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全文总字数:19281 字
篇一:谈铁路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
谈铁路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做好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对铁路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以及后期的项目运营、维护和经验总结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铁路建设项目档案
管理特点,以及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内容,最后提出做好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有利于发挥档案应有价值,推动铁路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铁路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项目档案
概述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2019年度工作会议透露,截至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了13.1万公里,其中高铁2.9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区域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路项目建设档案(以下简称“项目档案”)是指经过鉴定、整理并归档的,在铁路建设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实物等形式文件资料。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做好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在铁路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以及后期的项目运营、维护和经验总结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特点
1.1成套性
项目档案来源于铁路建设项目从其立项、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竣工等全
过程。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关于项目建设的文件资料,共同构成相互关联的建设项目档案,具有显著的成套性特点。
1.2专业性
项目档案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纳入建设项目档案收集、归档的文件资料全面、真实地记录、反映了铁路项目建设的专业技术内容。如铁路施工中的工艺、技术、专利、特殊机械设备,涉及到桥梁、轨道、编组站、信号,以及铁路建设施工的验收等产生的专业性文件资料。
1.3动态性
铁路建设项目在竣工完成后,为保证整个项目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后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试运营,由此所开展的技术改造、线路维护、病害整治等等活动,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均被纳入了收集归档范畴。
1.4周期长
与其他建设项目不同的是,铁路建设项目从其项目立项、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到后期的勘察、设计
、施工、竣工验收,等等,所需时间短则数年,长则十多年,并需接受项目档案国家验收。周期长的特点,给项目建设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增添了难度。
2铁路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内容
铁路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获取、传递、整理、存储的项目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具体包括了对各种载体项目档案进行扫描、数据压缩等数字化处理,利用数据库技术构建结构有序的项目建设档案数据库,以及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项目建设档案资源共享服务。
2.1实行数字化信息加工
1)扫描纸质文档。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对其档案内容进行数字化信息加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存量项目档案的数字化。即对已经收集、鉴定并整理归档的,纳入档案管理范畴的纸质项目档案进行扫描加工,根据保存期限长短,先要做好“永久”“30年”的纸质类档案资料数字化扫描,再对“10年”等进行加工。鉴于项目档案数量大、专业性强等特点,可与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合作,依托档案数字化公司专业力量和技术,将纸质项目档案扫描,并经OCR识别后进行PDF封装,从而形成满足检索复制的双层PDF文件。二是新增项目档案的数字化。针对这一类产生于项目后期维护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档案,可利
用建立的档案管理数据库,及时将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进行数字化信息录入。2)建立电子文档。要求项目档案各建设参与方在移交纸质文件时,一并移交与之相对应的电子文档;或者将纸质文档扫描加工制成电子文件。电子文档制作应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执行。3)数据挂接验收。将已经建立起来的项目电子文档接入专门的铁路项目档案管理系统,并与项目纸质档案同步验收。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中关于各项目档案各阶段的归档范围、阶段划分表等对项目档案内容进行实体验收,然后检查扫描后的电子文件与项目纸质档案是否一一对应,最后是将电子文件在开发的专门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单个或批量数据挂接,将已经电子化的文档上传至设置好的数据库中,自动生成分类号目录菜单,最后对数据挂接的结果进行检查、验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