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因网络暴力自杀
小姜(中学女生):从你妈怎么怎么样开始,这些有点。
解说:这位女孩叫做小姜(化名),正网上经营自己的博客,发布的内容无非是关于自己喜欢的明星、旅游的见闻、摄影作品。由于博客制作的精美用心,点击量与日俱增,这让她有不小的成就感。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渐渐的她的生活被却卷入一场网络暴力的漩涡。
小姜:其实我也不清楚只是用心做博客的话,关注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了,这样的话有的人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怎么样的都有,有些是开玩笑式的,说你不能这样,但有些是真的人受到了伤害,你脑袋就是这个水平,你只能做到这些,这样诽谤的人也有。
解说:博客里的留言都是匿名,但是从语气和措辞小姜感觉他们并非成年人。
小姜:像是小孩多,好像是岁数小的人比较多,确实是因为匿名的。
解说:小姜曾经试图在留言中作出解释,不料这些解释却招来更多的辱骂。
小姜:有些在我的博客上辱骂了,我也没理他,他就直接又进了,我的KAKAO聊天的MSN上,进行了辱骂。
还说你父母过得好吗?你是怎样过的,也碰到这种,涉及我个人的生活的事情以及诽谤的人。
解说:来自网络上的侮辱让小姜对生命产生质疑从而患上抑郁症,进而她及时到善帖分享团寻求帮助,在闵丙哲的鼓励下小姜拨打了报警电话。
陈晓楠照片小姜:我报警后他才道了歉。
解说:虽然获得道歉但无端辱骂无法跟家人朋友倾诉,这些经历对小姜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如今在网络上已经不到小姜的博客了,承受不了无理的攻击心灰意冷的小姜关闭了具有超高点击率的博客,也许只有关闭网页才能将外界的伤害拒之门外。如今对于这段往事,小姜也不再愿意过多提及。
金奉燮:我们最应该要考虑的是,实际上在这种虚拟空间里,你要问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做呢,就是好玩儿。最多的回答就是好玩儿。在虚拟空间里大部分都是匿名,而且不是面对面的,就是说事实上在这里面人们都是另一种身份地所以对虚拟空间的理解对网络世界的理解,还有对通讯技术的理解,是都很必要的。
解说:匿名曾是互联网引以为傲的财富,它可以让人们安全的分享敏感信息,保护自己的身份不被泄露,然而也正因如此,它也可以用来表达不满和愤怒,因为匿名人们可以恣意的吐出各种刻薄的话,而不受任何限制。网络暴力的风气因此逐渐形成。
金奉燮:为什么青少年体会有这种网络暴力问题呢,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尤其是青少年,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力很大,但问题就是同龄人之间的网络暴力,他们通过这种网络暴力,刚才我也说过,网络暴力不是武力暴力,而是关系暴力,排挤别人或者是类似的让一个孩子与所在世界隔绝,这对孩子来说不是肉体的死亡,而是社会性的死亡。这种痛苦是非常严重的,网络暴力引发害处很多,例如缺乏尊重、孤独感,寂寞感,还有不安等,这些情绪上的痛苦而这些又对他们的现实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怠慢学业,不想上学,成绩下降,而这些又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这也可以说是近来这个信息通讯技术给青少年带来最大的副作用。
解说:通过高中女生跳楼以及小姜博客事件,闵丙哲发现网络暴力并非针对公众人物,而曾经现实生活中的校园暴力行为也正大量地向虚拟的网络世界转移,从网络暴力语言的制造大传播,每一个环节都有青少年的身影,校园的青少年是网络暴力最大受害人之一,同时也是网络暴力的主要实施者,闵丙哲发现阻击网络暴力的切入而就在此时,韩国政府也开始接二连三地发出推行网络实名制的法规,在韩国这场针对网络暴力的阻击战中,究竟哪种方法能奏效呢?
陈晓楠:韩国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明星自杀事件之后,舆论界掀起了一场关于网络实名制的讨论,有专家认为说网络实名让网友不会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可以净化网络的环境,减少网络上
的虚假、黄有害的信息。同时网络实名也可以提高追究责任的可能性从而有效缓解网络的暴力,但是同时也有网友担心一旦全方位的实施网络实名制,那么互联网与生俱来的自由、活力也将彻底湮灭,这是时代的倒退。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看到在2008年韩国明星崔真实自杀之后的一个月内,韩国政府动员了全国900名网警对网络散播虚假信息并且习惯性发恶帖的网民拘留审查,开始扩大了网络实名制的应用范围。不过这一切做法真的有效吗?
解说:2008年11月也就是崔真实自杀身亡后的一个月,韩国通信委员会宣布新的《信息通讯网法》,日访问量达到10万人次的网站,都要实行网络实名制,此前该法规的执行范围是20万人次的门户网站,而如今当我们访问网络安全办公室的金奉燮部长时,他告诉我们,如今日访问量达到5万的网站都要实名制。但是他也表示出自己的担忧,实名制也许并不能有效阻止网络暴力的发生。
金奉燮:现在在日访问者超过5万人的Portal网站,我们也在实施实名制,但问题是,实名制只能解决匿名性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非面对面这些问题,如果是面对面的话,我们一般不好诽谤谩骂别人但是如果是非面对面的话,我们就比较容易背后说人,从网络空间来看的话,匿名性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用实名制解决,但是解决不了非面对面这些问题。但是呢就像我刚才所过的,网络空间虽然看上去像是我面对的是一张桌子,是一个物体,但实际上我面得的是和我一样,有着思想和情感的人。有的人感觉是就像自己亲耳听到被骂一
样,屏幕另一边的人也同样会受到这样的伤害。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们认为应该首先面对这方面的内容,提高认识或者是进行教育。
解说:金奉燮部长觉得,网络暴力产生的根源并非网络的匿名性而是网民素质的问题。韩国是一个重视礼教的国家,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影响很深,把礼仪道德作为道德规范的起点,重视仁孝,即便近半个世纪受西方文化影响,但韩国依旧重视长幼尊卑的秩序,等级意识分明,尤其是孩子从小就被灌输长幼有序的道德教育,金部长认为,网络礼仪教育也应该从这些孩子入手。
金奉燮:网络暴力虽然各个国家都不一样,但是概率大都在10%多一点,就是说一百个孩子中会有十二三个会遇到这种情况,那剩下的孩子他们期待加害者和受害者的态度,决定了这些数值的增减,当然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为局外人,让这超过80%的孩子积极介入,一起去解决克服这种情况,也是一种对策。这方面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解说:建国大学闵丙哲在2007年对网络暴力事件进行调研分析之后从当年5月开始筹建Sunfull组织,推行善帖运动。善帖运动主张是用事实回帖,用尊敬的态度回帖,然后再自由地发帖。
闵丙哲:这里是我们“好评”共同本部,这里是我们李天善局长,还有一起共事的帮我们的实习的大学生志愿
者们,这是我们“好评活动”的员工。这里的还有我们标志的地方,“好评”是“充满阳光”的意思,用向日葵做了我们现在的标志。这就是“好评”的网站,kr,这个就是“好评活动”的标志。 
解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闵丙哲也把韩国青少年锁定为善贴运动的目标人。
闵丙哲:语言专家说,最适合学外语的年龄段是12岁左右,据说人性的成熟期也是12岁左右,所以我认为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人性,我们从小开始学红灯停绿灯行,所以我认为应从开始教育孩子们恶贴的危害以及善贴的好处,我想这非常重要。
解说:然而闵丙哲很快就发现Sunfull的善贴运动举步维艰,当他号召人们在网说留下善言时,大多数人甚至都听不懂他究竟再说什么。
闵丙哲:从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恶帖,再有什么是善贴也不太清楚。那个时候的恶帖因为是网络的发展初期,接触网络的人才知道恶帖,可一般人都不清楚什么是恶帖,所以解释恶帖的严重性方面,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再有说服对方为什么需要善贴,也花费很多的时间。
解说:即便人们了解了所谓的善贴和恶帖,人们对所谓的善帖运动也不太感兴趣。
闵丙哲:再有人们对某个人的非议文章很感兴趣,但对某个人的赞扬文章没有多大的兴趣。
解说:做这个善帖运动,很多人都说是好事,但是真正能感兴趣的人没多少,为此我们去各个学校,还举行活动,并且在各地区的大城市,首尔、釜山、广州、大田等地方聚集人举办了活动。
解说:最起的几年善帖运动停滞不前,闵丙哲只好用自己的积蓄维持SunFull机构的运转。
闵丙哲:创办初期的资金主要由我来承担的,后期出现了周围一些人,愿意资助的,现在这样出面资助的人开始增多了。
当时是自己承担的资金,那时的生活我在大学教授的那些工资几乎花了将近十年。
解说:闵丙哲的坚持在很多人看来有些莫名其妙,大多数人都觉得网络礼仪教育应该是国家政府的事情,怎么也轮不到一个老百姓自掏腰包来做,事实上在最初的几年Sunfull机构没有从政府获得一分钱,闵丙哲只能通过做媒体的朋友帮他在媒体上做一些推广,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闵丙哲将善贴运动坚持下来呢?
闵丙哲:这里是我的办公室,这里有很多的书,这本是我在韩国第一次做英语广播时的,令人吃惊的是大学生的时候,从1974年开始教的英语,1974年是最初的书籍,一发不可收拾,从大学时间开始的,然后又做了我们的闵丙哲生活英语书,这本书从的1981年开始在MBCTV播放。就这样的,就是我岁数不小的时候,年轻时的照片,这本销了有百万以上,是本简单的英语书,可是非常多的大韩民国的国民用这本书学了英语
会话。
还有这本书是关于说明韩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的书,这里有很多内容,这里主要文化和习惯的差异,用韩国语和英语说明的,尤其是要到韩国的外国人,还有要到海外的韩国人,很多学习文化方面差异的书籍。
解说:除了担任建国大学商业创意学的教授,闵丙哲还是韩国著名英语教育家,堪称“韩版”俞敏洪。上世纪80年闵丙哲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首开在电视节目中教授日常英语的先河,并出版了《闵丙哲生活英语》《Let s chat初级英语》《成为英语的主人》等书,21世纪闵丙哲与时俱进的在手机APP盛行的年代,设计了教授英语的手机客户端,他常用想法改变现实这句话概括他的创业之路。而如今当他投入善贴公益活动时,他的想法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网络暴力的现实呢?直到在创办Sunfull后的第五年,2012年闵丙哲的善贴活动才真正开始迎来转机。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陈晓楠: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的时候,还容易引起他情绪说的冲动还有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对象的报复和攻击的行为,那么各种导致挫折感的成因,比如受说受到的欺辱,被遗弃,被排挤,自卑等等,这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而青少年正是极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体,所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天,其实世界各国的校园暴力都在呈上升的趋势,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暴力心理还有攻击的行为呢就发展到了网络世界,成为了网络暴力,这也就不难理解了,那么要净化网络环境,减少青少年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
也就要回到现实中,去寻解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