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大陆前的蒋介石:一碗梅菜扣肉可以吃一礼拜
核心提示:翁元(时任蒋介石侍从官):有的时候烧一碗梅干菜扣肉,那个时候没有电锅,每一餐蒸完饭,上面就摆那碗梅干菜扣肉,扣肉蒸一蒸,拿出来吃,吃完第二天还没有冰箱,因为梅干菜扣肉是不容易坏,那个时候是六月嘛,气侯还不是很热,所以他(蒋介石)再加上几个素菜,就是简简单单,他曾经跟我讲,他那一道菜可以吃一个礼拜呀。
关于1949年蒋介石把黄金运到台湾的历史揭秘,自从蒋介石的日记公开查阅,及相关黄金档案陆续公布之后,很多历史真相逐渐浮上台面。其中包括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的政治角力,黄金也是关键之一。
对李宗仁来说,空有代总统的称谓,却没有国库的控制权,是他没法指挥大局的主因,而人在溪口的蒋介石同样认为,李宗仁无法掌握局势并且守住黄金,这到底是权力者的狂妄想象,还是历史事实呢?
解说:1949年前后,蒋介石陆续将五批黄金,共450万两撤离上海金库,这些运到台湾的黄金,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黄金在跨海的运送过程,真的是风平浪静吗?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心可以禁得起黄金的考验吗?
黄金,究竟是照耀出那个时代人性的光芒,还是人性的贪婪呢?一个跨世纪的历史谜题,即将揭晓。
1949年,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人在溪口的蒋介石,最关心的是如何维持中华民国的命脉,当时仅是国民党总裁的他生活俭朴。
翁元(时任蒋介石侍从官):有的时候烧一碗梅干菜扣肉,那个时候没有电锅,每一餐蒸完饭,上面就摆那碗梅干菜扣肉,扣肉蒸一蒸,拿出来吃,吃完第二天还没有冰箱,因为梅干菜扣肉是不容易坏,那个时候是六月嘛,气侯还不是很热,所以他(蒋介石)再加上几个素菜,就是简简单单,他曾经跟我讲,他那一道菜可以吃一个礼拜呀。
解说:蒋介石下野后,在溪口停留了一段时间,从这一段记录溪口生活的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蒋介石难得的悠闲,可是这段悠闲的日子却维持不久。
楼文渊(时任蒋介石侍从官):422号的那一天,就是李代总统不是到了杭州啊,要请蒋公啊,去见面啊,待一待,后来大概花了几个小时,李宗仁就回南京去了,那个时候中共已经渡过长江了,南京已经都很紧张,蒋公到了溪口时候大概交代下来了,就是准备要,要离开溪口。
解说:蒋介石希望维持大陆政权,李宗仁打算在海南重振旗鼓,两人有着不同的盘算。
符和积(海南岛中共党史研究者):紧接着美国的特使,参议院诺兰,也飞来海南,来海南考察,这里的关系呢,明眼人就看出来了,就这个考察干什么呢,因为(要)你蒋介石下台,给李宗仁代总统。
解说:1949年春天,国共内战战况激烈,原本期望能够划江而治的李宗仁,希望逐渐渺茫。而远在溪口的蒋介石则是不动声的运筹帷幄,一国三府的状况,在中华民国政府内持续着。
面对这样的情势,李宗仁作出了反击,他向白宫提出了控诉。1949215号,美合众社以一份报道,来安抚李宗仁的不满,暂时引退的蒋介石仍在发布命令,仍保有足够的总统权力,蒋经常对国防部和中央银行总裁发出各种指示。
翁元:他(蒋介石)在溪口的时候,成立了这个总裁办公室,事实上,党的总裁的身份是可以控制到军事的这个指挥权还是在他手上。
解说:李宗仁无法掌控政府的决策,也指挥不了除了桂系以外的军队,面对解放军长驱直入的大军,他无能为力,国共和谈的过程中,李宗仁曾经要求蒋介石应该离开中国。
翁元:各方面的,包括北平的和谈的一些代表曾经到了溪口,就告诉老先生一定要他出国,他(蒋介石)说:我这个老百姓身份,我留在自己国内有什么不可以,所以他坚持不肯,他们就希望把老先生,最好是你
到国外去,他这和谈才能够成功。
就在解放军进城的同时,共产党新政权立即着手控制经济,押运人民币的解放军大队长张振国来到了南京,此时南京的金库也早已被国民党空军逐批净空。
张振国(时任解放军运输大队队长):南京一解决,我就第二天下午吃中饭的时候,我们就过江了,就把这个钞票,用汽车把这个南京浦口车站,后来就,那么南京解放了,无锡解放了,上海即将解放。那时候,我们的部,我们就到了,把钞票搬到了无锡,无锡,无锡的银行仓
解说:就在押运人民币的解放军大队长张振国到了南京后不久,他又接到继续往上海移动的命令。
他带领着八大卡车的人民币和他的部队,从济南一路南下,行经徐州、南京,在距离上海232公里的丹阳等候。
张振国:南京这个房子门窗都给老百姓都拆掉了,这个中间,他部队还没进,国民党逃走,所以这个钞票就摆在车子不下,就是我们押车的人,就是跟着睡在汽车底下。
解说:这一次的移动,象征着解放军的进军正在往中华民国政府最重要的国际都市前进着,也代表着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区域正在逐渐缩小。而最后一波的黄金抢运,也在暗地中迅速展开。
解说:19494月下旬,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失守前,整个上海笼罩在战争的气氛中,这个当时中国对外的窗口上海,是整个大陆的金融中心,失去上海,对蒋介石来说,如同失去了最耀眼的国际招牌。
蒋介石派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坐镇上海,试图做最后一搏。此时,汤恩伯心中挣扎的是,镇守上海的22万国民党军和上海国库仅剩的20万两黄金,如何在解放军尚未攻打进城时顺利撤走。陈晓楠照片
林桶法(民国史学家):汤恩伯那时候是做了一些处理,他把资源委员会的很多比较重要的一些东西的话,都做一个清单,能够运的特别是粮食,还有各方面的话,能够运的都运到台湾来。
所以他确实在这一方面的话,包括他跟蒋介石的报告里面的话也谈到说,基本上撤退算是非常的成功。
解说:汤恩伯的部队进驻上海时,上海金融秩序大乱,政府所发行的金圆券形同废纸,币值狂贬两万倍。
李思德(时任上海印钞机厂员工):这个是一千,这票面也小嘛。
解说:住在上海的李思德,是当年上海印钞厂负责印制金圆券的员工,当时厂内印制金圆券,最高面额一张高达500万元,而当时的500万元,其实只能买两套烧饼油条。
李思德:那个大机器,德国的海德堡的大张的,刚刚印好了出去,一过时候它又不值钱了,那么它又怎么办
呢,它就车子就在门口等,跟卖烧饼一样的,刚出炉的,刚印好了,它还没什么呢,马上就装车了。
范元健(时任海关总署职员):那天我记得去领薪水的,我跟船长讲,我说我要派二十个人去,他就骂我,晓得吧,他说你领薪水,你派二十个人去干嘛,晓得吧,那我就跟他讲,我说要背钞票,没有办法那个了。
解说:金圆券不值钱,老百姓交易只能仰仗黄金和银元,这种印铸孙中山的头像,统称为孙小头,另一种印铸袁世凯的头像,叫做袁大头。
1949年的上海街头,黄牛贩卖银元,成为大家共同的历史记忆之一,另外,上海老百姓对黄金也有个相当特殊的称呼,黄鱼。
这种十两重金条叫做大黄鱼,一两重金条叫小黄鱼。
徐宝明(上海银行博物馆副馆长):那时候买房租房都是用大黄鱼来计量的,可能你要一栋别墅的话,就是五根大黄鱼,就是顶一个别墅,如果你要行贿的话,那个时候要办一些事,就是你这个给他一根小黄鱼,又小,没人知道,放在口袋里面又安全。
解说:1949512号,上海战役开打,当时主要的战火都集中在上海城外,不久,蒋介石看局势已经不可
为,汤恩伯陆续接到了蒋介石五封的亲笔信,信中下了明白的指示。固守上海的22万名国民党军,约有6万名的蒋介石核心部队,列为主要撤离名单。
从东北撤退,来到上海驻守的国民党军政治大队队员王启星,是这批撤离的名单之一。
王启星(时任政治大队队员):后来我们住在吴淞,吴淞口那里,住在火车里面,后来不住民房了,住火车里面,结果没有睡觉,晚上马上走,到了船上,就是上船,马上就走,那时候已经到共产党已经到上海,攻到那里了。
解说:一边撤离军队,一边得维持兵力守住上海,汤恩伯心里清楚,上海战役根本无法支撑太久,在蒋介石写给他关于抢运最后一批上海黄金时,他在信上说,除在沪维持金融之必要数以外,行留黄金2万两,银元一百万元。但我们从汤恩伯写给中央银行的公文中发现,他并没有遵照蒋介石的指示留下2万两,而只留了5千两黄金在上海,其他的19.5万两黄金全部运往了台湾。
但是这一次的黄金运送所遇上的困难和过去不同,变化的局势,变化的人心,让黄金运送的过程中出现了斑斑血迹。
解说:19495月,国民党军在上海战事吃紧,此时,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心中清楚,如何将最后一批
黄金安全撤离上海是第一要务。和前四次运出黄金的状态不同,此时,中央银行内部的阻力加剧,中华民国政府央行稽核专员黄竞武,也是国民党创党大老黄炎培的儿子,激烈反对最后一批国库黄金运离上海。后来黄竞武的命运和上海这些共产党的地下党人一样,立刻遭到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