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 通 运 输
设计说明
本节课程设计以案例分析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学习:案例分析1认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案例分析2对比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案例分析3创设各种情境选择交通运输方式。上述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灵活运用,掌握解决各种生活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及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能够结合具体的实例掌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学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难点:根据不同的运输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检查学生调查情况。
1.你平时上学乘坐哪种交通工具?
2.你父母上下班乘坐哪种交通工具?
3.你知道或了解哪些交通工具?
二、学习任务
教学 模块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师:利用《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视频导入新课。 视频从独轮车—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高铁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交通运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的强大,产生自豪感。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比较强的代入感,为正式授课作铺垫。 | |||||||||||||||||||||||||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出示案例分析,根据下面两则资料,说一说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资料一 中国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东部沿海能源缺乏。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炭产量大、外运量大,每年经铁路和公路向东部地区运输煤炭约2.5亿多吨。 资料二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隶属于今天的岳阳市。史料记载,左宗棠第三次进京赶考的时间是1837年12月初,到北京的时间是1838年2月,他花费在路上的时间是两个多月将近三个月。现在从岳阳乘坐高铁到北京只需要六个多小时。 学生回答,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总结: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的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物质生产部门,它起着连接农业与工业、生产与消费、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作用。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交通运输的发展 教师: 展示图片:手提肩扛、牲畜驮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管道。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交通运输,了解古代和现代分别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 学生:古代—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等。现代—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 | 通过阅读、讨论、总结归纳,让学生从案例中直观地感受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采用展示实物图的方式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直观性强,直观易懂,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 |||||||||||||||||||||||||
点拨:古代交通运输从最早的依靠人力,发展到后来的依靠畜力、水力;现代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过渡: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工具不同,各具特点。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 3.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 教师:分别展示从上海到武汉,搭乘飞机、长途大巴、动车和普通列车的费用。 学生:航空最贵,其次是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较便宜。 (提示:可以分别从时间和费用两方面来分析) 教师:按运输费用从高到低依次是航空、高铁、长途客车、普通列车,而所用时间正好相反。 展示运输量数据: 一架货运飞机,一次载重可在100吨以上。 一艘散装货轮,一次运量可达几万吨至几十万吨。 一辆载货卡车,一次运量可达几吨至几十吨。 一列货运列车,一次运量可达上千吨。 按运量从大到小,依次是货轮、货运列车、载货卡车、货运飞机。 展示交通运输速度数据: 飞机:时速400~1 000千米。 火车:时速80~350千米。 汽车:时速60~120千米。 海轮:时速30~40千米。 学生回答。 按速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飞机、火车、汽车、海轮。 教师出示五种运输方式图片,补充点拨运输方式的优点和不足。 | 结合实例信息,运用对比法学习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较法能够带给学生更加鲜活、形象、立体的学习体验,对于掌握地理事物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有着深远的教学意义。 | |||||||||||||||||||||||||
总结归纳:教师出示表格,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学生讨论,填表总结。 4.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 承转:我们通过了解不同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在生活中所要运用到的交通工具,并让学生思考我们在选择交通工具出行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案例分析,请学生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1)客运: A.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B.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 C.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2)货运: A.1吨活鱼从北京郊区的水库运往城区。 B.5 000吨钢材由上海运往济南。 C.1万吨大米从大连运往广州。 D.某市天然气公司的天然气输送到全市每个家庭。 学生:(1)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 (2)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教师:贵重或者急需且数量不大的—航空运输。 容易死亡或者变质的—公路运输。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 气体或液体—管道运输。 | 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让学生自己判断哪一种对比方法更直观。 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学习, 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代入案例场景中,学会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 |||||||||||||||||||||||||
三、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我们要在掌握合理利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理论知识以后,积极将理论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同时为在与家人、朋友出行的时候出一份力,体会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学生完成《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设计说明
本节课设计用中国高铁超燃视频引入,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进入新课学习,通过自主学习认识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发展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以合作探究的模式设计旅游路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了解我国铁路分布的东西差异。
2.运用地图出并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高速铁路的分布和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难点: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分布。
教学方法
铁路运输的特点 案例分析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