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2期(总第264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Social Sciences)
No.22021
General Serial No.264日本占籍道经受容现象考索
黄永锋,张行津
(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25)
摘要:日本古籍中的道经受容现象研究,始于日本道教学会成立之后,并逐渐引起关注。纵观日本古籍,其道经受容现象大致可分为日本古典神话的道经受容、日本宗教典籍的道经受容、道
经和刻本、日本学人的道经注解本四类。考索日本古籍的道经受容现象,对于重新审视古代中日
交流史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的海外道经搜集和古籍整理
对祖国的祝福语
工作。
夏天诺一
关键词:日本古籍;道经受容;文化交融
中图分类号:B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0464(2221)02-0146-10
一、引言
鲁迅先生曾提出“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①,而道教影响之巨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文化。我们考察邻国日本,知晓其文化受道教之陶染亦多。迄今为止,学界对于日本古籍中的道经受容现象关注十分有限,系统梳理、深入探讨该问题,对于道教文化的本土研究和比较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
近代日本瞩目道教始于明治时期。因受西方文化洗礼,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者对亚洲文化多持否定批判态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当属津田左右吉②。22世纪50年代,日本道教学会成立。该学会由继承津田左右吉、小柳司气太、常盘大定学术风格的十几位学者创建,旨在探明中国传统文化。属于该学会的日本汉学家,很早就通过亲身体验,主张“理解中国(文化)先从理解道教开始”③o学会成立以后,学者们研究发现日本文化与道教之关联颇深,但日本民众并未注意到这些是“异质文化”,说明道教文化已与日本民众生活完全相融。④
收稿日期:2222-02-26
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中共中央统战部"统办函”[2018]576号)
作者简介:黄永锋,男,福建仙游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行津,男,天津人,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①原文出自鲁迅先生1018年8月20日写给许寿裳的书信,详见《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285页。
美国恐怖片
②津田发表的《天皇考》《古事记与日本书纪研究》《道家的思想及其展开》《文学中出现的日本国民思想研究》等论文,对日本古典文学批判的最杰出贡献是认为“记纪”神话中“建国神话”之构成清晰地透露出大和朝廷的政治意图,为扩大中央集权,日本必须强化皇室的威严,确立天皇的绝对威势,因此各种古代传承的材料及早期原始形态的神话,便逐渐隐身蜕变为充满了皇权彩的“建国神话”这一历史真相。津田还指出,日本固然受到中国道教文化的沾溉,但并不意味道教文化没有明显的狭隘与不足。作为日本道教文化研究滥觞时期的代表人物,津田的视角是理性的、创新的,但同时也受限于其自身所处的时代。详见刘萍:《津田左右吉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02-106页;孙亦平:《道教在日本》,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9页。
③福井康顺等监修:《道教》(第一卷)《序言》,朱越利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页。
④今枝二郎:《道教联结中国和日本的思想》,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4年,第5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日本道教学会中,福永光司的一系列著述如《道教和日本文化》《道教和日本思想》《道教和古代日本》《道教和古代天皇制》《日本的道教遗迹》《寻访日本的道教遗迹》等①,力争全方位地解读道教对日本的影响。野口铁郎负责编辑的系列丛书《道教和日本》,分别以《道教的传播和古代国家》《古代文化的展开和道教》《中世•近世文化和道教》为分书名②,对不同时期日本受容道教文化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其他相关著述还有今枝二郎《道教联结中国和日本的思想》、志村有弘《日本文化所见道教的要素》、坂出祥伸《江户时期的道教崇拜者》等③。上述论著均指出,日本的历史、文学、政治、宗教、建筑、医学、养生学、音乐、美术、冶炼技术、民间节日祭祀等多个领域,都从中国道教文化中汲取过灵感和营养,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
日本文化的道教受容现象研究,我国学者也有关注。严绍盪《日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和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④、刘毅《文化的受容与变异一一刍议日本神话的几个特点》⑤等,都是较早探讨“记纪神话”与中国文化渊源的论文。严绍盪又有《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学卷》和《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思想卷》在中日两国同时出版⑥,其中亦有日本受容中国文化之研究。严绍盪还对日本藏汉籍善本进行过调查与整理,出版成果《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等。⑦经过前期的学术积淀,中日文化关系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化与专题化,如刘萍就津田左右吉的生平与文学批判进行研究,出版专著《津田左右吉研究》⑧等O 但因日本文学研究的范
畴限制,并未对其中的道教受容现象做出文学以外的深刻阐释。直至孙亦平从道教视角出发,综合考察日本文化,道教受容现象普遍存在于日本文化之中才被学术界进一步认知。
唐艺昕怀孕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日本典籍受道教文化影响是多层次的,不仅表现在内容方面,形式亦然。从最早古典文学成书,再到本土宗教思想完善,乃至日本学人对道教典籍进行翻刻和注解等诸多形式,展现出日本古籍中道教文化受容的多元现象O道经作为承载道教文化的主要载体,对道教文化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以道经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考察,即日本古典神话的道经受容、日本宗教典籍的道经受容、道经和刻本、日本学人的道经注解本,力图以此展现日本古籍通过受容道经从而接纳道教文化之方式、内容和影响。
①福永光司:《道教和日本文化》,京都:人文书院,1982年;《道教和日本思想》,东京:德间书店,1985年;《道教和古代日本》,京都:人文书院,1987年;《道教和古代天皇制》,东京:德间书店,1978年;《日本的道教遗迹》,东京:朝日新闻社,1987年;《寻访日本的道教遗迹》,东京:朝日新闻社,2003年。
②野口铁郎:《道教的传播和古代国家》,东京:雄山阁出版社,1996年;《古代文化的展开和道教》,东京:雄山阁出版社,1997年;《中世•近世文化和道教》,东京:雄山阁出版社,1997年。
③今枝二郎:《道教联结中国和日本的思想》,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4年;志村有弘:《日本文
化所见道教的要素》,东京:勉诚出版,2005年;坂出祥伸:《江户时期的道教崇拜者》,东京:汲古书院,2015年。按,本文之文献梳理,以近年日本学界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与学者为主。相关工作,孙亦平《道教在日本》一书中有份详细的目录,此目录中所收较广,涵盖道教专题研究和道教与日本专题研究两方面的专著,读者可甄别参考。详见孙亦平:《道教在日本》,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9-19页。
"
④严绍盪:《日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和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1中国比较文学》1925年第1
⑤刘毅:(文化的受容与变异一-一刍议日本神话的几个特点》,《日本学刊>1995年第3期°
⑥严绍盪:《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学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日中文化交流史大系•思想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共9册,分别由不同人负责编纂。《文学卷》和《思想卷》由严绍盪负责,其余八册子题目分别是《历史卷》《法制卷》《宗教卷》《民俗卷》《艺术卷》《科技卷》《典籍卷》《人物卷》。
⑦严绍盪:《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⑧刘萍:《津田左右吉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第2期黄永锋等:日本古籍道经受容现象考索
二、日本古典神话的道经受容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作为日本古典文学和历史的发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两书对日本远古神话传说多有记载,其中的“记纪”神话最为学界关注。
早在江户中期,河村秀根父子撰注的《日本书纪集解》便以中国文献为依据进行注记。江户末期平田笃胤所著《赤县①太古传》中,已有将“记纪”神话同中国宗教进行比照的先例。从该书对中国古代文献的引用来看,江户时期的“记纪”神话研究属于儒家易学范畴,与《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神话传说切实相关的魏晋隋唐宗教文献,却没有受到重视。至明治初期,依然如此。正如这一时期津田左右吉所理解的那样,“中国的神道是指自然的理法,其与日本的神灵和民俗等宗教信仰没有任何关系”,津田的这一结论,是对江户时期平田笃胤神道观点的继承与发展。②自明治时期至今,随着日本学者对道教研究的深入,察知日本古典神话文学中许多内容与中国的道教文化遥相呼应。福永光司作为最早系统研究道教与日本文学关系的学者,首次利用道教经典文献与《古事记》《日本书纪》等进行比较研究。其研究方法有二:一是利用一直未被注意的道教经典文献,从宗教视角考察“记纪神话”;二是利用考古学的新发现,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梳理和判断。
上述第一种研究方法在考据基础上,证实了《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的“创世”神话存在大量借用道教词汇的现象。可考的相关道经有《太平经》《周易参同契》《抱朴子》《真诰》《无上秘要》《九天生神经》《正一经》《玉佩金铛经》等几十种,还有与道家相关的如《周易》《庄子》《淮南子》《列子》《三五历纪》等。从考察结果来看,东汉末年至隋唐时期的道教经典文献对“记纪”二书的成立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推翻了以津田为代表的早期论断。福永光司不仅对词汇进行比照研究,还对二书的思想进行考察。其结论是:“记纪”开篇的“创世”神话有借用《周易参同契》中炼丹术思想的痕迹。这比早期学者认为它们单纯借用道家的创世学说,更为详实具体。
第二种研究方法得益于1979年1月22日在奈良市此瀨町茶畑所发掘的太安万侣(安麻侣)墓志③。福永光司从碑文中“卒之”二字入手,发现成书于日本养老四年(762)的《日本书纪》中便有与“卒之”含义相同的意词,如“崩之”“死之”“薨之”等,这是与中国六朝隋唐时期道教文献中的“卒之”“薨之”的“之”字属于同类的表记法一一将与动词结合毫无含义的“之”字用于文末,以充当终助词使用的六朝古语法。④其后,福永光司又将其同六朝道教文献《清灵真人裴君内传》中的古语法进行了比较,以此得证“记纪”二书的语言确实受到六朝隋唐时期道教文献的影响。
在福永光司之后,今枝二郎继续扩大考察范围,以“神代卷”神话系统为核丿卜,结合《风土记》《万叶集》《古事谈》《释日本纪》《续日本后纪》《丹后国风土记》《紫式部日记》等文献进行了综合的考察,并得到与福永光司相同的结论。同时他认为,“神代卷”中的“加茂系”神话尤与道教关联切。
由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从很早开始便使用文献考据法进行文化比较研究。但明治以前采用的文献,多来自儒学、易学等,其对日本古典神话的理解还不充分。明治以后,利用道教经典和考古学新发现,再次解读日本古典神话,发现其中有许多对道教独特语汇、核心概念的理解性运用。这表明,日本古籍受容道教文化时间久远,在日本文化成型时期已有涉及。这些最早融入日本古典
①“赤县”即代表古代中国,“太古传”则有原始神道历史研究的意味。
②福永光司:《道教和日本思想》冻京:德间书店,1985年,第22。页。
③该墓志由高22.1厘米、宽4.1厘米、厚2毫米铜板制成,上刻书“左京四条四坊,从四位下勋五等,太朝臣安万侣,以癸亥年七月六日卒之,养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乙巳”,共2行40字。按,上述刻文根据笔者理解标点。
④福永光司:《道教和古代日本》,京都:人文书院,1987年,第191-192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9年神话和文学的道教内容,在当时究竟是以怎样的形式、出于哪种目的而受容,还有待以后继续挖掘。
三、日本宗教典籍的道经受容
日本本土宗教中的神道教、阴阳道、修验道等,在完善自身宗教体系时常多借鉴道经内容,江户时期大坂上之宫神主大神贯道所著的《养神延命录》,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大神贯道二十五岁时,梦中现神人授予“太上之道”与“丹诀”,后回到奈良长谷寺进行参拜O 某日“搜寻石窟时,于石窟中得到载有长生之道、驾云御风之方的七部秘经”①,据此撰著《养神延命录》。该书内容上吸收了道教独有的神仙说与养生术,受《悟真篇》《性命圭旨》中内丹养生学说影响明显。虽说是日本神道教的经典,但从内容来看,除神仙体系是以日本天照大神一系为发端外,思想内容贝y十分贴合道教。
《养神延命录》一书,我们从目录②上即可感受到道教思想内容的渗透。《修真大要》阐述该书主旨:以天照大神托倭姬命宣说的形式开篇,讲述人们不注意自身灵气,不遵守诸神禁令,死后在冥界受苦;但因有西天(冥界)真人教诲,天照大神不发神谕亦可安心;人顺应天地阴阳运行而活,此即长生之术、不死之药。这种以天启神谕的方法降诰,是六朝道经出世最常用的。前面介绍大神贯道于梦中被授予“太上之道”和“丹诀”,后又从石窟中发现七部秘经等内容,皆与六朝道经出典形式相似。③在《胎神温养篇第三》和《内观调气篇第四》中则是以《性命圭旨》中的调气炼液思想为基础,借用《性命圭旨》炼养核心概念“祖窍”“灵父圣母”等来讲解其温养胎神和内观调气之法。
《叩齿聚神篇第五》则云:“叩齿,神道三妙加持之事项,聚自身神,生神之一法也。”④其中的自身神,
便是道教内丹修炼术语,同时也是道教体内神修炼方法的体现。这种通过叩齿咽津配合存思自身体内神的修炼方法,在上清派诸经典中多有描述。《叩齿聚神篇第五》《华池炼液篇第六》和《屈伸通流篇第七》中的许多内容与道教的养生术联系颇深,详细地说明了一些养生方术对身体和心理的作用。如叩齿炼液对身体的好处,其言“坚持叩齿可使牙齿坚固,清晨叩齿三百余下,自然镇定神气,消散胃热,排除浊气,攘除邪恶,自招福力,特别是一生不得牙病,不掉牙齿”⑤,对叩齿的生理功效和炼养功效阐释得相当细致。
此外,大神贯道在《房中寡欲篇第九》中倡导男女交欢的正确方法。他借用《日本书纪》神代卷开篇伊邪那歧命和伊邪那美命男女二神以交合形式创世造国的神话,强调“若非夫妇媾合之道,那便是与生生不息之道相悖”⑥的主张。该篇批判儒教拘泥于礼法,批判佛教以断淫欲为本、立阴阳偏离之教。同时,对日本本土真言宗立川流提倡的男女交会乃一大佛事的说法给予肯定。总的来
①有关该记述,见于大神贯道自创的汉诗集《南游集》序文《题南游集首》,《南游集》于日本宝历七年(1757)序刊。
②《养神延命录》共有三卷三册,卷一《修真大要》《神仙起元第一》《养生大意第二》;卷二《胎神温养篇第三》《内观调气篇第四》《叩齿聚神篇第五》《华池炼液篇第六》《屈伸通流篇第七》《日拜餐霞篇第八》;卷三《房中寡欲 篇第九》《房中宜忌篇第十》《饮食节俭篇第十一》O
③六朝上清经典《周氏冥通记》中周子良与神人于梦中进行交谈的情形,与《紫阳真人内传》中周紫阳游历名山大川之时多于“洞中”与会神人、得以降授道书等,可见《养神延命录》参照的痕迹。
④原文为:“歯总叩<肚、神道三妙①事相、自己神总聚神总生于召①一法卞详见该书卷二第七页
⑤原文为:“歯总叩吉堅住召乙t即弐/m(歯)总堅基卞9、清旦頻9Q叩吉、凡乞三百餘Q及時出自然口申気总鎮如胃熱总消—濁気总除沢邪悪总攘0、福力总招沢別J疋生涯歯①病仆、又零落丁ST详见该书卷二第八页正面)
⑥原文为:Q夫婦媾合O道心非于人^、争(EP力'生々O道笳(详见该书卷三第三页正确的上供摆放图片
第2期黄永锋等:日本古籍道经受容现象考索
说,大神贯道提倡有节度的男女媾合,认为此乃天地之正道,人们不应对此有羞耻之心而压抑对性的需求,这同样是违背“天地自然之道”。在这一篇中,对于男女之事的理解,多与道教房中术的理念相通,道教提倡适度的房中之事,认为此与天地自然之道相合。
在《养神延命录》问世以前,日本最为流行的是元禄时代竹中通庵所著的《古今养性录》。《古今养性录》中的导引、叩齿、咽津、调气、行气等诸多养生术皆摘自中国古代医典。但《古今养性录》只对中国古代医典中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和整理,竹中通庵自身的理解在书中并未体现。大神贯道则不同,其《养神延命录》中对这些养生术的应用多有自身体悟和功效说明,学术价值相对前者要高。从《古今养性录》到《养神延命录》,体现了日本从接触中国古代医学的初始学习阶段到自我发展的成熟阶段的转变历程。不论是从中医学还是道教医学角度,医学典籍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特别是日本对道教医学典籍的运用上。
《养神延命录》既是医学典籍又是神道教经典,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中国自古“医道不分家”的文化传统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宗教典籍相较日本古典神话,受容道教文化特征更为鲜明。这类古籍在表达日本宗教人士观点时,多有借用道教思想形态以完善自身宗教体系。从大神贯道的《养神延命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日本宗教典籍对道教存思、养生、道教医学和内丹学说等多有摄取。
四、道经和刻本
日本有一类特别的古籍,是其他国家汉学研究中少有的,也是中国学者在今后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这就是中国古籍的日本刻本,即和刻本,我国习称东洋本、日本本。早前,长泽规矩也对和刻本中国古籍进行过收集与分类①,可谓这个领域的开拓者。近年,私人收藏和刻本大量出现,尚需学人对后出
电视剧完美关系演员表
的这些和刻本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当前日本专门研究道教的学者比较有限,所以和刻本道经的搜集与研究成果相对稀见。
日本学界最新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以坂出祥伸新发现的大神贯道刊刻道经《汉武帝内传》②和《天隐子》③为主④。此外,还有日本木村兼葭堂的《天隐子》和刻本研究。关西大学图书馆长泽文库和中村文库所藏的《汉武帝内传》和刻本是从日本延享四年(946)京都丸屋市兵卫(博文堂)的《飞燕外传》中析出的。《飞燕外传》后附有延享丁卯夏五月“平安芥焕彦章⑤”所书三页跋文,其在跋文中认为《汉武帝内传》的成书是六朝文人假托班固所造,并认为“三书亦是保家卫国者之龟
①长泽规矩编有:《和刻本类书集成》4册,东京:汲古书院,1976-1977年;《和刻本汉诗集成》10册,东京:汲古书院,1978-1979年;《和刻本经书集成》7册,东京:汲古书院,1975-1977年;《和刻本诸子大成》9册,东京:汲古书院,1977-1977年;《和刻本大明一统志》2册,东京:汲古书院,1978年;《和刻本正史》,东京:古典研究会,1970-1976年,《和刻本辞书字典集成》,东京:汲古书院,1980-1981年;《仪礼経伝通解:和刻本》2册,东京:汲古书院,1980年。
②《汉武帝内传》是六朝时期的道教文学小说,小南一郎对此有十分详细的研究。他认为《汉武帝内传》是由多种材料加工、组合、拼凑而成,同时又有一个自古以来的传承核心和围绕它的礼仪与幻想。这些用来加工、组合和拼凑的材料中,又有很多与六朝道教灵宝派和上清派密切相关。参见小南一郎:《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孙昌武译,北京冲华书局,2006年,第362-410页。
③《天隐子》是唐代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所著的一部道教存思法典籍,此书分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五个层次解说修行次第。
④坂出祥伸:《江户时期的道教崇拜者》,东京:汲古书院,2015年,第104-112页。
⑤据小川贯道编《汉学者传记及著述集览》和关仪一郎、关仪直合编《近世汉学者专辑著作大事典》中所载,芥川丹邱,名焕,字彦章,通称养轩,别号蔷薇馆,生于日本宝永七年(1706),殁于天明五年(1785),京师人,开始学习徂探学,后转为古学,最后以阳明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