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采访的目的和意义
大街上随机采访市民,问市民对一问题有何看法,特定主题进行街头采访,在全国各地采访了各类职业的普通百姓。近年来,电视传媒越来越关注民生,倾听众声音,不少电视台都采用街头调查采访形式,以期得到真实的声音和影像。这种街头调查采访打破了传媒以往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传统模式,较好地抓住了信息时代的传播规律。
街头调查采访把镜头对准普通人,这种采访也很受众欢迎,让他们也能在主流媒体上表达心声,也能秀一把。这种采访模式也指出“访者的身份具有多重性,信息更加丰富,受访者的语言更具有个性,更能使报道丰富、完整。这与长久以来《新闻联播》模式化的一种声音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尺度和宽度都放宽了不少,更能顺畅地传达出最基层众对幸福感的认识。”
这种街头调查采访,电视台利用新的理念、新的手法,真正走到民间,把鲜活的声音展现出来,同时这样的调查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和期盼,但是像“我出来买酱油的”“我姓曾”之类的回答也出来了。街头调查采访节目应当进一步探索研究,着重解决问卷设置不科学,采访标准模糊等问题。
采访时必须选择恰当的对象河南景区
街头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事实的当事者或知晓、掌握新闻事实的人,是采访者在采访活动中了解、采集、核实新闻事实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者对采访对象的选择和确定,实际上也就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确认。因此,采访者怎样选择和确定采访对象,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或规则来选择和确定采访对象,是一个涉及到新闻报道是否真实准确和全面客观,是否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问题。
街头调查采访面对的虽然是一般的、大众的人物而非典型人物,但这种随机采访也不能太随便。选取采访对象要同采访话题相关。街头采访虽然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是为了调查有较好的成效,调查采访的对象要有较强的代表性。街头调查采访中,就街头采访来说,采访者提问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受访者是否能够回答。超出受访者知识结构的范围,会造成某些尴尬。“你幸福吗?”的调查采访中,采访者随机采访的那位捡瓶子老人就欠妥当。以常情揣摩,如此年高的老人,大都耳背,在海潮声和人的喧闹声里,恐怕很难听清采访者在说什么。所以当杨一展主演的电视剧采访者问他时,面对摄像机,老人很茫然,只能本能地说出采访者李荣浩新歌4秒想要的幸福答案。同样在这个调查中,采访者郭妃丽还采访了五岁的小朋友,这么小的孩子对幸
福不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只能把幼儿园老师要求的话背出来。对于幸福这个看起来简单其实很复杂的问题,采访的对象最起码要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以,在街头调查中,必须考虑到被采访人员的代表性、可靠性、专业性等因素,这样才更有新闻价值。
采访时必须尊重被采访者
采访者的职业所以被社会承认,在于人们需要通过传媒满足自己了解外部世界的需要,即获知的需要,因而认可采访者的采访权。但是采访者的采访权也不能滥用。采访者的采访权是公民的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公共权力,也就意味着,任何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公民,有拒绝接受采访的权利,媒体与采访者不能强制其接受采访。
在“你幸福吗?”调查采访中的经典回答“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显然,面对采访者的突然涉入,这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首先推脱了一番。但是采访者却未放弃,继续追问道:“您幸福吗?”这位民工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番提问的采访者,然后答道:“我姓曾。”面对采访者的突然采访,这位大叔首先想到的不是接纳,而是表明身份,划清界限以拒绝采访,可是迫于采访者的逼问,只能这样苦笑回答。同样,采访者小学生健康知识在玉渊潭公园采访一退休职工时,这位退休职工明确说:“别拍啦,我这头发这么乱。”可是采访者没有善罢甘休,
而是继续追问,继而在电视台播出,其实这样有侵犯被采访者肖像权的嫌疑。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王仪涵屈居亚军,在赛后采访者采访时,王仪涵不太情愿接受采访,只能承认自己打得不好,很失望,采访者才肯罢休。对不愿接受采访者,媒体应当学会尊重。
在街头调查采访中,采访者将话筒和镜头随便对准众时,应先征求对方的意见,不能穷追不舍,更不应提出刺激对方令其难堪的问题。尊重受访者权利,这也是采访者社会道德观的体现。采访者在采访中遇到新闻当事人拒接采访时,应该注重研究新闻当事人的心理,寻求适合的途径让被采访者接受采访。
采访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场合
任何采访都离不开适当的场合。一般而言,选择什么时候和地方采访,大多由采访者占据主动,除了突发事件采访及规定场合的采访之外,采访者选择采访时间和地点的主动权很大。
街头调查采访是一个面对面的现场采访,看起来是随机的采访,但是要慎重选择。如果选
择的场合不恰当就会影响被采访者的心理,甚至导致采访的失败。在街头调查采访中,被采访者在忙着做事,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切实感受或需要,不影响他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包括情绪,并且适当和适时地掌握采访节奏、时间以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