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译制片厂著名配音员刘广宁来香港定居,开始也想续操旧业,但一试之下便打退堂鼓。原来,上译厂配音员拿到剧本,看一遍、背一遍、对一遍,然后才录,通常一个月配一部,一年也不过十几部。香港配音员则是剧本到手,先简单看一看,念熟就开录,抬眼盯口型,低头跟对白,一般三天配一部,最厉害的是张佩山,一个月27部。张悬男友
你当然可以说,香港电影的国语配音不及上译精致艺术,但几十年来,也涌现出张佩山、张佩儒、焦姣、冯雪锐、张济平、李志学、姜小亮这样的名家好手,《精武门》中的李小龙,《A计划》中的成龙,《英雄本》中的豪哥、小马哥,《黄飞鸿》中的黄师傅与严师傅,他们的声音经久难忘,但他们的故事则鲜为人知。他们是港片盛世的一分子,却又在衰落中落寞离去,独特的工作方式和难以想象的工作强度,让他们成为不可复制的绝代配音——所谓绝代,是自此之后,世间再无“广陵散”矣,当然,偶尔还可以听听《笑傲江湖》。
正因如此,作为港片迷,有幸见到张佩儒、焦姣、冯雪锐、张济平几位国语配音前辈,当然不能放过。他们口述的故事,是香港电影的一个侧面,也是繁华落尽的一片枫叶,自有其标本价值,不妨一听……
谈话人:魏君子、张佩儒、焦姣、冯雪锐。以下简称:魏,张,焦,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
●魏:张彻在回忆录里说,他建议邵氏启用国语配音制度。
张天爱 乳环■张:张彻没当导演的时候,我就做配音了,始于凌波一红。六十年代中,有个片商叫张陶然,国联老板之一,上海人,他就去台湾把小娟(凌波《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前艺名)的电影全买了。以前有个配音领班叫严季同,艺名叫林风,音乐修养不错,张陶然就跟他讲,咱们这个配国语行么?行!小娟唱的都是厦门戏怎么办?改成黄梅调啊。得花钱录音,沈殿霞现唱黄梅调。先录音,然后填词,我哥哥拉南胡,我吹横笛,田丰拉贝司,就把音乐也录了。把厦语片改成黄梅调了,张陶然赚了不少钱。
●魏:国语片的市场有哪些?
■焦:除了台湾,新加坡必须是国语,还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越南。
●魏:据说粤语片也都是配音?怎样下载
■焦:八九十年代,粤语片因为赶时间很少有现场收音的,粤语片演员,像周润发都是配音员配的,他哪里有空,马上要拍另外一组。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机器可以合成,真的要对嘴,要去抓口型的,不好就重来,这样就很浪费时间嘛。
■冯:港片的导演和演员都是香港人,对白都是粤语来写,是很传神,但其实有些港片,是国语配在先的,粤语以国语为蓝本,徐克、吴宇森的电影许多都是我先配,然后以我们的版本的尺寸、语气,粤语再来配,配完了去外边,甚至去台湾拿金马奖,都是我们的配音。比如狄龙的《英雄本》。
●魏:最早的国语配音大多是演员来的?
■焦:我和佩儒都是。那时候就是想多拿一份薪水。演员没戏拍的时候就没有钱,那时候很多人都跟过毛威(邵氏配音组领班),都想来捞一份。张冲、金汉都有。秦沛也配过很多角。我在台湾就开始配音的。《蚵女》里的王莫愁就是我配音的,《贞节牌坊》我也有份。演戏我反而没有多大的发挥,当时碰到武侠片风潮,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多数时间都是在配音。国泰、嘉禾的电影我都有配,那时候我是邵氏的演员,邵氏就跟我说,我怎么可以跑到别的公司去配音?我就拿合同跟他们说,上面写演戏是不可以,但是没有说配音不可以啊?那时候星马的片商来买片都要先问我们配音员,因为是我们最早看到电影的。吴思远的《荡寇滩》你知道吗?但我们配的时候都不相信能卖钱,制作太简陋了,樊梅生说如果卖钱我割掉自己的头,结果那部戏超级卖。
配音演员有时候也能帮助演员,像柯俊雄。他的国语完全是台湾腔,最早的时候是杨帮他配的。有一年因为金马奖,杨跟柯俊雄一起PK影帝,柯俊雄那个角也是杨帮他配音的,结果柯俊雄得奖了。杨就发誓不配音了。柯俊雄的型很好,戏很好,但声音很软,所以就要人配音
■张:应该不是柯俊雄,是杨给欧威配《秋决》,结果欧威得了金马奖,杨从此不配一线小生。孙红雷和杨从声音到外貌一样,都是东北人,鼻子面相小眼睛,挺像。俩人如果摆一块儿聊天,听不出是谁。
●魏:胡金铨、张彻、李翰祥对国语配音的重视程度怎样?
■冯:张彻的对白是一字不会差,倪匡写什么,你就拍什么。演员也不许念错。李翰祥也是,他在现场不看你嘴,他听,能听出来,错了错了,没这个字。而且拍的时候已经想好谁配谁。
■焦:胡金铨也是要求很高。那时候我们一部戏三天就配完了,但《龙门客栈》我配了两个礼拜。
■张:我认为电影界只有两个可以称之为导演,一个是李翰祥,一个是胡金铨。一个通明史,一个通清史,活到老学到老。李翰祥50年代配过音,还有朱牧,三船敏郎一定是朱牧。
■冯:《倾国倾城》时我还没资格张嘴呢,在旁边看,有一场戏,卢燕配不下来。其实那场戏从一个长镜头转成中景再转成特写,就一句对白,“你们是干什么吃”的,连说三遍,李翰祥要求是语气情绪一句比一句加重,卢燕到后边没气了,搁在那儿尴尬得很。王莱试,她北京话很准,但土了,又三四个都来试音,都不行,只能打电话给姜大卫他妈了。她就是格格,说话透着贵气。
■张:李翰祥是能不就不她,这里有一段往事,他如果不娶张翠英的话,就该娶红薇阿姨。艺术这东西,学不来的,从小熏陶很重要。《倾国倾城》李翰祥自己也配了个角,翁同龢。我们坐着配,他跪着配,他是行家,配音蒙不了他,没两句,他就问你哪儿的人了。姜大卫也是自己配的,但他软,嘴上劲儿不够。狄龙也学了普通话,是为了要理解对白,配音是不可能的。
■冯:我曾经跟李翰祥提过,您收个徒弟吧,我给你做场记,我一定能记好。他问,你干嘛的?配音啊,那完了,现在配音员缺啊。70年代初,主要是香港的演员在拍戏的空挡来配音,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配套的配音员。1974年,邵氏招配音员,我就是那一届的,一千多人考,选上十来个。
中国好声音刘倩●魏:张佩山是李小龙的御用配音?
■张:是,李小龙对《唐山大兄》的配音非常不满意,后来看到王羽的一部戏,听这声音,好,一打听,我哥哥配的,好,就你了。佩山,没事到片场上来,咱们聊天。李小龙非常活泼,一点停不下来,配音时,佩山,这个叫声你不行,我来,咦——啊打!下面说话归你了,我不行了。李小龙电影开始上映没有粤语版,都是国语版。
●魏:邵氏,嘉禾新艺城电影都哪些配音领班?
■焦:邵氏就是毛威,新艺城赵灵芝;汪平那组是给嘉禾配,我有时也会去帮他配,但多数在外面给那些独立制片配。
●魏:配音演员的报酬怎么样?
■张:我跟方平说过,咱们拍部电影不容易,从筹备到拍成,花那么多精力,花那么多钱,但一到配音,就二妈生的,小妈养的,快点啊,两天最好配完。这不要人命么,又不是神仙!有些配音员很可剑三任务大全
悲,从没努力争取应该得到的报酬,我就争取过这么一次,配成龙的《奇迹》,我要四万,领班汪平说没这规矩,我说没这规矩你别人。最后成龙同意给,第二天见到我赶紧过来打招呼,我说拿四万都太少,应该拿四十万才能配得上你成龙,人不可以作践自己。
张婉婷拍《七小福》,于占元是科班出身,大字不识一筐,但剧本全是文学博士的词儿,于占元是口授心传,张嘴“哪一个”?肯定上韵,这是规矩,我在尚家(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之一)长大的。张婉婷跟我讨论京剧,一个老广,港大毕业的,念abcd的,我火了,导演,我不是对你负责,我是对我负责,我对洪金宝负责,他是这个出身。我听你的,人家一问,谁配的?张佩儒,瞎搞!我担当不起这个骂名,导演也不行。有时候我坚持,懂的我当仁不让,这样也会得罪人。
●魏:谈一下国语配音的技巧吧?
■冯:把粤语翻成普通话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翻译得不好,就配得不行。做普通配音员的时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我做领班的时候就很重视这个。举一个例子,《纵横四海》周润发有一场戏,他作为播音员,播音的时候说一个闷儿,猜一个谜,粤语的台词是“陈宝珠亲了李香琴一口”,打一个食品,谜底是香口猪,香港人听了好笑,陈宝珠李香琴,两位粤语片的明星嘛,很吻合。把我考住了,照字面可以配,可配完了国语没有那个戏剧效果,最后我改成什么样呢?大家轮流上厕所,打一个城市的名字,伦敦。出来这个目的就是让观众笑嘛,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艺术再度创作。
徐克导演天马行空,思维跳跃,我做领班那段时期都是跟他合作,第一部戏是《笑傲江湖》,这部戏有三个导演来拍,前一千尺是胡金铨的,中间是程小东的,后边徐克收尾。胡金铨的剧本跟他们不完全一样的,前一千尺拍完剪下来有好几个月,不行了,预算不够了,他本来是要胡金铨拍全部的,这么进度的话,超太多了,只好自己赶拍。这一急,剧本不同,对白也就不同了,我一看,一个口型我要说七个字,没嘴的地方也要说,我说导演不行啊,重新组织一下,就问导演,你这段想说什么,你把意思告诉我,好,明白了,全部重新给他写。有嘴的地方怎么说,没嘴的地方就转画外音。徐克剧本是用广东话写,国语不是太熟悉,不知道怎么变成国语,他普通话不是不能说,但词汇比较贫乏,对一件事的形容有很多种的时候,他就拿不准哪个最好。比如红,大红、紫红、枣红、鲜红、血红,但你选哪个呢?我就用这个办法,导演,咱们试试好不好,这一种,那一种,都配一遍,我给你五个,你来选择。
徐克麻烦着呢,配《新龙门客栈》,张曼玉是一个黑店老板娘,杀人越货做人肉馒头,与林青霞俩人打,张曼玉输了翻身上房,这段导演说冷(场)了,咱来首歌,民谣什么的都行,要粗,要俗,要粗俗。咱北京小孩不是在胡同唱儿谣嘛,八月十五月亮白,各种摆上台……我就这么一揉,改成八月十五庙门开,各
种蜡烛摆上台,红蜡烛红,白蜡烛白,哥哥的蜡烛妹妹你一手攥不过来。配到夜里两点,到梁家辉出场了,大西北沙漠,风一吹,徐克感觉又冷了,怎么办,再来一首歌,要粗一点,连夜编词:“大碗酒
一泡尿,大漠的汉子爱妹娇“,但一个人唱不行,乐队,合唱。徐克当时拍戏没这东西,但剪得时候发现冷了,加画外音又别扭,只好加一首歌,还西北风的。
这个配音,你说它简单很简单,会说话就能配音,但难在这儿:你把另外一种语言转过来,这是一种翻译的过程,怎么贴切,吻合人物的性格,现在为什么很多香港电影参差不齐呢,就是对白上的功夫欠了一点。我最喜欢自己配的就是《倾城之恋》的周润发,对白要求是一个绅士,英国留学,南洋富豪,文绉绉,含有哲理,但它是小众电影,是文艺片,不是商业片。
●魏:据说冯老师42岁就退休了?
■冯:一般配音员三天一部戏,一天一千块钱,总共三千五百到四千块钱,我一晚上一万块钱,算是最高的了。张佩山严格来说就是配音累死的,我四十二岁退休,我绝不做张佩山第二。
我和李济平一起搞了一个华声,还有秋张冰,李志学。做到最后,李志学做生意去了。我跟徐克合作两部戏之后,他提出,你出一个价钱,我把所有后期都包了吧。英文的,但我怕太累了,《新龙门客栈》我已经躺地上了,只能听,对白我亲自写,语气OK 了,嘴型让导演自己看吧。我同时要做几件事情,把剧本对白写出来,认真的话,至少一个礼拜,,写对白的同时我还在配音我配着A部片,写着B部的对白,A片我还是第一男主角,一边配还得看别人配得好不好,得辅导别人。
●魏:国语配音怎么衰落的?
■冯:广东人,戏拍完就行了,国语卖不卖好跟他没关系,有的导演太行货。有个导演我配音,就拿三张白纸,对白呢?自己编啊。另外,现在技术进步,配音都单收了,但也有缺点,没有交流,这就不平衡了,各演各的,效果就不如现场一起配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