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求真与求善的关系
李 佳
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非常有原则、非常较真,任何事情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这类人被称为“直肠子、不会转弯等”;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左右通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该低头时低头、该弯腰时弯腰,被称为“和事老等”。这两种现象在当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并行不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虚伪、作假,充斥其中,所以我们希望看到真,渴望得到真,但是真正求真的人却是微乎其微。因而迫切需要求真之人,真城待人,真实待物,讲真话,做实事。而有人特别求真,不管这真是美是丑,都愿目睹;不管这真是动人的还是伤神的,都要撕开,要揭穿。有人又特别求善,世态炎凉阅尽,黑暗丑恶看遍,心已斑驳离奇、心力交瘁,只为多看一些美好光明的东西,只想感受一些善,令心灵轻松些愉悦些。两者虽都不为过,但是过分表露就有些贻笑大方的感觉了。如果理解了求真与求善的涵义,集两者精华于一身,对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求真与求善
成龙真名求真,就是对真理的求索,就是对生活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求真既是人进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本能,也是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知识就是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著名论断,反映着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坚持真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在面对真理与强权、良知与诱惑的选择时,做出坚持真理的选择有时并不像想象的那般容易。所以说求真不仅仅需要智慧,有时还需要道德勇气。
丁思甜求善,指的是人们追求对个人与社会道德理想的完善。就是要本着爱人、利人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善”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们讨论最多的一个范畴。今天,关于“善”的认识已基本一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善,即伦理学上的善,是对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或事件的肯定评价。广义上的善,即合理的利益,凡是利他性的言行,都是善。肖恩迈克尔斯
二、求真与求善的关系
科长竞争上岗演讲稿中国古代文化中,缺乏纯粹的认识论,认识、求真往往与伦理、求善结合在一起,并附属于后者。故有人称中国哲学为伦理哲学,中国文化为伦理文化,就此意义而言,是不无道理的。中国是把伦理道德问题当作不必追问的先天原则,求得每个人内心有一份爱人之心,
家庭之内父子兄弟夫妻和睦,国家范围内政治清明社会稳定。重精神重人生的中国文化必然表现为伦理性文化,以求善为主导。在当今社会亦是如此,哄女朋友的睡前故事求真者觉得求善者只会说好话,只做老好人,也就是说不求真,甚至于有点虚伪吧,这样的生活太累。他们认为做人一定要先求真,要用内心的真诚去完善人格,只有做到内心的真诚,才能达到真正的善良。求善者则觉得求真者如果大事小事都太真太直的话,容易造成不和谐。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善就包含了真,有了善就具有了真。所以,在当今社会中,善中有真,真中有善,二者兼具才是立足于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的主要法宝。
三、做人应该求真还是求善呢?
在人生中很多人都会去求真、求善,只是每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真、善的程度不相同而已,所以不同的人往往会对其看法不同。其实,求真关注的是 “是什么”、“为什么”,求善关注的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求真和求善是相通的,求真必然以求善为目标,求善一定以求真为基础。没有求善的目标,求真就失去了方向,成了没有意义的盲动,所求之真也就不成其为真了;求善没有求真作基础,就成了没有根据的狂热,这样的善就会成为伪善,这两种情况都是很危险的。只有求真以求善为目标,求善以求真为基础,才是既
有热情,又有理智的选择因与聿案簿录。
现代社会真善美的含义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只有在求真、求善中体现出来的美才是高尚的美、完全的美、永恒的美。在真、善的统一过程中,真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善是生命的灯塔,二者统一于“美”中,美是生命活动的丰富多彩的展现。所以,正是在求真务实的基础和求善向善的方向下,人的生命本质力量才可能充分展现,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生机勃发,丰富多彩,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成为世间最美的奇葩。
对于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我们,终其一生之奋斗、努力、拼搏,也许都达不到真、善之最高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在求真和求善中到利于我们发展的共同点,在真的基础上求善,在善的追求上求真。就可以实现最美的人生,达到美的境界。我想,这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亦是吾辈中人终生为之奋斗的方向吧!
发布评论