型蛙纹彩陶壶(《临夏彩陶》
图3
黎族蛙纹织锦(《织锦上的黎族》)
董心艺,等:中国传统蛙纹饰的历史演变与研究79
染整技术45卷
展变为类似于人的手臂,有学者称这一类纹饰为“神
人式的蛙纹”[4]
。从半山类型时期开始,将蛙纹造型拟人化的纹饰越来越多,在半山类型巫字纹双耳罐中间的蛙纹典型反映了这一类蛙人融合的纹饰特征(如图4所示),其中变化最大、最夸张的是蛙下腹部红黑相间的圆形生殖器官,如同母体孕育新生命的子宫或是女性骨盆,体现了史前先民对于繁衍子孙的美好期望,同时也表明那时的先民对于人类身体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观察和了解。
2.3
蛙纹与龙纹的关系
类人似蛙的纹饰形象产生之后,先民将此作为
其精神和愿望的寄托。在半山类型的类蛙纹、人纹彩陶上,在蛙纹和人纹的躯干两侧绘制越来越多的肢爪,肢爪代表着蛙强健的后肢和人类灵巧的手臂、双腿。先民越崇拜蛙神,彩陶上绘制的蛙人纹的腿就越多。为了有空间可以画上更多的肢爪去体现蛙神的力量,先民把原来竖直画的蛙纹和人纹横过来绘制在彩陶盆的盆口边缘或是彩陶瓶的肩腹部。此时蛙纹或是人纹的头部和尾部都被省去,在马厂类型肢爪纹彩陶瓶的肩部和腹部绘制着简化为曲线的肢爪纹样,这些抽象为线条的挥动的肢爪纹饰似乎已经有了龙的雏形,如图5所示。
钱汉东表示:马家窑蛙纹彩陶向人们揭示了蛙
纹出现、变化,最终发展成龙图案的演绎过程。“龙起源于蛙”之说并没有被大部分学者认同,但蛙纹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肢爪纹确实带有早期龙的形状[5]。其次,从象征意义的角度来解读,龙在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中都是以掌管河湖海洋的神仙形象出现。史前人民依水而居,蛙可以自由生存在水里和陆地,对于当时依靠河流生产生活却又深受旱涝灾害之苦的先民来说,蛙成了掌管水的神灵。因此,龙一直以一种崇高的、威力强大的形象作为人们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载体,相当于史前人民将动物、山水作为一种神灵的原型,蛙纹饰在历史社会的发展演变中或许对于龙形象的形成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3蛙纹饰的内涵与解读
对蛙纹饰的解读在考古界和文学界有多种学
说,汤惠生[6]认为蛙纹饰与生殖崇拜有关,也有学者认为那是少数民族巫术的符号和黄帝氏族的图腾[7]。林少雄先生表示:蛙与女性的关联还体现在蛙属水
生动物与女性生殖器在外形上形成了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在原始社会,人们靠生产劳动才得以在社会中生存,人口越多,创造的劳动成果也越丰富[8],因此人丁兴旺和多子多孙便是那时人们最大的期望之一。在许多蛙纹饰中对于蛙的腹部和尾部重点进行了夸张处理,绘制成了类似于女人怀孕时鼓起的肚子。
对于蛙纹还有着巫术图腾的说法。在中国历史上,巫师一直被看做沟通、连接人与上天的通道,许多蛙纹周围会带有一些符号化的图案,例如三角符号、“ ”“※”等。还有数字6的经常性使用。蛙纹饰中许多重复的形象都是6个,蛙人纹形象的肋骨、蛙人的手指都是6根学者认为是数字6是特殊的,具有美好的含义。
4结语
中国传统纹饰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发展中,蛙纹饰由具象写
实转化为带有美好愿望与审美意识的抽象化形式。虽然对于蛙纹与人纹、龙纹的关系没有确定的结论,但3者之间的文化内涵和形象特征相似,体现着先民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和多子多孙、风调雨顺的愿望。
参考文献:[1]
鲍义志.凝望远古——张建青《青海彩陶收藏与鉴赏》序[J].中国土族,2008(1):12-13.
(下转第89页
图4
半山类型巫字纹双耳罐(中国马家窑彩陶博物馆自摄)
图5
肢爪纹彩陶瓶(中国马家窑彩陶博物馆自摄
80
7期
艺术之花。用平常又普通的自然物象点缀土家族人美好的生活,表现了土家族人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悟,也是浪漫主义的生动写照。
1.3.2文化寓意
织锦纹样图案源于土家族人自己的生活,最终因为织造者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也成就了土家织锦美丽丰富的图案纹样形态。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人独特思想形象化展示的艺术载体、情感意念的寄托物[5]。如土家语称“桐芭独窄”的桶桶花,因形似民间盛物用的扁形木桶盖而得名,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凝聚了土家族人祈福吉祥、向往幸福和热爱生活的表现,显示出了浓郁的民族个性[6]。
2土家织锦图案的应用领域及创新方法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和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热潮推起,土家织锦激起了人们对民族特的情感共鸣,也成了艺术创作者的灵感来源。学者们将土家织锦纹样图案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为环境设计、乡村经济、服饰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积极构建文化创意品牌,企业引领,实现文旅合作、校企合作、互联网赋能,为土家织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寻求新的路径。赵二保[7]在传统村寨街景的设计中以直接利用、变形应用和创新应用将土家织锦图案、文化形态与街景设计有机结合,促进了土家织锦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村寨街景质量的有效提升。刘哲[8]指出对土家织锦文化演绎开发创新需要对土家织锦图案进行数字化提取与流行趋势相结合,进行多元素嫁接融合。图案设计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题材内容、用途目的、构图形态、彩配置等,甚至还要考虑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对其影响等因素[9]。而对于土家织锦图案的设计又不同于普通的装饰图案设计,不仅要求为追求美而设计,还必须能体现其文化内涵。
3总结
目前学术界对土家织锦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土家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基本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但是对于土家织锦图案的设计研究所占比重不大。在文化自信的时代大背景下,研究学者们开始注重对土家织锦图案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研究,由于人们审美的变化,土家织锦图案已经不适应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导致最后的研究成果良莠不齐。土家织锦图案的设计大多以图案的文化内涵、彩特征、图案构形等方面为出发点进行简单的解构、变形及重
组,这会降低土家织锦图案原有的独立性和辨识度。在后期的设计中,需要保持最小单位图案的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特征结合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苏虹.土家族“西兰卡普”的文化内涵[J].艺术与设计(理
论),2010,2(10):270-272.
[2]鲁一妹,鲁倩.从图案与彩看土家织锦的审美抽象[J].装
饰,2009(8):116-117.
[3]邓美珍,胡文娟.土家族织锦文化符号及其装饰艺术特征
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6):116-117.
[4]李林薇.湘西土家织锦图案及其文化特征探究[J].美与时
代(上),2022(9):39-42.
[5]李鑫扬.土家织锦菱形纹造形研究[J].美术大观,2020(4):
116-118.
[6]刘冠彬.土家织锦勾纹演进研究[J].装饰,2017,295(11):
124-125.
[7]赵二保.土家织锦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
究[J].安徽建筑,2022,29(4):10-11.
[8]刘哲.谈传统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纹样在现代家纺中的
融合创新[J].西部皮革,2021,43(16):58-59.
[9]刘杨.基于湘西土家织锦艺术符号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22.
(上接第80页)
[2]王仁湘.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图案母题研究[M].西
安:三秦出版社,1987.
[3]钟世梅.贵州苗族刺绣中常见动物纹样浅析[J].中国民族
博览,2020(9):7-9.
[4]段小强.马家窑文化彩陶蛙形纹饰新解[J].兰州学刊,2009
(9):210-214.
[5]钱汉东.蛙纹:中华龙的起源[N].中国文物报,2006-07-26.
[6]汤惠生.青海史前彩陶纹饰的文化解读[J].民族艺术,2002
(2):142-156.
[7]叶庆兵.从渔猎到畜牧:动物图腾神话的发生与演进——
以出土图像为中心[J].农业考古,2022(4):37-44. [8]林少雄.人文晨曦——中国彩陶的文化解读[M].上海文
化出版社,2001.
陈盈,等:土家织锦图案设计研究综述
广告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