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篇小说
短篇小说是整个文学殿堂里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如何去写好一篇小说呢?请参考下面。
写小说最怕没有中心思想,不知道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有主线。
(本人刚刚开始写小说,对于文笔这块,自叹不如,可是构思方面偶有心得)
我认为写小说精彩有三大原则:
1.立意新颖,想象力丰富,不要落入俗套;
2.对人物的性格刻画一定要十分细腻,不要让读者对所写人物难以评价;
3.情节前后要相辅相成,应是一气呵成,不是一点点拼凑出来的。
其次,就是创作、构思方面的研究
第一:创作技巧的研究。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角度。
这方面,刘海涛、邢可等人做过很出的努力,近来侯德云先生在《小小说选刊》上专题《小小说课堂》也颇有些这种彩。
他们的研究把小小说技巧研究,特别是刘海涛教授的技巧研究,非常工整、系统,他提出的小小说模式、结构技巧、写作规律等,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颇具研究功力,贡献极大。
有心人雪弟对近年来小小说批评著作进行了统计,在他所枚举了的30多部著作中,研究的也大多数都属于这类方向。
我个人看重技巧和技巧的研究,是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技巧,才能得心应手。
“技巧”中到底还有多少风景,还是很值得有兴趣、有功力的评论者们深入探究的。
侯德云持一套自己的“技巧”观,他用自己的工具(术语)来写小小说,因此,他的“小小说课堂”里,关于技巧的论述或者如何关于运用一些技巧,也都是很“自我”的,具有很强的个人标志。
这是“技巧无穷”的具体体现。
我自己也曾“发明”过一些写作“技巧”,但我觉得那些“术语”并没有真正切入小小说体内,带有很强的摹仿或者试探的彩。
这时的“技巧”研究对于小小说来说,过于静态了。
郭敬明写的歌词
好的小小说,除了技巧,还有创作氛围、个人阅历、思想深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无视技巧的存在当然不客观,但如果片面强调“技巧”,也属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小小说事件的研究。
小小说世界里经常发生很多事件,这些事件到底具备什么样的意义?它们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或者影响了小小说的发展,不管是个体的,还是小小说整体的?这虽然与具体的作品关系稍微远了点,但并不是对作品没有一点影响。
事件的研究既包括具有普遍意义的“大事件”,也包括许多具有私人意义的“小事件”。
通常的情况是,透过种种事件,我们很可能发现小小说作品中隐藏着更多的秘密。
我确信这些事件研究出来之后,对于我们看待我们的小小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惜,目前对此作深入研究的人不多,甚至上还是空白,那些散文式的愤慨算不上研究。
第三,小小说现象的研究。
之所以提出“小小说现象的研究”这么个角度,是因为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有其中一种程度的偏爱。
“现象”不是“事件”。
“现象”比“事件”大一些、宏观一些,带有潮流、趋势的彩。
前一段时间,在首届小小说节上,中国作协也终地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吉狄马加首肯小小说选刊对于文化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满怀期望地等待着有人在吉狄马加之后,来一番“深入研究”,填补这一空白。
这有助于整个中国文化产业乃至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如果这个问题可以称之为“小小说必然性研究”,那么,“小小说事件的研究”也可以称之为“小小说偶然性研究”。
第四,小小说评论的研究。
小小说评论不能光看别人,也就是俗语所云:乌鸦落在猪身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这个工作滞后了。
有两个原因:一是早期评论太少,还形不成被关注的气候;二是很少有人想到这也是一个问题。
按照我个人的资料,雪弟似乎是较早地涉足这个领域的人,是他提醒我们还存在着这样一个角度,我觉得雪弟在这一点上表现出十分的专业精神来。
这么多年来,评论小小说的文字不少了,那么,这些评论的方法是什么?这些评论有什么特点?方法本身的客观和不足体现在哪些方面?我想,有关小小说评论的研究如果多起来了,小小说评论才算得上步入到一个真正成熟的阶段。
那个时候,也许就不会有人说我们“太缺少小小说评论”了。
因为,“裁判员”也有了裁判。
第五,小小说作品的'研究。
这个不用多说,大量的小小说评论几乎都是选用了这个角度。
一些评论家的入门评论也是“作品研究”。
没有认真研究作品,没有阅读足够数量的作品,就敢于指手划脚,对这样的评论者,我只能惊叹其“胆子实在太大了”。
第六,小小说作家的研究。
作家研究当然离不开作品。
但这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作家研究是把作家除作品之外的思想感情轨迹、成长经历、学识等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是对“作品”本质的研究,是对作品根基的研究。
现在对作家的研究风气很盛。
早先有侯德云写过一大“堆”的“小小说的XX”,把作品特性、主题走向、作家性情等研究了个遍,然后,马新亭又写了“百家争鸣之XX篇”,等等。
这些努力是有意义的,将会使我们更关注作家、更关注作品深层次的东西,它的影响力,将会超过对“技巧”的研究。
这六个角度只是比较浮在表面上的角度,也可能还有更丰富的角度可供我们切入小小说。
如果真的到了那样的角度,小小说研究、小小说评论必定会别有一番天地,我们一直在说“小小说的百花园”,也许,新的研究角度诞生的那一天,我们再说这句话时,心里才不会发虚,才真正觉得“腰身壮、胆气豪”。
希望能对您起到帮助。
怎样才能写好一篇小说!?【2】
我首先不否认你可以写出3万~5万字的小说。也不否认你的想象力可以帮助你勾画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但是你得记住。文章不可能只靠灵感。
这时该怎样。接下来会怎样。要顺畅是吧。怎么顺畅呢?靠的是韵律。
我当然不是让你把小说写的像歌词或者东北二人传一样压韵。那样的文章很恶心。
虽然没读过你的小说。但我想这是普遍年轻写手的通病。要改正也不难。那就是去读。
看看林少华是怎么把挪威的森林翻译的跟中国故事一样的。看看金孩是如何翻译悲惨世界的。
这个很重要。别小看了韵律。韵律是小说整体性的体现。这话王小波说的。不是我说的。
再次关于情节的安排。其实这是还得靠你自己。我提几点你听听看。
你可能想的少了。你可能总是在想感人的部分是什么样。高潮的剧情是如何。或者结局怎么写才够唯美。但忽略了平平无奇的过渡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