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四孝》,有神话,有真孝,也有愚孝长歌行演员表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化包括敬养⽗母、⽣育后代、推恩及⼈、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古代有不少孝⼦的故事, 其中流传甚⼴的是“⼆⼗四孝”.
⼀、恣蚊饱⾎孟非 身高
单组词吴猛,晋朝濮阳⼈,⼋岁时就懂得孝敬⽗母。家⾥贫穷,没有蚊帐,蚊⾍叮咬使⽗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坐在⽗亲床前,任蚊⾍叮咬⽽不驱赶,担⼼蚊⾍离开⾃⼰去叮咬⽗亲。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扼虎救⽗
晋朝时,有⼀位叫杨⾹的孝⼦,⼗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亲去⽥⾥收割庄稼。有⼀天,突然⼀只⽼虎把他的⽗亲衔去。当时杨⾹⼿⽆⼨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的⽗亲,于是不顾⾃⾝的危险,⽴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虎的脖⼦,⽼虎终于松⼝逃⾛。他的⽗亲也就脱离虎⼝,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深⼭逢⽩额,努⼒搏腥风;⽗⼦俱⽆恙,脱⾝虎⼝中。
三、哭⽵⽣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就丧了⽗亲,家⾥⼗分贫寒,母⼦俩相依为命。长⼤后,母亲年纪⽼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
他都想⽅设法满⾜她。⼀天,母亲病重,想吃⽵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笋呢?他⽆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计可施,独⾃⼀⼈跑到⽵林⾥,扶⽵痛哭。少顷,只觉得全⾝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笋。他的孝⼼感动了天地。他把⽵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泪滴朔风寒,萧萧⽵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
庾黔娄,南齐⾼⼠,任孱陵县令。赴任不到⼗天,忽觉⼼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回到家中,知道⽗亲已重病两⽇,经医诊治,疗效甚微。医⽣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尝病⼈粪便的味道,如果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分担忧,夜⾥跪拜北⽃星,乞求以⾝代⽗亲。⼏天后⽗亲死去,黔娄安葬了⽗亲。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县)⼈,字康叔。七岁那年,他的⽣母刘⽒被嫡母(⽗亲的正妻)妒忌,只好改嫁他⼈,五⼗年母⼦⾳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写⾦刚经,⾏四⽅寻⽣母,终于得到线索。于是决⼼弃官到陕西去寻⽣母。他告别家⼈,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到陕州(今河南陕县),遇到⽣母和两个弟弟,母⼦欢聚,⼀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多岁了。苏轼和王安⽯曾经⽤诗歌赞美朱寿昌的孝⼼。
六、涤亲溺器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道⼈,北宋分宁(今江西修⽔)⼈。他是著名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是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官⾄著作佐郎。他⼗分孝顺,虽然⾝居⾼官,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天忘记⼉⼦应尽的职责。
七、扇枕温衾
黄⾹,东汉江夏安陆(今属湖北)⼈,字⽂疆。他九岁失去母亲,事奉⽗亲⾮常孝顺。夏天暑热,他给⽗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体温暖⽗亲的被⼦。江夏太守刘护听说了他的孝⾏,特地旌表他。黄⾹少年时就博通经典,能写⽂章,京师⼴泛流传“天下⽆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当时魏郡遭受⽔灾,黄⾹拿出⾃⼰的俸禄和所得的赏赐赈济贫民.他著有《九宫赋》、《天⼦冠颂》等⽂章。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字仲君。他少年丧⽗,侍奉母亲⼗分孝顺。当时正值王莽之乱,⼜赶上饥荒,柴⽶昂贵,不⾜以供养母亲,只好拾桑葚母⼦充饥。有⼀天,不巧遇到了⾚眉军,他们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的桑葚和⿊⾊的桑葚分别装在两个篓⼦⾥?”蔡顺回答说: “⿊⾊的桑葚供⽼母⾷⽤,红⾊的桑葚留给⾃⼰吃。”⾚眉军怜悯他的孝⼼,送给他三⽃⽩⽶,⼀头⽜,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敬意。椹通“葚”,桑树的果实。⾚眉军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因⽤⾚⾊染眉做标识,故称。
九、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明帝时⼴汉(今属四川)⼈,娶庞⽒为妻.夫妻⼗分孝顺,庞⽒侍奉婆婆尤其勤谨。婆婆喜欢喝长江⽔,虽然长江离他家有六七⾥远,庞⽒也常去取⽔回来给婆婆喝。婆婆⼜爱吃鱼,姜诗夫妇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吃,他们就请来邻居⽼母⼀起吃。有⼀次,因为风⼤,庞⽒取⽔回来晚了,姜诗怀疑她怠慢婆婆,训斥⼀顿,把她逐出家门。庞⽒寄居在邻舍家,昼夜⾟勤纺纱织布,把积蓄起来的钱托邻居⽼母送回家中孝敬婆婆.时间⼀长,婆婆知道了庞⽒被逐的事。让姜诗把庞⽒请回来。庞⽒回家这天,院⼦⾥忽然出现喷涌的泉⽔,⼝味和长江的⽔⼀样,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庞⽒⽤这些供奉婆婆,不必再到远处去取了。
⼗、闻雷泣墓
尹颂主持人
战国时魏国有⼀个名叫王裒的⼈,博学多能,⽗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隐
居以教书为业,终⾝不⾯向西坐,表⽰永不作晋⾂。他母亲在世的时候,⽣性胆⼩,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林中寂静的地⽅。⼀到刮风下⾬听到震⽿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王裒在这⾥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思念⽗母。有诗颂⽈: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时⼀震,到墓绕千回。
怎样学好高中物理⼗⼀、乳姑不怠
崔⼭南,名琯,唐朝博陵(今属河北)⼈,官⾄⼭南西道节度使,⼈称“⼭南”。当年,崔⼭南的曾祖母长孙夫⼈,年事已⾼,⽛齿脱落。祖母唐夫⼈那时还是崔家的少妇,⼗分孝顺。每天梳头盥洗后,她都
上堂⽤⾃⼰的乳汁喂给婆婆吃。婆婆不再吃其它饭⾷,数年之久,仍然⾝体康健。⼀天,长孙夫⼈病重,把全家⼤⼩召集在⼀起说:“我⽆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孙媳妇也象她孝敬我⼀样孝敬她。”后来崔⼭南做了⾼官,果然象长孙夫⼈所说的那样,孝敬祖母唐夫⼈。
⼗⼆、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亲⾯前说三道四,搬弄是⾮。他⽗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继母患病,他⾐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冬天,天寒地冻,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解开⾐服,⾚⾝卧在冰上。他浑⾝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继母⾷后,果然病愈。他的举动,在⼗⾥乡村传为佳话。⼈们都称赞王祥是⼈间少有的孝⼦。有诗颂⽈:继母⼈间有,王祥天下⽆;⾄今河⽔上,留得卧冰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