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在线考试题库之三:多项选择题
 
1.刑法的渊源(广义的刑法)包括(  ABC   )。
A刑法典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事诉讼法
2.从解释的方法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  BC  )
A学理解释    B文理解释    C论理解释      D立法解释
3.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解释规定:“刑法第228条、第342条、第410条规定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这一解释属于(  AC  )
A立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有权解释      D类推解释
4.关于刑法的解释,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D  )
A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B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
C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
D司法解释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其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
5.对刑法的解释,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BD )
A根据解释方法的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如果文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就没有必要采取论理解释的方法
B扩大解释是对用语通常含义的扩张,不能超出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如果完全超出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则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类推解释
C将正在使用中的运钞车解释为金融机构属于扩大解释,将自动取款机解释为金融机构则属于类推解释
D将信用卡罪中的“信用卡”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扩大解释
6.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ABD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7.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CD )
A刑法应当采取成文的形式,排斥习惯法
B刑法的效力禁止溯及既往,即禁止事后法,但不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C刑法的适用禁止类推
D刑法规定应当明确,禁止绝对不确定刑
8.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BCD  )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9.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所采用的原则包括哪些?(  ABCD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10.下列情况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BCD )
A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的     
B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
C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   
失火罪D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
11.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才能适用我国刑法?(  ABC  )
A我国刑法规定该外国人所犯之罪法定最低刑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
B必须侵犯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或公民利益
C按犯罪地法律也应受刑罚处罚     
D必须违反了国际公约
12.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  AC )
A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B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
C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D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13.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BD  )
A甲在国外教唆陈某到中国境内实施行为,中国司法机关对甲的教唆犯罪有刑事管辖权
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E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F国的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了G国的杰瑞。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
C中国法院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对劫持航空器的丙行使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D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
14.我国船舶“长城”号停靠在巴西港口时,中国籍船员甲酒后与同船海员乙发生口角,在该轮船的餐厅内用水果刀将某乙刺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甲被当地法院认定为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当地监狱执行。甲在该国服刑完毕后回国。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D  )
A我国法院依法有权对甲该项罪行再次审判
B我国法院对甲再次审判时,不需要考虑甲在外国受过处罚的事实
C我国法院不能对甲该项罪行再次审判,因为这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D我国法院对甲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15.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分为(  ABC  )。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间接客体
16.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犯罪对象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
B犯罪客体一定受到犯罪的侵害,但犯罪对象则未必。
C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但犯罪对象则未必。
D犯罪对象是犯罪分类的基础。
17.下列那些行为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  ABC  )
A人在不可抗力下的举动    B人在身体完全受强制下的举动
C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D人在精神受到强制、威胁下的行为
18.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包括:(  ACD )。
A法定的义务                 B道义上的义务 
C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        D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
19.下列哪些选项成立不作为犯罪?(  BC )
A过路人甲看见某公寓发生火灾而不报警,导致公寓全部被烧毁
B成年人乙带邻居小孩出去游玩,小孩溺水,乙发现后能够救助而不及时抢救,致使小孩被淹死
C丙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不能延续香火,将年仅1岁的女儿抱到火车站,放在长椅上后匆匆离开。因为天冷,等警察发现女孩将其送到医院时,女孩已经死亡
D司机丁意外撞倒负完全责任的行人刘某后,没有立即将刘某送往医院,刘某死亡。事后查明,即使司机丁将刘某送往医院,也不可能挽救刘某的生命
20.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BCD  )
A甲在车间工作时,不小心使一根铁钻刺入乙的心脏,甲没有立即将乙送往医院而是逃往外地。医院证明,即使将乙送往医院,乙也不可能得到救治。甲不送乙就医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B甲盗伐树木时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甲不救助伤者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带邻居小孩出门,小孩失足跌入粪塘,甲嫌脏不愿施救,就大声呼救,待乙闻声赶来救出小孩时,小孩死亡。甲不及时救助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乱扔烟头导致所看仓库起火,能够扑救而不救,迅速逃离现场,导致火势蔓延财产损失巨大。甲不扑救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21.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CD )
A宠物饲养人在宠物撕咬儿童时故意不制止,导致儿童被咬死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一般公民发现他人建筑物发生火灾故意不报警的,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C父母能制止而故意不制止未成年子女侵害行为的,可能成立不作为犯罪
D荒山狩猎人发现弃婴后不救助的,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22.关于不作为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要求“拒不退出”,所以该罪是真正不作为犯
B罪的行为是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所以该罪既可由不作为构成,也可由作为构成
C消防队员甲来到火灾现场故意不灭火,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D李四在盗掘古墓葬时,将他人房屋挖垮,主人陷落呼救,李四故意不救助致人死亡。李四在成立盗掘古墓葬罪的同时,还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23.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BD  )
A船工甲见乙落水,救其上船后发现其是仇人,又将其推到水中,致其溺亡。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犯罪
B甲为县公安局长,妻子乙为县税务局副局长。乙在家收受贿赂时,甲知情却不予制止。甲的行为不属于不作为的帮助,不成立受贿罪共犯
C甲意外将6岁幼童撞入河中。甲欲施救,乙劝阻,甲便未救助,致幼童溺亡。因只有甲有救助义务,乙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D甲将弃婴乙抱回家中,抚养多日后感觉麻烦,便于夜间将乙放到菜市场门口,期待次日晨被人抱走抚养,但乙被冻死。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24.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BCD  )
A甲乘坐公交车时和司机章某发生争吵,狠狠踹了章某后背一脚,导致章某驾驶的公交车失控,冲向自行车道,撞死了骑车人程某。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乙以杀人故意瞄准李某的头部开,但打中了李某的胸部(未打中心脏)。由于李某是血友病患者,最后流血不止而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丙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王某开,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王某的心脏,致王某死亡。由于丙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王某,故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丁以杀人故意对赵某实施暴力,导致赵某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赵某在医院接受时,医生存在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5.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BC  )
A甲、乙无意思联络,同时分别向丙开,均未击中要害,因两个伤口同时出血,丙失血过多死亡。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甲等多人深夜追杀乙,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时被汽车撞死。甲等多人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将妇女乙强拉上车,在高速公路上欲猥亵乙,乙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后车躲闪不及将乙轧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甲对乙的住宅放火,乙为救出婴儿冲入住宅被烧死。乙的死亡由其冒险行为造成,与甲的放火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些行为应负刑事责任?( CD )
A拐卖儿童              B运输
C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D 贩卖
27.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些行为应负刑事责任?(  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