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1篇】
《出塞》说课稿
一、说教材
《出塞》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诗人盼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度的忧国忧民之情。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二、说教学目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除了对字词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课文的理解及学习方法的掌握,为此,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还”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加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李宇春的图片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有点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这一点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1)引入法:成功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必要条件。刚开始通过对两幅图片的观看,引入到本节课的内容上。
(2)讲授法:诗中涉及到一个新的修辞手法—互文。我通过对互文概念的解释及举例来使学生理解这一新的修辞手法。
(3)提问法: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旧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4)想象法: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5)教具使用
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精美的古诗配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使得学生的情感受到古诗的熏陶。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欣赏图片,引出课文。
第二环节: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这其中包括对字词的读音,诗句节奏的划分,作者、题目的介绍及诗句的理解等。
第三环节: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第四环节:小结
第五环节: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是方便学生记忆,让学生能更快的背诵古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2篇】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出塞》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经典之作。诗人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2、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a、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b、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c、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极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这一点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
4、说教学方法:
(1)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五次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