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谚语的差异性及翻译对策
作者:徐伊锦
来源:《中文信息》2018年第几号出梅02
        要:语言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而谚语是语言与文化的结晶,它和特定的文化及语言息息相关,灵活地使用谚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鲜明性与生动性。充分地理解各类谚语间相异之处,并用正确的方法将其翻译,能有效地促进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 谚语 机械波差异性 工作调动申请书范文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小学生端午节的古诗201802-0-01
        一、前言
        谚语是劳动人民于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短语,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及地区的文化。谚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其口语化、通俗易懂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使用。由于价值观、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差异,导致不同文化衍生出的谚语也存在差异性。谚语之间的差异会给跨文化交
流和翻译带来一定的障碍,若在不了解谚语含义和背景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翻译,很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给跨文化交流带来消极影响。下文将针对中外谚语反映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谚语的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二、中外谚语的差异性
        经过探究,中外谚语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价值观的差异
        由于历史及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西方国家多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相对社会的独立自主性,多以个人的成功为重,讲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就体现了对个体价值的重视与浓重的功利性。“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告诉人们应该把握好有限的时间,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具有较强的经济彩,进步观中的财富无限论得以体现。而中国多崇尚集体主义,更看重一个集体的团结与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四个直辖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谚语都体现了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