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子的道德名言
1.孟子说过的道德的名言
国人皆曰可杀。
孟子经典语录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国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该杀。
这句多用于斥责,诅咒那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孟子·粱惠王下》志,气之帅也。
王顾左右而言他。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
顾:回头看。他:其它的事情,别的话题。
本句大意是:齐宣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这一章全文写:孟子对齐宣王说:“您的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正在挨饿受冻。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
接着说:““如果当官的不能管好他的下级,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撤他的职!”孟子又说:“如果一个国君不能把国家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呢?”~。
意思是说齐宣王先前不知孟子问话的用意,一步步上了孟子的圈套。在孟子逐渐把问题引到他自身的时候,他羞赧、尴尬,无法正面回答,只好环顾左右,改变话题,以掩怖自己羞愧、困窘之态。
现在可引用“顾左右而言他”描写有的人为了摆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只好避开原有话题,拉扯别的事情。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对别人的问题绕弯抹角,不作正面回答。
《孟子·粱惠王下》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名言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战场上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其实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孟子·梁惠王上》居移气,养移体。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
这两句天意是:所处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度,所受的奉养可“改变人的体质。作者认为:安居可以改变人奋斗不息的气质,使人变得懒惰,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养尊处优更会使人变得娇贵,经不起风攻雨淋。因而人应不断地奋斗,有所追求,这样才能精力旺盛,自强不息。
这两句说明优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人们应当善于利用优越条件,而克服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小了。
孟子的原话是:“孔子登东山(指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而小鲁,~,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现在常用这句话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远;或说明见识多、阅历广的人眼界就高,对一般事物看不上眼。
《孟子·尽心上》人皆可以为尧舜。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本句大意是: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这是曹交问孟子的话:“~,有诸?”孟子给予肯定的答复:“然。”众所周知,尧舜一向是儒家尊崇的圣人。
《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等
句,而孟子却肯定“~”.在这方面表现出孟子的唯物史观和辩证的方法论.孟子认为: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悌而已,人只要努力.说尧舜的话.作尧舜的所作所为,皆可以成为尧舜。可以此二句说明只要有坚定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干什幺事都可以成功。
《孟子·告子下》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经典语录仁人无敌于天下。
天下殆哉,岌岌乎。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
殆:危险。岌岌:形容危殆的样子。
这两句大意是:天下岌岌乎危险得很呀!这是孟子的弟子咸丘蒙向孟子请教时转述孔子的两句话,“于斯时也,~!”~实际为“无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装.“岌岌”作为状语,表示危殆的程度,成语“岌岌可危”即从此化来。此名句原是形容天下形势的,而“发岌可危”的成语现在既可用来形容政治形势十分危急,又可用来形容高大建筑物快要倒塌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极其危险的处境。
《孟子·万章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名言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浩然之气:指浩荡博大.耿直刚强的正气。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可引用“善养路然之气”形容某些杰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刚强的意志,坚贞的气节等。也可用于表现某些人能坚持正义.决不动摇,面临严峻的考验仍胸怀正气,不可侵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全文《孟子·公孙丑上》彼一时,此一时也。战国·孟轲《孟子》表示时间不同,情况也就不同了。
《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见《孟子·离娄上》。
患·忧患。好(hao号):喜欢。
本句大意是:人的忧患就在于喜欢事事做别人的老师。好为人师是一部分人的毛病。
此条通过否定这种人的错误行为,阐述人应该谦虚谨慎的道理。一个人即使很有知识,也还是应该坚持谦虚的美德。
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永不停步。当一个人自以为很有知识,事事指手画脚、好为人师时,那就意味着他的悲剧的开始。
这样一来,不仅反映出他的浅薄与骄傲,而且会贻笑大方,导致他因脱离众而陷于孤立。因此.这毛病确为“人之患”,应该注意克服避免。
《孟子·离娄上》人告之以有过则喜。见《孟子·公孙丑上》。
2.孟子说过的关于道德的名言有哪些
孟子说过的关于道德的名言:
1.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4. 仁者无敌于天下。——孟子
5.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6.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
7.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8.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9.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10.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亦然。
11. 孟子资料: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12.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3.孟子的道德名言是什么
国人皆曰可杀。 孟子经典语录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国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该杀。这句多用于斥责,诅咒那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
《孟子·粱惠王下》
志,气之帅也。
王顾左右而言他。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顾:回头看。他:其它的事情,别的话题。本句大意是:齐宣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这一章全文写:孟子对齐宣王说:“您的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正在挨饿受冻。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接着说:““如果当官的不能管好他的下级,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撤他的职!”孟子又说:“如果一个国君不能把国家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呢?”~。意思是说齐宣王先前不知孟子问话的用意,一步步上了孟子的圈套。在孟子逐渐把问题引到他自身的时候,他羞赧、尴尬,无法正面回答,
只好环顾左右,改变话题,以掩怖自己羞愧、困窘之态。现在可引用“顾左右而言他”描写有的人为了摆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只好避开原有话题,拉扯别的事情。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对别人的问题绕弯抹角,不作正面回答。
《孟子·粱惠王下》
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名言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战场上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其实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