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舞台人生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上的故事,凝聚着无尽的人生,或令人感动振奋,或引人慨.叹深思;舞台上的人物,折射出多样的人格,或有着动人的风采,或有着可憎的面目。你是不是也很想登上舞台,展现自己的风采,赢得观众的掌声?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阅读中外优秀剧本选段,在此基础上,自主选择合适的剧本,分配角,合作排练,尝试戏剧演出,给初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郭敬明写的歌词
三块钱国币(节选)
丁西林
时间:民国期间
地点:西南某省城
吴太太  (回头问杨)你说你是一个穷光蛋,请问现在哪一个不是穷光蛋。
杨长雄  (被迫抗战)吴太太,你还要多讲吗?
吴太太  我为甚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我自己家里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杨长雄  (放弃了纸上谈兵)好罢,你既要讲,我就再和你讲好了,你刚才要我讲道理,我为省事起见,没有理会。现在我把这个道理就来讲给你听听。我们都是穷人,不错,不过穷人也有穷人的等级。一个用得起娘姨服侍的太大,如果穷的话,是一个高级的穷人;一个服侍太太的娘姨,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像我这样一个扫地抹桌子要自己动手的穷学生,是一个中级的穷人。如果今天是我这样一个中级穷人,打破了像你这样高级穷人的一只花瓶,也许还可以勉强赔得起。现在不幸得很,打破花瓶的是李嫂,她是你雇佣的一个娘姨,她是一个低级穷人,她赔不起。三块钱在你可以不在乎,在她……
吴太太  你这话不通,什么叫做不在乎?……
杨长雄  好好好,就说是我说错了,你说对了。……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事理之理。我们争的是:一个
娘姨打破了主人的一件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一个娘姨打破了主人的东西,不应当赔,主人不应该要她赔。完了。
吴太太  喔!不应该赔?
杨长雄  不应该。
吴太太  花瓶是不是我的东西?
杨长雄  是的。
吴太太  是不是李嫂打破的?
杨长雄  是的。
吴太太  一个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
杨长雄  应该赔偿。
吴太太  好了,还要说什么?
杨长雄  啊,别忙,别忙,你说的是毁坏了别人的东西,可是你不是别人啊!我问你,李嫂是不是你的佣人?
吴太太  是的。
扬长雄  佣人应该不应该替主人做事?
吴太太  当然。
杨长雄  你的花瓶脏了,你要不要她替你擦擦?
吴太太  要她擦擦,是的,可是我没有叫她打破啊。
杨长雄  当然你没有叫她打破。如果是你叫她打破,那就变成主人的命令,替主人打破花瓶,那就只有做得快不快,打得好本好的问题;而没有赔偿的问题了。我现在再请问你:从古到今,瓷窑里烧出来的花瓶,少说也有几十万、几百万。这些花瓶,现在到哪里去了?一个花瓶是不是有打破的可能?
吴太太  有的。
杨长雄  谁可以把它打破?
吴太太  是呀,谁可以把它打破,该有花瓶的人可以把它打破。
杨长雄  你这就错了,该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破,因为她没有打破的机会。动花瓶的人,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擦花瓶是娘姨的职务,娘姨是代替主人做事。所以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好了,还要说什么?
吴太太  胡说八道!
杨长雄  胡说八道?我还有话要说,你要听不要听?
吴太太  我不要听!
【注】娘姨:女佣人。
1.请概括选文的内容。
2.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吴太太是怎样的人。
3.简析杨长雄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杨长雄与吴太太因李嫂打破花瓶在赔偿问题上发生争执。
2.爱财,毫无同情心,得理不铙人。
3.爱打抱不平,富有同情心,仗义执言;当李嫂打破花瓶,吴太太让其赔偿时,杨长雄主动替其辩论,用推理法最终让吴太太无话可说。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内容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本篇话剧主人公是杨长雄和吴太太,在家里因为李嫂打破花瓶需不需要赔偿而产生争执,所以结合内容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概括人物形象,通过话剧中吴太太的表现,非要李嫂赔偿,而且杨长雄给出理由但是吴太太不愿意听,所以可以看出吴太太是一个爱财、毫无同情心、得理不饶人的人。
3.本题主要考查概括人物形象,因为李嫂擦花瓶而打破人物形象,杨长雄同情李嫂,所以和吴太太进行争论,认为不应该赔偿,可以看出他爱打抱不平,且富有同情心、仗义执言。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屈原(节选)
郑詹尹 (将爵放在神案上)慢慢喝也好。其实酒倒也并不是坏东西,只要喝得少一点,有个节制,倒也是很好的东西啦。
屈原 是的,我也明白。我的吃亏处,便是大家都醉而我偏不醉,马马虎虎的事我做不来。
郑詹尹 真的,这些地方正是好人们吃亏的地方啦。说到你吃亏的事情上来,我倒是感觉着对你不住呢!
屈原 怎么的?
郑詹尹 三闾大夫,你忘记了吧,郑袖是我的女儿啦。
屈原 哦,是的,可是差不多一般的人都把这事情忘记了。
郑詹尹 也是应该的喽。她母亲早死,我又干着这占筮卜卦的事体,对于她的教育没有做好。后来她进了宫廷,我更和她断绝了父女的关系。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
屈原 太卜,请你相信我,我现在只恨张仪,对于南后倒并不怨恨。南后她平常很喜欢我的诗,在国王面前也很帮助过我。今天的事情我起初不大明白,后来才知道是那张仪在作怪啦。一般的人也使我很不高兴,咸了张仪的应声虫。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这简直是把凤凰当成鸡,把麒麟当成羊啦。这叫我怎么能够忍受?所以别人愈要同情我,我便愈觉得恶心。我要那无价值的同情来做什么?……
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大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4.郑詹尹是受南后的指使用酒来毒死屈原的,请你读一读郑詹尹的台词,分析他的形象。
5.“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6.“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7.文中有一句话揭示了屈原投江自尽的原因,请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8.屈原颂扬雷电的一段话,抒发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4.他是个阴险奸诈的人,笑里藏刀,表面上同情屈原,不停地自责,实际上是在诱使屈原喝下毒酒。
5.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们是非不分、趋炎附势、惧怕权贵、坏人当道、好人遭殃的社会现实。
6.社会黑暗到极点,必定会引起人民的反抗,黑暗的社会一定会被摧毁的。
7.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8.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磊落光明、正直无私、憎恶黑暗、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解析】
4.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对于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文章中人物的行为语言分析出来。从郑詹尹的台词“说到你吃亏的事情上来,我倒是感觉着对你不住呢!”“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还有反复劝屈原饮酒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表面上同情屈原,实际上行杀害屈原之事。
5.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作答。“大家也说我是疯子”可以看出屈原当时的形式不是很好,张仪是一个阴险之人,而社会上的人跟从张仪诬陷屈原这一个爱国之人,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的人们是非不分、趋炎附势、坏人当道、好人惨遭诬陷的社会现实。
6.本题主要考查文章的含义,这句话在文章中是屈原所讲,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说明社会已经十分黑暗了,生命的力量爆发说明人们会反抗黑暗。
7.屈原投江自尽是因为不想看到祖国的沦陷,对应文中的台词应该是“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8.本题主要考查文章的主旨,屈原颂扬雷电的话可以看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磊落光明、正直无私、憎恶黑暗、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都是好孩子
①上高中那会儿,我最喜欢的时间段是上午第二节课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因为那个课间比其他课间要多出足足10分钟,也就是所谓的“大课间”。这意味着我可以潇洒地挽着同桌的胳膊一起去校外的书店,租借有关言情小说的书刊来看。
②我每次都是竖着耳朵等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的,总感觉它的声音能穿透灵魂,陪我探寻更恣意盎然的人生。
③同桌尚文虽然外表看起来文文静静,但骨子里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不同寻常。她的家境优渥,在小镇上是数一数二的。她跟穷乡僻壤里出来的我,气质完全不一样。我这个寒门子弟,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要么是“知识改变命运”,要么是“去广州等沿海城市打工,做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圈子被死死固定,一想起流水线上机械的工作,我就感到要命似的痛苦,所以在那时,我更信奉前者。
④尽管如此,信念在神奇又力量强大的青春期叛逆面前还是甘拜下风,仿佛一瞬间,我就缴械投降了。
⑤临近考试,我还在一本又一本地看言情小说。那个时候,我的青春读物的基调多以伤痛悲凉为主,我至今都能想起,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是怎么偷偷在课堂上哭起来的。还没等我缓过神,一只发现战利品的手就伸了过来。班主任言辞尖锐:“你们这些不务正业的坏孩子,真是自毁前程!”接着,她又从同桌尚文的桌兜发现几本新的“战利品”。我愣在那里,“坏孩子”三个字像《大话西游》里唐僧念经一般萦绕在我的耳旁,折磨着我的心智。什么时候,我被归于“坏孩子”的阵营了呢?
⑥我依稀记得,初中时我还是老师眼中标准的“三好学生”,是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好姑娘”。有一次期末考试,校领导还亲自到我家发放奖学金,虽然只有100元,但在我们那个小村庄里已经是家家户户争相谈论的头号新闻了。
⑦我被单独拎出来谈话:“你刚来班里时成绩在前10名,你忘记了?你跟人家尚文不一样,知道吗?你父母是怎么说的?这个星期内把你的家长叫来谈一谈。”
⑧听到要叫家长,我开始慌了,内心还在艰难地消化着终于被人指出来的“从好孩子到坏孩子”的转变。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只是自己不敢正视,接受不了。那时的感觉,就像被戳到了难以启齿的痛处,也失去了拉紧
我的最后一条救命线,在双重打击下,我的躯体开始下沉,眼泪像掉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班主任看我特别伤心,放缓了语气说:“叫家长的事情,我再考虑考虑,你先回去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