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西东》:器识为先,⽂艺其从,⽴德⽴⾔,⽆问西东
⽚名叫《⽆问西东》,所以⾸要的问题便是:何谓“⽆问西东”。清华⼤学的⽼校歌中写到:“器识为先,⽂艺其从,⽴德⽴⾔,⽆问西东。”⽴德⽴⾔之⾏,宇内偕同,古今⼀体。不问地域、年代,正确⼈⽣选择的内⾥都有⼀种普适性的东西。或许是等⾝的著作和浊世中的真知灼见;或许是赫赫的军功和乱世中的慈悲情怀,⾔也好⾏也罢,总之是离不开⾃由⽽洒脱、⾼尚且真实的灵魂。这就是⽚名抛出的核⼼论点,也是吸引我18年来第⼀次⾛进电影院的地⽅。
我并不在意什么由于5年审查耽搁⾄今才上映以及⼤咖云集等等的宣传噱头,电影的样⼦就应该是呈现在屏幕上的那些词话和场景变换,以及在120分钟的故事表达⾥导演和观众各⾃的⼈⽣经历碰撞产⽣的⽆⾔的交流。除此之外的信息都是都是正餐的调味品。从整体来看,电影的完成度不⾼,特效不⾼级,故事间的衔接性不强且时间线的切换突兀,观众还来不及处理由上⼀个故事触发的情绪,就⼜被带⼊下⼀段故事,因此难以抓住整体的叙述逻辑;细节上有很多⽤⼼的地⽅,但也有⼀些马虎的点,是否要继续深究纯凭个⼈喜好。不过既然先贤告诉我们“器识为先,⽂艺其从”,那我们就把这些主题表达之外的技法问题按住,先来聊聊“器识为先”的事。
清华⼤学校长梅贻琦
真实这两个字,从清华⼤师们⼝中说出绝不会显得太⼤。能担起⼤师的名号,必然是道德上德厚流光,
专业领域⾥开创先河之⼈,他们是⼀个民族所能达到的成就的制⾼点,是民族的良⼼和和引路⼈。但是我这样的“⼩民”听了这道德⽅⾯⾼标准的词语却有些矫情的感觉。之所以产⽣这种感觉,或许是因为塑造了我现有价值观的社会尚未达到圣贤们所讴歌的王道乐⼟的标准。到底什么是真实呢,这要再回到电影中以倒叙⼿法呈现的4个故事中。在这4个故事⾥,我看到的最多的是担当与责任。电影不断强调⼈作为社会⼈的属性,没有⼈能独⾃活下去,与他⼈建⽴联系既是⽣存的必要之事,也是⽣存的意义本⾝。所以说到真实是什么,必不能仅仅向内探索⾃⾝,也要考虑向外诉诸他⼈。4个故事跨越百年,精神内核却⼀脉相承,这其中不变的真实精神,正是电影的核⼼。
这份精神⾼尚、宝贵,却也是⾼处不胜寒。⼈不能抛弃⾃⼰没有的东西,为⼤义⽽慷慨、为理想⽽⽢贫的⼈,⾸先就不是⼀⽆所有的普通⼈。他们或是诗书世家、或是⾐⾷⽆忧、或是头脑聪明,总是有异于常⼈之处。怎么能说没有能⼒解决温饱问题的⼈的贫穷状态是安贫乐道呢?清华的格局很⼤,但是格局⼤的东西,在很⼤的概率上会产⽣与实际状况脱节的问题。狭义来说,为庆祝校庆,影⽚给清华的天之骄⼦们指了⼀条不问功名追求真实的路;但是整个国家⾥还有那么多平凡甚⾄于平庸的学⽣,我觉得这份⾯对真实的勇⽓,对于⾝家不厚、志⽓不⾼的普通学⽣或许不是那么适⽤,以⾄于希望和现实的落差太⼤,⾝体上真的会出现真实的疼痛感。看完电影⼤概会有很多⼈⽴志发奋读书,并产⽣志在报国的远⼤抱负,这⾃然是好事;但我也衷⼼企盼将来能出现⼀部主题是恬然⼈⽣,⾃得其乐的电影。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奋⽃是时代的主题,奋⽃使我们强⼤,但不够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国庆记事作文
快赚钱的方法萧蔷整容前后会不会让社会变得有些乏味呢?毕竟⼈⽣的维度⼗分丰富,多⽅探求,才能到⼀隅深耕。给天之骄⼦指出闪耀之路的同时,也给⼀些平凡⼈⾯对“真实的平凡”的勇⽓。我愿意相信,平凡之中也藏有⼀百万种可能性。
接下来,再聊两句“⽂艺其从”的点。21世纪,张果果尽⼼尽⼒救助素昧平⽣的⼀家⼈,并在成为公司⽃争的牺牲品后也没有选择报复;20世纪60年代,王敏佳险被批⽃致死,陈鹏不离不弃;20世纪30年代,沈光耀弃笔从戎,在对敌作战中英勇殉国;20世纪20年代,泰⼽尔访华的演讲和校长梅贻琦的话影响了吴岭澜的⼀⽣。
请点击输⼊图⽚描述
战争的成语从顺序上看,如果这四个故事是顺序播放,故事间的关联和逻辑会更容易抓住。但由于使⽤了倒叙⼿法,在故事的关联性的处理上,总有⼀种⽣掰的感觉,看不到铺垫,也看不到必然性,虽然多线叙事很容易会让⼈往相关性上去猜,但是还是不像THIS IS US中的时空线切换的那样⾃然。
从内容上看,电影的重点应该是沈光耀和陈鹏的部分,也许陈鹏的故事本该是全⽚核⼼,但是为了上映做了⼀些让步,这就让第⼆个和第三个故事的主次没有那么分明,因此会有那么⼀丝不明确的感觉。此外,第⼀个故事的分量过轻,让⼈有些看不懂安排它的⽤意。陈鹏的部分⽤了开放性结局却不是最后⼀个故事,给⼈感觉这⼀部分导演还没想好怎么拍,戏就拍完了。不如把最后⼀个故事处理成
开放性的,强调青年⼈当下的选择将对未来产⽣不同的影响这⼀关键点,毕竟⼈⽣,就是⽆数个岔路⼝嘛。五一节短信
请点击输⼊图⽚描述
从细节上看,有很多讨⼈喜欢的地⽅,⽐如王⼒宏的动作戏都是亲⼒亲为,没有⽤剪切和拼接的⼿法就让我很舒服;⽶雪阿姨的演技也特别抓⼈,好像是从旧画报⾥中⾛出来的⼈⼀样,举⽌⾔⾏中既有⼤家⼥⼦的含蓄与优雅,同时⼜有将
刘惜君写真雪阿姨的演技也特别抓⼈,好像是从旧画报⾥中⾛出来的⼈⼀样,举⽌⾔⾏中既有⼤家⼥⼦的含蓄与优雅,同时⼜有将门⼥⼈的果敢与刚毅,与两个报丧⼩兵的戏更是⼀下就击中了我的泪腺;其他诸如沈光耀画的⼥同学的背影等⼩细节,迅速丰满了⼈物。尤其是当他做出参军的选择后的独⽩,让⼈知道他并不是不想像母亲所说的那样,个⼼爱的⼥⼈过⽣活,以爱好为⽣让⾃⼰快乐,只是“⾮不愿也,时不许也”。此时我仿佛能听到从那本笔记⾥传出沈光耀所说的“母亲,您能原谅⼉⼦吗”的声⾳,这在触动观众柔软⼼底的同时,也让沈光耀的⼈物形象更加值得尊敬。
请点击输⼊图⽚描述
我是在海淀剧院看的电影,正⽚结束之后,彩蛋给出了⼀位位⼤师的姓名,所有⼈安安静静的看着,
没有喧哗,没有离席,直到结束。那⼀刻让我欣喜和感动,因为这⾥有⼀流的⼤学,也有⼀流的学⽣。
本⽂摘⾃长街笔记。关于《⽆问西东》,你有什么感想呢?快给我留⾔⼀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