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理念
文山州实验小学林光丽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师生之间在教学实践中
角的定位是否准确,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充分得到体现,寓教
于乐,如何体现音乐教学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是当前形势下,新课标改革发展中教育工作者不断渐进与摸索的漫漫长路。【关键词】音乐教学、师生角、学生主体、教法
【内容】音乐,自然的发声与乐器的结合,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对实现生活情感的表达,是人类精神生活特别是物质生活
日益得到满足的今天,更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小学音乐教
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
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与审美能
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大部份的学生喜欢音乐,
却又不到半数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音乐课有些枯燥与乏味,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在音乐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接受
教学呢?
一、课堂中的角定位与关系转换
教师节的歌曲师生之间在教学实践中角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学
气氛的营造者。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视为根本,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不仅只是传授个人所知所闻那么回事,同样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喜欢音乐这门课程,从而主动或渐进地克制不良习惯;任何学科的教材纲要都是国家教委精心筛选、统一规划凝聚而成,音乐课程也不例外,教材的作用专注于一个国家主流文化和教学计划的一个大体前景。至于是否就已有教材照本先科教,综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和个人经验来讲,教师应该坚持在不违背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围绕主流文化这一主体,集教材纲要与教师个人智慧于一体,充分发挥教师的角作用,寓教于乐,教师在教学中乐于走下讲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允许学生畅谈各自对该门课程乃至于具体某一章节的理解和看法,从中查理解的盲区,对于常识性的问题有意识地渗透和灌输,矫正和引导学生对常识的理解,鼓励其增进和提高个人兴致,在音乐词曲唱法和乐器普度方面,教师不应刻板地信服于原声唱法,允许学生掺入自己的理解,聆听每一段独有的发声,未必都比原唱的差,未必就不是人类需要的乐章。当然,诸如国歌以及一些革命歌曲等等国粹宝典是不允许篡改和歪曲的,这就需要进行直接、正面地渗透和教导,至于其他曲艺类歌曲和现代孩童热衷的流行时尚,我们
应该认真地聆听孩子们发声的整个段落,即使跑掉也未必就都是不能容忍的结局,或许一段优美的旋律因此而铸就也说不准,这样的教育意义不在于误导和唆使学生篡改版权,旨在尊重版权、尊重原唱的同时,善于发现和挖掘属于学生们原生的美,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只有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学习主体的乐趣,才有效于发挥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谈及教学的劣与优;这样既不违背原则,又能充分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才会使得音乐教育迈向教育的成功之路。
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在对待或处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上,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也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小学生体来说,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或者是他(她)的教学方式,从而喜欢这一门课程,而并非是那些被大人所陈列出来却背得只字不漏的理想追求,未成年学生的理想是什么?回想我们的童年,对比现实孩提的童年,不外乎就是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从个人的物质满足上去攀比别人的不足,获得自己的满足,在自己驾驭的童话世界里玩得忘乎所以,那就是快乐,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也是符合常态的;上升到教育,不过就是未成年学生们展示自我聪明才智和博取大人欢心的一大法宝,有多少孩子因为个人的爱好而曾经左右大人的想法改变,却不曾看到家长们望子成龙而附加各种条件:吃、穿、玩、哄等引导孩子练就一身本领而为了适应社会放弃努力。家长的寄予厚望,孩子的天真无邪,小学教师扮演的不仅只是教授教科书那些段落和字节那般
轻忽,发现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即有的潜力,树立一尊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潮,那也是身为小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小学音乐教师,不只局限于科目里所倡导的那几首曲目和罗列的那点常识性的东西,教授学生咿呀学唱倡导的歌曲,只是完成了教会学生怎么聆听已有的旋律,借助已有的旋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谱写新时代柔美的旋律,还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擅歌者创造属于时代的乐章,升入中学乃至大学成为专门的人才,铸就人类的精神食粮,让擅长文理以及拥有科学创造力等方面的学生们,一样通过音乐教学受到的熏陶,在音乐的旋律和活泼的海洋里发挥各自的闪光点,为步入高年级发挥各自特长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多一些倾听,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赏识教育,正确矫正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感的、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师善于弱化指导者的身份,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以民主的态度,用自己的热情激励学生,让学生自由地驰骋于音乐课堂中。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无意注意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课前针对每一课时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交谈,了解他们日常的生活情况。音乐源于生活,就应服务于生活,因此音乐教育必须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和实践紧密结合。鼓励学生与老师一道创设一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学习环境,诸如课堂教室的布置等等。让他们进入教室就有熟悉感,消除面对教室即将带来的学习压力,把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联想、去接受音乐、理解音乐并指导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他们才会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
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就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总导演,学生才是音乐课上的台前主角。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脉,营造课堂学习氛围,甘当课堂教学的观察员,疑难问题的解惑者,而不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这样学生就能从自己兴趣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习音乐看成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比如从上课场地上作改变。讲台是教师传授课教学纲要,凝聚学生注意力,抄写文字等等的供位。教师的至高无上地位应该体现于学生的乐于亲近和积极好学的角互换中,不是站在讲台上威严审视的模样,勤于穿插在学生座位的排行当中,融汇到学生体当中去;既可亲近学生,又可震慑学生,让好学的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也使得后进生们慢慢地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讲授知识与课堂讨论并行,听候学生的意见,表达老师的理解,既是学生们的老师又是
学生们的朋友。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上课形式的改变,其实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像环境,这才是变化的实质。在传授知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