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与莫耶的沪上初恋
作者:左中仪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34期
        原国民党军统少将沈醉一生跌宕起伏,他曾经有过两段婚史。不过,在和原配粟燕萍结婚前,沈醉还有个初恋女友,名叫“莫耶”。“莫耶”的出现,无疑给沈醉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的传奇彩。
        沈醉与莫耶前往上海
        1932年秋,18岁的沈醉独自前往上海,投奔任复兴社特务处(军统的前身)上海特区区长的夫余乐醒,担任交通联络员。
        沈醉仪表堂堂、机敏过人,被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戴笠所赏识,1933年被提拔任上海法租界情报组组长。到了1934年底,沈醉又増加了担任“淞沪警备司令部侦査大队少校行动组组长”的公开身份。
        莫耶原名陈淑媛、陈爰,祖籍福建安溪。父亲陈铮,曾任地方民团总队长。陈爰聪慧好学,自幼随父移居厦门鼓浪屿,就读于慈勤女中。陈爰才华横溢。
        1936年6月起,陳爰的诗歌、散文、剧本等屡屡出现在上海《女子月刊》等报刊上。从陈爰的文章中,不难看出她成熟老到的文笔和激进的思想。次年,陈爰与同学创办进步刊物《火星》,被父亲陈铮发现后,父女两人因此发生激烈争吵。陈爰决心摆脱封建家庭,追求独立的新女性生活。在祖母和母亲的帮助下,陈爰前住上海,投奔她曾经多次投过稿的《女子月刊》杂志社,被聘为杂志社主编。
        一段“幸福”的恋情
        因戴笠的关系,沈醉与陈铮有过一些交往,陈铮便托付沈醉帮助照料年仅16岁的女儿陈爰。于是,两个年轻人得以相识。
        陈爰出众的文学素养、令沈醉为之折服。沈醉在唐诗宋词方面也有些功底。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个年轻人因此迅速坠入爱河。
        1935年春的一天,沈醉因伤住院,陈爰立即赶至医院悉心照顾。当沈醉伤愈出院后,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然而,沈醉母亲罗竭力反对儿子的这桩婚事。另外,戴笠也认为陈爰思想激进,是个“危险分子”,坚决不同意沈醉与陈爰结婚。
        然而,在热恋中的年轻人面前,任何的反对往往都无济于事。沈醉与陈爰不顾一切地开始秘密同居。
第二年,陈爰生下一个男孩。按照沈醉的想法,此时陈爰应在家做个全职太太。而陈爰坚决不同意,她表示,“如若不工作,宁可不结婚!”沈醉也只好将儿子交与自己一个姓苏的部下妻子代为抚养。
        黄浦江畔分道扬镳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陈爰立即加入“上海抗日救亡演剧第五队”,进行抗战宣传。
        此刻,沈醉也接到戴签的命令,将率领一个潜伏组秘密进入日本人集居的虹口区,收集日军情报。临行前,两人见了面,陈爰的一番话令沈醉大吃一惊,“我们一起去延安吧!”沈醉立即表示坚决不同意,并竭力劝阻陈爰也不要去。见陈爰去意已决,万般无奈的沈醉道出了他真实的身份。陈爰万万想不到,一个曾经与自己共同生活了近三年的亲密恋人,竟然是个特务。她脸苍白,扭头就走了。
        不久,沈醉得知陈爰已去了延安。无奈之下,只好将儿子送给那家人改做养子。沈醉与陈爰的书信来往后来被其夫发现,沈醉被迫终止与陈爰的联系,从此两人断绝交往、人各天涯。陈升老婆是谁
        奔赴延安创作出《延安颂》
        1937年10月,陈爰随演剧队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莫耶(即莫邪)”,意思是要做像鲁迅《铸剑》一文中描写的那把锋利宝剑一样。
        1938年4月,莫耶在延安高涨的抗日热情下,挥笔写下《延安颂》的歌词。后经郑律成(朝鲜人,后加入中国籍)为之谱曲。这首歌诞生后,饱受赞誉,大批革命青年唱着这首歌奔向延安。
        1948年,莫耶与同为《战斗报》的战友、编辑科长方唯若(李克农上将的堂外甥)结婚,并很快有了一双儿女。
        1986年5月7日,莫耶因心脏病不幸逝世,享年68岁。当沈醉得知莫耶去世时,在日记中道出了心声:“40多年前的知心,一别之后竟成永诀。一想到上海分手时的情景,禁不住老泪纵横……”这是沈醉发自内心,对“陈爰”迟了半个世纪的真诚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