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运输⽅式的优缺点和适⽤性
五种运输⽅式概述及综合运输浅谈
在我国,运输的⽅式⼤体分为铁路、公路、航空、⽔运以及管道运输。这五种运输⽅式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组成综合交通运输⽹。
⼀、五种运输⽅式优缺点及适⽤性
1.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机车牵引车辆,⾏驶于铺设着钢轨的线路上的⼀种运输⽅式。
1.1 铁路运输的优点
1.1.1 运输能⼒⼤
⼀般每列客车可以运输上千旅客,⼀列货车可装⼏千吨货物,重载列车甚⾄可装上万吨货物。据《2015年铁道统计公报》所显⽰的数据,旅客运输⽅⾯,2015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5.35亿⼈,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11960.60亿⼈公⾥;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3.58亿吨,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完成23754.31亿吨公⾥;换算周转量⽅⾯,全国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35714.91亿吨公⾥。由此可以看出铁路巨⼤的运输能⼒。
1.1.2⾏驶具有⾃动控制性
铁路运输具有专⽤的路线,⽽且列车在轨道上⾏驶,具有⾼度导向性,因此可以采⽤列车⾃动控制⽅式控制列车运⾏,以达到车辆⾃动驾驶的⽬的。
1.1.3节省⼟地
铁路运输能够在有限的⼟地上进⾏⼤量的运输,可以节省很多的⼟地,有效地利⽤了⼟地资源。
1.1.4污染⼩、能耗低、运价低
与其他的运输⽅式相⽐较,铁路运输尤其是电⽓化铁路的污染⾮常的⼩。能耗远低于汽车,但运价却也远低于汽车。
1.1.5受⽓候影响⼩
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的⽓候,铁路运输都能够规律、准确、守时的进⾏运输。只要是能够修建铁路的地⽅,都能够进⾏运输。
1.1.6安全性好
2004⾄2013年铁路运输中,每1亿⼈公⾥客运周转量中死亡⼈数为0.0022⼈。可见安全性还是很好的。
1.2铁路运输的缺点
1.2.1资本密集、固定资产庞⼤和需要⼤量的资⾦
铁路投⼊建设的⼤都是固定的资产,不可移做它⽤,固定资产⽐例较⼤。据统计我国⽬前每修建1km铁路,需要投资400万元以上。⾼速铁路的公⾥造价甚⾄上亿。
1.2.2 货损较⾼
铁路⾏驶时振幅⽐较⼤,容易造成货物损坏。且中转站较多,货物容易遗失。
1.2.3 营运缺乏弹性
缺乏灵活性,不能因为货源或客源⽽灵活的改变路线,往往会有空车返回,导致成本增加。
1.2.4 设备庞⼤,不易维修
铁路上的设备都⽐较庞⼤,维修起来困难。
1.3铁路运输的适⽤性
1.3.1 国⼟幅员辽阔的⼤陆国家,铁路运输是陆地交通运输的主⼒,⽐其它运输⽅式更加具有优越性
1.3.2 适⽤于稳定的⼤宗货物运输,中长距离的⼀般货物运输
1.3.3 适⽤于中长距离和短距离的⼤中城市间、旅游城市间的旅客运输,能适应节假⽇⼤量旅客出⾏的需要1.3.4现代快速市郊旅客列车能够满⾜⼤城市周围通勤、通学
和⽇常交通的迫切要求
2.公路运输
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式。
2.1公路运输的优点
2.1.1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汽车⼀⼈⼀车运输,体型⼩,控制⽅便,⽆需铁路那样的专门轨道,因此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2.1.2 投资少
公路每公⾥的造价远低于铁路,并且资⾦回转快。
2.1.3 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公路的⼤量修建以及汽车的机动性使得公路运输能够上门取货以及送货上门。
2.2 公路运输的缺点
2.2.1 运输能⼒⼩
每辆普通载重货车只能运输5吨货物,长途客车可运输60位旅客,仅为⼀列普通⽕车的⼏⼗分之⼀。
2.2.2 运输成本⾼、能耗⾼
公路运输的运输成本和能耗远⾼于铁路运输、⽔运以及管道运输,但是却低于航空运输。
2.3 公路运输的适⽤性
2.3.1 近距离的独⽴运输作业。主要是中短途运输。由于⾼速公路的兴建,远程运输也越来越有市场。
2.3.2 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式。
3. 航空运输
3.1 航空运输的优点
3.1.1 ⾼速性
飞机的速度远⾼于其它四种,能够快速的将旅客活着的货物送达⽬的地。
3.1.2 ⾼度的机动灵活性
飞机的线路在空中,没有障碍物,可以机动灵活的进⾏飞⾏。
3.1.3 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资⾦回收快
机场的建设⾮常快,投资不⽤⾮常多,通过⾼昂的机票费⽤可以快速的回收资⾦。
3.2 航空运输的缺点
3.2.1 运输成本⾼
3.2.2 运输能耗⾼
3.2.3 运输能⼒低
3.2.4 受天⽓的影响⼤
3.3 航空运输的适⽤性
3.1.1 体积⼩,价值⾼,运费承担能⼒强的货物;如贵重设备的零部件、⾼
3.1.2 鲜活货物、易腐货物、时令货物;如鲜花、⽔果等。
3.1.3 紧急需要的货物,如救灾抢险物资等。
3.1.4 跨国、跨洲际运输
4. ⽔路运输
4.1 ⽔路运输的优点
4.1.1 建设投资⼩
⽔路运输只需利⽤江河湖海等⾃然⽔利资源,除必须投资购造船舶,建设港⼝之外,沿海航道⼏乎不需投资。
4.1.2 运输成本低
我国沿海运输成本只有铁路的40%,美国沿海运输成本只有铁路运输的1/8,长江⼲线运输成本只有铁路运输的84%。
4.1.3 远洋运输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占独特重要地位
我国有超过90%的外贸货物采⽤远洋运输,是发展国际贸易的强⼤⽀柱,战时⼜可以增强国防能⼒,这是其它任何运输⽅式都⽆法代替的。
4.1.4 运输能⼒⼤
在五种运输⽅式中,⽔路运输能⼒最⼤。在长江⼲线,⼀⽀拖驳或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已超过万吨,国外最⼤的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达3~4万吨,世界上最⼤的油船已超过50万吨。
4.2 ⽔路运输的缺点
铁路运输的特点
4.2.1 受⾃然条件影响较⼤
内河航道和某些港⼝受季节影响较⼤,冬季结冰,枯⽔期⽔位变低,难以保证全年通航。⽽且在⼤风暴⾬天⽓运输难以进⾏。
4.2.3 运送速度慢
⽔路运输受制于船舶的速度,但是船舶的速度⽐较慢,使运输的时间变长。
4.3 ⽔路运输的适⽤性
4.3.1 适⽤于运输远距离远,⼤运输量的货物,尤其是进⾏跨洋运输⾮常有优势。
4.3.2 适⽤于运输对时间要求不⾼的货物。
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随着⽯油和天然⽓产量的增长⽽发展起来的,⽬前已成为陆上油、⽓运输的主要运输⽅式。
5.1 管道运输的优点
5.1.1 运输量⼤
管道可以不分昼夜的持续进⾏运输,因此运量⼤
5.1.2 不受⽓候影响
⽓候的变化基本影响不到管道运输。因此可以在各种⽓候下进⾏运输。
5.1.3 运输成本低、占地少、能耗⼩、⽆污染
管道运输除了初期铺设线路是需要资⾦以外,运⾏时基本不需资⾦和成本。⽽且管道的占地⾯积⼩,有的埋在地下甚⾄不会对地⾯造成影响。运输时基本不需⼈⼯提供动⼒,因此能耗极⼩。并且不会造成污染。
5.1.4 运输所需距离短
管道可以基本直线铺设,因此运输的东西是直线到达的,运输所需的距离短。
5.2 管道运输的缺点
只能⽤来运输天然⽓、⽯油、粉末状以及颗粒状货物。
5.2.2 线路专⼀,不易改动
5.2.3 只能单向运输,不能反向进⾏运输。
5.3 管道运输的适⽤性
5.3.1 单向、定点、量⼤的流体状且连续不断的货物。
5.3.2 适⽤于原产地向所需地定向运输
⼆、综合运输体系
因为每种运输⽅式都有其优缺点以及适⽤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的运输⽅式不能很好地满⾜运输的对各⽅⾯的需求。因此,综合运输应运⽽⽣。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由铁路、公路、⽔路、管道和航空等各种运输⽅式及其线路、站场等组成的综合体
系。
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交通的要求不断提⾼,我国需要建设更加庞⼤的交通⽹络。⼀是,对我国现在的交通基础设施⽹络进⾏全⾯的盘点,并进⾏资源的整合,实现原有⽹络功能的最⼤化。⼆是,以更具前瞻性的思路,把握发展节奏,加⼤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度,积极争取更多的中央和地⽅财政资⾦投⼊交通事业建设中,适当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地扩⼤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络规模和密度,逐步完善我国的综合性交通基础设施⽹络。这样才能为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硬件基础。
交通运输业是⼀个整体, 但由于各种运输⽅式的技术特征不同, 各有优势和特点, 完成单位运量对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不⼀。内河航运具有运量⼤、成本低、占地少、污染⼩、能源消耗低的优势,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最具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运输⽅式, 理应成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和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原因, 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使内河航运相对于现代化的陆路运输⽅式⽽⾔基本处于⾃然状态, ⽐较优势难以显现。铁路运输对环境污染⼩, 运输能⼒强,⽽我国铁路客运⼀直处于⾼负荷状态, 能⼒远未能满⾜社会需要。公路运输由
于超常规发展, 抢占了铁路运输市场份额。这样的不协调发展对我们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害⽆益,政府应该协调各种运输⽅式在市场中所起的作⽤,进⾏宏观的调控。
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作为经济社会运⾏的必要基础条件,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战略选择, 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的要求。从战略的层⾯来看,要从政府管制、经济体制和软硬件建设等各⾓度来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