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根据******铁路建设指挥部的有关要求。
(2)***设计的《******双施房-28-01~23》施工图。
(3)有关的规范、规程。
2、编制原则:
(1)统筹安排工序.控制关键环节,重视局部细化.
(2)确保运输安全,在编制封锁施工过渡方案时,将封锁施工对车站运输组织的干扰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应满足***东车站技改时间安排,调和施工与运输的矛盾。
(3)确保车站人员与设备安全,施工方案所安排的施工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及劳动力、设备配置应以以上三点为准则,确保该工程的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
(4)力争于春节前天桥施工按施工计划如期交付,为春运客流高峰,为当地铁路运输部门及人民众作贡献。
二、工程概况:
1、概述:
2、主要工程数量如下:
3、工程特点:
  ***东车站跨线天桥工期紧,场地紧张,加之既有线行车密度较高,旅客出入站人流密度较大,施工有一定难度,该工程所依据的
三、跨线天桥工程存在问题:
  1、
  2、
四、项目组织机构及施工资源配置(见附件)
五、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协同车站通讯段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勘测,
做好“三通一平”工作。
(1)对导线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测,补充施工需要的中线桩,测量中线及基础轴
线的位置,校核站台面标高,复核桩基中心线、方向和高程。
(2)施工测量必须符合有关测量规范,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2、组织相关的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见附表)
3、根据基础开挖情况,协调其与站台技改其它工程施工平面交叉的冲突,做
好施工现场安全准备工作。
4、根据设计对现场进行调查,是否与设计相符,尤其是桩基础土层情况,桩
基础平面位置及天桥上部结构与既有建筑物(重点考虑地道、雨棚、电缆沟、地下管线径路、二楼候车厅)的相对平面位置关系。
(二)施工步骤:
该天桥施工考虑先基础、后结构的顺序,基础过程先行,其次墩台升高,接着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现浇,最后结构安装。
1、跨线天桥桩基础施工:
(1)清除现场施工障碍,平整施工场地,放出桩位、围蔽施工。
经测量与复核定出桩基础平面位置后,对现场48根桩基础根据旅客通道要求
先后进行围蔽,围蔽范围为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放出桩基础中心轴线后应充分加固桩位点以备施工中复核桩位。
(2)建筑材料、构件、施工机械与设备进场,多孔开挖。
(3)开挖至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经甲方会同监理工程师及有关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下钢筋骨架,灌注混凝土。
桩基础施工工期紧、任务重,且为天桥施工的重点环节,在保证车站旅客与行车安全前提及合理调配劳动力的情况下,着重下列几点技术要求:
开挖桩孔:
铁路运输的特点  (1)挖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桩身净空尺寸和平面位置,孔的中轴线偏斜不得大于孔深的0.5%,截面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孔的平面位置与设计偏差不得大于5cm。
  (2)挖孔时必须采用孔壁支护,可采用C20混凝土护壁,桩孔开挖与混凝土护壁两道工序必须连续作业,中途不得停顿,以防坍孔。
  (3)若遇局部或厚度不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沙时,根据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桩基开挖处地下水位较高,应加强护壁或降水措施。
  (4)桩孔挖至孔底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通知甲方会同监理工程师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认为符合设计要求后迅速扩大桩头,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封底混凝土最小高度为160cm.
(5)浇灌封底混凝土后应尽快浇注桩芯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前应进行桩孔底和护壁的清理,保证孔底不积水,做到平整,无松渣,淤泥等软层。
(6)现场进行地质钻探取样检查桩底设计标高处土层情况,若发现持力层为软弱土层,应及时汇报,及时研讨处理。
    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1)钢筋骨架可整体制作或分节制作,每隔2.0m2.5m设置箍筋一道;据骨架长度,在骨架上端应均匀设置吊环或固定杆。
(2)桩内的纵向主筋如需接头,应采用对焊接头,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不能大于50%,螺旋筋或箍筋必须箍紧主筋,与主筋交接处应用点焊焊接或用铁丝扎接牢固。
(3)在骨架外侧应设置混凝土保护预制垫块以控制保护层厚度。
(4)钢筋骨架应及时、准确地采用吊机吊装就位并牢固定位,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骨架上升。
    桩芯混凝土浇灌:
(1)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应严格按配合比配料,严格控制水灰比及坍落度,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应用串筒灌注。
(2)混凝土应分层水平灌注,层厚为插入式捣固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可取30cm,每层混凝土应在前一盘混凝土初凝前浇注和捣实,以防破坏先灌注的混凝土。
(3)混凝土浇注方法视地下水位丰富程度而定,当孔内地下渗水速度在6mm/s以下时,可采用普通混凝土浇注施工方法;在6mm/s以上时必须采用水下混凝土浇注方法施工。
(4)桩身混凝土须浇至桩顶标高以上80cm,即预留凿桩头长度80cm。
(5)桩的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深度不得超过15mm。
(6)桩芯直径的偏差为+5cm,桩中心位移偏差为3cm,桩的垂直度容许偏差为1/100。
(7)桩的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深度不得超过15mm。
(8)桩芯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必须按设计或业主要求进行桩基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应符合技术要求,符合要求方能进行承台施工。
2、承台施工:
(1)桩纵筋伸入承台内锚固长度不少于30d,承台钢筋位置绑扎要准确、牢固,和桩顶钢筋位置有冲突时,可适当调整钢筋位置。
(2)模板采用木模板,模板安装线条要顺直,保证垂直度,几何尺寸要正确,接缝要严密,支撑要牢固。
(3)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好配合比,采用斗车机溜槽运料,插入式振捣棒。
(4)严格控制好承台顶面标高,并预埋好与墩身连接的钢筋和石笋。
  3、墩台混凝土施工:
(1)模板采用木模,模板接缝要严密。结构俱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模板就位要准确,严格控制好底面标高,以确保顶帽标高。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滑及保持湿润,不得漏浆、跑模,其重要拉杆应用螺纹钢杆并配以垫圈,支架能抵抗振动和偶然撞击。
(2)方形立柱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清理表面杂物,并凿毛连接面。
(3)立柱顶钢结构主跨预留孔位置、尺寸要准确。
(4)钢筋要保证无油污、锈蚀,绑扎准确。焊缝接头符合规范要求。
(5)模板及钢筋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
(6)采用350L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凝土,人工配合吊机浇注,漏斗和串筒运料,
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混凝土浇注时,据立柱高度一次和多次浇注至顶帽支座垫石标高,标高以现场实测为准,分节施工或因故停工时,须做好接头处理。
(7)派专人养护,保养期间,每半小时浇水一次。
4、楼梯、连廊及桥台施工:
(1)、总体安排先对天桥楼梯部分桩基础施工,待其开挖到位,灌注成型,进行该楼梯梯步及承台施工,天桥其余桩基础施工应与其平行进行,以加快施工进度。
(2)、天桥四段楼梯、连廊及主跨两个桥台拟采用排架式支架成型。
(3)、模板采用木模板,要求质地优良、脆性小、无扭曲和其他弊病。支架的排架与纵梁部分应尽量减少长杆件的接头,两相邻立柱的连接接头应尽量分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
(4)、施工用的脚手架,不应与模板支架相连接,以免施工振动时模板变形从而
影响浇筑的混凝土质量。
(5)、支架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
性作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6)、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
后安设。
(7)、安装侧模时,应考虑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墩、台梁的侧模可设拉杆固定,
楼梯平台、连廊及桥台底模宜采用大模板。
(8)、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件和预留孔须安装牢固、位置准确,同一轴
线上的预埋件均要对齐。
(9)、木模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滑,多次重复使用的应在其内侧加钉白
铁皮。连廊与楼梯连接处可采用钢模保证搭接平顺。
(10)、模板须保证结构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性,接逢严密,不得
漏浆、跑模,木模的转角处应加嵌条或做成斜角,模板上重要拉杆宜采用螺纹钢杆配以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