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昼夜和四季》知识点总结
第1课昼夜的形成
1.日月星辰每天东丹西落。太阳丹起就是臼天,落下就是黑夜,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2.地球自转时围绕着一条假想的轴,人们称之为地轴。
3.天体东丹西?在是因为地球自转引起的。
4.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5.哥臼尼的“日心说”,地球和别的行星一道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
6.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7.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对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第2课地球、月球和太阳
1.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亮围绕地球转。
2.观察地球、月球和太阳相对运动方式的仪器是三球仪。
3.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同时也在自转,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动的同时也在自转。
4.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围绕着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5.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周的时间是-年,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月球
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大致相同。
6.英国科学家牛顿经过研究发现:地球表面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地球引力。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物体下落是因为他们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7.重锤利用地球号|力原理,可以用来检验桌椅和墙壁是否垂直。
第3课四季的形成
l.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季节变化明显,有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四个季节。
2.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的周期也是一年。
3.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4.公转中出现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所以使得影子长短发生变化,当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时,影子较短,反之,影子则较长。
5.一天中早晚影子长,强度低;中午影子短,强度高。
6.圭表是中国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圭表由圭和表组成,圭是有刻度的平面,表是直立在上面的一根标杆或石柱,一年内复至日的正午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表影则最长;
第二单元《科技革命的影响》知识点总结
第4课认识科技革命
1.像电灯这样,能够使人类生产和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重大发明和
技术称为科技革命。
2.科技革命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让我们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分
别来认识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农业时代:从原始人囱居转变为定居至18世纪末。工具和科技产品主要是简单
机械类产品,如铁锄、铁犁、风车等,主要使用人力和商力等自然能源。
4.工业时代:从18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工具和科技产品更
加的精巧,金属的锻造技术也不断提高,如汽轮机、内燃机等,主要使用煤炭和石油等能源。
5、信息时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工具和科技产品能够体现出精致和智能化的特点,如磁悬浮列车、智能机器人等,主要使用电等能源。
6、英国发明家詹姆斯·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1765年到1790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技术改进,最终发明出工业用的蒸汽机。
7、1600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唬咱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他把这种吸引力称为“电力气
8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经过多次对灯丝的改良实验,终于在1880年制造出能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
9.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者是约翰·冯·诺依曼。第一代计算机重30吨,占地15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800只电子管。
10.通信技术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农业时代:烽火狼;地|工业时代:发电报信息时代:打电话
11.新型的通信技术使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距离更远,使用更便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交流更方便,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2.运输技术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农业时代:畜力车工业时代:蒸汽机车信息时代:飞机。运输工具的变革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和工作效率。
第5课水污染
1.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污染的现象非常多,有些是自然形成的,还有很多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2.污染现象:石油泄漏、太湖蓝藻污染、河流垃圾污染。
3.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4.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不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一些危害。
5.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给各类水域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一方面会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导致鱼虾等7j(生生物大量死亡;另一方面会造成水质恶化,使7.)-c源失去使用价值,从而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态的平衡。
7.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①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②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投放③生活中的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④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⑤加强监测管理
第6课空气污染
1.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除天气因素外,还有很多是人们使用各类科技产品造成的。
2.通过观测、实验、调查等方法来获取事实,探究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
3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4.生活中的污染空气的现象:煤气做饭、焚烧垃圾、森林火灾、火力发电、工业废气。
5.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向空气中排放对环境有害、有毒的物质会造成空气污染,这些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制造工厂、建筑工地、生活垃圾等。
6.空气污染的影响:①造成全球变暖;②形成酸雨:③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④破坏生态平衡,改变气象条件。
7.对于空气污染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植树种草,绿化环填;②开展“绿工业”使用清洁能源;③建议“绿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8.酸雨会腐蚀植物的根茎和叶片,使得植物的生长受到很严重的阻碍;酸雨侵蚀过的叶子,往往是叶子萎缩发黄,更有可能整棵植物直接死亡。
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蝙蝠与雷达
1.18世纪前后,科学家就曾做过实验,蒙上双眼的蝙蝠依然能够飞行自如,但是如果塞住蝙蝠的双耳,封住它的附后,他们就会在黑暗中乱撞。
2.1938年,由于探昕超声波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完全证明蝙蝠是通过超声被来定位的。
3.蝙蝠捕食原理: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喉部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者前方的物体时,回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瞅咙发射超声波→碰到物体→反射回耳朵→做出判断)。
4.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波。
5.1925年,伯烈特与杜武合作,第一次成功使用“霄达”。把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短脉冲显示在CRT显示器上。
6.1935年,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了既能发射无线电波,又能接收反射波的装置,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就能探测到飞机的行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霄达。
7.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8.雷达是如何工作的:雷达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如: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方位等。(发射器发射电磁波→碰到物体→反射回接收器→做出判断)
9.宙达与蝙蝠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原理基本相同
不同点:宙达用电磁波;蝙蝠用超声波。
10.照相机与人眼结构相似
第8课生物的启示
1.苍耳和尼龙粘拥结构的共同点:都有倒钩。
2.像粘扣这样,通过模仿某一生物的结构、功能、行为等特征,来发明创造新产品的科学方法就是仿生。仿生产品都能够在自然界到类似的原型。
3.常见的仿生有形态仿生(海豚船〉、功能仿生(机械手、雷达)、结构仿生(尼龙粘拥〉、彩仿生(迷彩服〉等。
4.仿生的作用:仿生学的发展,加速了人类发明创造的进程。
第9课漂浮的船
1.船是水路运输的主要工具,能够运送大量货物或旅客,方便人们生活。
2.不同的材料漂浮能力不同:
像木头、塑料等浮在水面上的材料,漂浮能力强;
像铁、橡皮泥等沉在水底的材料,漂浮能力弱。
3.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用什么方法能增强其承载力?
①减轻物体质量②增大物体体积③借助襟浮能力强的材料
4.船的发展历程:
独木舟一龙骨船一木质帆船一蒸汽机船一柴油机船
5.为什么钢铁造的船不仅能浮在水面上,还能承载大量货物?
答:因为轮船船舱是空心的,这样既可以减轻重量又增大了体积,漂浮能力更强,所以能承载大量货物。
第10课工程师的发明创造
1.工程师与发明家的发明创造:
茅以丹:钱塘江大桥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屠哟哟:青菌素、双氢青菌素杨伟:歼20战斗机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钱学森:两弹一星
莱特兄弟:飞机诺贝尔:冯·诺依曼:计算机
爱迪生:①利用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原理,发明了电灯;
②利用声音引发振动、振动发声原理,发明留声机。
钱学森:①利用反冲以及雷达、红外制导的原理制造出中国第一枚导弹;
②利用地球号|力、无线通信等原理,制造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2.蒸汽机利用能量转化原理,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3.飞机利用伯努利原理,使机翼产生升力。
4.发明家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辛勤耕耘,艰苦奋斗,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执着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四单元《宇宙》知识点总结
第11课太阳系
1.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天体组成。包括太阳、8个行星、近500个卫星和至少120万个小行星,还有一些矮行星和彗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2.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为7)(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按照行星体积大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7j(星
3.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丽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大都相同,多数为椭圆形轨道,一般公转周期比较长。
4.目前科学家推算太阳系半径可以达到I光年。
5.彗星的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飞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彗尾的方向一般总是背着太阳延伸的。历史上第一个被观测到相继出现的同一天你是哈雷彗星,它的周期平均为76年
第12课美丽的星空
1.国际上通用的星座一共有88个,这些星座把美丽的星空分成不同的区域。
2.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在中国古代,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看做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寻北斗七星是寻大熊座的明显标志
3.观看大熊座时,不同季节勺把的指向有变化,恰好是一季指一个方向,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产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雨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N。
4.猎户座:位在天球赤道,地球大部份地区都能看到,星座主体4颗亮星组成一个大四边形。在四边形中央有3颗排成一直线的亮星,设想为系在猎人腰上的腰带,另外在这3颗星下面,又有3颗小星,它们是挂在腰带上的剑。
5.我们司以利用北极星来辨认方向。方法是先到北斗七星,沿着勺口外侧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所指的方向延伸,约为两星间隔的5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然后,利用北极星就可以辨别方向了
第13课浩瀚的字窗
l.从地球上看,银河系是穿过夜空的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从宇宙中看,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从侧面看,银河系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
2.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悬臂上。银河系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形状,是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和角度不同
3.银河系大约囱1000多亿颗恒星和无数的星云、云团构成。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
4.银河系的直径据科学家推算大约是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万光年
5.在银河系外面还有无数个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星系,如仙女座星系、猫犬座星系。我们把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叫河外星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10亿个。根据它们的形态,大致可分为旋涡星系、椭圆星系、棒状星系、不规则星系四类。仙女座星系和猎犬座星系都是旋涡星系。科学小知识
6.宇宙是浩瀚的,是无边无际的,宇宙是物质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
7.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之间的关系是:宇宙包含银河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又包含地球。
第14课探索字审
l.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用肉眼观测星空一-用望远镜观测天体一-太空宇宙探测器的航天时代
2.意大利人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学家。
3.望远镜,包括了普通光学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太空望远镜等等,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望远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X]测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4.望远镜的使用,使天文学家看得更深更远,观察得更加清楚,发现的宇宙秘密更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望远镜由普通光学天文望远镜发展到射电望远镜,再囱射电望远镜发展到太空望远镜
5.宇宙探测器按照它们的功能进行分类:
探测月球:娟娥四号探测器
探测行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先驱者10号”木星探测器
探测宇宙深处:H合勃太空望远镜、“中国天眼”
6.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1970年4月24日“长征-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
功,截止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发射次数己达449次。
第15课人造地球卫星
l.自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我国共发射200多颗卫星,居世界第二
2.人撞地球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3.按照卫星的用途可将人埠卫星分为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天文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等等。
4.人造卫星绕地球的飞行与卫星的飞行速度和地球的引力有关,要让一颗人造卫星不落回地面,就必须给予人造卫星足够的速度。这个速度就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