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2月1日)
丛书名: 复旦博学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
平装: 24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9050080
条形码: 9787309050080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7 x 1.4 cm ; 358 g
ASIN: B001G0MO0W
主编:胡智锋
内容简介
《电视节目策划学》主要内容:电视节目策划是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传播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已成为电视业界作为活跃的部分。但是,相关教材非常匮乏。作为复旦博学
丛书名: 复旦博学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
平装: 24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9050080
条形码: 9787309050080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7 x 1.4 cm ; 358 g
ASIN: B001G0MO0W
主编:胡智锋
内容简介
《电视节目策划学》主要内容:电视节目策划是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传播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已成为电视业界作为活跃的部分。但是,相关教材非常匮乏。作为复旦博学
的重点教材,《电视节目策划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电视节目策划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操作体系。在体例结构上,《电视节目策划学》从电视节目的主要领域——电视新闻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电视剧、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电视广告节目及电视主持人等方面切入,作了系统全面、深入实用的解读与分析。
《电视节目策划学》思路清晰、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该领域第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编辑推荐
《电视节目策划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胡智锋,1965年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主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任国内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04年)。
曾获得首届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2)、首届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2001)、北京市“优秀教师”(2004)等称号。已出版学术专著《电视美的探寻》、《中国
《电视节目策划学》思路清晰、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该领域第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编辑推荐
《电视节目策划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胡智锋,1965年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主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任国内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04年)。
曾获得首届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2)、首届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2001)、北京市“优秀教师”(2004)等称号。已出版学术专著《电视美的探寻》、《中国
电视观念论》、《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电视审美文化论》、《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电视传播艺术学》、《电视的观念——胡智锋自选集》、《会诊中国电视》、《真相与造像——电视真实再现探密》、《内容为王——中国电视类型节目解读》等。主编“电视实务丛书”及著作多种,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立项课题多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各类奖项20多种。除理论研究外,参与了百余个电视频道、栏目、大型节目的策划和主创工作,是国内著名电视策划人之一。曾担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大奖等多项全国性评奖的评委。
目录
第一章 电视策划概要
第一节 电视策划的界定、意义与方法
一、 电视策划的界定
二、 电视策划的意义
三、 电视策划的方法
目录
第一章 电视策划概要
第一节 电视策划的界定、意义与方法
一、 电视策划的界定
二、 电视策划的意义
三、 电视策划的方法
第二节 电视策划: 节目—栏目—频道
张继科景甜分手原因一、 电视节目策划: 精品化观念
二、 电视栏目策划: 个性化观念
三、 电视频道策划: 专业化观念
第二章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焊工证怎么考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和分类
一、 电视新闻的界定
二、 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第二节 现代电视新闻观念与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第三节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要素
一、 选题策划
二、 采访策划
张继科景甜分手原因一、 电视节目策划: 精品化观念
二、 电视栏目策划: 个性化观念
三、 电视频道策划: 专业化观念
第二章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焊工证怎么考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和分类
一、 电视新闻的界定
二、 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第二节 现代电视新闻观念与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第三节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要素
一、 选题策划
二、 采访策划
三、 嘉宾策划
四、 编排与播出策划
五、 报道形式策划
第四节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策划
一、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含义及分类
二、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点
三、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策划要点
第三章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
第一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分类与意义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二、 电视谈话节目分类
三、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的意义
四、 编排与播出策划
五、 报道形式策划
第四节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策划
一、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含义及分类
二、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点
三、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策划要点
第三章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
第一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分类与意义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二、 电视谈话节目分类
三、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的意义
第二节 选题的策划
一、 确定选题
二、 策划人员调研
三、 确定话题的价值趋向和谈话脉络
第三节 嘉宾与观众的选择与设计
一、 嘉宾的选择
二、 观众的选择
第四节 现场谈话的设计
一、 谈话路径
二、 谈话现场的设计
三、 影像资料的运用
四、 背景介绍
五、 策划案本的要求
一、 确定选题
二、 策划人员调研
三、 确定话题的价值趋向和谈话脉络
第三节 嘉宾与观众的选择与设计
一、 嘉宾的选择
二、 观众的选择
第四节 现场谈话的设计
一、 谈话路径
二、 谈话现场的设计
三、 影像资料的运用
四、 背景介绍
五、 策划案本的要求
第五节 策划个案例析
一、 《实话实话》背景与文案
二、 《艺术人生》背景与文案
第四章 刑侦日记第二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策划
第一节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与分类
一、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
二、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分类
第二节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设计
一、 模式(版式)
lg手机恢复出厂设置二、 单元
三、 元素
第三节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改版
一、 调整板块
二、 改进环节
三、 增加元素/手段
第四节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特别策划
一、 主题策划
二、 特别策划
三、 系列策划
第五节 电视综艺晚会策划
一、 电视综艺晚会: 特点与分类
二、 电视晚会创意策划
三、 电视晚会节目策划
一、 调整板块
二、 改进环节
三、 增加元素/手段
第四节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特别策划
一、 主题策划
二、 特别策划
三、 系列策划
第五节 电视综艺晚会策划
一、 电视综艺晚会: 特点与分类
二、 电视晚会创意策划
三、 电视晚会节目策划
第五章 电视剧策划
第一节 电视剧策划的界定
一、 电视剧策划的界定
二、 电视剧策划的流程
第二节 电视剧策划的运作机制
一、 电视剧策划的运作机制——制片人制
二、 影响电视剧策划的若干因素
第三节 电视剧策划之一——剧本策划
一、 剧本的来源
二、 剧本策划的步骤
三、 题材选择的策略
四、 剧本价值的判断标准
五、 剧本的长度及其要求
第一节 电视剧策划的界定
一、 电视剧策划的界定
二、 电视剧策划的流程
第二节 电视剧策划的运作机制
一、 电视剧策划的运作机制——制片人制
二、 影响电视剧策划的若干因素
第三节 电视剧策划之一——剧本策划
一、 剧本的来源
二、 剧本策划的步骤
三、 题材选择的策略
四、 剧本价值的判断标准
五、 剧本的长度及其要求
第四节 电视剧策划之二——市场策划
一、 投资模式与融资渠道
二、 成本预算与预期收益
三、 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
四、 市场策划与收视率
第五节 电视剧策划之三——制作策划
一、 剧组管理
二、 过程控制
第六节 电视剧策划之四——营销策划
一、 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与电视剧营销
二、 宣传策划
三、 发行策划
第六章 电视广告策划
第一节 电视广告策划的界定与作用
一、 电视广告策划的界定
二、 电视广告策划的作用
第二节 电视广告的分类与特性
一、 电视广告的分类
二、 电视广告的特性
第三节 电视广告的定位
第四节 电视广告创意思维
一、 电视广告的创意原则
二、 电视广告创意的过程及思考方法
第五节 电视广告的表现方式
第六节 电视广告的发布
一、 媒体选择
二、 时机选择
三、 体选择
四、 方式选择
第七节 隐性电视广告的策划
一、 隐性广告及其投放模式
二、 隐性广告的常见样式
三、 隐性电视广告的特点
第七章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
第一节 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
一、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内涵与外延
二、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基本原则
周杰林心如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三、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目标
第二节 选择与打造
一、 选拔途径
二、 形象定位
三、 运作须知
第三节 培养与提升
一、 个性化培育
二、 主体性建立
三、 整体性提升
四、 管理与制约
一、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内涵与外延
二、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基本原则
周杰林心如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三、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目标
第二节 选择与打造
一、 选拔途径
二、 形象定位
三、 运作须知
第三节 培养与提升
一、 个性化培育
二、 主体性建立
三、 整体性提升
四、 管理与制约
第四节 营销与推广
一、 营销与推广的必要性
二、 营销与推广的可行性
三、 营销与推广的效应
第五节 典型个案例析
一、 《非常6+1》之李咏(个体篇)
二、 凤凰卫视之主持人(体篇)
后 记
序言
“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这套丛书终于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掠过心头的是阵阵的喜悦!
不断演进的社会、飞速发展的科技,引发了传播内容与形式的深刻变革,也推动了媒介领
域的巨大革命。其间,广播电视的出现和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形成着独特的文化社会现象。可以说,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感受到“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媒介化社会的形成”。广播电视(当然我们注意到了网络出现对媒体问壁垒的消融和整合),作为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现代传媒族中极为重要的媒介,以其特有的传播特征和方式,建构了当今社会交往的特殊形态,酿就了人类新型的思维方式,催生了当代社会崭新的生存方式。
应当说,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以来的二十多年,有一批有志于此的人士在广播电视的教学和科研领域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其间,最为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努力构建有中国特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的研究目标已逐步明晰起来,并开始为之倾注气力。根据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的研究,至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将“广播与电视”列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范围的二级学科,下设“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理论”、“广播电视业务”等三级学科。1997年3月出版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编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中称“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1997年颁布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
应当说,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以来的二十多年,有一批有志于此的人士在广播电视的教学和科研领域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其间,最为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努力构建有中国特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的研究目标已逐步明晰起来,并开始为之倾注气力。根据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的研究,至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将“广播与电视”列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范围的二级学科,下设“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理论”、“广播电视业务”等三级学科。1997年3月出版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编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中称“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1997年颁布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
录有“广播电视艺术学”;1998年颁布的本科生专业目录中有“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2002年出版的复旦大学徐培汀教授的专著《二十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前言中称“本书视广播电视学为独立学科”,并在第六章“广播电视学研究”中作了专门论述。
后记
2004年初,我的老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孟建教授和我商量推出一套广播电视的精品教材,很快我们便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十几位学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经研究,初步指定了每部教材的负责人,本人接受了这部《电视节目策划学》的写作任务。尽管本人此前已有十五六年从事电视节目策划的经历,先后参与了数百个大型节目、栏目、频道、媒体的策划工作,也积累了大量的一手个案,而且专著《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也刚刚问世,但真正要做一部适合相关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还是感觉压力不小,如何解决通用教材规范性、稳定性的一般要求和特定领域(电视节目策划)的流动性、变动性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的难题。
后记
2004年初,我的老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孟建教授和我商量推出一套广播电视的精品教材,很快我们便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十几位学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经研究,初步指定了每部教材的负责人,本人接受了这部《电视节目策划学》的写作任务。尽管本人此前已有十五六年从事电视节目策划的经历,先后参与了数百个大型节目、栏目、频道、媒体的策划工作,也积累了大量的一手个案,而且专著《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也刚刚问世,但真正要做一部适合相关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还是感觉压力不小,如何解决通用教材规范性、稳定性的一般要求和特定领域(电视节目策划)的流动性、变动性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的难题。
为此,我组织了在不同电视类型节目策划方面有研究、有积累的教授、专家、青年学人先后召开了多次小型研讨会,从目标、框架到体例、写法,花费了一年半时间,几易其稿,形成了目前的面貌。全书由我提出初步想法与大纲,编稿、统稿工作由我与张国涛共同完成。本书写作任务的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章: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主编)
第二章:郑世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
第三章:曾祥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
第四章: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生)
第五章: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生)
第六章:卜希霆(中国传媒大学讲师)
第七章:曾志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由于各位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兴趣和写作风格不同,全书各章节可能存在若干水平、写法上的差异,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主编)
第二章:郑世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
第三章:曾祥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
第四章: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生)
第五章: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生)
第六章:卜希霆(中国传媒大学讲师)
第七章:曾志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由于各位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兴趣和写作风格不同,全书各章节可能存在若干水平、写法上的差异,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