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诗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天津  300384)中图分类号:
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8-0372-02
摘要:本文介绍了老年人就业的特点和相关的理论并对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这些总结能让人们对老年人再就业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关键词:老年人再就业;相关理论;影响因素
372 时代报告2012年8月下怎么制作
根据统计,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进了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年
人口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会越来越多。面对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
我们是否可以充分的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在适合的条件下
再就业呢?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老年人再就业的特
点。
一、老年人再就业的特点
再就业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但是老年人的再就业却与一般
的再就业不同,有着它自己的特点。本文将老年人再就业的特点归纳为
三方面:(1)老年人再就业是一种动机行为过程;(2)老年人再就业
是一个调节适应过程;(3)老年人再就业是一种人力资源利用的过程。
老年人再就业是一种动机行为过程,这是再就业中最容易理解的
特点。老年人选择不退休而继续从事某个工作这必定是出于某种目的,
存在目的的行为就是一种有动机的行为。Beehr(1986)是最早将退
休阶段的一系列行为看做是一个动机过程的人,他认为退休过程中包
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什么时候决定退休,哪种种形式退
热门职业
休,退休后是否继续工作等等。但是Beehr主要关注了个人因素对退
休行为的影响,而忽略了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1]。wang等人(2010)在兽兽不雅照图片
后来的研究中影响退休活动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因素,这
一类与原来研究相似,一类是与工作相关的因素,比如工作承诺、组
织信任之类的因素,在后来的研究中他们又逐渐关注了一些与社会现
状、形势政策相关的因素[2]。
老年人再就业是一种调节适应的过程,这与一般的再就业有显
著的区别,因为许多老年人在忽然的退休之后会产生很多的不适应,
所以许多老年人都愿意在退休的时候选择继续工作或从事简单的工
作,通过逐渐减少自己的工作量,来缓解因退休带来的不适。Kim
和 Feldman(2000)就发现老年人的返聘行为与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
相关
[3]。同时,Wang等人(2007)发现退休返聘能提高老年的幸福感[4]。
无锡景点介绍Norton( 2009)则认为退休后继续工作是有效应对抗衰老和提高身心健
康水平的手段[5]。
最后,老年人再就业是人力资源的利用过程。老年人虽然在身体
条件和认知能力上不如年轻人,但是他们却具有丰富的经验知识,如
果老员工能在退休之后继续工作,这将有利于减少组织因为忽然失去
一个富有经验的员工而带来的损失[6]。朱庆芳(2006)通过对返聘人员
的调查也提出,随着离退休人员的迅速增长,退休返聘将是充分利用
这笔宝贵的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7]。
打印机后台程序服务没有运行
二、对于老年人再就业的理论解释
(一)计划行为理论。老年人再工作的行为是一种求职行为,这
些行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正是这样一个分析各种
因素对人的行为意向如何产生影响的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涉及了5个
主要变量,包括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和行为。
具体来说,行为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所反应出来的一种持续性的
喜欢或不喜欢的预设立场;主观规范是指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
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对于个人是否采取某项行为所发挥的作用;
行为控制是指个人在采取某一行为时感受到的自己可以掌控的程度;
行为意向就是个人将要采取某一特定行为的可能性大小;而行为是
指个人实际采取的行为活动。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
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越支持、知觉行为
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而意向是行为最主要的
梦幻西游法宝介绍预测变量。该理论能很好的解释老年人的再就业行为,比如当老年
人决定自己是否要再就业时首先会考虑自己是不是想要去做这件事,
在决定自己想再就业之后还会考虑自己是不是能做这件事,因为如
果自己没有能力再想做也是徒劳的。而当自己愿意去做且能够去做
时,他们往往还要考虑家人和周围朋友的建议,如果周围人都支持
他们再就业,那么他们会满怀信息去再就业,但是如果周围的人普
遍反对自己再就业,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减少再就业的意愿和行为。
(二)期望价值理论。期望理论是揭示外在目标对人产生激励
的理论,许多研究都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人们的就业行为。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可能
性大小取决于他对目标价值的估计和其完成可能性的乘积,两者共同影响最终的行为动力,缺一不可,即当人们去做某一件事情时首先会估计那件事情是否是有价值的,同时也会考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完成那件事情。例如在老年人的求职中,他们可能认为某个工作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自己能获得该工作的可能性较小,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很强的行为动力;同样的,虽然有的工作很容易就能完成,但是其中没有太大的价值,那么老年人也不会产生很多的动力去做。
(三)角理论。角理论是阐释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会受社会环境影响。角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他们在社会中都具有自己的角,每一个角都有它特定的要求,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对于社会角的认识与期待,会做出相符的行为,这样就是所谓的角扮演。而人们在扮演自己角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周围各种因素和个人主观认识的影响,在相互影响与权衡利弊之后,人们才决定了要扮演什么样的人,怎样扮演这样的人。例如在老年人的再就业中,有的老年人会认为自己拥有很多的经验,有责任继续工作,为社会贡献力量,但是另一方面,老年人会考虑到自己已经退休,需要承担家务和照看小孩,这时两种社会角就会产生角的冲突,老年人就会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果家务活动过多,他们可能要以家庭为重,如果家务活动较少,那么他们可以遵从自己的想法,继续工作。
三、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把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和人口学因素三大类。
(一)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介绍求职自我效能和对工作的各种态度的再就业的影响。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求职自我效能能对再就业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点很好理解,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必定要对这件事情有把握才能行,所以在求职时对自己的求职行为的自信成对越高,那么求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例如 Kanfer等人(2001)的研究表明,求职者对自己在求职中的能力越有信心,那么他们会表现出越多的求职行为,也会越多的表现出希望再次工作[8]。张淑华等人(2008)发现,求职自我效能越高求职行为的频率就越高[9]。而Rife 和Kilty(1989)对老年人进行研究发现,求职自我效能更低的人更容易放弃自己的求职行为[10]。
而老年人对工作的相关态度是另一个能很好预测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因素。Ashforth(2001)的退休行为角模型就认为,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将决定他是否决定继续工作,如果再工作给他带来更多积极的体验,那么离开工作就会使他产生焦虑,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的感受,员工会努力维持自己的角状态,即在退休后选择继续工作[11]。Wang (2008)的研究也发现,对工作抱有积极态度的人更愿意选择退休后继续工作[12]。Adams (2004)的研究则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不工作带来的消极感受会导致退休人员想要继续工作[13]。在国内,姚翔等人(2012)把对工作的态度具体到员工在对工作的情感承诺,通过研究发现,对工作情感承诺高的人退休后返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大[14]。由此可以发现,
对工作的态度越积极越可能再就业。
(二)外部环境因素。一些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原因,这里主要涉及经济压力、就业机会大小和社会支持。经济压力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原因,经济压力越大越可能再次就业。许多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个观点,例如张翼和李江英(2000)就认为退休金的高低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重要因素,如果退休金较为丰厚,那么老年人就不会为较少的工资而再去工作,反之,为了改善生活,他们会比较愿意再去工作[15]。钱鑫等人(2006)的调查显示经济状况对再就业意愿有很好的预测,就业意愿的强度随着经济状况的降低
而增强[16]。
而就业机会大小也会限制老年人再就业。许多地方不愿意雇佣老年人,因为他们认为老年人的各方面能力在下降,会严重影响工作的
检测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和方向
梅敏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BA学员,上海 200093)中图分类号:
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8-0373-01
摘要:第三方检测机构从该组合词的新鲜出炉至在中国的发展,尤其在中国2001年底成功入世WTO后的少数人眼里已经逐渐枝繁叶茂,时至今日在中国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该词汇出现的频率依然很低,更别说检测行业已经被国人广为接受。
关键词:检测;第三方;华尔街;金融
第三方检测行业在世界上成熟的经济区内尤其在欧盟和北美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能让企业抑或个人消费者获得采购信心成熟行业,并在企业研发阶段降低投入风险或到合理化解决方案、在大规模生产中提高品质直通率、在食品安全生产等行业中提供符合全球各国和地方法规的数据支持中深入人心。所以基于中国创新型国家政策的建立、占中国GDP总量50%国营企业逐渐加入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自身需求、一个能为企业和个人依据相关国际经贸的游戏规则自律责任地提供合法公正的第三方测试报告行业,势必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及改善中国产品质量印象提供强有力支持,同时也为中国本土的第三方检测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华尔街的投行高管们在缺乏有效监管下一如既往的贪婪,在他们毫无节制和花样百出的放贷后终于让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于2008年底点燃了美国金融危机并迅速扩散,最终成为了全球金融危机(Global Financial Crisis)的,危机开始蔓延并影
响到了实体经济。希腊“身先士卒”的表率性倒下让人们看到了欧盟内部不少成员国人人自危、各自为政西方式的“负责任态度”,让人们开始怀疑与美国经济紧密相依的欧盟由于无法单独到有效解决欧债危机的处理良方而走向终结。这一切突然发生阻碍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吗?言之过早!美国日本的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中国及时采取的人民币4万亿扩大内需的举动无疑给全球经济的艰难复苏注入了一支强有力的肾上腺素,这一举动同样给予了中国实体经济和单一靠出口的沿海贸易企业带来了转型机遇,随着经济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明细化,本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比如华测检测和谱尼测试等检测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并逐渐崭露头角,且在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中和国际贸易往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尽管中国的第三方检测发展较晚,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那些半官方、检测技术和服务理念相对落后、不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传统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始出现根本性动摇。
如果说检测行业不在传统的三十六行之列是国人比较陌生的理由太过牵强,那么再加上大多数国人受中庸处事之道的影响——即凡是不必太较真,身边任何事物不需要提供严格的安全认证和权威的检测数据支持作为补充的话应该就八九不离十了。事实上时至今日检测行业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人们越来越关注日常饮食中的添加剂是否有害健康,室内装修的空气中甲醛是否过量,穿的衣物中有害物质是否超标,使用的手机电池是否会爆炸,微波炉加工的食物中是否会微波残留,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对环境造成多大的危害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使用产品的质量、生活
健康水平、生产的安全性、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行业逐渐形成,可以说,检测行业是基于全社会对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简称为Q、H、S、E)要求而产生的行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内地企业检验认证需求急剧增长,产生广大的市场潜力,中外机构各自发挥优势穷尽所能挖掘在中国的市场,将直接影响我国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战略。国际权威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悠久的历史、良好的信誉以及全球客户资源使得这些国际权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更具竞争力,树立强势的品牌战略和本地化策略将是他们在我国检测认证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对于我国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检测技术方法以及严谨的服务质量,将业务范围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扩大辐射到全国,增强国际影响力,进入国际检测市场,扩充检测认证范围,推行一站式服务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作者简介:姓名:梅敏(1984-)女,湖北省黄梅县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BA学员,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企业战略规划。
(接上页)效率,所以wang(2008)的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只能
把求职的目标放在一些临时的、非正的工作上,全职的工作往往不喜欢雇佣老年人[12]。而张翼和李江英( 2000)发现,老年人再就业的途径主要是依赖自己的关系网,例如利用亲戚、朋友等关系获得就业机会,而国家成立的各种老年组织对于老年人再就业没有多大的帮助[15]。
在求职过程中老年人受到的社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情感上的支持(包括鼓励,安慰等等),另一方面是工具性的支持(包括信息的提供,帮助等等),而所有的这些支持对于求职行为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对于正在求职的人来说[13]。例如于戈和黄险峰(2010)的研究发先老人在做决策时会更多的考虑家庭的情况,如果家人不支持自己再工作,那么老人更容易不选择再工作[17]。
(三)人口学因素。最后说的是再就业行为在一些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在性别上,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更愿意再就业,这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8][16]。这可能是因为女性的家务活动远远多于男性,而男性在退休后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年龄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各方面能力在逐渐下降,所以他们的再就业意向会明显减少[12][16]。身体状况也是影响再就业意愿的原因,身体状况好的老年人会更有精力继续工作,但是如果身体不好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12]。而教育程度和自身拥有的技能同样会对老年人是否再就业有影响。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再就业意愿越强。王红漫(2001)对北大燕园地区60-79岁的老年人的研究就表明受教育程度能正向预测再就业意愿
[18]。但是在老年人的再就业中,拥有技能可能比受教育程度对就业意向的影响更显著。车翼等人(2006)的调查就发现学历对于退休人员的再就业影响不显著,倒是是否拥有一技之长的影响更大[19]。他们认为原因是工作会不断更新知识,所以学历的作用已经很小了,而在再就业中,招聘人员更看重的也是老年人身上的经验而不是学历。
通过对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分析,可以加深对老年体的认识,籍以引起全社会对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对老年人人力资源的开发,让老年人不再成为社会的负担而成为能为一个能继续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体。
参考文献:
[1]Beehr, T. A. 1986. The process of retirement: A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39: 31-56.[2]Wang, M., &  S hul tz, K.S. (2010).Emp loy ee R eti rem ent :A R evi ew an d Re com men dat ion s fo r Fu rtu re In ves tig ati on. Jour nal of M ana gem ent, 36(1), 172-206.[3]Kim, S., & Feldman, D.C. (2000). Working in retirement: The antecedents of bridge employment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quality of life in retir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195-1210. [4]Wang, M. 2007. Profiling retirees in the retirement transition and adjustment process: Examining the longitudinal change patterns of retiree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2: 455-474[5]Norton,A. (2009). Working After Retirement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J Occup Health Psychol,14, 374-389.[6]Hansson,R.O., DeKoekkoek, P.D., Neece, W.M.,& Patterson, D.W.(1997). Successful aging at work: Annual review, 1992-1996: The older worker and transitions to retire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1(2), 202-233.[7]朱庆芳. (2006).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问题和对策. htt p:// www1cpir c1or g1cn/ yjwx/yjw x_de tai l1.[8]Ka nf
er, R., Wanberg, C.R., & K antrowi tz, T.M. (2001). Job sear ch and emp loyment:A personality–motivational analysis and meta-analy tic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5), 837-855.[9]张淑华, 郑久华, 时勘. (2008). 失业人员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基于沈阳市的一项研究. 心理学报, 40(005),604-610.[10]Rife J, Kilty K. (1989). Job search discouragement and the older worker: Implication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Sciences, 14, 71–94.[11] Ashforth, B.E. (2001). Role transitions in organizational life: An identity-based perspective.Mahwah,NJ:Erlbaum.[12]Wang, M., Zhan,Y., Liu, S.,& Shultz,K.S. (2008). Antecedents of bridge employment: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3(4), 818.[13]Adams, G., & Rau, B. (2004). Job seeking among retirees seeking bridge employment. Personnel Psychology, 57(3), 719-744.[14]姚翔, 雷蕾, 童春林, 邵小珍. (2012).  老年雇员退休返聘行为内在机制的研究: 员工情感承诺的影响. 人口与发展(6), 48-53.[15]张翼,李江英. (2000). “强关系网” 与退休老年人口的再就业. 中国人口科学(2), 34-40.[16]钱鑫, 姜向. (2006).中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学刊(005), 24-29.[17]于戈, 黄险峰. (2010).  中外老年人自营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8(006), 115-120.[18]王红漫. (2001). 老年人再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北京大学燕园地区的调查. 市场与人口分析, 1(65), 64-70.[19]车翼, 王元月,马驰骋. (2006). 养老全影响退休退休者再就业决策的Logistic经验研究. 管理评论,12,44-49.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190018)的资助。
时代报告2012年8月下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