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洪卫侯彦强
区域医学检验中⼼(regional medical laboratory center,RMLC)⼜称区域检验中⼼,是指在⼀定区域范围内建⽴为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临床检验项⽬检测服务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区域内实现检验资源共享、检验质量同质化、检验服务标准化和检验结果互认。
⽬前,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在各医学实验室得到了⼴泛应⽤,但是各医疗机构的LIS 信息相互独⽴形成“信息孤岛”“烟囱数据” [ 1],较难信息共享。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建设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推动区域卫⽣信息化发展。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是协助⼀个区域内所有临床实验室相互协调并完成⽇常检验⼯作,在区域内实现检验数据集中管理和共享,通过对质量控制的管理,最终实现区域内检验结果的互认,为区域医疗提供临床实验室信息服务的计算机应⽤程序。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内容和要求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内容⼀般包括检验数据中⼼、临床检验中⼼(检验所)信息系统、检验信息交互平台、LIS、LIS应⽤中⼼服务、LIS应⽤终端等部分[ 2]。检验数据中⼼的架构⼀般按照
省级、地市级、区县级三级中⼼部署,LIS应⽤中⼼服务⽬前主要以区县为单位部署。平台架构⽅⾯,多采取前置服务器与中⼼服务器相结合的部署⽅式,在各异构系统前部署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以对各异构系统进⾏数据采集与加⼯,然后前置服务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给区域检验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器,共享平台服务器将采集到的数据进⾏加⼯并存⼊区域LIS数据中⼼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存储与共享。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总体部署架构见图1。
图1 区域检验数据共享平台总体部署架构图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的构建需要符合国家、地⽅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须进⾏安全规划与设计,通过技术防治和管理防范相结合,建⽴⼀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具体建设实施过程中参照以下要求进⾏。
陈小春的老婆是谁(⼀)整体框架的设计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是以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区域检验等各类数据库为基础,以各项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化为主线,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政务管理、决策⽀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LIS通过与区域卫⽣信息专⽹建⽴连接,中⼼数据服务器负责交换各医院的检验数据,每家机构可通过⾃⾝的数据库来上传和下载数据。此外,LIS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电⼦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缝对接,通过数据接
⼝来交流信息。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可以保证数据的统⼀性和完整性,实现区域内医学检验信息的互联互通,最终达到区域检验⽹络⼀体化运营模式[ 3]。
(⼆)检验数据的交换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重点是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问题。数据交换的内容⼀般包括:临床检验相关的检验申请项⽬、检验申请项⽬组合、检验报告项⽬、样本种类、微⽣物名称、药敏试验药物名称等基础数据的统⼀管理;临床实验室外送标本的检验申请信息;检验结果信息;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数据;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数据等。区域医学检验中⼼LIS需与各医院HIS、LIS对接,但由于各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平差距较⼤,平台采⽤的技术和实现⽅式⼤相径庭,故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各医院的情况,进⾏信息系统整体或局部统⼀[4]。考虑到HIS更换成本⾼和牵涉⾯⼴因素,区域医学检验中⼼⼀般要求各医院LIS与HIS⽆缝对接即可,⽆需统⼀HIS。LIS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特有的信息系统,其在实验室以外的部门直接应⽤机会相对⼩,加之更换成本较低廉,故建议各医院统⼀LIS,便于统⼀检验数据和提升交互效率。为保证系统传输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性,区域医学检验中⼼数据交互应遵循⾏业标准,系统间实施全数据传输验证,各医院统⼀遵守区域信息管理规范,区域信息管理员在线维护各医院信息系统。
(三)检验质量的管理
区域检验服务实⾏检验项⽬分级分类送检,样本的采集、运送与检验报告发布的链条由同⼀医疗单位内延伸到了不同医疗单位间,中间环节增多,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对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提出更⾼的要求。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可以对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过程实施有效的数据采集、跟踪、分析和预警等管理,确保检验质量。
(四)检验结果的互认
(四)检验结果的互认
给女朋友讲故事哄睡觉通过搭建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可实现系统间互联互通,确保检验数据格式统⼀、信息完整和结果准确。此外,建⽴有效的系统访问和数据获取的⾝份验证机制,确保检验结果安全共享和互认也⾄关重要。
(五)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涉及建⽴信息系统管理⽂件(程序⽂件/作业指导书)、⽤户授权、系统登录、实验室信息专员设置、⼈员培训(操作⼈员/维护⼈员/系统管理⼈员)、环境设施管理、服务器硬件和软件维护、LIS的安全防护(系统/⽹络/数据)、信息系统故障的应急预案(常规应急/数据库应急/服务器应急/灾难性事故应急)等。
(六)其他要求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符合卫⽣信息交换标准(health level seven,HL7)、《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WS/T 305-2009卫⽣信息数据集元规范化规则、中国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basic data set standard of Chinese hospital
information,BDSS)、区域临床检验信息平台功能规范和ISO 15189等要求。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的应⽤与管理
上海市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成⽴于2011年,旨在检验能⼒提升⽅⾯重点解决⼀级医院的问题和⼆级医院的部分问题。该中⼼由区卫⽣健康委主导,依托区域内的龙头医院(上海市松江区中⼼医院)检验科建⽴,中⼼除承担母体医院临床检验任务外,还主要承担辖区内16家社区卫⽣服务中⼼三⼤常规外的检验检测,以及6家⼆级医院的部分检验任务。“上海松江模式”是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种可⾏⽅式,充分利⽤区域内资源,在整体构建、实验室建设、物流和信息配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建⽴等⽅⾯进⾏了多项创新和探索,并积累了⼀定的经验,截⾄2019年累计接待来访参观500余批次。结合“上海松江模式”的运⾏情况,就信息化在区域医学检验中⼼和各医院检验科的应⽤与管理作如下分享。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的流程设计
1.电⼦申请和医嘱执⾏:医联体内各委托外送单位的HIS、体检系统与LIS对接,医⽣开具电⼦申请或⽣成体检申请单后,采样⼈员通过LIS获取信息,完成样本采集和条形码打印。此外,LIS也⾃带检验医嘱开⽴功能,特殊情况下各送检医院也可通过该模块实现检验申请的录⼊[ 5]。
2.样本流转:各委托外送单位检验科将样本签收后,批量核收进相应⼩组,并通过上传系统发送检验申请⾄区域检验数据共享平台,同时打印外送交接清单,由专业物流将样本运送⾄区域医学检验中⼼。
3.样本接收、检测与审核:样本送达区域医学检验中⼼后,检验中⼼通过条形码签收样本,即可实时从区域检验数据共享平台下载检验申请信息。签收系统按规则可将检验任务⾃动发配到相应的检验⼩组,区域医学检验中⼼各⼯作站通过条形码识别对样本进⾏检验,检验中⼼审核的报告上传⾄区域检验数据共享平台。对于涉及危急值的检验报告,系统可实时推送危急值消息并闪屏提⽰。当出现异常检验结果时,系统会有箭头和颜⾊提⽰,检验⼈员按照既定流程进⾏复核。
4.报告发布:区域医学检验中⼼报告审核后,数据实时传⼊各送检医院LIS系统和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供查询打印。(⼆)信息化在区域医学检验中⼼和医院检验科的应⽤
1.掌上电脑的应⽤:掌上电脑集⽆线⽹络技术、数据终端、扫描器和成像仪等多种功能于⼀⾝,能实现数据精准⽽⾼效的采集,⽀持⼀维条码、⼆维码扫描和移动式办公,近年来⼴泛应⽤于医疗领域,
医学检验⽅⾯主要涉及病区采样、检验操作、报告查询等[ 6]。⽬前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掌上电脑主要应⽤于病区腕带扫码采样、检验结果查询和试剂耗材管理,由于是⽆线⼿持终端,故对软硬件性能、⽆线⽹络配置、安全准⼊等要求较⾼。
2.智能采⾎管理系统的应⽤:智能采⾎管理系统是集采⾎管配置模块、智能贴标模块、排队管理模块、样本传输模块以及采⾎⼯作台为⼀体的实验室分析前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医院现场布局、采⾎流程、操作规范与习惯进⾏定向设计,能最⼤程度满⾜医务⼈员采⾎需求,提升医院样本采集管理效能、提⾼医院量化管理⽔平、推进医院现代化智能实验室建设,帮助医院改善病患就诊体验、提升满意度。⽬前,智能采⾎管理系统在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和部分社区卫⽣服务中⼼已得到应⽤,在优化采⾎流程、规范标签黏贴、降低差错事故⽅⾯发挥重要作⽤。
3.区域样本流转管理系统和物联⽹冷链管理系统的应⽤:区域样本流转管理系统可⽤于从样本采集到报告领取过程的跟
3.区域样本流转管理系统和物联⽹冷链管理系统的应⽤:区域样本流转管理系统可⽤于从样本采集到报告领取过程的跟踪监管,系统通过采集记录各环节的时间点和操作者信息,医务⼈员和患者只要凭样本唯⼀性标识即可查询样本流转状态,整个监管过程类似于快递查询。样本流转监测时间点⼀般可包括医嘱开单时间、样本采样时间、样本送检时间、送达实验室时间、实验室签收时间、检测时间、
审核时间和报告打印时间等。按照样本流转的过程,每个步骤的时间点和操作者信息均通过LIS记录,从⽽实现区域样本流转过程的跟踪查询与管理[ 7]。
物联⽹冷链监测管理系统是在恒温或低温设备上采⽤信息化管理⼿段,对环境温(湿)度进⾏严格的监控、记录、分析、决策,⽆线传输到计算机,并⽀持移动终端设备查询、控制和短信告警,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此外,该系统也可拓展其他监控数据采集,例如车辆位置、⾏驶速度、样本数量、转运⼈员、震荡程度等。
妈妈的心声简短几句话区域样本流转管理系统已在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和各送检医院得到应⽤,样本实现“快递查询”模式。此外,中⼼通过⼤屏显⽰⽅式,对样本检测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 TAT)、送检签收⽐对、物流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进⾏动态管控。物联⽹冷链监测管理系统已⽤于实验室冰箱和样本物流车辆温度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较⼿⼯记录更加客观真实,但实际应⽤中应合理设置数据上传频次,并细化超范围记录的处理程序。4.样本⾃动分拣与签收系统的应⽤:区域医学检验中⼼样本量⼤,单靠⼈⼯分拣和签收效率低,差错⾼。样本⾃动分拣和签收系统是⾃动化与信息化结合的产物,可实现样本⾃动收集、签收和分类功能。院内样本采集结束后,由采集⼈员通过轨道将样本传送⾄分拣机仓内,或批量放⼊仓内。样本⾃动传送⾄条形码扫描模块,进⾏360°旋转扫描。通过与LIS对接,实现签收和分类功能。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前使⽤1套该系统,基本可以解决⾼峰时样本的签收分类⼯作,各实验室可根据⼯作量情况适当配置系统套数。
华晨宇和张碧晨舒淇早期人体5.样本前处理和后处理系统的应⽤:样本前处理系统通过前处理设备和中间体软件对样本进⾏检测前的处理。前处理设备由样本离⼼区、进样区、分杯区和出样区组成。信息管理系统在样本前处理系统中的应⽤可以实现样本的分杯、定位、⾎清质量判断、样本筛选和存档等功能。
样本后处理系统是在样本检测结束后对样本进⾏的⼀系列处理流程。样本后处理系统⼀般连接在样本检测流⽔线的末端,可以进⾏样本加盖、分类归档、限值样本筛选、上机复做、冷藏保存等。样本后处理系统⼀般都配置恒温冰箱,冰箱内是⼀系列分布规则的归档区域,每⼀个归档区域都有唯⼀性代号,代表⼀个位置。当样本检测结束后即来到归档区域,样本后处理系统将⾃动记录该样本的位置信息。
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前使⽤3套样本前处理和后处理系统,在样本细分类和归档处理中发挥重要作⽤。但是,后处理系统⾃带的恒温冰箱往往因容量⼩的问题,暂不适合在⼤型检验中⼼使⽤。
6 .检验结果⾃动审核系统的应⽤:检验结果⾃动审核系统是指利⽤LIS或实验室中间件系统设计标准算法,仪器检测产⽣的患者结果传输⾄LIS,与实验室预设的标准算法进⾏⾃动⽐对,如果结果落在设定的条件范围内,则这些结果⽆需其他处理便可⾃动审核,即转化为检验报告;反之,则在报告之前需通过实验室⼯作⼈员进⼀步审核。区域医学检验中⼼检验数据量庞⼤,且正常体检样本结果占⽐较多,⾃动审核系统可以⼤幅提⾼报告审核效率、降低差错率和减轻⼯作⼈员的劳动强度。
7.区域检验协同质量控制中⼼平台的应⽤:区域检验协同质量控制中⼼平台可以集中收集各实验室的质控数据,并监测实验室开展质控的频度、在控和失控情况、失控的处理过程、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持区域室内质控室间化⽐对。各医疗机构实验室产⽣的质控数据可⾃动传⼊或⼿⼯录⼊LIS质量控制模块,系统⾃动绘制质控图并判断在控情况。当质控数据超出预设的质控规则时,LIS⾃动提⽰⼯作⼈员,也可实现智能质控专家审核功能。同时,LIS也⽀持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和⽐对数据实时上传⾄各平台,如卫⽣健康委临床检验中⼼、省市临床检验中⼼、区域检验协同质量控制中⼼平台等。由于上海市⽬前各区所有的公⽴和民营医学实验室统⼀使⽤上海市临床检验中⼼提供的质控平台,故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模块仅⽤于全市系统故障时的替代⽅案使⽤。
8.区域检验报告系统的应⽤:区域检验报告系统涉及⾃助打印、互联⽹在线查询、⼿机和APP、危急值管理等功能。⾃助报告打印系统是指通过终端机⾃助查询并打印报告的系统,可以是LIS系统,也可以是第三⽅平台(LIS与之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通过互联⽹、移动客户端⾯向辖区居民提供检验报告推送与查询服务也得到⼴泛应⽤。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报告系统采⽤HIS调阅、第三⽅软件⾃助打印、LIS端⼈⼯查询打印和⼿机查询4种⽅式相结合。针对危急值结果,考虑到传报的及时性和发病风险,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采取以下举措:(1)系统设置优先上传和下载功能,⽀持电脑语⾳和闪屏报警,便于临床和检验科能在第⼀时间获取结果;(2)危急值和复检重审数据系统有⾃动覆盖替换前⼀个的功能,考虑到时间差问题,重审⼈员应⽴即确认受检者是否拿到
错误报告,并追回;(3)审核后,电话⽴即传报危急值结果并记录;(4)分析各医院出现危急值的类型和趋势,⿎励送检医院开展涉及危急值的POCT项⽬;(5)遇急诊样本,物流24 h出车,要求及时转运,并在协议中规定应承担的责任。
关于检验结果解释权和纠纷处理,区域检验中⼼发出的报告均由中⼼相关⼈员负责解释和处理,并配备6名检验医师;送检医院检验科发出的报告,由各医院承担解释权和纠纷处置。
9 .区域检验共享平台的应⽤:松江区域检验共享平台借助卫⽣专⽹与各医院实现数据交互。区域检验共享平台模式下,送检医院LIS获取HIS发起的检验申请,采集样本并通过冷链外送,同时将数据上传⾄区域检验共享平台。区域医学检验中⼼LIS签收样本时,⾃动从区域检验共享平台获取检验申请信息,并将检验报告上传⾄区域检验共享平台,各医院查询打印权限内的检验报告。
10.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的应⽤: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旨在建⽴居民电⼦健康档案和实现医疗机构间协同共享。在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下,各医院HIS、L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等系统均可与之对接,实现统⼀标准下的公共卫⽣信息、临床诊疗等信息的跨域共享交换。医学检验⽅⾯,区域医学检验中⼼可将检验报告按照⼀定的标准上传⾄该平台,也可区域检验共享平台和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并⾏。⽬前,松江区域检验共享平台每⽇负责实时将检验数据按照统
⼀格式传⾄区卫健委医疗协同平台,并逐级上传,⽤于全市健康档案建⽴。
11.区域检验⽂件管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的应⽤:区域检验⽂件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医学实验室的技术⽂档、质量⽂件、检验标准、校准规范、以及相关的其他⽂件进⾏管理,通过LIS可以实现对⽂件的起草、发布、修改、审核全过程管理和监控,便于区域内各实验室共享区域医学检验中⼼⽂件体系。区域检验⽹络构架下,各实验室⽹络实现了互联互通。区域检验信息发布系统可以按照IP地址、⽤户、⼯号等发布信息,⽅便随时查看。信息发布功能主要针对检验中⼼内部以及与检验中⼼有合作关系的⽤户,其发布内容⼀般为检验进度提醒、报告推送、危急值通知、实验室新闻、新项⽬宣传、知识库和通知等。⽬前,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持将⽂件制度和记录表单上传⾄系统,通过设置权限,供各医院检验科和临床浏览、下载。新技术、新项⽬和会议培训通知可通过LIS发布,各站点⼯作⼈员登录该系统时能第⼀时间获取。
12.区域试剂耗材管理系统的应⽤:区域试剂耗材管理系统是对实验室试剂耗材的申购、验收、出⼊库、移库、使⽤、盘盈盘亏处理等基本操作进⾏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借助区域试剂耗材管理系统,各医院检验科在线申购试剂耗材,并有专⼈配送上门,极⼤⽅便了检验试剂耗材的申购与管理。利⽤信息化⼿段建⽴覆盖辖区各医院的试剂耗材信息整合、院外配送服务供应链对接、卫⽣健康委实施监管等为⼀体区域试剂耗材管理系统,有助于加强区域试剂耗材的采购、使⽤与监管,提⾼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能⼒,优化管理流程,降低运⾏成本和减少浪费,提⾼服务和质量。作为区域医学
检验中⼼,建议试剂耗材集中采购与管理,例如上海市松江区各级公⽴医疗机构物资耗材均统⼀从松卫医⼯贸公司平台采购,做到统⼀品牌,统⼀定价,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
13.跨院检验财务结算系统的应⽤:区域医学检验中⼼模式下,各外送医院涉及与检验中⼼财务结算,由于分成⽐例和项⽬收费的差异,靠传统⼈⼯统计与核算已然⽆法满⾜要求,信息化的引⼊可以⽅便快捷地实现医疗机构间财务结算。区域检验信息平台通过提供多种⽅式的结算系统,可⾃动实现平台内各医疗机构间送检样本费⽤的相互结算。跨院检验财务结算系统⽀持对实验室检验项⽬进⾏价格、套餐、项⽬折扣、客户折扣的管理,便于财务汇总与统计分析。上海市当前三级、⼆级和⼀级医院检验项⽬收费为同⼀标准,⽅便了费⽤结算和双向转诊,区域医学检验中⼼每⽉根据LIS审核报告项次,按⼀定⽐例进⾏结算。
14.⼈员信息化管理的应⽤:LIS⽀持区域医学检验中⼼⼯作⼈员档案管理,包括⼈员分类、培训考核记录、资质、排班、考勤、奖惩、薪⾦记录等,便于在线维护和调阅。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的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让信息多跑路,众少跑腿。然⽽,医学检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有利也有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带来新问题,即计算机⽹络安全性,区域信息共享平台须不断增强信息保密性和病毒防御能⼒,让平台更好地
服务于医务⼈员和患者[ 8]。
国际化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对信息安全定义为:为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受破坏、更改、泄露,以及系统连续正常运⾏所采取的⼀切措施。因此,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关重要。ISO 15189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的要求涉及⽂件控制、记录控制、⼈员、设施和环境条件、实验室设备、系统硬件和软件、检验过程、结果报告、结果发布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等内容。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按照区域临床检验信息平台功能规范和ISO 15189相关要求建⽴实验室管理制度,并覆盖辖区所有医疗机构。区域医学检验中⼼的责任归属遵循“谁使⽤谁负责,谁主管谁承担”的原则,样本采样⾄物流交接阶段由送检医院承担责任,物流转运⾄检验中⼼签收阶段由物流⼈员承担责任,样本签收⾄报告审核阶段由检验中⼼承担责任。当区域⽹络全⾯或局部出现故障时,松江区域医学检验中⼼可以随时启动⼿⼯检测流程。根据送检纸质清单或样本后置⼩标签上的信息,⼿⼯编辑项⽬指令完成检测,纸质检验报告通过物流送⾄各医院检验科。
三、⼩结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的创新性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的创新性
1.完善区域内信息化建设:当前,各医院LIS基础设施建设不统⼀、不标准,⽹络不互通。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可以进⼀步加强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与应⽤,夯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
2.结果互认,数据共享: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集合各医院检验数据,实现检验结果互认和数据共享,既是“智慧医疗”“互联⽹+健康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信息惠民的重⼤举措。
3.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是推动区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公共卫⽣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利器。2020年新冠疫情背景下,线上线下联动彰显“互联⽹+医疗”服务优势,区域医学检验中⼼利⽤⾃⾝的信息化和物流平台,快速与公卫防疫体系相结合,进⼀步延展服务范畴,拓宽服务边界,在临床服务、防疫检测、公卫健康等领域发挥重要作⽤。
4.助推分级诊疗,引导科学就医: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有助于落实基层⾸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引导患者科学就医。
(⼆)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当前,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提供主体、服务范围、准⼊程序等,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卫⽣主管部门实施监管缺乏有⼒依据。此外,由于互联⽹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相关部门难以对其进⾏有效监管,医疗数据应⽤与个⼈信息、患者隐私保护等⽅⾯尚缺少健全的法律保障。
2.医疗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建设⽔平低:各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由于实践经验不⾜、发展经费⽋缺、不同⼚商的信息系统差异⼤等因素,导致区域总体信息化建设⽔平低。
3.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当前,我国多地虽然已建⽴起区域医联体,搭建了信息专⽹,但是机构间仍⽆法真正在区域内共享电⼦病历和电⼦健康档案,信息难以实现互通互享。公⽴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均以⾃⾝利益最⼤化为⽬标,考虑质量标准、信息安全、隐私、成本等问题,更愿意“闭门造车”,造成“信息孤岛”“烟囱数据”局⾯。
4.缺乏统⼀的标准:当前各医院使⽤的数据格式多样化,数据互联阻碍重重。医疗质量评价标准不统⼀,⼤范围检验结果互认⼀时难以实现。
(三)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1.发挥政府作⽤,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政府应更好发挥其⾏政⼲预作⽤,通过修订完善的区域医疗规章制度,实现⾏政管理⼀体化和医疗质量管理同质化。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区域医学检验中⼼的多重监管作⽤,政府负责⾏政执法监督,市场通过舆论监督进⾏辅助,区域医学检验中⼼内部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控。
2.搭建信息平台,组建内部融合新体系:区域医联体内搭建⼀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各医疗机构间信息
系统⽆缝对接,构建云数据中⼼,实现区域内卫⽣资源、信息资源、服务资源⾼度融合,破除“信息壁垒”,逐步缩⼩机构间信息化建设差距。
3.迎合市场需求,引进互联⽹新技术:区域医疗应贴合互联⽹⼤数据、⼈⼯智能、云计算、信息共享、移动互联等特点,积极引⼊新兴技术,提⾼医疗服务效率。
4.加强多⽅协作,提升区域信息化⽔平:在区域医联体背景下,应重视协作共赢,共同建设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和(或)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使其更加⽅便、快捷、安全、⾼效。
(四)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医改的推进,建设城市和区域性的卫⽣⽹络系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区域医学检验中⼼信息化平台也呈现出⼀些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1.⽹络化:随着卫⽣专⽹建设、互联⽹(包括移动互联⽹、5G)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应⽤范围从单⼀医疗机构拓展到整个区域范围所有医疗机构,系统的使⽤对象不再仅仅是实验室⼈员,医⽣、护⼠、护⼯、患者、供应商都是整个系统的使⽤者。各系统互联互通将更加深⼊,医疗质量评价与监管实时可控,信息孤岛逐渐消失。云检验以及移动应⽤更加普及,信息的处理和使⽤更加快捷⽅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