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招贴设计处处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代观念而又不失民族风格,是现代招贴设计走向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论述了现代招贴设计与继承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了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对继承传统文化的思考。
关键词:招贴设计;传统文化;继承
招贴设计是一门受大众视觉感受而传达信息的艺术,在招贴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不应是对形式的简单追求,其最终要归结到对传统美学精神的继承,并通过作品将其体现出来,但设计是对传统的继承不是为继承而继承,而是要把传统的精华与现代的观念结合起来。
一、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继承传统文化的现状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从哲学、道德、信念到生活方式无一不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这些正是需要我们继承的,但招贴设计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对传统美学精神
上的继承。因为美术要受到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不论是道家的世界观,还是儒家的道德法则都有自己相应的表现符号,以使美术作品能折射出自己的影子,设计师对传统的继承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代表民族精神的符号从中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设计语言,展示给大众。招贴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能仅是从形式上的简单继承,还要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根据主题展开创意构成了设计作品的内容,设计中设计师所要运用的各种符号,最后呈现于感官面前的形象就是形式,此时的传统符号一定要能起到表现主题的作用。有时若设计师所选用的符号是一个图案或绘画的局部,这就要慎重考虑,因为这些现成的图形是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的特定产物,它的存在在那个时代有特殊意义。如果运用时不加思索,只是肤浅地要增加一些传统的味道,那么这种对传统文化断章取义的继承是毫无意义的。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要求,而设计对传统的继承也并不是从传统图库中拿出成品来用这么简单,在作品中真正体现传统的精神,才是继承的动力和目的。例如:宋体字是我们应用十分广泛的印刷字体,它的设计者可谓是功不可没,也许是抓住了中国书法中最基本的结构特征,最终设计出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宋体字,宋体字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纹饰每一幅招贴作品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不论是什么类型的,都必须是界定在一定范围的受众基础之上的。招贴的设计要给予受众一定的趣味来吸引他们的注意,要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需求,以刺激他们对所传达信息的认同感,招贴设计的趣味总是和大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的成果是向社会与大众展开,它不仅是大众文化中高雅趣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众趣味。
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包含了民族心理素质、风俗习惯乃至人们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等等,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熔铸,因此在招贴设计中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必须做到“以形写意”,“形神兼备”。
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或灵巧,或简约或精致的艺术效果,无论是飘逸洒脱的国画笔墨还是精致秀美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都为现在招贴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在
这些传统图形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它们在人类文化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可供我们借鉴的视觉元素。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地组合到现代招贴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注入新鲜的血液,发人深思,给人新颖清新的感觉。
招贴设计是一门受大众视觉感受而传达信息的艺术,我们说受众的审美心理反应是基于本民族的共识和特定时代的基础之上的,而现代设计理念是西方经济的产物,是建立在西方民族情感之上的,在学习、借鉴西方的设计理念时,如果只是盲目的借鉴,不顾与传统的融合,那么我们的设计最终只能被束缚在西方的设计之中。与我们仅一水之隔的日本,招贴设计非常有自己的特,虽然他们的设计也是在借鉴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他们能一直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与设计的融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跨入了设计强国的行列。
三、现代招贴设计与继承传统文化的思考
在招贴艺术设计上我们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引用传统的视觉元素不是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对文化透彻的理解、消化,去之糟粕取之精华,最后加以发挥形成适合于当代审美取向的观念体系并以此召唤深植于人们内心的民族意识和情感需求。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这样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招贴艺术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寻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
传统是不断发展的,而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精神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在和未来,更好地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切实推进我国现代招贴设计的发展。我们要用客观理性的认识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吸取西方现代设计意识与方法,创造出新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民族精神的招贴设计文化来,才能构建出中国现代招贴形态设计的理念与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3]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苏晓卉(1993-),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设计,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