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提示】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是( )。
A.刑法关于空间效力范围的规定
B.刑法关于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
C.刑法关于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D.刑法关于放火罪与失火罪构成要件及法定刑的不同规定
2.(2014年真题)根据解释的效力,可以把刑法解释分为( )。
A.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B.当然解释、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C.当然解释、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
D.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和学理解释
3.(2015年真题)原铁道部部长刘某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有人认为,在对刘某量刑时“应考虑他对中国高铁建设的贡献”。这种说法违背了我国刑法中的( )。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失火罪
4.(2015年真题)针对后在道路上驾驶汽车的现象,有人认为,虽然刑法未规定驾驶构成犯罪,但是驾驶和醉酒驾驶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故而应以危险驾驶罪论处。这种观点属于( )。
A.扩大解释
B.文理解释
C.类推解释
D.当然解释
5.(2016年真题)从刑法的形式渊源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 )。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立法解释
6.(2016年真题)“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的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罪刑法定
B.主客观相统一
C.罪责刑相适应
D.刑法适用平等
7.(2016年真题)甲挪用公款炒股亏损无力归还,被检察机关以贪污罪起诉,人民法院依法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人民法院对本案罪名的变更实现了刑法的( )。
A.规制机能
B.保护机能
C.保障机能
D.威慑机能
8.(2017年真题)近年,我国司法机关展开“猎狐行动”,追捕潜逃海外的犯罪嫌疑人回国接受刑事审判,此举是为了实现刑法的( )。
A.规制机能
B.保障机能
C.保护机能
D.补偿机能
9.(2017年真题)甲国公民乘坐乙国飞机飞越丙国领空时,殴打中国籍乘客刘某致其重伤。甲国公民对刘某的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 )。
A.属地管辖原则
B.保护管辖原则
C.属人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10.(2018年真题)发布的《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视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该规定使用的解释方法是( )。
A.扩大解释
B.类推解释
C.限制解释
D.文理解释
11.(2018年真题)关于我国刑法溯及力的适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司法解释应适用从新兼从轻原则
B.处刑较轻是指法院判处的宣告刑较轻
C.应以“审判时”作为新旧法选择适用的判断基础
D.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适用行为时的法律
12.(2019年真题)下列关于我国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简单罪状因缺乏明确性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B.将习惯法视为刑法的渊源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法定原则不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新法溯及既往
D.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规
13.(2019年真题)我国公民甲在某国杀害乙(无国籍人),被该国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如甲在该国服刑完毕回到我国,我国司法机关依照刑法对甲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根据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2014年真题)对于下列犯罪,我国可按照普遍管辖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有( )。
A.无国籍人在外国生产,后来到我国旅游,被我国司法机关抓获
B.他国公民从第三国购买回本国贩卖,被本国通缉,后被我国司法机关抓获
C.我国公民在外国乘坐外国客机将带往第三国贩卖,被他国司法机关抓获
D.他国公民携带贩卖的乘坐他国飞机在我国机场换乘时,被我国司法机关抓获
2.(2017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刑法立法解释的有(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关于挪用资金罪有关问题的答复》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
3.(2018年真题)甲在街头摆气球射击摊,因向顾客提供的六只形物被鉴定为支,被法院以非法持有支罪判处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法院的做法符合(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真题提示】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考查对刑法基本原则的理解。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罪行大小与刑事责任的大小、刑罚轻重应当相称,重罪重判,轻罪轻判。即刑罚的轻重不仅与客观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相适应,也必须同犯罪人主观恶性的深浅、再犯可能性的大小相适应。D选项“刑法关于放火罪与失火罪构成要件及法定刑的不同规定”说明刑法中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明显轻于故意犯罪,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A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解释的分类。相对于法理学对法律解释的分类,刑法的解释主要以解释的效力和解释的方法为标准进行分类,其中以解释的效力为标准划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以解释的方法为标准划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3.C
解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刑罚的轻重不仅与客观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相适应,也必须同犯罪人主观恶性的深浅、再犯可能性的大小相适应。除此之外,不再考虑其他的因素。本题中刘某“对中国高铁建设的贡献”不是影响罪与责的因素,在量刑时不应考虑,对其应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进行定罪量刑。
4.C
解析:类推解释,是指对刑法条文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比照最相类似的刑法条文规定的相关事项,作超出该规定含义范围而推论适用的解释。本题中将驾驶与醉酒驾驶相类比,属于类推解释,C选项正确。
5.B
解析:单行刑法是指针对某种或某几种犯罪和刑罚单独制定的专项刑事法律。我国单行刑法只有一部,即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6.A
解析: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正是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
7.C
解析: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刑法具有三种机能:规制机能,即维持社会秩序的机能;保护机能,即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保障机能,即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并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的机能。人民法院对罪名的变更实现了刑法的保障机能。
8.C
解析: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一般认为刑法具有三种机能:规制机能、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规制机
能是指刑法具有使对犯罪行为的评价得以明确的机能;保护机能,即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不受犯罪侵害与威胁的机能;保障机能,即保障公民个人自由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的机能。追捕潜逃海外的犯罪嫌疑人回国接受刑事审判,就是为了保护一般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体现了刑法的保护机能。
9.B
解析:保护管辖原则是以侵害的对象是本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为标准,主张凡是侵害本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的,无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也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适用本国刑法。由此,本题中甲国公民对中国籍乘客刘某的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保护管辖原则。
10.A
解析:根据解释的方法,刑法解释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文理解释是根据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的说明。论理解释是根据立法的精神与目的对条文进行说明,包括目的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当然解释、比较解释和历史解释等。本题中,将运钞车解释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中,扩大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范围,是扩大解释,A项正确。
11.D
解析:根据《刑法》第12条的规定,我国刑法中的溯及力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对于现行刑法生效以前的未经审判
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适用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但是按照现行有效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法定刑处罚较轻的,适用现行有效的法律。以行为实施时作为新旧法选择适用的判断基础。依据行为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所谓“处刑较轻”,是指刑法对某种犯罪规定的刑罚即法定刑比修订前刑法轻。刑法的司法解释与刑法典的溯及力一样。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