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报纸,读到了关于封闭式学校利弊的讨论,我对反方观点深表赞同。我所在的学校也是封闭式的,并且封闭好几年了。没有封闭之前,我们学校是一所基础薄弱的高级中学,学生生源较少;封闭以后,在本地赢得了一片叫好声,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我不知道家长为什么举双手赞成学校进行封闭式管理。在我个人看来,封闭式学校除了无限制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并且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学生被封闭在学校,我们先看一看他们一天的时光是怎样度过的。白天上8节课,外加半个小时的早读,晚上要上两个小时的自习,一天要在教室里呆10多个小时。他们没有工夫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没有时间进行课外活动,无法培养个人爱好;兴趣小组就更不用说了,哪有那个空闲呢?除了沉浸在题海,他们别无选择。试想,每天面对枯燥的所谓知识,谁不生厌?封闭式学校不根据学生特点盲目延长学习时间,能达到预期目的吗?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封闭式学校,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脱离了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严重偏离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生一个星期只回家一次,有的封闭式学校甚至一个月才允许学生回一次家。回到家里还没来得及跟父母说上几句话,又要匆匆往学校赶,连父母子女间的亲情都淡漠了,哪里还谈得上参加社会实践!农村学校本来就受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没有能力
双手赞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只有靠学生自己课余参与。现在学校把学生封闭起来了,等于切断了一切社会实践的机会。难怪有学生说:当代社会瞬息万变,我们天天呆在学校这座象牙塔中,我们成了新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进入社会千万别责怪我们能力差不会解决问题,因为我们一直在跟课本打交道,没见过风雨啊!封闭式学校自诩是军事化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死板,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规定。统一着装统一戴校徽,统一吃饭统一就寝。男生女生一律都得剪学生头。总而言之,学生的一切行动都有固定的规矩,不能有自己的主张。但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吗?在封闭式学校,由于课外活动少,校园生活不丰富。有的学生精力过剩,学习又枯燥无味,于是渐渐染上了抽烟喝酒赌博的恶习,其中不乏原本品学兼优的学生。班主任问之,则曰:不得已而为之。整个宿舍都参与了,自己不能破例啊!否则就是另类和公敌,因为众怒不可犯。班主任哑然。由此可以看出,封闭式学校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封闭了学生的视野压制了学生的个性。这么一个怪胎的出现,却得到家长的青睐,社会的叫好,这不是鼓励学校固守应试教育的堡垒吗?在封闭式学校日趋普及的今天,要想不折不扣地实施素质教育,难哉!
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利与弊
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图的就是能让孩子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学习。一个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是家长选择学校的一个重要参照条件。现在,学
校普遍采用了封闭式管理,目的很简单,为的就是保障学生们的安全,让家长们放心。而封闭式管理在保障学生们的安全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顶的负面影响。学校封闭是式管理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这的确是一个另人深思的问题。
不久前,一起因学校封闭式管理而酿成的悲剧上演了。
兴城市一所中学为了防止学生在校期间跑到外面而惹出不必要的事端,边采用“封闭式管理”——从学生早上入学开始到晚上放学为止,非校放批准的理由,一律禁止学生离开校园。同时由教师承包、建在校园内的小卖部和食堂负责想学生们提供午餐、小食品及学习用品。但是,这个校放认为十分可行的管理方式却应为学生不能完全接受而酿出悲剧。
11月1日中午午休时间,一名刚入学的初一学生为了买到比校内小卖部便宜几角钱的午餐,在准备从学校后墙跳出是,不慎失足。经医院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可孩子的左肾和三分之而的脾却因受到损伤而被摘除,学生全家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事发过后,学校、政府有关部门都对此追究了责任,但孩子的健康是无论多少钱都无法挽回了这是毁了孩子的幸福和前程。孩子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而责任之中也是任何人都承担不起的。一切究竟是谁的错?这让我们对所谓的“封闭式管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近几年来,由于政府对收取学杂费方面管理严格了,一些学校不敢公然收取高额学杂费,但又玩去了其他花样,他们以规范学校纪律为名,关闭校门,强迫学生在校就餐、寄宿,并美其名说封闭式管理。学校不管学生远近,不管家长愿意与否,如此搞一刀切,令不少家长十分反感。他们一方面不准学生出校门,不准学生回家用餐或外买事物,另一方面则把学校食堂和商店以高价承包给教师家属,从中获利。家长们普遍不敢得罪校方面条件好一点的家长发完牢骚后交了钱,条件差一些的家长在想学校求情无效后,也只得东凑西借,尽量满足学校的要求,更有一些贫困家长在比学费高得多的寄宿费面前一筹莫展,他们中的一些孩子不得不失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