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语文    任课教师:宋老师    授课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  :00---  :00
姓名
年级: 
教学课题
记叙文常用八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小学三年级教学计划
阶段
  基础( )  提高(√)  强化( )
课时计划
第( )次课
      共( )次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点:记叙文常用八种修辞手法及作
考点:现代文阅读题中对于修辞手法的判断及考查
方法:讲练法
重点
难点
重点:常用八种修辞手法的判断和作用
难点:运用修辞手法
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作业检查与分析
二、教学过程
记叙文阅读指导(四)
一.记叙文常用八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设问 反问 排比 对偶 夸张 借代 比拟 比喻(八种常用修辞手法)
一、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分析句子: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练习】请写出一个设问句:
二、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分析句子:这能全怪我吗?
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练习】请写出一个反问句: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三、排比
  (一)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二)例句:
  1、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4、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三)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五)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例:赏析句子: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练习】
仿造句子,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
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承诺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诺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河蚌痛苦的代价,也是河蚌的荣耀;承诺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诺如同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夸张
  (一)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三)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就过于夸大了: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五)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分析句子: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练习】请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造一个句子。
五、比拟
  (一)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
    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比拟的作用:
    1、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四)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五)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赏析句子: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练习】分别以下面物体为本体,运用拟人的手法造几个句子。
月亮:
语句柳树:
风:
六、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六)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赏析句子: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练习】请写出三个比喻句,分别为明喻、暗喻、借喻。
七.对偶
  (一)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二)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三)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四)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怎么搜索
八.借代
    (一)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二)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2.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4.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5.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6.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众一针一线。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
    (四)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五)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答题模式:
1、本句运用××修辞
2、各种修辞的固定套语。如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的具体内容
4、表达效果(注意文章中心、作者感情)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例题1
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吴昕男友⑩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3 分)
例题2
(2010·甘肃省兰州市)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 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
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手机银行如何转账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1.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分析:内容2分,效果2分。
例题3.
一尊微弱之躯,一个病中的老人,面对这么多鲜花、掌声、赞叹和美誉,他为什么不像其他明星表露出满心的欢喜与陶醉呢?哪怕是装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静静地飘下,飘到一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风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那些仍然留在枝头的鲜花与果实与它无关,那些欣赏鲜花与享受果实者的赞叹与它无关。它只属于大地。回归大地,是它的理想与抱负。走向大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那份无悔与蕴藉,只有那片掉落的秋叶,才能够懂得!
很多的时候,霍金都保持着一种雕塑般的姿态。没有任何一种雕塑会像他那样生动,会像他那样令人难忘与不舍!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13.约会荷花》
(1)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作用。
四、相关练习
1.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高原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
B.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他行匆匆,深入海防,关心战士的光辉形象。
C.山间的瀑布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
理解: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间瀑布水流冲击岩石时产生的巨大的声响。
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理解: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出院落里池塘边,月溶溶春风淡淡,梨花似雪柳絮纷飞的景象,营造出清幽美好的意境。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我们头顶五六丈的上空,发出一声可怕的霹雳,天空被彻底震裂了,碎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霹雳的威力之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星星时隐时现的情态。
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木槿的顽强精神,表达了作者的震撼与赞美之情。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麻雀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像是等着猫再去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
理解: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麻雀在强大的猫面前冷漠、呆滞的特点。
B.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理解: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日暮云暗,山雨欲来,风吹满楼的情景。
C.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
理解: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D.张老太太剪纸可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张老太太的剪纸技术高超,作品形象逼真。
4.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益处。
B.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的娇嫩柔弱、惹人喜爱。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强调献血这一善举的意义。
D.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的结局只有一个--自我毁灭。("反腐倡廉"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警示人们如不廉洁自律,就会自取灭亡。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重重叠叠、绚丽多姿的石笋,如峰争雄,鹰飞鱼跳,似仙鹤起舞,龙腾虎跃。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石笋的多姿多彩。
C.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就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 翩然起舞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荷池的无限生机。
D.友谊是什么?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友谊”的特点。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狂风的巨大力量和狰狞面目。
B.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化了北方的农民具有白杨树一样的品质。
C.那声音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声音的轻柔。
D.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写出了山雀的顽皮活泼。
7.对下面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B.“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理解: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雪花洁白的颜和漫天飞舞的美态。描写细腻,语势连贯,突出了雪的美丽和灵动。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理解: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塞外雄奇的风光。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相互映衬,表意凝练,引人联想。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理解: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提醒人们思考。突出了物质基础是花儿红的首要原因。
8.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
参考答案:
例题1.答:比喻。把孩子的话比作爬山虎的卷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听到孩子的话后,内心又满又乱的状态。
例题2.答: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2分)
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2分)
例题3.答:(1)这个比喻生动(或形象)地写出了霍金面对荣誉时的从容(或实现人生价值后的无悔)。
(2)形成对比,突出了霍金在身体残时表现出的
强乐观(或从容高洁)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B、B、A、B、D、D、B、D。
五、课后作业
课后
巩固
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
学科组长签字:                    学习管理师: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的建议: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