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及技法
邓紫棋被封杀1.规范
规范是语言运用的最根本的要求。它包括词汇的规范和句子的规范。词汇的规范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要用死词,不要乱用外来语,不要乱用方言土语,不要生造词语;句子规范指造句要符合语法,逻辑规律,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但有一点要注意,即语言、语句规范的标准也是相对的,辩证的。比如说,在一个时期内看来是生造的词语,由于人们不断的使用,成为约定俗成,那么它也可能转化为常规的词语。事实上,语言的发展、词汇的丰富常常就由此而来。这就是语言变异的现象
2.准确
语言表述要准确,就是要以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手段确切地表达意思。语言准确在形式上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正确选择词语,二是正确运用句式。
要想恰当、确切地选择好词语,大前提就是必须正确地理解词义。有篇文章写一对老年人再结伉俪,说他们婚后“恩恩爱爱,形影相吊,日子过得更加甜蜜”,显然是把“形影相吊”和“形
影不离”混为一谈了。相对而言,它还比较好纠正,一经指出或查查字典,就不会再弄错,比较难办的倒是近义词的辨析。汉语特征之一就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大量存在,它标志着一种语言的丰富性和成熟性。近义词的区分应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词语的轻重程度;二是词语的适用对象;三是词语的感情彩;四是词语的语体彩。
用语准确也体现在句式的运用上。句式按照功能分,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按照结构形态分,可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按照语言材料分,可分为白话句和文言句等。这些句式的运用各有自己的要求和规律,使用时必须注意。
但不是说严格地按规则办事就是最准确最得体。拿陈述句来说,它的特征是平稳,没有大的波澜起伏,特别适用于说明问题,讲述事件等。但若仅仅这样理解就不够全面,请看这一段:
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
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立仆;同去的杨德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对这种令人发指的暴行本该用极带感情的句子来渲染,如感叹句。这里却只有看似平静的,一句句的陈述。但正是在表面的平静之下潜藏着极度压抑的悲愤,二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读者也从中受到了更大的心灵冲击。于是,这种平静叙述的方式反而比极带感情的句子效果更加强烈。这是辩证地活用句式的典范。
3.鲜明
任达华女儿鲜明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意思要明白,不得含混;二是态度要明朗,不应暧昧。意思明白就是说要让读者能看出你要说什么,不应产生歧解,别解等。交际中的误解是很常见的,一般文章偶有歧解还关系不大,若是合同、契约一类产生歧义则不得了。态
度明朗即对问题要明确表态,观点鲜明,不应暧昧。亚理士多德说:“谈到暴行时,你要用愤怒的口吻;谈到不虔诚或肮脏的行为时,你要用不高兴和慎重的口吻;对于喜事,要用欢乐的口吻;对于可悲的事,要用哀伤的口吻;其余以此类推。” [1]
要使语言的意思鲜明起来,除了内心要有明确的态度之外,又可以使用一些方式技巧使之愈发突出:如近义词连用,它可以使情感的表述有层层推进的意味;又如反义词配合使用,二者相比照,可使情感更加显豁。
4.简洁
简洁就是用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要使语言简洁起来,首先应如所说“禁绝一切空话”,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打官腔”。与之相类似的是语词堆砌,稍有不同的是它还有具体含义,但堆砌过分造成了累赘。为使语言更精练简洁,还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比如选用内涵丰富的语句使之“以一当十”;使用文言词语、成语、谚语、典故等经过千锤百炼后概括出来的现成语言材料等。
5.质朴
身临其境造句
质朴的语言通俗易懂,而表现力并不弱。《红楼梦》第七回中有一段描写:
周瑞家的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在哪里呢?今年十几了?本处是哪里的人?”
这在我们某些作者看来一定是个好机会来了,可以用极凄婉缠绵的语言描写一番香菱悲痛欲绝的情态,再来一番“痛说家史”,以换取读者一把同情泪并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曹雪芹笔下却只有:
香菱听问,摇头说:“不记得了。”
回答竟如此“平淡”,但却有无限深意在,极耐回味,也更能赢得听众及读者的慨叹,难怪当时“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了一回”,脂砚斋亦赞曰:“伤痛之极,必亦如此收住方妙。”
6.生动
生动的语言也是众多作者所追求的。使语言生动起来的方式主要有三点:形象化、动作化和情态化。
要使语言鲜活、生动,常常要借助于形象及形象中蕴蓄的情感,如:
我呢,累,像一根站立起来的面条。
(陈祖芬《永恒的诱惑》)
伸手从脏得看不清眉眼的女招待手里接过同样脏得都能站起来的抹布大刀阔斧地扫除着桌上的山山水水。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再进一步,具体到词语的选择运用,同样有是否形象化的问题。表达同一个意思,有些词
语便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有些则是形象彩强烈,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试比较:须眉——男人,蛾眉——美女,续弦——再婚,汗颜——惭愧,鹤发鸡皮——老态龙钟,凤毛麟角——寥寥无几。有些作者甚至把无形的事物也赋予形象,或把不可视的事物变为可视的,使它们也具有了直观的效果,这更是一种主动的艺术技巧了。
另一种手法是言语的动作化。“生动”本身就带有一个“动”字,“动”者,“动作”、“活动”也。文字、画面活动、流动起来,自然就生动了。许多作者谙熟这一道理。在他们笔下,常有许多通过动作的描画,使画面活动起来的妙笔。再有便是将其他词类活用为动词,也可以增添文章的动感。
第三种方式是情态化,即作者把自己强烈的感受,内心的情愫,极投入地用富于感情的语句写出来,而且无论在写景、状物、叙事中,也都寄以充盈饱满的情感,这样的文字当然是生动感人的了。
二、语言运用的创新
语言运用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上述语言运用基本要求的突破,表现为语言的变异、模糊、婉曲、繁复、华丽、平淡。它是语言的“陌生化”。
1.语言变异
语言变异的现象不自今日始。我们不只一次地从一些优秀的作家乃至大师的笔下见过这类用法:
三国杀歌词
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人们的耳朵里仿佛还留着一种微细沉实的声音。
(鲁迅《长明灯》)
小吕忽然被浓重的阴影包围起来,身上便有点紧强。
(隋唐历史汪曾祺《看水》)
“微细”一般写为“细微”,这姑且不说,“沉实”、“紧强”都不是现成的词语,但用在这里并不
觉得生硬,像“沉实”,换用“沉重”、“沉沉”都不如“沉实”那么妥贴形象;“紧强”则恰到好处地将人在紧张的时候身上有些发木、发僵、动作不灵便的感觉表现出来。
变异的言语方式有时候表达效果是相当惊人的,它常常可以只通过一两句话,乃至几个词就可以传达出许多内容,而那种含蓄、隐约的表达效果往往又是常规方式所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对它的看法是:变异的言语方式可以使用,但必须具备可能性和必要性。可能性指:首先,字面上的意思读者能懂;其次,它必须确实具备深层的意味,有很强的表现力,而这些意味和表现力读者也都能够正确理解把握。必要性是说,这种内在的意义、韵味及特殊的表现力用常规方式难以表达或难以完美地表达,而只有用变异的方式表现为最佳。
2.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也是现实的存在。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首先是语言自身,我们所用的语言材料,本身常常就不是绝对精确的,带有一定相对性,如“大——小”,“青年——壮年——老年”都没有明显的界限。另一个原因是交际中有时需要使用模糊的方式:有时人们不需要使用很精确的语言;有时,则是无法将事物描述得那么准确,而只得使用模糊语言;有时则是模
糊语言优于精确语言,这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像《红楼梦》中描画林黛玉的相貌:“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究竟是长眉短眉、杏眼凤眼都不清楚,却正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
模糊语言与语言精确的要求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模糊语言的使用是为了产生特殊的效果:抽象议论时,它可以使言语表述更严密,更无懈可击;形象描绘时,它能够诱发读者的想象,可以更加传“神”,因此可以说,此时此刻,它是最恰切、最适当的,因而也就是最“准确”的,是更高层次的准确。
3.婉曲语言
婉曲语言使用主要有几种原因:
一是禁忌和避讳,如对于“死”,一般都以委婉曲折的方法来表示,中国有“老了”、“过世了”,外国有“长眠”、“永远离开了我们”等。其他方面的避讳亦不少:如行业语中的避讳,民风民俗引发的忌讳,中国古时避尊长的名讳,等等。
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些话不宜直说,否则显得不礼貌,不得体。有位女士收到男同事
的求爱信,若直接拒绝则今后不好共事,但又不能违心地接受,最后在回信中写道:“你一直是我要好的朋友,今后也一如既往……”,既表明了态度,又不至于伤害对方。
三是为了使语言显得文雅有礼,如便溺历来被认为是不洁的,中国古代便称之为“更衣”,现代则说“方便”,或 “去洗手间”。另外,像“垃圾箱”叫“卫生箱”,“停尸房”叫“太平间”等,均出于这类考虑。
4.繁复语言
繁复语言一般为文章之大忌。但有时,人们却有意使语言“繁化”。其目的是在特殊的场合中表现出特殊的效果。
语言繁复有时可以传达“言外之意”,如:
詹大胖子是个大胖子。很胖,而且很白。是个大白胖子。尤其是夏天,他穿了白夏布的背心,露出胸脯和肚子,浑身的肉一走一哆嗦,就显得更白、更胖。他偶尔喝一点酒,生一点气,脸就变成粉红的,成了一个粉红脸的大白胖子。
(汪曾祺《詹大胖子》)
语言重叠反复、显得罗嗦,但它使这种忆旧、怀旧的文字更增添了意味,传达出一种岁月流失,人世沧桑之感。
笑果文化和李诞是什么关系5.华美语言
华美语言有时是文体的需要,比如游记;有时是文章内容的需要,所描绘的情景是优美动人的,要想确切地表现之,也必须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有时,使用华美语言则是为了产生特定的效果,宗璞《西湖漫笔》开首质朴,之后笔调陡然一变,精致的描写显示出文章的主题:“祖国在变”;有时候语言华美纯是风格使然,如冰心的早期作品。
6.平淡语言
平淡的语言一般不如生动的语言表达效果好。但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文章作品有意识地使用平淡的语言,而作者不是没有使语言生动起来的功力。其原因在于平淡的语言也有其特殊的表达效果。以之烘托生活的平庸、乏味是一种效果,而如果用平淡冷漠的口吻来叙述一种很严肃、很重要的事物,则会形成较强的反差,使人们从无滋无味的语句中有滋有味
地咂磨出意蕴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