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情灑大东北 一心系国防
• 1973年12月至1985年6月,李德生同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他带领军区党委一班人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特定历史条件下东北地区的作战和设防原则,促进了东北战略区建设。他领导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组建了全军第一个激光模拟对抗营。他关心基层部队特别是边防部队建设,走遍了东北的山山水水和军营哨所,为巩固东北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担任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期间,走遍了全国各主要疫区,为消除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 1985年11月,李德生同志调到新组建的国防大学任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他与校长张震同志一道,团结带领校党委一班人和全校教职员工,他坚决贯彻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积极适应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的办学特点,组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机制,加强和改进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大力推进了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 1988年,李德生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离休。
• 李德生在沈阳军区工作的12年中,有力地加强了东北国防建设和军区部队建设。
1969年11月,李德生在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参观过他们预备役部队紧急集合的表演,受到了启发。我国人口众多,有雄厚的民兵基础,完全可以平时少养兵,战时多用兵。怎样实现快速集结兵员?
李德生设想,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干部、转业干部为骨干,以退伍军人、基干民兵为基础,按战时编制序列组建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实体,是组扩部队的一种组织形式。
1981年军区在辽宁省阜新地区、吉林省通化地区、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分别组建了预备役坦克团、通信团、汽车团。
在取得初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军区于1982年2月24日决定,在锦州地区试行组建陆军预备役步兵师。3月20中国有几大军区日,预备役师机关带直属分队在锦州体育场进行点验,军区副司令员张竭诚向锦州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授军旗。中国第一个预备役师正式诞生了。
1983年初,根据总参谋部的通知,军区又在这个师进行了齐装满员试点。7月30 日,李德生和辽宁省
委书记戴苏理,军区副司令员江拥辉、赵先顺,顾问张竭诚,省人大主任张正德、副省长左琨等领导同志,在当年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主战场的黑山县,观看了锦州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的快速集结演练。该师某团3000多名官兵,从集结、乘汽车到带上全部装备登上火车,只用了9个小时,接着,又到76高地,看了这个团一营打敌一个机降连的演习。指挥员熟练的指挥,战士们利用地形地物的战术动作,以及冲锋陷阵的高昂战斗精神,可以说不比野战部队差。
8月1月,李德生等在锦州市工人文化宫前,检阅了锦州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在阅兵式上,李德生代表军区党委就加强预备役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定要从战略上、全局上提高认识,不断提高和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自觉性;一定要加强对预备役工作的领导,省军区、军分区、武装部要切实抓好战时动员准备工作,各部队要协助人武部门抓好预备役的建设;一定要搞好预备役的巩固提高工作,要从组织、训练、装备、领导等方面进一步摸索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和整体遂行作战任务能力;一定要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围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积极开展预备役工作;一定要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提倡勤俭练兵,注意爱惜民力,努力减轻众的负担。最后,李德生勉励这支新兴的队伍,戒骄戒躁,总结经验,不断前进。
刚刚吃过中午饭,李德生一行人又赶往锦县余积屯,在那里看该师第三团的实弹射击表演。他们表演
的步射击第二练习,步兵班对抗射击,四O火箭筒对固定目标射击,八二追击炮对坦克移动目标射击,都取得优良的成绩。
8月6日上午在著名风景区镜泊湖的望湖楼,军委主席接见了李德生。李德生把东北战区预备役部队的组建情况,特别是把最近检验锦州预备役步兵师的情况详细地作了汇报。邓主席听了很高兴。他说:“组建预备役师是个好办法,预备役好,好!”
到1984年,全区共组建12个陆军预备役师,26个预备役独立团,总兵力20多万人。他们又与省军区和各省政府研究解决了预备役部队的武器装备维修保管,预备役部队集训的时间、方法等问题,使预备役部队建设逐步走向正规化。有了这支部队,“平时少养兵,战时多用兵”的愿望即可实现;有了这支部队,各地的抢险救灾和急难险重工作就有了一支可靠的生力军;有了这支部队,常备军就可以精简,而把这笔经费用到改善武器装备和加强国民经济建设上。(编辑/武跃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