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合并为内资企业带来的机遇
(1)两税合并降低了内资企业实际税率,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中国的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实行两套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制,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大大低于内资企业。企业所得税内外有别,不利于内资企业的发展,不利于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两税合并前内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率一般是33%,两税合并后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较大幅度降低内资企业所得税税负,提高企业税后净利。内资企业适用税率大幅降低,费用扣除标准也大大放宽。税负减轻后,内资企业可运用节余大量资金,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大价值,或者加大科研经费支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或追加环保、节能等设备的投资,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新税法的施行有利于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开展公平竞争。
(2)有利于中小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规定适用20%的照顾性税率,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增强经济活力。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税收成本,使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保障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从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新税法规定,对创业投资企业实行按企业投资额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从而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有利于风险投资尽快回收,减少投资风险,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3)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税法规定,对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实行150%加计扣除;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新税法提出实行企业研发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这些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激励作用。
(4)两税合并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基,提高企业税后利润。
  两税合并后降低了内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内资企业的计税工资制度取消。旧的税法对内资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扣除实行计税工资制度,对外资企业实行据实扣除制度,这就造成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公平。新税法统一了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规定凡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而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据实扣除。也就是说,合理的工资包括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广告宣传费等在内都应该在税前据实扣除。减少了所得税的税基,从而提高企业的税后净利。这一点对高收入行业的净利润影响很大。
两税合一对外资企业的影响
统一企业所得税后对外资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名义税率降低;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减少。
名义税率降低,加大了竞争力度。“两税并存”时,两种企业所得税法的名义税率都为33%,但外资企业的实际税率为13%左右,而内资企业的实际税率却为25%左右,内资企业的税负几乎是外资企业的2倍,这也使得内资企业背着沉重的包袱与外资企业竞争。两税合一后,名义税率降至25%,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为内资企业卸下了包袱,让其与外资企业进行竞争,而外资企业也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地位,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
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外资企业平均的应纳税额增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的三十多条规定中,有十余条是关于税收优惠方面的,而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地还会为了拼比政绩,通过增加本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因此,外资企业所得到的税收优惠更多了。而两税合一后,减少了税收优惠项目,并且限制地方随意增加税收优惠条款,这便使得外资企业的应纳税额增加,继而影响其获利水平。
  两税合一政策的前后都有部分人持反对意见,理由是这样的做法使得外资企业减少了收益,所以外资企业会大量撤资,进而影响我国的财政收入。但从短期的事实证明,两税合一虽然对外资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足以促使他们撤资或减少对中国的投资,是因为:
  首先,税收优惠并不是外资企业选择投资地的主要因素,更不是惟一衡量标准。外资企业在选择投资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投资环境,这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等等,而税收因素只不过是在决策过程中的附加考虑因素。当今中国拥有许多优势条件,这足为国内市场吸引到许多外资。首先,中国的政治格局稳定,这为外资在中国的引入过程中下了一注镇心剂,保证了经济主要形势不会因为政局的波动而产生剧烈的变化;其次,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相比于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缓慢增长,中国的高速发展更让外国资本看到了中国经济市场良好的局势及巨大的潜力;另外,中国市场庞大规模决定了发展上可观的可能性,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进口商品市场也得到了扩大;同时,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令中国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格外具有吸引力。
  其次,已在中国建立并初具规模的外资企业不会轻易撤资。跨国企业在选择投资地之前,必定先对投资地进行考察,一定决定投资,必定会有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来支持资本运作的硬件及软件基础。若仅仅因为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就采取撤资策略,不仅会丧失现有的利益和前期投入的基础成本,同时在考虑重新选择投资地必然要耗去额外的研究成本和进入成本,而最后这些资本的收益率未必会比在中国的资本收益率来得高。外资企业
再次,两税合一后中国市场仍然对外资企业具有吸引力。新企业所得税虽然在税率和税收优惠方面有所改革,
但对外资企业来说仍然具有吸引力,这体现在:首先,改革后的税率仍然具有优势,两税合一后名义税率由33%降至25%,此税率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税率,也低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平均税率;另外,中国政府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充分的过渡期,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5年内,对外资企业仍然采用原有的税法,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外资企业策略转变的缓冲时间,让其适应新税法的改革措施;最后,新税法虽然减少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但很多优惠政策仍然得到了保留。
“假外资”受挫两税合并 或调整注册地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以“外资”名义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返程投资”企业,而统一所得税后,这些“返程投资”的企业将受到遏制。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假外资”公司又开始寻出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颜延发现,一些公司正在进行调整,试图将公司注册地--开曼或者维尔京岛变为中国香港。按照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签署的税收优惠协议,注册地为香港特区的公司对派出利润只需要缴纳5%的预提税。
    但这一做法受到德勤上海公司国际税务合伙人张新华的质疑,《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如若没有合理的商业理由的税负安排,税务当局可否定税收优惠。
    张新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返程投资”包括两类情况,其一是纯粹的内资企业,希望通过“返程投资”的方式获得税收优惠;其二是内资企业引入投资者(包括投资基金)后在上市,需要有投
资主体,因此采取“返程投资”的方式。 
    纯粹内资企业改头换面,将自己包装成为外资获得税收优惠的屡见不鲜,“‘假外资’现象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内外资税负不统一是主要原因。”颜延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君昌教授说,“假外资”数量惊人,确实造成了税收流失情况的发生。有统计显示,中国每年吸引的外资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返程投资”的“假外资”。香港一家国际公司的统计表明,在50多万家在英属维尔京岛注册的企业中,约有近20万家与中国的私营企业有关。
    而在上市的海外公司则有所不同,为便于投资和海外拓展,这些上市公司选择“返程投资”的方式,但因有外资实际参与,因此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
  “第二种情况严格意义上说是属于中国政府政策鼓励的做法,符合有关法律条款的规定。”张新华说。
    颜延分析,除了纯粹为避税而选择“返程投资”的企业,更有企业是为了逃避外汇监管,转移资本甚至是的目的,这样的企业对国民经济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侵害了整体的福利。
    而两税合并后明确纳税主体的做法将对“返程投资”企业有所约束。以企业居住地而非注册地作为认定标准,即使企业在国外注册公司,但其实际的管理控制在中国境内,也将被视作中国公司,其全球收入也要在中国纳税。
    “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法律正在与全球法律体系接轨。事实上,在英系、美系的法律中都会根据公司重要
管理人、股东大会召开地点、决策地点等来确定居住地。”张新华指出。
    此外,两税合并后对税务机关赋予的反避税的权力将对不公平交易和伪造交易等有所遏制。中国纳税机关有权力对那些收入和赋税不匹配的公司征收合理税收。这一条款对于那些“返程投资”企业也将起到约束作用。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选择“返程投资”,企业在两税合并后,都将不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不少企业对此反应平淡。
注册地为英属维尔京岛的网易认为,虽然合并后企业的税率由10%上升到25%,但不会对其实际税率产生影响。网易CFO李廷斌表示,其原因在于中国政府仍会对高科技产业、软件行业提供税收优惠。
    而作为一家注册地在中国的公司,伊利公司有关人士认为这不是影响其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两税合并只是锦上添花。”该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颜延认为,对于“返程投资”的中国公司和真正的外资公司来说,两税合并都是一个正面的消息,“建立一个统一规范公平的制度,给企业一个安全稳定的税制预期,对所有公司都是利好。”
    两税合一刺激内资纺企出口
    为政策优惠而在内地设立的低附加值港澳台出口纺企将被淘汰出局
  “我们属于中外合资企业,两税合一后税率将由原先的15%提高到25%,增加10个百分点对我们有一定冲
击。”宁波敦煌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晓南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经理、资深分析师汪前进还表示,纺织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相对特殊的地方在于出口占到总产量的一半,两税合一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将直接体现在出口方面。外资企业在出口上占到很大的比重,但接下来内资企业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会有所增大,将会把一些主要冲着政策优惠而在内地投资、产品附加值较低的港澳台加工出口纺企淘汰出局。
  “我们享受的优惠政策被取消后,纺织品出口成本将相应增加,部分国外采购商或许将一些订单转交给国内其他企业,我们在短时间内受到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周晓南说,“不过,所受影响有限,我们在纱线上已做得相当专业,在产品质量与客户资源等方面有优势,并不担心与内资企业展开公平竞争。此外,我们主动采取一些外拓的策略,有意今年从广交会撤出而转到国外一些专业展参展,避免与国内企业进行价格竞争,而争取一些新的高端客户。”
    汪前进则认为,两税合一对纺织行业整体发展来说利大于弊。对于内资纺企来说,之前在生产成本及出口价格上明显高于外资企业,税率从33%下调到25%后,将与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价格竞争力将有所增强。而对外资纺企来说,两税合一并没有明显影响外资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纺织工业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较早、成效比较显著的行业,也是我国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经过多年享受优惠政策,外商在这一领域已获得长足的发展,逐渐减少对政策方面的依赖,而对于一些新外商
投资者,将综合纺织生产环境、产业链配套环境及劳动力成本等综合因素来决定是否投资,而不仅看税收这个指标。”汪前进说。
    香港纺织商会总干事杨炎则表示,在内地投资纺织行业的港资企业现在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内地企业的竞争,两税合一将进一步加剧两者之间的竞争,甚至会有部分港资纺企被淘汰出局,但整体上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公平竞争将会促使在内地发展的港企提高产品附加值,甚至是将竞争转为合作,利用海外销售网络优势与内资企业加强合作。
  “在内地投资纺织行业的港企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政府在税率改革上应会考虑到这点。此外,对外资实施优惠税率,往往被一些国家认为中国政府存在补贴而频频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两税合一还有利减少纺织品贸易摩擦。”杨炎说。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曾表示,针对港澳台大概60%企业是小企业的情况,专门设置了小型微利企业税率,这个税率是20%。此外,财政部还设计了一个很优惠的过渡期,比如小企业可以通过5年时间,逐步从15%的税率增加到20%的税率,每年仅增加一个百分点。而从15%的税率增加到25%的税率,也分五年时间,一年就增加两个百分点。包括原来承诺的“两免三减半”政策,还没有享受完这项政策的企业,还可以继续享受完这些优惠政策。所以对这类企业,包括港澳台企业当期的财务成本是不会有很大负担的。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我国2006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总额1470亿美元,同比增加25%。其中三资企业共出口纺织品服装480.99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2.72%。
    日化业广告费“税前列支”成灰区域
    相较“两税合一”本身,需要花费大把银子来支撑品牌销售的日化企业更加关注“税前列支”的比例。
  “广告费在税前列支中所受到的严格限制让我们非常头疼。”昨日,上海一家大型日化企业的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坦言。由于控股股东的变化,该企业的身份去年由“外资”转为“内资”。此后,该公司前几天刚刚收到来自税务部门的通知,对于该公司所花费的广告费,仅可以销售额的一个非常小的比例进行税前列支。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对外资企业“税前列支”品类的一个严格限制。
  “广告费用的不同待遇,使内资日化企业的市场推广遇到阻碍。因为一些大型外资日化企业的广告支出已经可以占到整个销售额的30%~40%。”该人士说。
  “起码到现在,‘税前列支’还是一个灰区域。”一位日化界业内人士对记者称。该人士认为,3年前,有关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的话题还能引发内外资企业展开热烈的争论,而现在,税负比例的提高已经是板上钉钉,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余地。此时,外资日化企业所关注的焦点已经变为对于“税前列支”是否统一的关注。
    外资企业之前用于广告的费用都可以扣除,而国内企业必须根据行业不同而接受不同档次的限制。记者
了解到,2001年起,内资日化企业的广告费列支标准均为年度销售收入的8%,但外资企业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虽然内外资企业向总部支付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管理费均须向税务机构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与资料。但内资企业采取比例和定额控制,提取比例一般不得超过总收收入的2%。
    与其他领域不同,如果“税前列支”有不同的公民待遇,外资日化企业依然将获取很大的优势。
    据尼尔森媒介研究最近的调查表明,截至2006年3月31日的过去12个月中,亚太地区12个主要国家所花费的30亿美元的巨额广告被投放在洗发、护发用品领域。中国占了这一数字份额的大部分,有三分之二强。该公司亚太区董事长钟睿楚评论说,洗发、护发用品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这一点可从广告花费的年增长率达到17%略见一斑。
    作为外资日化企业的领头羊,宝洁公司对记者称,如果“两税合一”,该公司也将根据国家要求缴纳税负。但是据统计,1999年宝洁在中国市场上投入的广告费超过5亿元,占中国日化领域的10%左右。而之后,宝洁为了推广其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沐浴品牌“激爽”,就花费了10亿元广告费。而该公司自2004年后,广告投入更是大幅度增长。
  “一些外资日化企业已经针对税前列支的规定在内部商讨对策。同时,还有一些企业在考虑是否设置新的企业,将企业赢利分散到这些企业之中,以此减少税负赋的支出。”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
    警惕外资零售企业“战略性亏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土零售企业老总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按照正常的税率,在外资企业33%的企业所得税中,30%是归中央,3%归地方。但由于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有引进外资的考核指标,据他所知,不少地方政府都曾私下给一家在华跨国零售巨头土地、水电、地税返还等优惠条件,有些还将外资企业所得税归地方的3%部分减免掉,而这是典型的“超国民待遇”。
    担忧战略性亏损
    按照我国现行内外资两种企业所得税的不同税率,因为外资企业可享受“三免两减”及免交部分附加费的税收优惠,外商投资企业的名义税负是15%;内资企业名义税负是33%。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外资实际税负是11%;内资实际税负为22%至25%左右。一位证券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另外,按照《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规定,外资员工工资可全部在税前列支,即不用就此部分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内资企业只能在税前列支800元的员工工资。对比可见,内资零售企业在支付同等人工工资时其实支付了更高的成本,在人才争夺上又输给对手一截。
  “包括家乐福在内的外资零售企业,避税意识和手段也比内资企业要强。”广州一家外资零售企业的中方合作伙伴透露,实际上这对内资很不公平。那些已经开业的门店眼看就要盈利,但为“合法”避税,他们就制造
战略性亏损。这位老总表示,两税合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这种不公平的格局,但他担心,外资可能会加大“避税”和“战略性的亏损”。
    百货受益最大
    不过,对于那些国内上市零售企业的实际税负在30%以上的百货企业而言,两税合一后将获益匪浅。经证券公司测算,批发零售类上市公司的整体净利润将提高14.47%。
    Wind资讯、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的资料显示,王府井(600859.SH)2005年利润总额为8454万元,所得税4721万元,所得税/利润总额几乎达到55.8%。
    2006年底,王府井直营及控股门店将达到16家,经营面积超过44万平方米,覆盖12个城市。从门店生命周期来看,公司一半以上门店处于成长期和快速成长期,这种门店年龄结构决定了公司在培育期有9家门店在2005年处于亏损,总额约6000多万元。“王府井实际税负较高,在于子公司存在亏损,由于不能合并纳税,因此子公司的亏损无法抵扣其他子公司或者母公司的盈利,导致税负较高。”知情人士透露。
    从合并纳税的角度,对于连锁的内资百货企业表现最为明显,连锁百货企业受益将最大。它不仅使企业净利润增加,还可补充运营资金的缺失,对于现金流通畅要求较高的零售商来说,意义重大。
    中资家电企业热迎两税合一
    外资企业称不影响在华战略决策
  “所得税统一将令中外企业在平板电视的竞争中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创维集团副总裁、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11日高兴地表示,新税制体现了中外企业公平竞争的原则。
    而此前,杨东文曾向《第一财经日报》抱怨,税负不均造成了中外彩电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因为内资企业盈利年度所得税率为33%;而外资企业则有“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即头一两年的所得税为零,而第三至第五年的所得税率为15%。
    由于是新兴产品,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平板电视业务一般还不到五年,更何况外资企业的“两免三减半”是从获利年度开始计算。杨东文认为,外资平板业务普遍获得税收优惠。
    事实上,像索尼、三星这些国际彩电巨头,这一两年在平板电视领域卷土重来、攻势凶猛,除了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还大施灵活的价格手段。
    按照即将实施的新税制,今后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将统一为25%。也就是说,在盈利年度,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率降低了8%;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则有所提高,以“减半”年度计算,则提高了10%。
    在利润薄如刀片的家电业,企业的竞争有时就像跷跷板,在所得税率一高一低的变化之间,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会否发生微妙变化呢?
    三星(中国)市场部部长刘然昨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新税制对三星的产品优势没有太大影响。三星平板电视在技术、零部件上有很强竞争力。
  “统一税率不是针对某个产品、某个企业,宏观政策对外资企业的成本多少有一些影响,三星会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应对成本的变化。”刘然说,三星定位的是高端市场。
    同样面临外资挑战的中国本土家电零售业,对新税制也表示欢迎。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11日向记者透露,新税制将可以使苏宁在所得税上的付出平均减少3%~5%。“我们不在乎减税,重在‘一碗水端平’。”
    孙为民说,跨国家电零售企业本身有资金实力,又有强势品牌。过去国家实施差异性的税收政策是为了吸引外资,现在中国总体上已经度过了资本短缺的阶段,所以推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也是势在必行。
    不过,外资家电企业近年加快了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速度,新税制会否放缓这一转移速度呢?
    今年以来,有消息称,松下计划将洗碗机业务、冰箱压缩机业务、空调压缩机业务继续转移到中国。松下(中国)的高级顾问张仲文向记者表示,新税制不会影响松下在中国的战略决策。
    张仲文说,松下日本总部更看重中国的市场和人才,在华外资企业所得税率有所提高,松下总部没有把它当成大事。
    当然,外资家电在中国制造、出口到全球市场的产品比重比较大。张仲文认为,新税制还是会对外资企业有一点影响,但不会影响太大,也不会影响松下对中国的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