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闻事件电影题材中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
来源:《今传媒》2022年第01期
        关键词:新闻事件;电影题材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电影题材中的新闻事件是新时代新闻业的发展与信息革命的背景之下新闻视像化向电影产业的外延。其不同于新闻报道的固定化形式,也不同于其他商业电影以追求消费娱乐属性为重点,而是编导等创作主体针对源于现实生活的新闻事件进行的主观化再创作,是基于事实的艺术化建构。电影题材中的新闻事件基于事实而不拘泥于事实,其在新闻事件的基础之上对新闻事件的情节与内涵进行艺术化渲染与改编,将新闻事件写入电影题材,形成贯穿新闻业与电影业、兼具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艺术综合体,产出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事件改编电影,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了新闻业与电影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其新闻选材类型、电影化方式、题材转换优势、内涵与价值观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与思考。
        二、新闻事件的选材
        新闻事件种类繁多,包罗着人类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大到国际活动小到邻里生活,都可以成为新闻。因此,哪种类型的新闻事件适用于电影题材,不同类型的新闻事件写入电影题材会产生何种不同的化学反应是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当代改编为电影题材的新闻事件主要涉及社会民生、军事战争、犯罪悬疑和自然灾害四大类,下面将对此四大类型的新闻事件进行逐一分析,并解析不同新闻事件在电影题材中的特点。
        (一)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类题材的新闻事件在电影题材下通常以较小的切入点来反应社会问题与社会现状,以小见大,往往将镜头对准社会基层人物,通过一个人的处境与经历来反应一批人面临的现状,从某一角度影射出社会存在的问题。例如电影《失孤》改编自郭刚堂十八年寻子无果的新闻事件,将“打拐”这一话题再度推向舆论高峰;《我不是药神》源于陆勇非法代购抗癌特效药的新闻,直接推动了我国有关药品降价保供方面的社会制度的进步。这类新闻事件的报道大都以介绍该事件的始末为主,通过详细的介绍来传递该新闻事件较完整的信息。通常情况下,由于此类新闻事件报道的高饱和度,容易使新闻受众仅仅停留在该
新闻事件表面而无法洞悉其背后的根源性问题,而将新闻事件写入电影题材后,通过电影艺术化的处理方法,能够选取独到视角呈现主干情节,并对部分细節进行留白,通过蒙太奇手法来展现表象情节所蕴含的深层意蕴,使受众主观发现并体会到电影题材中的新闻事件所传递出的深层意涵。
        (二)军事战争
        由军事战争类新闻素材改编而成的电影具有主旋律电影的特,往往通过恢宏大气的战斗场面引燃观众激情,并起到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由军事战争类新闻素材改编而来的电影善于利用后期特效表现重型武器以及大规模战斗画面,并在战争背景下贯穿人物情感线索,在表现个别人物立体形象的同时,影射了以该人物为典型代表的一批人或一个民族的伟大品质与强大精神。将有关军事战争的新闻事件写入电影题材,通过电影这一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表现新闻报道所无法描绘的战斗场面与人物形象,更能激发观众血脉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改编自也门撤侨事件的《红海行动》,在塑造了八个有血有肉的特战队员形象的同时,也影射出了他们所代表的具有坚定意志的中国军人的形象。
章雯淇
yy礼包领取>大象英语
        (三)犯罪悬疑
        由犯罪悬疑类新闻事件改编而来的电影通常以紧张的氛围营造、迷离的情节走向和暴力的打斗场面来吸引观众,通过对有关犯罪新闻事件进行改编,揭露人性的黑暗面,并引发社会对此类犯罪行为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普法意义。对犯罪类新闻事件的改编相较于其他新闻题材难度较大,需要在隐藏凶手作案细节的基础上仍保留剧情的紧张感与悬疑性。同时,由于该犯罪案件为真实发生的案件,存在真实受害人,因此还需要谨慎选择电影镜头的表达视角与改编尺度,最大程度上保护受害人的尊严与合法权益。例如根据真实犯罪案件改编的电影《素媛》,通过巧妙的镜头语言隐去了凶手的作案经过,并通过受害人的精神状态、各类角变化及对白等细节从侧面烘托犯罪过程的残忍与血腥,很好地弥补了犯罪过程的空白画面,同时在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甚至推动了相关法律的修改与调整。
        (四)自然灾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思考主题,而将自然灾害新闻事件写入电影能够很好地将该主题视像化、生动化,例如《惊涛骇浪》《唐山大地震》等电影,均改编自大型自然灾害
新闻事件。由于此类事件的新闻报道除文字描述外,画面多源于监控或航拍镜头,画面视角较为有限,难以生动刻画事发场面,而此类电影能够较好地填补灾害现场的画面,从而使观众获得在绝望环境下人性缺点被无限放大的感同身受,同时思考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该如何平衡好发展与生态保护。电影题材中的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往往将主题隐藏于以亲情为首的各条感情线与现实悲剧之后,通过对各种情感的渲染与对现实悲剧的刻画,引发受众的共情心理.并反思引发各种悲剧的缘由,进而触发对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深入思考。
        三、题材转换的方式
        (一)题材差异问题
        新闻题材与电影题材存在着形式与目的上的明显区别。在新闻题材下,传统纸媒通过文字与少量图片对新闻事件的过程进行阐述,其主要目的是向受众传递新闻的基本信息,随着新闻视像化潮流的演进和一系列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在新闻业落地,新闻事件以新闻题材传播的方式逐渐向视频与图像方向发展,但其根本目的仍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而电影题材则是以新闻事件为素材,基于事实而不拘泥于事实,通过对新闻事件艺术化的再现,以
独到的视角引发观众对新闻事件及其背后底层逻辑的深度思考。因此新闻事件由新闻题材向电影题材的转变需要考虑在题材转换过程中如何处理二者的形式与目的存在差异的问题,让新闻事件真正成为电影而非另一形式的新闻播报。
        (二)题材转换方式
        通过不同的电影体裁对新闻事件进行包装能够较好地将新闻事件通过电影题材进行表达。例如电影《我不是药神》,通过对电影情节的戏剧化包装,将新闻事件以喜剧的形式呈现在银幕之上,在轻松的笑声背后传递着深沉的主题,而其中喜剧体裁便很好地成为了新闻事件和电影观众之间的连接媒介。在当下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之下,观众越发追求电影的娱乐消费功能,因此即使新闻事件的主题深刻,若大量影片出现体裁雷同,长此以往观众也并不会买账。而多样的电影体裁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思路,通过各种体裁的外化包装能够有效实现电影风格的多样化。同时,体裁的变化虽然会影响整部电影的风格与节奏,但其内容核心主干仍不会发生变化,能够很好兼具娱乐消费功能和深刻主旨,顺应当下电影市场需求。
        其次,新闻事件的主旨在电影题材中往往通过多个情节共同进行表达,将各个情节进
梦幻西游人物行通俗化解构也有助于新闻事件的电影题材转换。所谓通俗化解构,指的是以较通俗的对话旁白等剧情要素,对影片主题进行阐释,但通俗化并不意味着直白的主题表述,而是应当保证电影角在其当下情节中的合理性。例如电影《素媛》中的台词“他出来的时候,我女儿还没成年呢,谁来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这既符合情节中素媛母亲的激动情绪,也鲜明得指出了影片背后所反映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缺失这一根源性社会问题。通过对情节的通俗化解构,既强调了影片主旨,同时也有助于观众對电影的进一步理解。此外,以较为通俗的语言对主旨进行阐释,也能够扩大电影的受众面,增加理解度,有助于新闻事件的传播与深度思考。
        (三)创作原则问题
        新闻事件由新闻题材转换为电影题材,实则是新闻事件在电影框架下进行的艺术化再创作,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权衡好新闻事实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因为由新闻事件改编而来的电影不同于原创故事情节的电影,其内容情节均为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并非凭空捏造,在艺术化创作上不能进行无限制的发挥,因此电影的情节必须尊重新闻事件的真实过程。但尊重并非照搬,而是指在人物形象、人物行为目的等要素上不过度扭曲事
实,由此造成电影观众对原新闻事件的误解,同时也会给新闻事件的各方参与者带来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
        四、电影题材的优势
        在电影题材视角下,新闻事件有了新的表达手段与呈现方式。电影是融合了声音、彩和光影的艺术,一部电影由众多镜头拼接而成,而每一个镜头语言不仅是导演意图的直观体现,同时也是新闻事件的艺术化写照。相较于新闻事件在新闻业中大多以文字与视频形式呈现,电影题材下的新闻事件通过镜头语言的修饰在内容与内涵的表达上更加具像化。从新闻事件本身的视角来看,艺术化的电影画面使原新闻事件以另一种形式再现于荧幕之上,能够使新闻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与了解,有助于新闻事件热度的回暖与传播效率的提高;从电影题材的视角来看,结合了声音、彩和光影艺术化设计后的镜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以多样的剪辑手法对这些镜头进行巧妙拼接.能够有效利用蒙太奇手法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电影主旨,有利于观众对细节信息的捕捉和主题内涵的理解。
        新闻事件在电影题材中往往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是编导等创作主体基于事实但不拘泥于事实的艺术化再创作,将新闻事件以特定视角和风格呈现,在这一改编过程中,最重要
的是对于影片风格体裁的选定。需要注意的是,电影的风格与体裁并不会受到新闻事件内容的过多限制,例如新闻事件的内容是一个生活悲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在电影题材下仍须以悲剧的形式呈现,相反,创作主体通过对剧本的打磨和改写,可以大胆地加入悬疑甚至是喜剧的元素。这不仅不会使原来的新闻事件“变味”,反倒可以使影片的节奏和风格更具变化,通过不同风格的配合使影片更具冲击力与艺术价值。例如电影《我不是药神》,在沉重的故事内核里套上喜剧的外壳,不仅能够通过喜剧元素来调节影片节奏和观众情绪,同时也能够使电影更具讽刺意味。
        意大利电影理论家乔托·卡努杜将电影归结为“第七种艺术”,认为电影是一种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综合艺术。因此通过向电影题材的转换,观众能够自然而然地将新闻事件置于“第七种艺术”的综合性维度和视角下进行全新的分析和思考,借助电影题材中时空转换、服化道设计、剪辑节奏等特有的表达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新视角下的解读与思考,挖掘新闻事件的潜在价值,同时也强化了电影的社会意义。
刘老根3演员表        五、价值观的思考
鹿晗经纪人        无论是社会民生、军事战争、犯罪悬疑,还是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其在电影题材中往往存在人物发现矛盾并解决矛盾的过程,突出电影角在这一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并利用矛盾从形成到解决的整体过程来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因为新闻事件具体内容的差异,对矛盾解决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个人,也可能是一个团体组织或是一类人,而这一差异则体现出电影所蕴含的不同价值观,也就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重视在体之中的个体身份,在电影中通常表现为某一拥有强大能力的突出个体在体中的领导作用,在新闻事件的电影题材视角下,某一突出个人往往会在矛盾的发现、发展和解决等关键时刻做出重大贡献,例如电影《卢旺达饭店》中凭一己之力在种族屠杀中挽救1268名图西族难民性命的饭店经理。集体主义价值观则强调集体的共同目标与利益,重视集体的力量,在电影中通常表现为一个团队或一类具有相同价值观与利益诉求的个体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新闻事件的电影题材视角下,某一集体往往会对矛盾的解决形成团结合力或社会舆论压力从而推动矛盾的解决,例如电影《熔炉》中为具有听障的未成年受害者发声的人权团体。
        在具有新闻事件内核的电影题材中,个人主义中也存在集体主义的影子。新闻事件在电影题材下的目的往往不仅限于表现新闻中所出现的特殊个体,而是通过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来影射具有类似矛盾的一类新闻事件;同样,在这一具体新闻事件中的突出个人也会被符号化,与社会上具有相同能力或突出品质的一类人划上等号,虽然其在电影中是以个人的形式推动矛盾解决的,但背后影射的是一类特殊的集体。在西方的商业大片中,个人主义价值观往往与英雄主义结合表现,通过在电影剧情主要矛盾的解决过程中由一名或者少数具有特殊能力的超级英雄扮演“救世主”的角,以此表现西方社会对出现一名“救世主”来改变当下社会现状的极度渴望。然而,超级英雄拯救世界只是西方社会幻想出的美好蓝图,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与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无法类比。因此不论新闻事件在电影题材下表现的是个人主义价值观还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最终都会指向一个庞大的体,他们或以团队的形式存在,或零星散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正是由于具有新闻事件内核的电影题材其背后的人物指向性之庞大,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才更能够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