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告诉你
有些⼈⽐较适合听到真相。
你在某个年岁,当事情陷⼊了某种困境,⽽你对⾃⼰的认知还算客观,你对周遭的世界保持⼀种开放性。于是这样的时刻,你觉得,或许我可以听听别⼈的意见,或者⼏个不同⾓度的切⼊。
⽽有些⼈是不适合听到真相的。
你⾃⼰的⽣活⼀⽚混沌,尚未梳理出⼀丝头绪。你正在整理外界的信息,但是还没有得出明确的章法。有时候你觉得孤独,⽽有时候你⼜觉得,眼下这样也还不错。当⾃⼰还不愿意打开⼼门的时候,⽆⼈打扰,总归是还算幸运的事。
尤为令⼈害怕的,是那种你尚未做好准备去敞开迎接,⽽外部世界就已经将所有的真相都告知你。于是⼀切轰然坍塌,旧⽇真正⼀去不复返。
“收到30年后的⾃⼰发来的⼈⽣建议,你要不要看?”这是《奇葩说》的最新⼀期话题。
可想⽽知,关于科幻(时空穿梭)的概念,总是避免不了跟哲学思辨相关:因为若是没有哲学概念的弧线安抚,或者叫做定⼒,⼈⼼可能会陷⼊某种恐惧之中。
在家工作
恐惧来⾃于,“我想要知道三⼗年后⾃⼰的⽣活是怎样的;可却⼜害怕,万⼀那个⼈的下场很落魄,难堪,那该怎么办?”
恐惧还会来⾃于,“若是我并不想知道三⼗年后⾃⼰的命运如何,可依旧还是免不了内在的担忧,以及对于不确定性这件事情的纠缠,那⼜该如何处理?”
我⾃⼰的构思闭环,⼤约是在⼆⼗七⼋岁左右,有了⼀个较为具象的表达。⽐起很多同龄⼈来说,我都算作是早熟的那⼀类。早熟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就现在我所能负担得起的能量⽽⾔。
但是在更早⼀些的年岁,⼗七⼋岁的时候,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很多的⼼绪,你不到⼀个可以安置的地⽅,或者叫做神龛。与你年龄不相关的⼈们,他们在忙碌⾃⼰的事情;⽽与你年纪相仿的⼈,他们依旧在忙碌与你⽆关的事情。
天地之⼤,你只有你⾃⼰。这种孤寂⽆⼈⾔说。
换句话说,若是今天,当内在升起孤寂之感,我会有很多安放⾃⼰⼼境的渠道:阅读,电影,泡茶,晒太阳,下厨房,外出菜市场,在天台上吹风,闻⼀闻晾⼲的被单上洗⾐液的清⾹。
李铭顺范文芳
想来⽇本⼈总是擅长在⽣活的缝隙中到宁静的⽚刻,⽽我却是在接近三⼗岁的关头,才拥有了这样⼀丁点,所谓
的“停留”能⼒。
我想到早前看过的电影《副作⽤》⾥有句台词,“⼀个⼼理学家曾经说过:抑郁是因为没有能⼒构建未来。”
说这话的男主⾓,是为了安抚那位看起来⽣活还算美满,有家⼈相伴的⼥主⾓。⽽我在荧幕之外,听到了⾃⼰⼼底的⼀声呐喊,“狗屁啊!有家⼈相伴,有爱⼈在⾝边,就⼀定可以构建起未来了吗?”
当然不是这样的。
我⼼怀愤懑,却⼜⽆处可说。
直到这个关于“三⼗年后给⾃⼰送来建议”的探讨,让我到了⼀个可以寄托的⼊⼝。
事情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那时候我⼆⼗七⼋岁,我独⾃⽣活,在深圳;经常⼀个⼈去往⾹港,在地铁上看⼈们交谈;⼀家茶餐厅,⽽后继续在座位上,观察⼈们的⾔⾏。
那⾥的⼈们,跟其他地⽅的⼈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以及更重要的是,他们跟我年少时候在港⽚⾥看到的⾓⾊(⽣活的⽇常),也并没有什么不同。这种微妙的统⼀性,让我感觉到了⼀丝⼼安。
⽇常),也并没有什么不同。这种微妙的统⼀性,让我感觉到了⼀丝⼼安。小龙虾做法
新型致富项目
换句话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安宁过⽚刻了。在那之前,我担忧⾃⼰的学业,担忧⾃⼰的家⼈;担忧公司⾥的上司跟同事。我担忧跟当时的伴侣是否会有将来,⽽若是没有的话,我⼜该怎么过下去。
跟很多⼈⼀样,我不喜欢这种混沌。混沌令⼈不安,于是惶惶不可终⽇。那时候我同样试图去看⽇剧或者电影中那些抚慰⼈⼼的剧情,但是⾃⼰⼼头的情绪依旧没有得到化解。
那是我最着急,最为渴望得到⼀份建议的时候。若是那个年岁,有⼀封来⾃三⼗年后的我写给⾃⼰的信件,我想我会迫不及待地打开它。因为理由只有⼀个,“反正不会有⽐眼下更糟糕的时候了!”
我⼀⿎作⽓,打开那封来信,⾥⾯会有怎样的建议呢?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这个疑问。
若是来信⾥写着⼀句, “照顾好你⾃⼰。”我可能会觉得,这也太简单,以及“不是建议的建议了”。
⽽若是我说得更为具体⼀些,“你在某个年岁,会得到⼀些什么;以及,在另⼀个阶段,你会失去什么;更重要的是,我告诉了你这⼀切过程的排兵布阵,发展顺序;最终的结局是:你在某个地⽅安稳离世,带着诸多遗憾。”——那么,你是否更喜欢这样的版本?
“⼈之所以会抑郁,是因为没有能⼒构建未来。”我⼜想起来电影⾥的这句话了。
⽽这⼀刻我才意识到,我更喜欢(或者更能够接受)的表述应当是:我并不是害怕没有能⼒构建未来,因为未来必然是会发⽣的,这⼀点你⽆法改变;我所害怕的,是⾃⼰反⽽不想去构建任何⼀种未来了。
在千百种可能性中,若是没有⼀样我喜欢的,我能够承受的,那我⼜该如何去应付眼前的⽣活?这是我最为困惑的部分。
我照旧隔三差五地,在午后外出,搭地铁去往罗湖⼝岸,过关到⾹港。依旧是类似的路⼈的⾯孔,⽐⼤陆更快速⼀些的⾏⾛步伐,美味的茶餐厅。我试图将⾃⼰当作⼀个闯⼊者(本来也是⼀名过客),来观望⾃⼰的⼼境。
若是我告诉你,三⼗年后你会在这⾥⽣活,跟他们其中的⼀个⼈⼀样,你会感到恐惧,还是坦然?
⽽若是我告诉你,三⼗年后你⽆法在这⾥⽣活,因为这⾥的房⼦太贵了,物价太⾼了,车⽔马龙太喧嚣了,你⽆法在此地继续忍受;于是你终于离开这⾥,换⼀个地⽅安置⽣活。你是⼼怀遗憾,⼼⽣执念,还是仅仅只会偶尔怀念这⾥,⽽已?
那样的午后,我开始回顾起从前的每⼀次“外出”之点滴:从⼩镇去往城市念书,再去更⼤的城市念书;⽽后谋求⽣存,在纷繁复杂的丛林中,⼀⾯处理混乱的信息,⼀⾯去呵护⾃⼰脆弱⽽⼜倔强的⾃尊⼼。
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依旧没有停⽌下来“继续向外探求”的步伐。尽管这个过程中有过⼀万次想要转过⾝,回到安全之所躲起来的冲动。
后来的事实验证了这份领悟的能量:我⼀⾯承受那个年岁⾥的烦扰,⼀⾯在处理⽣活中,对每周⼀次的⾹港之⾏⼼怀盼望。再⼀些时⽇过后,我觉得时机合适了,可以换到下⼀个城市⽣活了;于是收拾⾏李,从深圳搬迁到了⼴州。
⾄于⾹港,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
“或许往后还有机会吧。”我坐在这辆搬家货车的座位上,看着飞速落⼊⾝后的风景,在⼼头拥抱了⾃⼰⼀⼩会⼉。⼀切前尘往事,我的青春岁⽉,就在深圳这个城市,以及这两年密集的⾹港之⾏中,落下帷幕。
倒说不上是难过,⽽是⼀种奇妙的体验。
关于我命运中的时间之河,好像这段河岸的搁浅,总算留下了些可以留给⼼头念想的东西。这东西是具体的:是地铁站的⼴播,是餐厅的名字,是某个商场的标志,是很多睡不着的夜⾥散步过的街道。
的⼴播,是餐厅的名字,是某个商场的标志,是很多睡不着的夜⾥散步过的街道。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往后⽆论我在何处⽣活,都会有类似的具象画⾯:⾷物的味道,城市的湿⽓,季节⾥绽放的花朵;你还会认识到新的朋友,即便是过客,也会给你带来些许故事。
从今往后,我担⼼的事情不再发⽣,关于“如何构建未来”这件事情,不再是⼀件空洞的想象,⽽是某种具体的能⼒。⽽这份能⼒恰好叫做,“尽管我依旧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幕,但是我知道如何将眼下的⽣活好好地,认真地,安插在这个年岁的时间之河上了。”
我长长地舒了⼀⼝⽓。
再回到那封信。第⼀个版本的来信⾥写着那⼀句, “照顾好你⾃⼰。”——我想要说⼀句抱歉,从前我不知道这⼀句话的举重若轻,所以也不知道如何使⽤这句话的能量。
⽽眼下,我知道了。
若是可以,我也想给三⼗年后的⾃⼰,写下这⼀封信:“我答应你,我会照顾好⾃⼰;⽆论那个时候你在何处,过着怎样的⽣活,是否有⼈作伴,我想我都应当对你充满信⼼;因为我知道,你始终是那个严肃⽽温柔地善待⾃⼰的那个⼈。”
“当你决定成为怎样的⼀个⼈。”
这不是我在⼗七⼋岁就知道的事情,⽽是在⼆⼗七⼋岁之后,才拥有了这个具象的答案。但是,它并不妨碍,我在当
初“⾃我世界依旧混沌”的时候,所采取的某种⾃我保护⼿段。
换句说话,并不是后来,你才知道⾃⼰的未来是怎样的。⽽是,现在你就可以知道了。因为,正如过去的你,也是听从着这些“看似来⾃远⽅的声⾳”,引导⾃⼰⾛到今时今⽇的旅途。
勇⽓,善良,信念,直觉,领悟,这些精灵们,早就埋藏在你我各⾃的⾝体⾥;埋藏在我们的梦境中;穿梭在我们⽇常⽣活中所作出的每⼀个抉择⾥。
关于“将来那封信”,我不认为这是后来的事;我郑重声明,这是现在就在发⽣的事。未来已经在你⾝边了,去跟它谈谈吧。
⽆论你年岁⼏何,⾝处何处,我已经把信件写给你了。我的使者任务已经完成。
祝你好运。
(古巴艺术家 Julio Larraz作品)
各个国家的国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