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
目前国内省级疾控中心是这样做的:
产品放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质量卫生指标每月测一次,如果三个月各项指标稳定,则产品的保质期可定为三年.
培养条件:温度约37,湿度约75%.
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本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相应产品保质期可以推算
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每隔5天左右对37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5度的样品进行比较。当37度下的样品出现与5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37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乘以3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25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5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无饮料的变黄、有饮料的退,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问题。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这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但应用起来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加速试验(也就是破坏性实验)一般都会做,和温度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酸奶中做37度保温试验一星期,证明市场上可保持半个月。纸巾在54度下半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若在37度下保温一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
我知道有一种实验数学的方法,可使实验次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结果;即优选法(又称黄金分割法);或称0.618法;此法为做实验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在证券分析中也经常使用!早在六、七十年代由数学家华罗庚推出,当时即被普遍使用;
具体地讲,即您在做各项试验时,比如:假设您在做酸奶37度保鲜试验时,如果保温一个月后早已变质;此时您可以用300.618的天数,即18.5天重新做此实验;结果如果仍已变质,则用18.5天继续乘以0.618,即约11.5天进行实验;而如果在18.5天还没有变质,则您可用30天减18.5天后的数乘以0.618再加上18.5天,即约25天做此实验,如此反复;就可以以最少的实验次数,取得最佳的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出您的食品的实际保鲜数据;
运用此实验法也可用于食品配方的研究工作;98年我曾用此法帮一个朋友进行过“采石茶干”配方的实验;只做了六次实验,用了不到六十斤黄豆(还是因为磨浆机较大,一次最少即需用10斤)即取得了最佳的配方数据;做出来的茶干较市面上的不论是韧劲还是口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及其应用
摘要:利用化学动力学的原理,改变储存环境来缩短食品储存期,从而在短时间内可得到长寿食品(一年以上)的储存期,以及应用于食品稳定性的测试,确保食品的商业储存期。
A.基本原理
    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动力学来量化外来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和光照等对变质反应的影响力。通过控制食品处于一个或多个外在因素高于正常水平的环境中,变质的速度将加快或加速,在短于正常时间内就可判定产品是否变质。因为影响变质的外在因素是可以量化的,而加速的程度也可以计算得到,因此可以推算到产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实际的储存期。
由于许多包装食品通常可以储存超过一年,评价对储存期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如产品本身配料的改变(采用新的抗氧化剂或增稠剂),加工过程的改变(采用不同消毒时间或温度),或包装材料的改变(采用新的聚合体薄膜),都会希望储存期尽可能持续到产品所要求的时间(商业储存期)。但许多公司都等不起这么长的时间来知道这些新产品/新加工过程/新包装材料能否提供足够的储存期,因为会影响到其他决定(如新工厂的合同,采购新设备,或者安排供应新包装材料等都有时间限制)。因此需要有一些方法来加快产品储存期的测试,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ASLT)因此产生了。制药工业早就广泛应用类似的方法来进行储存期及药效测试。
2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
在给定的条件下,产品质量的衰退与时间成反比例。温差为10°C的两个任意温度下的储存期的比率Q10=温度为T时的储存期 温度为(T+10°C)时的储存期,对储存期有极大的影响:


Q10对储存期的影响
储存期(周数)
 温度°C      Q10=2      Q10=2.5     Q10=3       Q10=5
 50           2*         2*         2*          2*
 40           4          5          6          10
 30           8         12.5        18         50
 20          16         31.3        54         4.8
假设50°C时的储存期为2周。
通常来说,罐头食品的Q101.1~4,脱水产品为1.5~10;冷冻产品为3~40

B.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ASLT)步骤
    可采用以下步骤来设定食物产品的储存期:
c.       测定产品的微生物安全及质量指标;
d.      选择关键的变质反应,哪些会引致产品品质衰退,而这些品质衰退是消费者所不能够接受的,并决定哪些测试必须在产品试验过程中进行(感官上或仪器上的);
e.       选择使用的包装材料:测试一系列的包装材料,这样可以选择出一个最为划算的材料(即经济又满足一定的储存期)。
f.        选择哪些将作用于加速反应的外在因素,见下表所建议温度,必须选择最少2个。
ASLT建议储存条件
 冷冻食品      脱水食品         罐头食品
- 40°C             0°C             5°C - 15°C        23°C(室温)
23°C(室温) -10°C        30°C              30°C - 5°
40°C                 35°C              45°C              40°C

r.        使用坐标曲线,记录在测试温度下,产品的储存有多久。如果未知Q10值,则必须进行全面的ASLT测试。
s.       确定测试的次数
f2=f1 Q10/10
f1:在较高测试温度T1下的测试时间(天,周)
f2:在较低测试温度T2下的测试时间(天,周)
T1T2的温度差
因为如果一个产品在40°C测试一个月,则30°CQ10=3,产品需最少测试
f2=1x3(10/10)=3个月。
Q10未知,最好进行多次测试,最少需要有6个资料点来将误差最小化,否则得到的储存期可信度就会贬低。
u.       计算各个测试条件下,储存的样品的数量。
v.       开始ASLT,把得到的资料画在坐标图上,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取样的次数。
w.     从各个测试储存条件,评估K值或储存期并适当建立储存期图形,据此估算出正常条件下的储存期。
C.实际应用例子
因为我公司的产品主要是脱水汤料,选择两个储存条件:30°C/75%相对湿度和37°C/75%相对湿度。
感官测试方法按照国际标准方法ISO3972
恒温恒湿装置:可采用德国产的VC0057型恒温恒湿箱,调整到所需的温湿度;或将玻璃干燥皿内干燥剂取出,放入氯化钠饱和溶液,再将它放到温度分别为30°C37°C和恒温培养箱内,也可得到所需的恒温恒湿装置。
•        无、无味的饮用水。
•        电炉或煤气炉。
•        要求测试者回答的问卷。
•        独立、隔音的测试区域,白荧光灯。
•        标准样(汤料产品,调料产品….
•        盘子、玻璃杯、汤匙。
    将样品放入恒温恒湿装置内,每隔1.5~3个月评价一次(时间间隔根据产品的种类和储存条件不同而定),并与标准样相比较。
评价结果按以下评分:
5,- 产品的所有特征与标准样完全一致
4,5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轻微差别
4,-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些差别
3,5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明显差别
3,- 产品既不能接受,也不能说不能接受
2,5 产品稍微有点不能接受
2,- 产品有点不能接受
1,5 产品很明显地不能接受
1,- 产品完全不能接受
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平均。
分数3是可以接受的临界点,如果达到了这个分数就说明产品已到了储存期限了。
作为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脱水产品(汤料,调料)分别在保持37°C/75%相对湿度和30°C/7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储存312个月,仍可得到不低于3的分数,则此产品可被认为是合格的。
根据原理,脱水汤料产品可以根据以下ASLT资料所组成的坐标图来估算出标准储存条件下的储存期:

温度T°C 储存期LogSL
T1 LogSL1
T2 LogSL2
T3 LogSL3
 
标准储存温度StdT(°C)     标准储存期Log(Std SL)
D. 稳定性测试
同样,还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对产品进行稳定性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商业储存期,
所用方法和仪器与以上相同,只是画的坐标图不同而已。用鸡粉为例,作出详细的检验,评估,分析,结论是此产品的商业储存期设为24个月是可以保证的。
食品保质期是怎么定出来的?

  那么,食品的保质期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呢?食品变质有多种原因,微生物繁殖而导致的腐败变质是原因之一。此外,如光线照射引起褪,成分变化使味道变化,食品中的油脂氧化而出现异味。这些情况都会使食品变得不好吃、不能吃。

  而厂家则需要进行微生物试验和理化试验以及通过感官检查等方法,来对食品的质量变化进行客观的分析。

  微生物试验是检查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如何增殖。由于食品不洁引起的肠胃疾病或食物中毒,祸首大多是大肠杆菌或金**葡萄球菌,所以微生物试验是重要的检查。理化试验是检查浑浊度、黏稠度、酸碱度(pH)以及维生素的成分有无变化等。感官检查是专业检查人员通过品尝、嗅闻、观察等方法来评估食品的味道、气味、口感、外观、颜等。

  为了安全,一般是用以上这些试验出食品开始变得不好吃所经过的天数,再乘上O.70.8的系数作为保
质期。所以,刚过保质期并不是马上就不能吃了,期限只作为一个参考,由消费者自己去判断是否还能吃。

  与保质期不同,消费期则是用于表示从制造日开始限定在5天以内消费的期限,否则食品就很容易变质,例如一般的熟菜或盒饭。消费期也和保质期一样,通过试验决定。但标有消费期的食品,由于变质较快,如过期食用,风险就高。可以简单理解为保质期的核心是要保证口味上佳,消费期的核心是要保证安全。
油炸食品主要通过抑制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升高,延长油脂的使用期,增长油炸食品的保质期,适当的降低含油量。

油炸食品我不是很专业,不过不管油炸食品还是别的食品,要延长保质期,最常见的是改进包装形式(这是不影响口感的最佳方法)国家对某些食品的保质期规定就很明显看的出:

轻工业部对食品的保质期重新作出规定,其具体期限如下: 一、奶粉:马口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500克塑料袋装 4个月。甜炼乳:马口铁罐装为9个月,玻璃瓶装为3个月。 二、麦乳精:镀锡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3个月。 三、糖果:第一、第四季度生产的为3个月,第二、第三季度生产的为2个月(梅雨季节生产的为1个月)。 四、鱼类:禽类罐头为24个月,水果蔬菜罐头为15
月,易拉罐、玻璃瓶装果汁、蔬菜汁饮料为6个月。 五、果汁汽水、果味汽水、可乐汽水玻璃瓶装为3个月,罐装为6个月。 六、11-12度熟啤酒省优以上为4个月,普通为2个月。14度啤酒为3个月,10.5度熟啤酒为50天,葡萄酒、果酒为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6个月,汽酒为3个月,瓶装黄酒暂定为3个月,露酒为6个月。 七、饼干:镀锡铁罐装为3个月,塑料袋装为2个月,散装为1个月,塑料袋装方便面为3个月,夹心巧克力为3个月,纯巧克力为6个月。 八、油炸干果、番茄酱铁罐装、玻璃瓶装为12个月。 九、酱油和食醋为6个月

企业都会在油炸前对食品的水分、油炸量、油炸温度、转速及油质进行监控,并在包装时严格控制好充其量及密封度,同时做好对成品的水分、酸价、过氧化值的检测。呵呵,油炸食品嘛,最怕的就是腐败啦,呵呵,另外可以考虑加抗氧化剂。采用冲氮,或者是真空包装。
食物保质期的确定
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每隔5天左右对37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5度的样品进行比较。当37度下的样品出现与5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37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
乘以3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25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5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无饮料的变黄、有饮料的退,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问题。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奶粉:马口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500克塑料袋装为4个月;马口铁罐装甜炼乳为9个月;玻璃瓶装甜炼乳为3个月。
  麦乳精:镀锡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3个月。
  糖果: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3个月;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2个月(梅雨季节生产的为1个月)。
  罐类:鱼类、禽类罐头为24个月;水果、蔬菜罐头为15个月;易拉罐、玻璃瓶装果汁、蔬菜汁饮料为6个月。
  饮料:果汁汽水、果味汽水、可乐汽水玻璃瓶装为3个月;罐装为6个月。
  酒类:11-12度熟啤酒省优以上为4个月,普通为2个月;14度啤酒为3个月;10.5度熟啤酒为50天;葡萄酒、果酒为6个月;汽酒为3个月;瓶装黄酒暂定为3个月;露酒为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