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摘要:文化是一国的灵魂,而宗教文化则一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但是,中西方宗教在各自的发展中,由于人类生产方式和水平的限制,相互之间几乎没什么交流,发展出了许多不同之处。正确地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行动等。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宗教在宗教精神上的主要区别,阐述了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对各自文化生活的影响,重新审视了中西方宗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以期能使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中西方宗教文化;宗教精神;跨文化交际
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宗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窥见人类社会以及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的文化状况。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以及同各国联系和交流的增加,宗教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正确地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理解人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行动等等也有利于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避免产生文化误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增进了解。
西方人大多数都信仰基督教,因为正是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使得中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化的任何一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而中国人长久以来深受儒教的影响,汉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融合佛教、道教及其它民间宗教的混合形式。从文化策略上看,宗教文化可以团结人、增强思想凝聚力和行为的一致性;从政治作用上看,宗教文化有助于统治阶级顺利实行统治、维护既有秩序;从宗教意义上看,宗教文化为人们的精神提供幻想性的安慰。可以说,在宗教的目的和作用上,中西宗教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宗教精神之异同及其对各自的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又会发现它们有极大的不同。
一、中西宗教精神之比较
宗教文化体现着一个时期内人的情感、思想和信仰,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期内其所在地区的政治和文化理念。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的今天,宗教作为政治工具的时代已经逝去,它重新成为一种思想和文化的体现,在人类社会中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中
西宗教文化在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个体自觉承担俗人救世之责任方面,颇有相近之处,但也稍有差别。所以,也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西文化之差异。孙楠个人资料年龄>广东旅游好地方
(一)西方宗教以神为中心,人神相分;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天人合一
神与人的关系是任何宗教都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认为,基督教的一切理论都是以神为中心而建立的,它的核心是对神的本质的论述和对神人关的思考。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他创造自然万物、时间空间,他存在自然之外而不是自然之中,为自然立法,制定自然界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上帝也是人类的创造者,上帝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灵魂和肉体,而且还创造了人类的历史,进入到人类的历史之中,为人生和人类历史确定目的。因为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并且关怀着人类,用自己亲生子的血为人类赎罪,因此人应该服从上帝。在这样一种神人关系模式之下,犯罪感与忏悔成为圣经的永恒主题。人类的最大幸福就是修复与上帝的父子般的关系,重新回到上帝的身边。人类修复与上帝的关系,靠他自己单方面的力量是万万不能的,要靠上帝的恩典,基督的救赎,还要全心全意地爱上帝、爱他人,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众所周知,基督教理论与实践得以立足的基础是原罪说。由于人的祖先亚当、夏娃犯了罪,
败坏的道德侵入了他们的肌肤,并遗传给他们的后代,其结果是人生而有罪(原罪),全人类都有罪,人也必然也因此而死亡,必然遭永劫的惩罚。从原罪说我们可以看出基督教将所有的事物分别归为两个世界: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人的世界是从神的世界分离出去的,由于上帝的万能和慈爱,人的有限和罪性,人的世界依赖于神的世界,万物一切都是这两个世界之间交流、对话及其结果。很显然,基督教宜扬的是人与神、人与自然分离。
与基督教不同,中国宗教关心的中心是人,主张“神人合一”。中国的神人观摈弃了基督教神人之间的“启示”中介,直接切入天命的内涵,把生养宇宙的主宰和宇宙万物的价值源泉皆内在于宇宙万物的本性之中。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神人观不强调用独立于自身之外的上帝来启示自己,而是强调用省察克制、修德养心来体悟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彻悟自己是宇宙本源的一部分,强调“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提倡“尽其道而死”的生死观和从天道引悟出人道的价值观,从而期望从中获得最大的超越性归属感,达到最高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二)西方宗教统一的一神信仰,中国宗教多元化、分裂化
基督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认为宇宙的主宰只有一个,即是上帝,宇宙的一切事情都是上帝
按照等级秩序和预定目的安排的,上帝既是神,又包括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由此信仰出发,基督教建立了上帝论、创世论、人性论、原罪论、基督论、救赎论、圣灵论、末世论、教会论、圣母论、天使论等在内的完整的教义。了解《圣经》的知识和故事,是西方人文化修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基督教形成后,就渐渐建立了固有的、统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价值和人生的基本,都是与宗教教义符合的,西方无论是中世纪的各项法规或近代的一些思想,都无法脱离于这种宗教的关系。在实践上,基督教从制度入手,建立了统一的教会组织,在城乡各地设教堂、修道院,让信徒在辛勤工作六天之后,很规律地在第七天进入教堂,激发内心的宗教情
操,由宗教信仰和教社指导人生的一切。中国的宗教却给个人绝大自由,让人们在自己内心去把握宗教情操,无论是儒家的人际关系条文,或是道教的生命情调,甚至佛教的各自养心性的方法亦都在自由选择的方式中去求个人的宗教经验。因此,大多数中国人心中崇拜的神并不是统一的。多数中国人都不隶属于某种组织形式的宗教,然而他们身上却或多或少存有儒与佛、道并重,相宜各为其用的精神。在中国宗教传统中,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构成了中华文化之魂。中国不少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是以儒家思想的责任感来追求真理,维系正统和实施改革的。但是,儒家思想因囿与“人世”、“人治”而在一定程
汕尾旅游景点大全度上缺乏超然的审视和看破时空的洞观,深沉有余而空灵不够,因此,当人们的思想追求受到挫败、政治理想未能实现时,为了避免陷入完全绝望之境,许多失意着也会从儒家精神中来淡泊寡欲,悟透仕途,从而自我解脱,达到心境的平衡和安静。另一方面,除了儒、佛、道三教之外,中国民间宗教和多神崇拜也极为兴盛和普遍,各种神灵都是善男信女们香火供奉的对象。这种认识观念上和现实生活上的强烈反差造成了中国宗教价值的失落和异化,又形成了各种原始信仰甚至迷信活动的滋生和蔓延。它所引起的灵性生活的畸形发展,使中国文化背上沉重的现实负担,令不少人产生了精神上的空虚迷惘。
(三)西方宗教中价值观重个人主义,中国宗教重忠、孝
不同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双方对彼此的文化不了解,可能会导致误解,小的误解使人感到不舒服,而大的误解可能铸成大错甚至引起兵戎相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观念又与双方的宗教信仰与所处的宗教环境有关。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期处于农业宗法社会,以家庭为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在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逐步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本位,以忠、孝为核心的价值观,虽然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和特点,诸如儒家的道德
价值观、道家的自然主义价值观、墨家的兼爱功利主义价值观、法家的权势功利主义价值观等等,但从中国传统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价值观均未超出以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为基础、以“三纲五常”规范体系为核心的封建主义价值观,它们整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而基督教是一种哲学化的宗教,它的神学教义建立在哲学和逻辑的基础上,与中国的宗教在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区别。在西方宗教文化中,基督教教义的许多具体成分被扬弃之后,其核心价值经过人类理性的整理和发展之后,形成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即拯救与博爱精神。这样的基督教道德价值核心在文化深层次中维系着西方社会的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加强人们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和共存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体存在及发展所必须的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提供了道德保障,但是同时也形成个人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中西价值观与宗教观的不同。
dnf账号金库有什么用感恩节是几月几号(四)西方宗教的爱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中国宗教的爱有差等意识
中西宗教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极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常道德,在这方面都是以别人为本位,将自己放在一个次要、附属的位置,以“爱心”取胜,但儒家的“仁”与基督教的“
情人节最美情话博爱”又有不同。基督教认为,世上的男女老少都是上帝的女儿。很显然,这是在上帝与人之间确定了等级关系,但在人间却没有引出这种等级观念。除了三位一体的上帝外,《圣经》并没有抬出一个地上君王。在上帝面前,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不管这个人是富还是穷,是贵还是贱,所以大家都是兄弟妹。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是平等的,在相互间的礼节上也是平等的,大家都是上帝的仆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