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的观后感
篇一:河南博物院的观后感
  天灰蒙蒙的,却能给人一种激动的心情,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穿梭在道路上,向着目的地出发。
  道路上依旧穿梭着忙碌的车辆,呼号着从我们身旁经过,大家排着整齐的队等候在博物院门口,享受着博物院外围所带来的盛大气势,宏伟的建筑算不得高大,却隐约地透着点威严。一个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洋溢着青春的微笑,彰显着作为院工作者的骄傲。
  跨进了这向往已久的大门,逐渐融入了一种和谐安详的氛围,心飘飘乎,仿佛又重新见证了历史,仿佛又重见了各古国的前身,演绎着战争、和谐与繁华。曾几何时,看到了它们一个个为这遗留的文化付出了多少鲜血、多少代价。
  踏进这神圣而又庄严的建筑中,重新领略到先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件件遗留的都印证了这一切。在此仿佛又看到那渐行渐远的身影,那印证着艰辛与汗水的沉重脚步,那悄然滑落的汗水。。。。。。第三代身份证新功能
  就是这栋只有四层的建筑,融合了多彩的文化。虽然有些已锈迹斑斑,但它们使我们对那些古老的故事无法
忘怀。每间展厅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仿佛我们成了考古人员,仔细地观赏着这些在我心中如星辰般闪耀地残骸碎片。看着这些只有在电视上只能看到的实物,心中很是激动。
  上到四楼的时候,我惊呆了。本不喜欢蓝的我竟能陶醉在这蓝光芒中。几个小时悄然流逝,我却还沉浸在这古典美美中。
  9月10日下午,利用到郑州出差的机会造访了河南省博物院。
  原来对河南的历史知之甚少,此行使我对河南多了几分景仰之情。省级博物馆能称得上“院”的寥寥无几,但河南省博物院久远的历史,精湛的设计,丰富的馆藏,科学的陈列,人性化的服务,让人耳目一新,不得不佩服“博物院”不是白叫的。个人觉得河南的历史,代表了中国远古时代的历史。
  河南博物院建立于上世纪20年代,由时任河南省政府的冯玉祥主导创建,内有藏品30万件,其中许多是民国和抗战前发现的国家级文物。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就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一种恢宏的气势,让人为之一振。
  从门口取票开始,就感觉到了这里管理的科学,在大门口凭身份证在自动取票机上一扫,就出来一张参观卡,而且电脑会自动统计出参观者的基本信息。参观结束,在出口处的旅游商品,大多是根据馆藏的文物造
型或是图案设计的,虽然多数价格不菲,但别的地方估计是买不到的,这种旅游商品我原来只在青岛的极地海洋世界看到过。展厅里许多重要的文物,旁边有电脑演示其构造及不同寻常之处,可谓独具匠心。馆内导游讲解也很好,而且研究人员也很热情,有的主动给我们讲解。回来看河南博物院的,内容象馆藏一样丰富生动,值得一看,能从中学很多东西。
  馆内主要有八个展厅,在此不一一赘述,印象最深的是青铜器、陶器、甲骨文、还有洛阳、开封、安阳等地的城市规划建设等,当然最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当数青铜器,在这些器物面前,我们不得不被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篇二:河南博物院的观后感
  20__年1月24日,星期日,沐云和十几位朋友来到安阳,参观了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十分震撼,一日千年,尽览了中国文字从远古“婴儿期”发展至今的光辉历程。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文化历史名城——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作为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305文物件,涉及甲
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自项目启动以来,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__年11月29日,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__年11月16日正式开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北侧,东邻京珠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高速铁路,距离甲骨文的发现地殷墟约8公里,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