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了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运动。
(3)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小知识(2)经历探究扩散现象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分子世界的了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感受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扩散现象及其说明的问题。
2、 教学难点
(1)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2)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世界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花香四溢、墨水滴入水中逐渐扩散等,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走进分子世界。
2、 新课讲授
(1)物质的构成
教师提问: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由原子、分子等组成。
教师讲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非常小,通常以 10^-10m 为单位来量度。
通过多媒体展示分子的大小和结构的图片,让学生对分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分子的运动
实验一:气体的扩散
将一瓶二氧化氮气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其颜。然后打开瓶盖,将另一个空瓶瓶口朝下,与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口相对放置,观察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的变化。
实验二:液体的扩散
在一个量筒中装入一半清水,另一半用硫酸铜溶液注满。用塞子塞住量筒口,上下颠倒几次,观察量筒中液体颜的变化。
实验三:固体的扩散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 5 年左右,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mm 深。
学生观察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