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原理与实务》习题集十
一、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20分)
失火罪1.刑法的法律性质是指刑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有属性。( )
3.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或 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可不以犯罪论处。( )
4.防卫过当的主观方面不可能是直接故意。( )
5.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 )
6.没有达到预期的犯罪目的也可能属于犯罪既遂。( )
7.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应对犯罪集团成员所实施的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 )
8.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死缓的,死缓期满以后,如果没有犯罪,减为无期徒刑。 ( )
9.我国现行刑法尚无加重处罚的规定。( )
10.累犯就是再犯。( )
11.犯罪分子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 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
12.我国刑法中的法定刑全部为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
13.交通肇事罪中的交通运输,既包括公路、铁路交通运输,也包括水上、航空运输。 ( )
14.偷税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
15.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商标使用人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与其已使用商标相同 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
16.明知为不满14周岁幼女而与之发生性行为的,无论幼女是否同意,也无论采取何种方 式,均应以罪定罪处刑。( )
17.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 额较大的,应以侵占罪追究刑事责任。( )
18.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又实施其他犯罪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 )
19.甲系无业人员,勾结乙某(某国有企业正科级保管员)利用乙某职务之便共同盗窃乙 某保管的企业财产,总计金额8000元,对甲、乙二人应分别以盗窃罪和贪污罪论处)( )
20.为谋取一定利益,给于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根据我国刑法理论,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是( )
A.危害社会的行为
B.犯罪行为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
D.主观上的故意和过失
2.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
A.终身剥夺
B.15年以上20年以下
C.10年以上15年以下
D.3年以上10年以下
3.某农民偷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构成( )
A.盗窃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
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破坏通讯设备罪
4.下列哪种人不得适用假释(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累犯
C.惯犯
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下列哪种犯罪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 )
A.滥用职权罪
B.受贿罪
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D.叛逃罪
6.某甲为了取得保险金,先为其妻某乙投保50万元,然后将其妻用“”毒杀, 其行为构成( )
A.保险罪
B.故意杀人罪
C.保险罪和故意杀人罪
D.保险罪、故意杀人罪和投放危险物质罪
7.区分偷税罪与一般偷税行为的标准是( )
A.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
B.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
C.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D.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 处罚又偷税的
8.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 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 )
A.故意伤害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9.放火罪是( )
A.行为犯
B.举动犯
C.危险犯
D.结果犯
10.李某系A市建设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
某日下午下班时,李某发现本所出 纳员陈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抽屉内(末锁)。当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内无人之机, 返回所内将该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袋中,并用纸箱遮住垃 圾袋。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出。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既遂
B.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未遂
C.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既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三、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 )
A.公安部
B.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A.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的
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
C.15周岁的丙贩卖8000克
D.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3.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犯罪未遂( )
A.在前去杀人的途中,被司法机关抓获
B.在抢劫过程中受害人认出了行为人,因惧怕控告而罢手
C.意欲杀人而未到受害人
D.欲盗窃10万元只盗得了3万元
4.实质上的数罪、裁判上的一罪包括( )
A.惯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5.关于缓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判处5年有期徒刑者不能适用缓刑
B.对累犯不能适用缓刑
C.对故意犯罪者不能适用缓刑
D.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不能少于1年
6.下列哪些犯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
A.刑讯逼供罪
B.抢劫罪
C.罪
D.诬告陷害罪 7.我国刑法中的附加刑有( )
A.没收财产
B.罚金
C.剥夺政治权利
D.驱逐出境
8.下列犯罪中只能由过失构成的有( )
A.交通肇事罪
B.虐待罪
C.失火罪
D.逃汇罪
9.根据有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些情形(有证据证明确属受蒙骗的除外)可以认定(或推 定)行为人“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 )
A.收购违反规定出售的木材的
B.在发生过盗伐、滥伐林木案的林区收购木材的
C.在非法的木材交易场所或者销售单位收购木材的
D.收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的木材的
10.甲以出卖为目的,将乙女拐骗至外地后关押于一地下室,并曾乙女。甲在寻 买主的过程中因形迹可疑被他人告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前往解救时,甲的朋友丙却聚众阻 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解救行为。对本案的正确处理包括( )
A.对甲的行为以拐卖妇女罪论处
B.由于甲尚未出卖乙女;对其拐卖妇女罪以犯罪未遂论处
C.对丙应以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论处
D.对丙应以拐卖妇女罪的共犯论处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唆犯
2.犯罪动机
3.紧急避险
4.特殊自首
5.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五、简答题(15分)
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有何异同?
2.我国刑法规定的重伤情形有几种,区分轻伤与重伤有何意义?
六、论述题(15分)
试述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及具体方法
七、案例分析(15分)
被告人,吕某,男,46岁,1995年因犯罪、招谣撞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又6个月, 1998年8月刑满释放。
1999年4月,吕某认识了某法院已亡干部刘某的遗霜邹某,吕慌称自己是省法院刑庭庭 长,因吸烟烧毁了法官制服,以此从邹某处骗得法官制服2件以及肩章、帽微,随后,吕身 着法官制服到处行骗。
1999年7月,吕某经人介绍与某厂职工龚某相识,吕慌称自己是省法院处级审判员,可帮 龚的两个儿子安排到省法院汽车队和保卫处工作,骗得龚的信任,不久两人非法同居,后吕 某以帮助龚的儿子安排工作需要活动经费为由,从龚处骗得人民币3万元。
1999年8月,王某(女)因问路结识了身着法官服的被告人吕某,吕自称其是省法院刑庭庭 长, 可帮王的表兄申诉经济案件,骗得王的信任并与之非法同居,后吕某以申诉案件为由骗得王 某表兄人民币2万元。
1999年9月,吕因租房认识了房东赵某(女),吕身着法官服,自称其是省法院刑庭庭长 ,并慌称和省经贸厅厅长关系密切,可将赵的女儿调进经贸厅工作,后以需要疏通关系为 名骗取赵人民币3万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