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对中国元素的应用
曾慧任奕澄
(大连工业大学服_装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元素在设计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设计来源。中国元素以服装为载体将中 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中国元素在国际大牌秀场的运用和大放光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本 土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他们把眼光投回被遗忘了的“古老文明的文化失地”之中,创作了 一系列让世界 都刮目相看的惊艳作品。
〔关键词〕中国元素;民族;文化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389(2〇21)〇2_15-〇3
一、 中国元素在时尚界的源起
18世纪“中国风”传入欧洲时对当时的时尚 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至20世纪末,中国元素 被伊夫圣洛朗应用在时装中亮相巴黎时装周,这 是中国元素第一次被应用在高级时装中,随即引 发了世界的关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时尚 已逐步全球化,很多国际大牌都开始频繁在设计 中体现中国元素,精致优雅的刺绣、侧襟、立领、流苏、青花瓷等颇具东方情调的元素与时尚结 合,异常惊艳0
^中国元i在服装上的大量应用也体现出世 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中国元素是对中国传 统文化精髓的提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孕育出的 优秀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民俗、理念、文化的总体 表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风骨和精神。何谓中国 元素,中国元素是指符合当今思维方式或融入全 球视野中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 中国元素在服装上的应用形式
中国元素在时装中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四 种,分别为造型、图案纹样、彩和面料。其中视 觉冲击力最强的是图案纹样和彩,也最能体现 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服装造型作为服饰设计的基本要素,通过服 装的结构得以展现。中国传统服饰的造型特点是 宽衣博袖,在结构上采用平面裁剪其造型掩盖人 体的基本形态。而现代服装是立体、修身的西式造型。中国传统服饰造型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需要对传统服装的造型进行解构重组,并针对其 特点与现代服饰进行重组设计,从而设计出独具 特点的“中国风”服装。
图案纹样是文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传 统纹样具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研究价值。西方 设计师对中国元素的应用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图 案纹样的应用。中国古人将很多信仰附属于各种 物体之上,并将其纹样通过服装表现出来。中国 传统纹样与中华民族发展一脉相承,并显示出其 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中国古人信仰自然万物 皆有灵性,这种信念流传至今。中国传统纹样则 把这种对自然的崇拜和信仰通过服装最直观地 表达出来,中国传统纹样的特点是“图必有意,意 必吉祥'以此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彩在服饰设计中给人以第一视觉印象, 彩的视觉冲击决定着作品的设计风格。中国传统 彩有两个特点,一是喜欢用原,二是配对 比十分强烈,视觉冲击力极强。中国传统彩的 概念十分宽泛,大致可分为赤、黄、青、白、黑五 ,中国传统彩与图案一样,每种颜都被人 们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这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 化思想和风俗习惯。在彩方面中国与西方存在 着很大的差异,例如红在中国意味着信仰,而 在西方的象征则不同。
服装面料决定着服装的造型和悬垂度,不同 的面料可以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时装风格。在中国
• 15 •
风服装的设计中,各种传统面料的应用层出不穷,中国传统面料种类繁多,包括丝、麻、棉、纱,其中 麻和丝绸是我国自古以来最为经典的服装面料。
三、中国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
由于东西方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使得东西方的服装审美在理念上有着很大的不 同。西方服装设计师对中国元素的应用多体现在 图案、造型上,简单来说就是大面积地使用印花、刺绣、立领等元素,注重于形。而中国服装设计师 对中国元素的应用意在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将其推向世界,注重于意。服装是一个民族文化 内涵最外在的表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不仅仅是 服装,而是以服装为载体传递出中华民族的大国 精神。
1.传承刺绣和民族服饰记忆一郭培
郭培是国内最早将中国元素应用在服装上 的设计师,因其奢华大气的设计风格,使其设计 的服装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郭培认为元素的交汇融合,郭培设计的礼服最大的特点就 是上半身为中式旗袍造型,下半身为欧式大裙子 造型。郭培通过设计将中西服装的结构造型进行 拆分重组,设计出不仅符合现代人审美且更能传 递中国元素的礼服。郭培设计的中国风服饰大面 积应用中国传统图案,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其 刺绣在应用中国传统纹样的基础上,结合各民族 刺绣工艺,体现的不仅是中国元素,更是多民族 优秀文化的体现。这不仅仅是服装设计的创新,更体现着我国的包容精神。
图2郭培中西结合礼服
一个民族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记忆。郭培 可以说是国内最早将刺绣应用在现代服装中的 设计师,其设计的服装在大量使用中国传统刺绣 的同时,将其特点与其他民族的刺绣进行融合创 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近年来更是掀起了“中国 嫁衣”的热潮。“中国嫁衣”是郭培提出来的一个 概念,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复 苏,更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中国嫁衣”中的立领、图案纹样、服装廓形、工艺不仅是对传 统的复制,更是对其的创新。在“中国嫁衣”中,郭 培根据传统婚服的廓形进行了新的设计,并通过 刺绣呈现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在婚服的刺绣工艺 中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但更多的
2.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设计一马可
马可在1995年创立服装品牌“例外”,被称为 “中国第一个原创设计师品牌”,2013年马可团队 为女士提供专人定制
服装,并在其后多次 为设计服装,受到世人瞩目。马可的设计并 没有太多的图案纹样,而是最大程度地展现中国 传统手工艺。马可的服装极具辨识度,相比图案纹 样马可更多的是应用中国传统服装的造型及工 艺,大襟、长袍、盘扣,马可将中国元素与现代服装 相结合,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传统服饰的造 型,并通过纯手工制作为服装注入了感情。
马可设计的服装最大的特点就是纯手工制 作,纺线、织布、染、绣花等采用的都是中国传
是多民族刺绣精髓的结合,以最好的设计呈现 “中国嫁衣”的风貌。
图1郭培的“中国嫁衣”
郭培是中国服装高级定制最早的推动者之 一,其设计服装以礼服设计为主。通过对中西方统制衣方式。马可的设计服装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有机械化生产的痕迹。服装的细节如系带、扣 子,甚至织布等工艺也全采用纯手工技艺,马可 在设计服装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快要 消失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每一个品牌都有着属于 自己的灵魂,马可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通 过服装传递出中国气节和风骨。马可的设计方式 看似淳朴笨拙,却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中国传统 手工技艺,体现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更展现了一种文化自信。她正在以服装这样必需 的用品为载体,影响世人关注真正属于中华民族 精神的文化内涵。(下转第11页)
16 •
可以看出此次的主题在于薄纱、立体刺绣与印花 恰到好处的融合,宛如丛林中的仙子,刺绣方面 主要采取立体刺绣、散点刺绣法以及刺绣装饰再 造规律,用这种表达手法能够更加突出丛林主 题,在彩搭配中运用区别于衣身的系立体刺 绣花朵使整体服装更具有冲击力。
今年盛传的盖《传说,“画壁.一眼千年”系 列。中国设计师熊英将缂丝、苏绣、羽绘等诸多东 方工艺全情诠释于该季作品之中,令其更富层次 和灵动。纳东西时尚文化合璧于精艺,缂、绣、画、染、图、纹、珠、饰……在刺绣系列中运用了对称、彩、丝理、整体等多种规律来用丝绸刺绣的方 式诠释东方之美。如今,在消费者表现自我、塑造 自我的个性意识影响下,丝绸女装一改往日的设 计风貌,通过多元的设计手法,朝着时装化方向发 展。在众多手法中,针对丝绸所进行的面料再造尤 为突出。
法式刺绣作品“碧波拂面,似有清风明月”、《海风日夜》、《〇bi?with?Stylized?Waves》灵感来源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 ET)中的一幅日本明治时
期的海浪纹样织物。画面笔触流畅优美,层次分
明,刺绣的调选用了东方传统谱中的穹灰
系,深浅不一,仿佛幽静的月光映射在海上,与银
白的浪花相得益彰。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日益攀升,具有中国风格的元素经常出现在各类
流行趋势发布会中,而“刺绣”作为代表中国特
风格的元素,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的服装
中,并广泛流行。
通讯作者:邹平。
参考文献
[1]王欢.当代丝绸女装设计中的刺绣传承与 创新[J].丝绸,2011(02).
[2]邓小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丝绸服装中 的应用[J].辽宁丝绸,2013(05).
[3]邬方华.基于服装制版的工艺研究[J].皮革 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03).
(上接第16页)
图3马可设计服装
3.传^3^雅蚊JI—兰玉
兰玉是唯一一位在纽约时装周发布高级成衣 的中国时装设计师,作为一位85后设计师,兰玉 的设计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兰玉的设计特点是 将中国传统苏绣技艺与现代服装高度结合,使得 所有人在兰玉的设计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 与现代服装的高度融合。兰玉和郭培的刺绣风格 不同,苏绣的技法温婉柔美,极具东方雅致之美。苏绣的图案纹样不同于郭培服装中刺绣的大气磅 礴,多以细腻的山水、花鸟、静物为主。所以兰玉的 服装在彩的选用上通过柔和的配在最大程度 上展现苏绣的柔美雅致。因此兰玉在设计上除了 苏绣,还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通过精妙的设计将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推到全世界面前。
在兰玉的设计中,仿佛可以看到中国古典闺
秀的柔美温婉,又可以展现中国新时代女性的时
代风貌。兰玉植根于传统服饰文化之上的创新设
计以符合东方美学观的设计理念展现出来,将真
正的对东方雅致之美的认识展示出来。
图4苏绣与现代服装的结合
参考文献
今年最流行的服装搭配m解颖.论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对我国未来服
装设计的影响[D].东华大学学报,2009(03 ).
[2]朱凯迪中国风”服装设计的分析及应用
[D].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7(04).
[3] 张亚莉.服装设计艺术中的精神本质与情 感[J].装饰,2006( 05):104-105.
[4]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