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修辞学概说(2课时)
第一节修辞学的定义及其他
修辞学自然是研究修辞问题的。修辞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与语言相与共生的,凡是有语言的地方,就有修辞现象。(见附页1)
一、修辞的定义
1、修辞==修辞活动
“修辞不过是调整语(口语)辞(书面语)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932)
“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社会心理活动。”(王希杰《大学修辞》1994)
2、修辞==修辞现象
根据特定的语境通过语言材料的运用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现象。
3、修辞==修辞学
“一门研究修辞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法则的科学。”(王希杰《修辞学导论》2000)
二、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传统的修辞学理论把研究对象局限于修辞格、局限于书面语、局限于文学作品、局限于名人名篇,这大大妨碍了中国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削弱了它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80年代起,在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倡导和深入研究下,修辞学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一)研究对象
说法一:从说写者(即信息源、编码)到话语(代码)到听读者(信息接受者、解码)这一全部过程。
说法二:同使用者和语言环境相联系的具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而且是这种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研究范围
社会一切成员的一切话语中的一切方面(见附页2)
三、修辞学的相关因素
(一)修辞与语言各要素的联系
语音叠音词、押韵的运用及谐音双关、谐音仿拟的创造等。如:
“加佳进家家,家家爱加佳。”
词汇炼字、仿词、析词、移就等。如:
综合运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语法词性的转类、句子的倒装、各种句式的选用等。
文字析字、借形等辞格的运用。
(二)修辞学与相邻学科的联系(见附页3、4)
1、以语法、逻辑规则为前提
郭碧婷回应恋情2、以语法、逻辑形式为手段
3、必要时可超越语法、逻辑规则
前苏联著名语言学家、修辞大师维诺格拉多夫曾指出:修辞学“在某种意义上讲,是
语言研究的顶峰,是提高一个民族语言素养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修辞的原则
言语交际本身充满了矛盾:思想和语言的矛盾、语言和言语的矛盾、语音和语义的矛盾、语流义和情景义的矛盾、有限和无限的矛盾、说写者和听读者的矛盾、个人和社会、时代的矛盾、模仿和创新的矛盾、话语和时代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自然也反映在修辞现象上,制约着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及修辞的规律和法则。因此,修辞学是建立在辨证法哲学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它的学科内部处处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和谐的关系或现象。要想取得修辞的成功,必须在符合辨证法的基础上,注意以下两条原则:
一、既合规范、又有创新
规范和创新是一对始终存在于言语表达尤其是文学创作领域中的矛盾,这对老冤家的
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
30年代中,当白话文战胜了文言文之后,当时的修辞学界特别强调规范,有些修辞论著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则。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掀起,文学界也对强调规范的文学观发起了冲击。不少文学家提出了反传统反规范反语法反修辞反逻辑的主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扭断语法的脖子”的说法,这一论点曾在文学界和语言学界引起激烈的争论。新潮小说家们强调创新、变异,力图通过反规范的语言实验来取得陌生化的效果,有的甚至追求语病的美。出现了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眼花缭乱的新潮作品,如王蒙的意识流小说、舒婷的朦胧诗、莫言的小说、乃至现在的先锋小说等。
我们认为,要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必须将规范和创新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一味地求创新、反规范,以致所创造的言语现象别人看都看不懂,自然就谈不上什么好的修辞效果了。(见附页5)但如一味遵守规范,不敢越雷池半步,就会使言语表达千篇一律、失去个性和生机,那样显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修辞效果。
所以,追求好的修辞效果,应该是在遵守言语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表现个性、追求陌生化的效果。
二、切合语境、讲究得体
语境的适切性、得体性是修辞的最重要的原则。如同样是“吃过啦?”一问候语,在
不同的语境中,其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另见附页6)
关于语境的研究,可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国外关于语境的研究最早始于40年代,创始人是英国的弗斯。他继承了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言语环境中的完整的话语才是真正的语言事实”的学说,初步阐述了在言语环境中研究话语的理论和方法。1968年美国的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将语境学说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提出:懂得使用语言的社会环境是人们掌握语言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最早提出语境问题的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现代修辞学的开创者陈望道先生。他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中就明确提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并提出语境的主要因素为“六何”:“何故(目的)”“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怎样
写)”简称“六个W”。80年代以来,语境问题越来越受学术界重视。上海的王德春教授、南京的王希杰教授及浙江的王建华、王占馥教授都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很有影响、很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如“要把语境学作为修辞学的基础”(王德春语)。“语境是修辞的生命。没有语境,就没有修辞。”(王希杰语)
语境主要包含哪些因素?目前学界说法尚不统一。王建华先生在新作《现代汉语语境研究》(2002)中的观点是:(见附页7)
切合语境,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题”制宜
“旨”即说、写的主题、主旨。任何说、写总是有着特定的目的、意图的。要提高我们的表达效果,自然必须围绕这一题旨来进行修辞活动,根据题旨来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见附页8)
(二)因地制宜
即根据不同的地点、处所、场合等因素而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即“到哪座山上唱哪首歌”。
(三)因人制宜
即根据描写对象或交际对象等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即“量体裁衣”。(见附页9)
(四)因文制宜(见附页10)
即根据上下文或前后语等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包括:
1、前后语、上下文
2、语体、风格
(五)因时制宜
即根据时代、时期或特定的时间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时代的温度计。”(见附页11)。
总之,修辞要切合语境,就像人穿衣服要根据对象(男、女、老、少等),根据其特点(性格、年龄、气质、高、矮、胖、瘦等)根据节令、场合等因素来决定,否则难免要让人笑掉大牙的。
天津饭店第三节修辞学与语文教学
一、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两者关系十分密切,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修辞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见附页12 )
就语文教学中的听、读能力的培养而言,离不开修辞的知识。因为听、读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解读文本、即通常所说的分析、鉴赏文章的能力。拿到一篇文章,要想分析其主题、作者的表现方法、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的特点、文章特别精彩之处等问题,都离不开修辞知识,有的本身就是修辞问题。因此,教师只有从修辞的角度切入,抓住语言现象本身展开分析,才能把问题讲清楚、讲透彻;才能把课真正上成语文课,而不是政治课或其他课。
至于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说、写能力的问题,则更是一个直接的修辞应用的问题。蓍名文章学家张会恩先生曾对文章写作的规律作过一个十分精辟的概括,提出了文章写作的“三律”论:“意贯律”“言接律”“得体律”。其实,这也正是修辞的要求:切合题旨、切合语境、追求得体等。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十分重要的阶段,其时,他们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都特别强。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能否给他们以恰当的、即科学有效的指导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修辞活动的实质也就是思维的活动,因此,修辞训练自
然也就是思维的训练。如对同义词语的精确选用正是对思维准确性、严密性的训练;对句式的超常运用训练了思维的发散性、逆向性;各种辞格的运用训练了思维的活跃、灵活等等。
因此,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走上修辞学和风格学的道路。”
二、中学修辞教学的现状
比以前大为改善——
教材方面:新版教材已明显地在向这一目标靠近,注意到了修辞与语文的关系,注意
到了修辞知识和课文有机的、系统的结合,(如对选词炼句的练习)强调了语境的作用等。
军校招生条件教师方面:对修辞教学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加强。以前出现过的对修辞的曲解现象减少。
但仍有不足之处:教师思想上不重视,不愿讲;自身修养差,不会讲,失误多等。
学生认识模糊,“辞格中心论”市场颇大;不懂修辞,不善修辞者为
数不少。
三、中学修辞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精要、好懂、有用”(吕叔湘语)
(二)方法:
1、丰富内容、系统安排(见附页13)
总之,应把语文知识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各阶段的语文教学看成既有侧重、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辩证过程,把修辞教学贯穿、渗透在其中,才能真正把语文课教好、教活。
2、联系实际、“修辞入文”
即将词语运用、句子选择、修辞方式、篇章修辞优劣得失的评价纳入课文的分析之中,以训练学生的修辞敏感: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语言因素――语感、语理、语
趣,使学生“长一双修辞的眼睛、一对修辞的耳朵、一个修辞的头脑”(吴士文语)。“修辞入文”可从两方面入手:
(1)将修辞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在一起
分析妙词妙句、介绍修辞格的运用等,都要注意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决不能把它们从文章整体中分解出来,孤立地分析。(见附页14)
(2)将修辞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
写作教学与修辞教学的结合应该说是十分自然的,因为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不可分割的,但这里仍有一个如何结合、如何有效的问题。具体手段如:
A、比较法(见附页15)
作家的未定稿与定稿的比较/ 学生习作之间的比较/ 不同风格作家之间的比较/ 同题材不同写法的比较/ 同一题材不同语体的比较/ 同一句式不同场合的比较同一意思不同表述方法的比较……
B、评点法
即将文章的修辞手法随着行文一一点出,并加以评议。
C、归纳法
即把文中若干修辞手法分类归类出来,并摘取例证说明其作用。
D、讲解法
即扼要讲解文章中的诸多修辞手法及作用。
一般说来,讲解法适用于讲授法教学,归纳法适用于谈话法教学,评点法与注解法适用于读书指导法教学。
E、立体法
即把语音、词义、词汇、语法、修辞这几个平面分层分析,通过语境这个公垂线展开
明星露点多重侧面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主体式的综合分析。
立体式分析,可以充分考虑语言要素间的互相联系,使语音、语义、词汇、语法、修辞这几个学科的知识互相印证。因为每个作者在表情达意时,都是在巧妙地设计音响效果,恰当地选择同义词语,合理地安排语序的。我们在进行语言分析时,就是要把这“巧妙”“合理”“恰当”的地方指出来,进而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
第二章词语的锤炼(3课时)
第一节词语锤炼的要求及方法(见附页16)
一、用词要确切
(一)各类词的精选
动词与形容词是词语锤炼最主要的内容,因为它们不仅数量大,而且使用频率特别高,同义手段格外丰富,调动的角度也很大,表现力非常强。它们的准确选用,可使表意明晰准确、形象生动鲜明、意境优美深远等。当然,其他词类如数词、量词、副词、语气词等也各有讲究。
(二)调配的各种手法(见附页17)
或近义相辅/ 或反义相成/ 或对举相称/ 或同素相配
二、照应要严密(见附页18)
1、言语内部照应(上下文、句子成分等)
2、言语外部照应(场合、时代、人物等)
裴涩琪宣布结婚三、彩要鲜明
1、感情彩
(1)褒贬词的准确选用(见附页19)
(2)中性词的巧妙运用(见附页20)
(3)褒贬词的错位运用(见附页21)
2、语体彩
日常谈话体
••••••• 口头语体
••••••• 演讲体
••••••• 语体政论语体
••••••• 科技语体丁丁和杨坤丑闻图片
••••••• 书面语体公文语体
••••••• 文艺语体
(见附页22)
3、形象彩(见附页23)
指词除了它所代表的理性意义之外同时还含有的关于该对象的某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是人们依附于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感性的印象。
词语的形象感以视觉形象感居多,另外也有听觉形象、嗅觉形象、触觉形象等。
在说、写实践中,有意识地注意运用这种具有形象彩的词,会使语言显得形象生动、真切鲜明、含蓄凝炼,并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四、声音要和谐
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词语组成句子就有声音配合的问题。而汉语由于元音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