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同性,爱慕同性,渴望和同性在一起生活,性爱对象为同性,在感情和行为上具备此种倾向的女性即为女性同性恋,男性即为男性同性恋。
中国女性同性恋现象和男性同性恋现象一样古而有之。关于男性,有“余桃”“断袖”之说等,关于女性,也有“对食”“象姑”等称谓。
天涯明月刀捏脸数据怎么导入 “同性恋”作为一个体概念被学术界提出却是晚近的事,“同性恋”一词也是在1869年才由匈牙利人本克尔特提出,然后随着社会学界对人类个性发展与人类性行为研究的不断外延与开展,“同性恋”作为一种社会自然现象才逐渐被学术界重视并研究。
现有研究表明,同性恋是一种跨地域、跨时代、跨民族、跨阶级、跨宗教、跨文化的自然存在现象。从黑人白人到黄人棕人;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从博士教授到目不识丁者;从繁华都市到乡野僻地;从原始部落到二十一世纪;从奴隶贵族到工人阶级;从少男少女到古稀老人之间;都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同性间互相爱恋的现象。
因为爱恋对象与异性恋的截然不同,同性恋成为一个独特存在的体,拥有了其独有的思
想行为模式和交往方式,该体的这种独特文化存在现象也已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一些社会学家和性学专家的调查和研究,但在国内公共论坛,目前这还是一个比较禁忌的话题,该体还是一个未被大部分人了解的体,对于女性同性恋的研究相对更少。而男性同性恋因为与艾滋病的牵连,已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围绕着男性同性恋展开,而女性同性恋与社会的互动性就很少被提起。
依照金西等前人的调查研究,同性恋在人中所占的比例数基本认同在3—4%,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女性同性恋者就约占了1800万,这是一个庞大人,却隐蔽在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阶层,不被他人了解,不被他人关心,她们的生活,她们的感情,和她们的境遇,她们的未来,她们独特的性取向和她们的悲欢喜乐等等,难道人们真的没有兴趣了解吗?这种被误解为“变态”的爱恋是如何变态的?
2001年4月20日,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重新定义同性恋,不再将同性恋统划为病态。在此之前,社会中有人说同性恋是“病态”似乎是有理有据。所以难怪目前大众对同性恋现象仍普遍持否定态度,认为同性恋仍是需要被“”和救助的也不足为奇。但这种误解的根源是什么?因为这一体的感情和性取向和大部分人不一样就要遭到
否认?因为同性相爱不能自然生育就是违背天理?因为大部分人无法了解同性恋者的真实感情就干脆漠然视之?不闻不问?至于那些认为自己不需要了解同性恋仍便说同性恋是有病的,其思想主要是受中国上千年的传统文化礼教观念之束缚。
但这是一个改革的年代,是一个思想观念力求更新与解放的时代,一些封建教条道德,等级意识,愚忠愚孝等,虽然已不提倡,可仍然弥散着某些腐烂的、让人窒息的气味,仍然顽固地侵占着某些人的头脑。所以有一部分人还以为这世上除了异性恋文化是正统的外其他的爱恋文化都是歪门邪道都要受到压制这不是个体原因,而是历史文化遗留之症结,尽管有失公正,却是社会事实。
目前社会上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同性之间不会有爱情,认为同性间的亲密不过是一时玩闹,结果都要走上异性恋的道路。但据已有调查,有80%的世人并不否定,这世上,从古到今都存在一定数量的男性或女性会“受到与自己同性别的人的吸引,这种吸引既有精神上的,也有肉体上的;他们之间会发生恋爱,过性生活。”
虽然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也未必是合适的,但既然是真实的存在我们就应该真实地了解,此文不仅将阐述中国女性同性恋的存在现象及其生活方式和她们的矛盾困惑等,也将
试着分析世人对其所抱的各种态度之缘由等等。
只希望世人对女性同性恋体有一些比较客观的了解,这也是本人做此文的真实目的。
七月与安生小说结局一 女性同性恋现象普遍存在
公元前六世纪,当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一边怀念楚王一边吟诗彷徨的时候,出生于名门贵族的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也在小亚细亚海岸的累斯博斯岛上弹着七弦琴,歌唱着自己缠绵的爱情。这位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萨福当时因为诗名出众,身边集聚了一批崇拜者,全都是美丽、可爱、活泼的少女,她与她们一起吟诗、弹琴、唱歌、跳舞,在城郊山水之间纵情漫游,并为她们写下不少诗歌,其中内容既有传授生活教义的,也有叹惜离别的,还有表示亲昵的。据此,后世学者认为萨福是被记载的最早的女性同性恋者。
秋成勋 在近代世界舞台上,这些共拥有一个“女性同性恋者”身份的杰出女性在各国皆有。克莉斯蒂娜(1626-1689 )瑞典女王,爱琳特.巴特勒(1739-1829)法国女学者,维吉尼亚.吴尔芙(1880-1941)英国女作家,玛琳.黛德丽(1901-1992)德国女演员 ,西蒙.波伏瓦(1908-1986 )法国女哲学家,娜拉提洛娃(1956- )美国网球运动员,K.D.兰(1961- )加拿大流行女歌手等等。
在中国,汉朝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又无子,让女巫楚服穿男子衣衫,与皇后一起寝居,好像夫妇,后遭到武帝发现,大怒废后,责其为“女而男淫”。
箱包品牌排名 荷兰汉学专家高罗佩(1910-1967)穷十数年研究中国古代性学,认为女性同性恋在中国古代是相当普遍的,只要不发生过头的行为,人们认为女性同性恋关系是闺阁中必然存在的习俗,甚至当它导致为了爱情自我牺牲或献身行为时,还会受到人们的赞扬。
明代戏曲作家李渔(1611—约1680年)曾就此题材创作过一部叫《怜香伴》的戏剧,说的就是女性之间互相爱恋的故事。
清朝商人沈三白在自传体文章《浮生六记》中也记载了妻子芸和其友憨园的爱恋情事。“卿将效笠翁之《怜香伴》耶?”芸曰:“然。”自此无日不谈憨园矣。
在沈三白的文字间,芸是一个很可爱的妻子,却也是一个爱慕女性的女性,照目前说来是一个双性恋者。
在名著《红楼梦》中,描写男女同性恋中都有,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说的藕官和菂官,便是一对。
出现在广东顺德等一带的自梳女,因为张之亮电影《自梳》的成功,也让世人对其有了一些了解,但这一体并不等同于女性同性恋。正如影片描绘,意欢选择做自梳女是为了反抗家人将她卖给一个老头做玩偶,为了表决自己对心中爱恋的男子的忠诚,才“一梳福,二梳寿,三梳自在,四梳清白……”可惜那男子却是没有勇气的,也不懂何为爱。恰好另一名女子玉环也对男性深深失望,这两女子相互怜惜,相互照顾,才开始过相依相爱的日子。
而出现在湖南省江永县和道县的一种女性文字“女书”,却是因为结拜姊妹间的感情沟通需要而孕育生长形成。
“在结拜姊妹中,感情最深的一类,她们同吃同住,形影不离,被称为行客,意思是经常互相走访的客人。行客中有些感情最深的发展成为同性恋关系。”(佚名《女同性恋者的情歌与情感》)
笔者有缘认识这样一对行客,只是一个老家在四川,一个老家在内蒙古,两人在中学时认识,结拜为行客,发誓一生一世要在一起,父母不同意,其中一个也闹生死,父母拗不过,默许了。可是家人周围环境看待她们的目光仍是怪异的,两人就此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已三十年。虽然两个人始终在一起,靠做一些买卖日子过得也还算稳定和平实,可那种
身世漂泊之辛酸,那种有家不能回的无奈,即使不是当事人也能感受一二。
因为世俗否定之态度,在今日媒体世界,除掉八卦,自我承认是女性同性恋的有名人士在国内还真少让人看到,除了因主演《今年夏天》的潘仪和石头被公开是一对女性同性恋外,便是台湾传奇女作家邱妙津,却已于1995年在巴黎蒙马特用水果刀深刺自己的心脏而自杀身亡,还有台湾艺员刘若英,在《下楼谈恋爱》中自爆同性恋经历,还有,香港粤剧界前辈白雪仙和任剑辉被女同界尊为是一对理想意义上的女性同性恋者。
但是在网上,认定自我身份是女性同性恋的女性们却是汪洋一片。
教师节贺卡的内容 “我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女孩,但是长得很帅气,我有点忧郁有点自卑,没有人明白这是为什么,只有我明白,因为我喜欢女孩,我只喜欢女孩,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人会去理解你,相反你要是告诉了别人,别人轻的可能会躲你远远的,重的可能就会重伤你,于是我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这个事情。在同学眼里我是个异类,在老师眼里我是乖乖女,只是穿着和神态有时让他们接受不了(我喜欢穿另类点的衣服)。”
中国古代十大名妓 “我是一个Les(女同性恋),今年22岁,四年前才走进这个Les世界。这里有我们的称呼,
有我们各自的角,有我们相同又不同的人生,在圈里,像我这样的假小子,有一个统一的称呼:T。在这个Les家庭里,我和很多朋友一样,到了自信,到了坚持,到了生命的新起点,也到了爱。”
“我天生就是T,我很MAN,从小就觉得自己很像个男孩,从不穿女孩的裙子,也不穿高跟鞋,那样的感觉很别扭。我喜欢女孩,天生就有一股想保护她们的冲动,我也承认自己是个女孩,我喜欢与女孩交往,与女孩共享这种温柔的感动。”
还有很多,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是喜欢女人的。开始也只是喜欢那些模样英气的女性,比如一些戏曲里女扮男装的角,或者喜欢电影里反串的女人,如林青霞在《东方不败》中的扮相,在女性同性恋者中得到一致赞美。
转自:真爱家园网(www.za92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