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项⽬可⾏性研究报告新农村建设项⽬可⾏性研
究报告
⽬录
第⼀章总论 (3)
⼀、项⽬基本概况 (3)
⼆、编制依据和原则 (4)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四、综合评价 (6)
第⼆章背景及必要性 (8)
⼀、项⽬开发背景 (8)
⼆、项⽬建设的必要性 (16)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18)
⼀、所在地基本情况 (18)
⼆、区位选择 (19)
三、场址条件⽐较 (23)
第四章市场分析 (25)
⼀、区域市场界定 (25)
焦距怎么调
⼆、市场SWOT分析 (29)
1、优势分析 (31)
2、劣势分析 (33)
3、机遇分析 (33)
第五章项⽬环境容量与接待容量预测 (34)
⼀、环境容量预测 (34)
⼆、接待容量预测 (35)
第六章项⽬建设⽅案 (36)
⼀、项⽬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6)
⼆、项⽬建设设计依据 (38)
三、建设⽅案 (38)
四、道路交通规划 (42)
五、配套设施⼯程 (42)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47)
⼀、编制依据 (47)
⼆、项⽬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要求 (47)
三、环境保护措施 (48)苏大强时尚大片
抗日剧
第⼋章消防与安全卫⽣ (52)
⼀、消防 (52)
⼆、安全卫⽣ (60)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资源配臵 (63)⼀、组织机构 (63)
⼆、⼈⼒资源配臵 (63)
第⼗章项⽬实施进度安排 (65)
⼀、⼯程项⽬管理 (65)
⼆、项⽬实施进度 (65)
第⼗⼀章投资估算与资⾦筹措 (66)⼀、投资估算 (66)
⼆、资⾦筹措 (66)
第⼗⼆章财务分析 (68)
⼀、经营收⼊和利润分配估算 (68)⼆、财务评价 (69)
三、经济效益分析 (69)
四、财务评价结论 (71)
第⼗三章社会效益评价 (73)
第⼗四章风险分析 (74)
⼀、资⾦风险及防范 (74)
⼆、⼯期风险及防范 (74)
三、⼯程质量风险及防范 (75)
四、经营风险及防范 (77)
五、其他风险及防范 (80)
第⼗五章可⾏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82)⼀、结论 (82)
⼆、建议 (82)
第⼀章总论
⼀、项⽬基本概况
(⼀)项⽬名称
北京市XXX区XXXXXX新农村建设(⼆)承办单位概括
北京盛世桃源⽣态林业有限公司(三)拟建地点
北京市XXX区XXXXXX
(四)建设内容
根据对京郊⼋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分析,结合本项⽬建设的特点,经认真研究,确定如下主要建设内容:
1、项⽬区盛世桃源⽂化⼴场,分为中国青少年乡村⽂化宫、蒋⼤为⽂化艺术博物馆;
2、项⽬区北京桃源云顶⽂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为云顶佛教⽂化产业集聚区、红⾊旅游⽂化集聚区;
3、项⽬区北京桃源⽣态观光农业与⽣态环境保护⽰范区;
4、各种配套设施,包括农产品深加⼯⼚、停车场、道路及公厕。(五)主要建设规模
项⽬占地⾯积4.7×106平⽅⽶,主要包括:
1、项⽬区盛世桃源⽂化⼴场,占地⾯积1.0×106平⽅⽶。
①中国青少年乡村⽂化宫,占地0.7×106平⽅⽶。
②蒋⼤为⽂化艺术博物馆,占地0.3×106平⽅⽶。
2、项⽬区北京桃源云顶⽂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占地⾯积0.4×106
①云顶佛教⽂化产业集聚区,占地⾯积0.2×106平⽅⽶
②红⾊旅游⽂化集聚区,占地⾯积0.2×106平⽅⽶
3、北京桃源⽣态农业观光园,占地⾯积2.7×106平⽅⽶。
4、各种配套设施,包括农产品深加⼯⼚、停车场、道路及公厕,占地0.6×106平⽅⽶。
⼆、编制依据和原则
(⼀)编制依据
1.《中华⼈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
2.《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赵颖燕
3.《北京市X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4.《北京市“⼗⼀五”时期⼭区发展规划》;
5.《北京市“⼗⼀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6. 《北京市“⼗⼀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编制原则
1、坚持客观公正、严谨务实的原则,注重环境建设项⽬及建设⽅案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2、确保编报项⽬及建设内容符合国家法规、规章和政府专门⽂件的要求,建设结果能够满⾜XXX区的未来发展规划的要求;
3、兼顾必要、效益和平衡原则,达到建设⽅案和申报项⽬的资⾦投⼊与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平衡;
4、注重近期效益和远期⽬标相结合的原则,使项⽬适应XXX区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和⼈民⽣活⽔平的提⾼。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综合评价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预测及评价,本项⽬综合结论如下:1.本项⽬的建设,能加快XXX区XXXXXX的新农村改造进程,完善其⽂化功能,使之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带动XXX由单⼀农业向以“农业为主,其他产业同步发展”的⽅式转变。
2.本项⽬建设条件较好,项⽬所处的地理位臵、环境条件优越,经营⽅案切实可⾏,市场前景乐观。
3.本项⽬的建设,能增加部分就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寻求⼀定出路。
4.本项⽬⼯程总投资为278930.95万元,总规划⾯积4.7平⽅公⾥,年收⼊可达111080.69万元,投资强度为39.8万元/亩,经济密度为1
5.87万元/亩,投资利税率为25.12%,投资利润率达22.93%,投资回收期约为8.51年左右(含建设期2年),项⽬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该项⽬的建设⾮常必要,社会效益⼗分显著。
第⼆章背景及必要性
⼀、项⽬开发背景
(⼀)项⽬提出的宏观背景
王瑞儿 夜火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国际经验判断,⽬前,我国已经进⼊了⼯业反哺农业的时代。如何⾼
效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丰富农民业余⽣活,提⾼农民⽣活质量等等⼀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北京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范点之⼀,在增加农民收⼊,构建社会⽅⾯⾛出了⼀条北京特⾊的道路。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举国家和⾸都之⼒⼤⼒发展京郊农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明确地区主导产业,建⽴完整的产业链。2006年,北京地税明确了25项新农村税收优惠政策。[1]2011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实现六个“率先”,即推出财政资⾦购买⽣态服务、实现道路交通“村村通”、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实⾏村级组织⼯作经费保障制度、建⽴城乡⼀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探索三产业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新农村建设的资⾦来源是核⼼问题。⽬前XXX区新农村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成效颇为显著,然⽽其中还存在⼀些问题。如新
[1]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地⽅税务局。
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度和其他京郊地区相⽐较弱。
(⼆)项⽬提出的⽬前现状
2005年10⽉,党的⼗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历史任务”。要按照“⽣产发展、⽣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1、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
“⼗⼀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转移农业劳动⼒4500万⼈,农村居民⼈均纯收⼊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中央财政“三农”投⼊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建⽴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产补贴资⾦去年达到1226亿元。对重点粮⾷品种实⾏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麦、稻⾕最低收购价提⾼了25%到40%。严格保护耕地。着⼒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粮⾷产量屡创历史新⾼,去年达到1.09万亿⽄,连续7年增产;农民⼈均纯收⼊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综合改⾰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全⾯推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
建设,完成7356座⼤中型和重点⼩型⽔库除险加固,解决2.15亿农村⼈⼝饮⽔安全问题,农民的⽇⼦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个新时代。[1]
2、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现状
近年来,北京市适应新形势需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以改善农业和农村⽣产⽣活环境为重⼼,扎实开展以“树⽴新理念、培育新产业、培养新农民、探索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村镇道路改造、农民饮⽔安全、污⽔垃圾处理、乡村卫⽣服务、农业基本条件等⽅⾯都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新农村建设⼯作⾛在全国前列,成为其他省市、县(区)学习借鉴的样板。2010年,全市地区⽣产总值⽐上年增长10%以上;地⽅财政⼀般预算收⼊增长16.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7%;城镇居民⼈均可⽀配收⼊、农村居民⼈均纯收⼊分别增长8.5%以上和10.5%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6%以上和8%以上。[2]
各村不再依靠单⼀的农业发展经济,⽽是充分发挥各⾃优势,倾⼒打造特⾊牌,多渠道发展经济,加速⼀产向⼆、三产延伸,农村经济得到长⾜发展。如⼤兴区北蒲州营村充分利⽤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发展都市型农业,实施多种经营,⽤民俗旅游业带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建成⾼标准设施⼤棚200多座,并以“观光采摘节”为载体,吸引⼤批市民前来消费,农产品价值
[1]数据来源于;《2011年政府⼯作报告》。
[2]数据来源于:《2011年北京政府⼯作报告》。
⼤幅提升,每棚收益1.5万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农村经济发展较快。顺义区榆林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20多家,涉及钢构等多个领域,村级集体经济年收⼊达100多万元。同时,充分采
取出租⼟地、村民就近打⼯等形式,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延庆县岔道村依托⼋达岭长城,⼤⼒发展民俗旅游业,建成民俗旅游⼀条街,沿街全部为典雅别致的明清风格店铺,2006年⼆、三产业从业⼈数占全村劳动⼒的76%,农民⼈均收⼊2万多元,成为京郊百富村之⼀。2[1]电厂水处理
3、XXX区新农村建设现状
2006年是XXX区新农村建设的第⼀年,地区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各项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07年,XXX区新农村建设进⼀步加强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聚焦的⼒度,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在重⼤产业政策的包装上下功夫,在安全饮⽔、改厕等关系改善农民⽣活。
2009年,区新农办负责⼈做出《关于对XXX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全区坚定不移抓产业、推改⾰、强基础、促增收,⼤⼒推进农村改⾰发展,城乡⼀体化取得良好开局,2009年累计投⼊“三农”资⾦25.3亿元,增长35.3%,实现农村经济总收⼊223.1亿元,增长10.2%,农民⼈均纯收⼊达到11318元,增长11.8%,连续两年增幅⾼于城镇居民收⼊增幅,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累计投⼊“三农”资⾦25.3亿元,增长35.3%,
2[1]资料来源于:陕西省杨凌区⼈民政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