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 教案
【归纳】常见修辞辨析
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明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宗璞《紫藤萝瀑布》)
暗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流沙河《理想》)
借喻: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扩大夸张: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缩小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
超前夸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句子之间排比: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冰心《观舞记》)
成分之间排比: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的足金。(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一致,意义相对或相近的两个短语或句子。
正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如何下载mp3歌曲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适合发朋友圈的春天文案
例: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傅雷《傅雷家书》)
【其他修辞手法】
9.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
借代的表达作用有: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强调重点,增强语言的形象性;②可以使文笔简练;③可以使叙述有变化,不死板;④可以充分抒发作者的感情,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立场。
例句:那红领巾从校园里飞了出来。
10.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对比的表达作用主要有:突出差异、强化矛盾,使褒贬、好恶之情表达得更为鲜明。
例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11.双关:是让一个(或几个)词语,一句(或几句)话同时关涉到两个方面的一种修辞。
双关的表达作用有:①可以使语言含蓄,耐人寻味;②可以使表达生动而又深刻。
例句: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12.反语:是用相反的话来表达的一种修修辞。
反语的表达作用有:①可以用来揭露、批判、讽刺消极的方面,增加语言的战斗力;②可以鲜明地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③可以使语言有变化,不死板;④可以把话说得幽默诙谐,有风趣。
例句:中国军人屠杀妇人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13.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
通感的表达作用是: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
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要点梳理
1.方法与技巧
方法一:利用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来解答中考题的思路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填本体) 比作(填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描绘或说明)(本体)(怎样的特征或哪些内容)美服,表达了对(本体)(怎样)的感情。
(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了(事物)(怎样)的情态(或样子、特点),突出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对(事物)(怎样)的感情。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用形象化的语言,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突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对(事物)(怎样)的感情。
(4)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有力地突出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对偶: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匀称,音律和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音乐美。
(6)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7)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肯定(或否定)语气,强调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强烈的(什么样)京城四瘫的感情,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考点一:修辞辨识
1.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挂的风筝轴。
B.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温馨提示】比喻句常用“好像”“像”“是”等比喻词,而有的句子虽含有这些字眼,却不是比喻句。以下三句所代表的类型就都不是比喻句: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①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③表示列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④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辨别方法很简单,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事物,也不同质,而非比喻句是同类事物相比,两种事物本质相同。
考点二:理解作用
3.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温馨提示】我们在解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或作用)”这类题型时,除了要答出词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外,还要答出能体现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的关键词(或短语)。例:“这里运用比喻(或拟人),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运用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这里运用排比,表达了……的强烈情感”等等。但是,指明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并不是我们答题的核心,其核心是要答出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词句的内涵。手法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它最终是为表现词句的内涵服务的,因此这一题型实际上属于“词句理解”考点的范畴。
【归纳】解题思路
((1)
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在答题时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北京哪家留学机构好
((2)
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要了解“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主要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夸张表达感情更强烈;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对偶整齐,有节奏感;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设问可以突出强调。
(3)
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2.失误与防范
失误一:比喻(借喻)与借代混淆
防范】比喻重在“喻”,借代重在“代”;比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比喻中的借喻可变成明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