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茹被曝离婚由刘胡兰⽣的伟⼤死的光荣是什么意思所想
写这篇⽂章是个意外。原本当然也知道没必要写,然⽽,由于⽂章⽐较短,坐在桌前⼀两个⼩时就写完了。于是,我也不打算把它吃回去了。⽽之前我发了太多长⽂,但这篇只有四千多字,算是我近来最短的⼀篇⽂章了,于是我更想保留下它,——但当然这不算个胜利,可以说也是失败的,因为这点东西你都扯了四千多字,你说你得有多失败?诸位你们看完就知道了。
昨天晚上睡下后,我突然想起我微博的⾃我简介,想把第⼀句话改下,由原来的“⼀个⾛遍欧美东南亚后由愤青变成的爱国青年”改成“⼀个⾛遍欧美东南亚后变得像刘胡兰⼀样爱国的青年”,以图带点搞笑的性质,刚开始我想到的是屈原,后来想不如刘胡兰搞笑,⽽想了想历史上⽐较著名的爱国⼈⼠似乎没哪个的效果有刘胡兰的搞笑,于是,我准备百度下刘胡兰的资料看看,但由于太晚了,我打算第⼆天再看,——当然,后⾯我的微博简介并没有真改成刘胡兰,这是后话。因为后来我想改成这样未免太玩笑了点,还是原来的由愤青变成的爱国青年好,⽐较正常点,⼜符合事实,⽽且把愤青的名号弄上去,更有说服⼒,更容易引起共鸣。——想想,我⼀个愤青都变得爱国了,⼤家是不是更应该爱国?如果你原来也是愤青,是不是更容易有共鸣?
傻笑歌词——正如我之前的⽂章所写,我在出差欧美多年,⾛遍了欧美的城市后越来越爱国了,我收获到的最⼤感受便是中国实在是太好了,好得超出我意料,好得让我这个以前受民国作家影响,爱抨击(⽤在我⾝
上叫吐槽)时政,爱揭露(瞎扯)国民劣根性,且⾃⾝也领受过⼀些这种弊端的愤青变得爱国家爱政府爱⼈民了,真的,正是在⾛出去看了看之后,我才知道中国这⼏⼗年来是以疯狂的速度狂飙的姿态在后来居上,欧美虽然优点很多,多得“罄⽵难书”,但在这点上跟中国⽐起来真的可以⽤rubbish来形容。我以前也反复说过,中国绝不仅仅是城市建设遥遥领先于欧美,⽽其他⽅⾯可圈可点的也多了去了。这⾥不再反复颂扬。
520贺卡转回来说刘胡兰。
第⼆天起来我看了看刘胡兰的资料,看到年仅⼗四岁的⼩⼥孩义⽆反顾地⾛到敌⼈的铡⼑下,英勇就义,说实话当时还是⼼头微微⼀惊,⽽这⼀惊也说实话在当初⼩学时学这课⽂的时候倒是没有的,那时候怎么会懂这些呵!⽽我常⾃认随着年龄的增⼤,能让我受到惊动的事越来越少了,但这⾥还是触动了我,⽽这也是正常的,——连伟⼤的⽑主席都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的伟⼤,死的光荣”,何况于我等常⼈?
左上包围结构的字⽽这⼋个字,⼩学时我们学的时候⾃然是不太懂的,就算懂也只是懂个字⾯意思,但后来很多年来由于常会偶然看到这⼋个字,因此有时难免会揣摩起它的意思来,——说来好笑,我是个⽐较喜欢咬⽂嚼字的⼈,曾⼀度以为这⼋个字之前我所知道的字⾯意思是错的,⽣的伟⼤应该是说刘胡兰的⽗母,说⽣她的⼈伟⼤,死的光荣就是指刘胡兰,死去的她是光荣的。——证明就在这个“的”字上,不是“得”,
如果是“⽣得伟⼤,死得光荣”,那就都是说刘胡兰,说她⽣前活着的时候做的这件事是伟⼤的,死得是很光荣的。——我这个错误先不说了,却说我是如何喜欢咬⽂嚼字来的。
⽂字上我⼀直认为在中国鲁迅的⽂字功夫是最深的,其次是钱钟书,在⽂笔⽅⾯的造诣我认为他们是数⼀数⼆的,也是最有天赋的,功⼒也都最深厚。当然,有的作家可能其他⽅⾯⽐他们强,这也是很正常的。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越来越喜欢鲁迅的⽂章,也⾃以为开始越来越懂得了他的⽂字。我常常发现,他的⽂章⽂字⼤可玩味,很多地⽅少⼀个“的”字,多⼀个“了”字,等等,都⼤有深意。要举例的话实在是举之不尽,⽽我虽然当初⼀遍⼜⼀遍地看了他的⽂章体会到了这些,但很多这种印象深刻的例⼦也渐渐淡忘了,不过他的这⼀特点,⼏乎是让我有“刻⾻铭⼼”的感受,说实话,我是在先读了鲁迅之后,或者说在先⾃觉读懂了鲁迅后才开始读莫⾔的,当然也包括后⾯还有很多作家,⽽说来可笑的是,由于鲁迅的⽂字太厉害,那时我刚接触莫⾔的《红⾼粱》《檀⾹刑》等,包括他备受好评的《透明的红萝⼘》,我当时⼏乎⼀度觉得莫⾔很差,后来是在很长⼀段时间的冷静后才开始发现莫⾔的优点。——这就是我刚刚说的有的作家其他⽅⾯可能会⽐鲁迅强;这是⾃然的,⼀个⼈再强,不可能⾯⾯都强。
鲁迅的⽂字我这⾥举⼀个例⼦试图说明下。
我在上篇⽂章中,开玩笑地嘲笑移民欧美的华⼈说中国不好,是因为没办法再移回中国了,只能呆在“垃圾落后”的欧美了,是死路⼀条了,是像祥林嫂⼀样的末路⼈了,于是引⽤了鲁迅在《祝福》⾥的⼀句话说:“⼈何必增添末路⼈的苦恼呢”,但事实上鲁迅的原⽂是“⼈何必增添末路的⼈的苦恼,”我在这⾥去掉了⼀个的字,加了个呢(当然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为什么我这⾥要去掉⼀个“的”字呢,因为鲁迅的原⽂⾥加⼀
个“的”读起来味道是不⼀样的,这⼀个“的”字会让祥林嫂这⼀形象多⼀些分量,也表明鲁迅对她的尊重,⼀个“的”字就可以体现这点,试想,如果没有这个“的”,说祥林嫂时就说“末路⼈”,会显得把祥林嫂这⼀形象轻轻地就带过去了,显得不够敬重,你多读两遍就可以体会出来,说祥林嫂是末路⼈,是不是显得随意了⼀些?轻视了⼀些?冷漠了些(虽然鲁迅以冷漠深刻著称,但这种情况显然他不会)?甚⾄有活该的意思?好⽐说你个末路⼈。但加了个“的”字,分量就不⼀样。——⽽我这⾥为什么要偏偏去掉“的”字呢?
因为这⾥我是开玩笑的说移民欧美的华⼈是末路⼈,这不是正式的,如果加个“的”,反⽽像当真了,好像他们真的是“末路⼈”了,事实上他们当然不是,因此,我直接说“末路⼈”就显得轻快,轻轻巧巧带过去,就是开个玩笑,⼀笔带过,不留痕迹。
好了,免得有⼈会觉得我在这⾥是显摆下我也在咬⽂嚼字,煞有介事,我这⾥声明下:绝不是这样的,
⾸先,看过我前⾯⼏篇⽂章的就知道,我⾃知也承认我写⽂章有多差,天赋有多么负⽆穷⼤,⼈⽣是多么的灰暗和毫⽆指望;第⼆,我主要是为了举例说明下鲁迅的⽂字是多么讲究和有深意,⽽正好⼀并解释下我这⾥为什么会不⼀样,⼀举两得,⼀⽯⼆鸟(好了,不要⼜觉得是显摆了⼀下⾼明,我真的⽆语了);其三,就算我偶尔也会鹦鹉学⾆讲究认真⼀下,那能说明什么吗?东施偶尔效颦⼀下能说明她美吗,她并不是西施啊,她并不美,她正是丑的很,只是知道愚蠢的偶尔效颦⼀下,贻笑⼤⽅引⼈唾骂⽽已!好了,我宣布,你们可以开骂我了!我⽂笔差,功底⼀毫⽶,偶尔还学下功夫深似海的鲁迅跳跃⼀下,我就是东施,我愚不可及,奇丑⽆⽐!
再来说说我那可笑的对于“⽣的伟⼤,死的光荣”的误解,⾃多年前,我开始琢磨这些⽂字的时候,就较真的把这句话理解成了我⽂章开头部分的那个意思了,直到今天早上,我才发现我那时是⾃作聪明⾃作多情了,这个“⽣的伟⼤,死的光荣”就是说“⽣得伟⼤,死得光荣”的意思,就是说刘胡兰⽣前活着的时候做的事是伟⼤的,死得是光荣的,这⾥的“的”就是“得”的意思,我那时偏偏较真,以为这个“⽣的”应该是表“⽣她的⼈”的意思,把它当成了指刘胡兰的⽗母,看来刘胡兰地下有知可能会跟我急。⽽我这个错误居然保留了好多年,直到今天偶然想到这个事才恍然⼤悟。——“的”很多时候就是表“得”,你不知道吗?好⽐说“你长的真漂亮”,就是“你长得真漂亮”,⼀个意思,我“长的真丑”,就是“我长得真丑”。“的”跟“得”很多时候是可以互换的,虽然很多时候也是不能互换的,但在⽑主席这⾥,就是⼀个意思,你为什么要⽣硬强迫地把它区别开来呢?你真“得”是没⽂化啊!你“的”有多⾃作聪明才会犯这种傻!出口商品
再来说刘胡兰。
在读到刘胡兰在反动派的铡⼑前⾼喊“怕死不是共产党”⽽后英勇牺牲时,她的这⼀喊声在我听来是可怜的、可敬的、可叹的。⼗四岁的⽣命就这样突然的夭折,引⼈⽆限沉思。——诚然,从⼤的⽅向看,⼗四岁和⼋⼗四岁,没有任何区别,然⽽,拉近到我们这仅有的⼀⽣来看,这差别可就⼤了,⼈的⼀⽣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这曲折漫长的⼀⽣可以经历多少丰富激动⼈⼼的事,这其间的⼼路历程可以说多如繁星也不为过,然⽽,在⼗四岁就不得不终⽌,⽆论如何,是多么的可惜!但从历史的长河看,这点差别是微乎其微的。我们都同样和刘胡兰⼀样⾯临着⼈类最⼤的困惑与悲哀,我们的⽣命都是微不⾜道,我们都永远⽆法得知我们是谁,将⾛向何处,⼀代⼜⼀代的⼈,永远都⾄死都⽆法解开这个谜题。——死亡并不可怕,只是⼀眨眼的事,英年早逝,壮志未酬,胎死腹中,飞来横祸都不可怕,遗憾的是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死亡的真相,不知道我们⾃⾝的真相,也不知道未来的真相。试想,有谁能揭开这⼀谜底?哪怕是最聪明的脑袋,在这⼀点上都⽆能为⼒,⽽且我认为这⽆能为⼒是永远的,试问,这个谜底能被揭开吗?如果⼀旦揭开,这世界会成什么样⼦?
⼈都有⼀死,⽆论是多么智慧的头脑,装满了学问与思想的脑袋,还是多么漂亮的脸孔,多么美丽的⾝体,最终都⼀样可惜的化为黄⼟,这事⼀想起来就未免令⼈悲哀,然⽽这是我们⼈类共同的命运,因此,⽣命的底⾊是悲凉的;但是,就其过程来讲,却是美妙的,就像很多事情重在过程不在结果⼀样,⽣命这⼀总体事物,也是在于过程⽽不在结果。然⽽刘胡兰来不及体验这⼀过程就草草的结了局,
这当然是我们为之感到遗憾的,纵然她的死重于泰⼭。
⼈固有⼀死,⽽从世俗的意义讲,我们都希望能圆满的⾛完这⼀遭,才不致太遗憾,如果能活得充分,则更加可以把⽣死看淡。哪怕⽣命中充
满痛苦,或痛苦居多,可能都⽐极其短暂但壮丽的⼀⽣让⼈更可接受。
近⼏年我在欧美出差频繁,可以妄⾃托⼤的说⽐⼀般⼈看到了更多的世⾯,也看到了更多的诱惑,这世界诚然是美好的,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让⼈应接不暇,然⽽,⼈⽣苦短,没有⼈能享有⼀切美好,有时哪怕是两种美好。美酒如汪洋⼤海,但你只能取其中的⼀瓢饮。纵使你有条件做⼀万种选择,和没条件只能做⼀种选择甚⾄没有选择的⼈,其实也差不太多。但是,你能圆满的在这汪洋⼤海般的美酒浪波上航⾏⼀圈,本⾝也是幸福的,⽐那些还刚刚扬起帆来就抛了锚的当然要幸运很多。
⼈⼼也是很奇怪的,像刘胡兰那样年轻幼稚的⼼灵,可以说是简单的,单纯的,但⼀旦年岁⼀长,经历的事⼀多,这其中的⼼思可就千变万化,异常复杂,并且这在我看来,也是美妙的。尽管这其中充满波澜,充满痛苦,充满怀疑反复。有时,在⼼潮澎湃时,你似乎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不能满⾜,但在⼼态低落时,你似乎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不能拥有;有时,⼀件极其细⼩的事也可以让你⼼灰意冷,怀疑⾃⼰,有时甚⾄是⽆关紧要的⼩事并且甚⾄是⼀个你⾃⼰臆断出来的⼩事,也会让你⾃省,
让你对⾃⼰产⽣各种警惕和教训;也有时,⼀些或⼤或⼩的事总会让你对世界对他⼈感到失望,对⾃⼰感到失望,感到怀疑,也常常会对他⼈误解,对⾃⼰误解,对这个世界误解;⽽更有时,⼀个极细⼩的事,极意外的事,就会改变你的⼈⽣轨迹,或者说或长或短的改变你的轨迹和⼼路历程,⽽这点对于我这种⼈⽣职业的选择跨度极⼤,尝试过太多的不同⾏业,⽽同⼀个⾏业也都尝试过太多的变动的⼈来说,尤其突出。——但这些对于我来说,也还都只是正常的变动,没有太过离奇的事情发⽣在我⾝上,但⼈类的耐受⼒也是超乎⼈想象的,穷极时可以做乞丐,腾达时可以当皇帝,并且这些类似的情形可以反复出现在同⼀个⼈短暂的⼀⽣中。
描写水的诗句这种种类似的想法,我⼀直就有,最近因偶然想到刘胡兰的事迹,以及最近也接触了⼀个做护⼠的朋友,更让我⽆限遐想。医院是⼈类的神圣之地,让⼈肃然之地,⾥⾯涵盖了⽣和死,⾎和泪,充斥着痛苦和悲惨。想想⾥⾯的各种重症⽼衰之⼈,⽆论其⽣前如何辉煌成功,如何悲惨不堪,⽆论他们多么聪明过⼈,或狡黠阴狠,最后都是痛苦缠⾝,意识模糊,⽣活⽆法⾃理,⽣理⽆法⾃控,最后奄奄⼀息⼀命呜呼,化为⼀抔黄⼟或灰烬。⼈⽣之路有千千万种,各种路途上的景观也⼤相迥异,⼈世间各种差别也千姿百态,但最后都殊途同归。
⽽这些东西,刘胡兰都⽆法体会和体验,她年轻的⽣命定格在了⽣命之花还没绽放花⾻朵的时候,就终⽌了;写到这⾥,我这篇东西也要收尾了,海明威说结尾就像⼀头死去的雄狮,没什么好说的。我在写⽂章的时候可不单单是对结尾犯难,我是对每⼀个字都犯难,因为⽂笔实在太差。那么,不如就
这样草草的收尾,就像刘胡兰年轻的⽣命在突然之间就戛然⽽⽌罢。也谨以这篇⽂章献给我们可怜可爱可敬的烈⼠刘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